萬神殿偉大的設計理念,永恆的藝術瑰寶,崇高建築後的羅馬帝國

2021-02-23 國際信息之窗

迄今為止,它已經有兩千零四十七歲了,千年歲月的風霜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醒目創痕,卻依然難以剝離其宏偉壯麗的氣魄,它是遙遠而盛大的羅馬帝國時代流傳至今的唯一一座完整的建築,同樣也是羅馬建築藝術史上一尊醒目的瑰寶,它佇立在美麗的亞平寧半島中部臺伯河畔、在有著悠悠輝煌歷史的羅馬城中,素來是羅馬城內醒目的地標性建築。

時至今時今日,你依舊可以從其高聳浩大的建築主體上感受到曾經羅馬帝國的熠熠輝煌,也可以從其華麗浮豔的門廊上感受到羅馬建築藝術的精妙絕倫,你還可以從那一根根科林斯式石柱上觸摸到千年歷史歲月的低吟,穿過神廟入口古老的青銅大門,洶湧的歷史浪潮滾滾而來,波詭雲譎的歲月過往也將隨之掀開。

它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羅馬城內的文化旅遊勝地,萬神殿。一、傳承歷史

萬神殿,又名潘提翁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屋大維自建國起,便決意修建這樣一座神廟,以供奉奧林匹亞山山上諸神。於是這座神殿便經由他的女婿阿戈利巴所督建,至公元前25年,這座神殿初步建成,奧林匹亞神話諸神神祇得以安存其中。

然過了近百年後,一場突然的大火燒光了這座原始的神廟,僅餘一條孤獨的柱廊,其身16根數十米高的花崗巖石柱,幸得在火神的懲罰之中殘餘著滿身瘡痍留存下來。

就這樣,萬神殿的殘骸孤獨的在歷史歲月中又挺過了四十多年,才得以「翻新重建」。公元120年,羅馬帝國的當權者亞德裡亞諾大帝在舊萬神殿的遺址上重建了新的萬神殿,為其增設了43.3米高的圓形堂,同舊萬神殿的功能一樣,新的萬神殿依舊被用來供奉羅馬神祇,四年的時間使新的萬神殿得以修建完全,羅馬所有的神明重新得以匯聚安睡於其中。

也許是得神靈庇佑,新建的萬神殿不似從前那麼命運多舛,它隨著羅馬帝國走遍了無數個漫長的時代,見證著一代代君王的抱負和成長,在一次次炮火交鋒和刀戈交響之中得以倖存。哪怕是在昏暗的中世紀羅馬教皇時代,萬神殿的雄偉與精緻亦能得教皇博尼法喬四世賞識。

公元609年,這座古老的建築被改為了天主教堂,天主教的多具聖骸被存放於其中,並更名為聖瑪利亞教堂。這一個難得的契機使得萬神殿並沒有同其他的古羅馬建築一般被視為異教建築而剷除,之後的歲月裡,它才得以被完整地保留在更迭不休的歷史歲月中。

1929年,在義大利王國與天主教聖座籤訂的《拉特朗條約》中,萬神殿被定位為義大利國立教堂,依舊保留著其神聖地位。

這座曾經安睡著古羅馬神祇的神殿後來漸漸演化成了國王的陵墓,埋葬著義大利統一以後的多位國君,諸如維託裡奧、埃瑪努埃爾二世、翁貝爾託一世以及其妻子瑪爾蓋麗坦王后,以及許多偉大的義大利藝術家,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桑西便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一位。二、藝術瑰寶

縱觀萬神廟的傳承歷史,看似跌宕起伏,實則已被歷史歲月抹去大半,我們無法再從史料中讀取更多的細節,無法一一詳盡的看遍它千年歲月的歷程,它不似人一般有起伏輾轉的一生,也無法行走無法將滄海變遷盡數看進眼中,無論時光如何流走,無論王朝怎樣更迭,它都只能靜靜地佇立在那,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秒的命運。

我們無法從它的身上解讀到歷史的痕跡,也無法猜想它千年來看到過怎樣的浮世變遷和人事聚散,它太沉默了,沉默到我們只能通過其建築本身,去剝離依附在它身上的歲月痕跡,我們只能通過解讀其建築風格,來更多地了解那遙遠的羅馬帝國。

然而僅僅因此,萬神廟便一直被奉為羅馬建築藝術上的傑出之作,哪怕是與完美的希臘帕提農神廟相比,也是各有千秋,毫不遜色。它的建築風格,採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其神廟正面呈長方形,平面則為為圓形,基本構造極為舊神殿的長方形門廊和重建所增的圓形堂組成,其中尤以設計精妙的圓形穹頂為巔峰級藝術特色。

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穹頂,直徑長為43.3米,其頂端高度也是43.3米,穹頂正中有直徑8.92米的採光圓眼,除此之外並不設窗,四周牆壁厚達6.2米,外圍又圍以巨磚,幾乎是密不透風。

古羅馬建築師們以精妙高深的建築知識和計算方法,完美地製造出與地相接的完整球體,其圓頂基座從總高度一半的位置便開始建起,又將殿頂的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整個殿堂內部的比例十分協調,整體結構又算得上強固和諧,它的外牆面也同樣巧妙的設計為三層,下層貼白大理石,上兩層抹灰,第三層以薄壁柱作為裝飾,同時包住穹頂的下部,減少穹頂的側推力,加高牆體使之看起來美觀勻稱。

圓堂大廳之內,有八根巨大的拱璧支柱承荷穹頂,直徑四十米長的穹頂自然難以單憑這八根支柱便能完全支撐,如此神奇而又完美的半圓結構,得益於羅馬人所發明的奇異混凝土。浮石的加入使得這些混凝土成為了輕質耐用的建築材料,作為頂層的建築材料,而底層的建築混凝土則又用沉重的火山玄武巖做骨料,如此輕重比例經過協調,再用這樣的材料來澆築屋頂圓殼,使得殼體自下而上慢慢變薄,底部22英尺厚的殼體到了頂部便只有2英尺厚了,成為了一種極為穩定的承重結構。

穹頂圓堂旁的萬神廟門廊同樣高大宏偉,華麗精妙,其面闊33米,正面為一排長方形柱廊,柱廊則寬34米,深15.5米,三排16根科林斯式石柱支撐著其穩定,而且這十六根石柱都是用完整的埃及花崗巖加工而成的,很難想像以當時的力量如何完成這些十多米長的花崗巖是如何通過千裡迢迢的運輸,從遙遠的埃及輸送到羅馬來,又是如何被雕飾成為了佇立支撐神殿千年的柱礎。

誠然,很多人從神殿的外圍看神殿都會覺得它太過於普通,但萬神殿的設計精妙之處便在於,它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盛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

羅馬人費心費力的設計如此大的一個球,自然不是覺得如此圓滾滾的建築有精巧可言,可是,當你走進青銅大門,抬頭看到頭頂的巨大穹頂,你才會明白羅馬人設計的精巧之處。

直徑四十米的巨大穹頂,抬眼完全望不到邊,而當你站在可以將穹頂完全收入眼中的位置時,你便會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其浩大,建築體本身的無窗處理,加之從頭頂開出來的圓形光眼,使得天光從上方垂下,如同神芒普照。天氣晴朗之時,陽光會將這個圓眼的影子投映成大塊的圓形光斑,隨著太陽的移動,光斑也同樣在神廟中遊走,在穹頂上,在石柱上,亦或者再牆壁和地板上,淘氣得似神明的使者和精靈。

除了本體的建築藝術外,神殿內豐富神奇的光影效果,以及雕刻精美的大理石牆面、壁龕、包括一幅幅其中的壁畫,還有柱頭上同樣精緻的大理石雕刻,都包含著豐富的古羅馬藝術特色,算得上無上的藝術瑰寶。

然而歷史的波折還是讓其原本完整而華美的藝術裝飾遺失了許多,如穹頂凹槽裡曾雕滿了無數的青銅玫瑰花,然而這些青銅後來都被教皇盡數用來澆築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穹頂下的青銅華蓋了,以至於現在那些凹槽之中看起來總讓人覺得有些空洞,充滿了遺憾。

除此之外,許多的大理石雕刻和外部的瑰麗紅石也都在歷史中慢慢遺失了,唯有神廟入口處那兩扇高七米的巨大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但這依然不影響我們去回味起當年的輝煌,而且,萬神廟開創性的偉大的穹頂設計,引得後世許許多多的建築都可以模仿或者或多少也有摻雜其設計理念在裡面。

如東羅馬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以及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甚至於埋葬法國不朽的英雄拿破崙的巴黎榮軍院,包括現代的美國國會大廈,德國議會大廈,維吉尼亞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大禮堂等等,都借鑑過羅馬萬神殿穹頂的設計理念,可以說萬神殿的穹頂設計的完美程度、精彩程度,以及其驚人的表現力,在整個建築史上都是巔峰級別的存在。

誠然,隨著現今科學和建築設計水平的不斷發展,已有比萬神殿還有卓越的穹頂設計現世,但我們始終無法想像的是,這樣的藝術傑作設計於兩千年前的遙遠歲月,羅馬人偉大的創造能力和其藝術天賦,實在是令我們嘆為觀止。三、藝術特色

如果說非要以一個或幾個詞形容萬神殿的藝術特色的話,或許以「崇高」一詞形容可無出其右,它的確沒有太多的精雕細刻來粉飾內外,不似希臘帕提農神廟那般精緻,追求優美和黃金比例。

可羅馬人就是想做一個別出心裁的東西,他們一改建築方方正正的舊風格,費勁功夫折騰出一個圓乎乎的圓球來,而然這個圓球卻並非兩個碗扣在一起那麼簡單。那是一個直徑四十多米的怪物,如神話巨獸的頭顱,他們在神獸的頭顱內鑿刻永恆的藝術,誓要徵服這片蒼茫的土地,他們要將神跡永存於世,於是他們用精巧的設計,創意的材料,不可想像的偉力,創造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

四十米長四十米高的巨大神殿,跨度奇大的半圓穹頂,像是臨摹了一整個宇宙,將蒼穹將天維縮印在了神殿之上,而那神殿之內棲息著屬於羅馬的千萬神靈,他們的魂靈得以在這方縮小的宇宙之中棲息。渺小的人類站在浩大的神殿之中,首先便感受到神殿的宏偉與崇高,這份崇高愈發襯得自我渺小,此時又巧有天光來,不偏不倚打在人的身上,四裡皆是黑暗,我即是光明,仿佛人力完全戰勝了宇宙,看得出古羅馬帝國欲凌駕於世界的豪情壯志。

巨大的尺度,戲劇般的光影,天光垂落,你無需刻意感受,此景如詩,亦如磅礴畫卷,不由得肅然起敬,不由得嘆為觀止,崇高之感,瞬息間發由內心,深深撼動著你的心。

壯美,崇高,肅然敬意。

如果這些還不夠的話,想像著,在義大利聖靈降臨節的時候,你同無數一同參加儀式的人一起,站在大殿之中,此時,穹頂的圓洞之中,萬千玫瑰花瓣紛紛揚灑下,一場如詩一般的浪漫花雨傾下,無數人同時沐浴在玫瑰花海中,如同佔得神靈的祝福,自此收穫浪漫的愛情。

不得不說義大利人的浪漫,同萬神殿的崇高一般,令人嘆為觀止。四、總結

羅馬萬神殿,經歷了千載風雨的磨礪,如今保存尚算完好,確實是建築藝術上一份難能可貴的寶藏。雖然在羅馬城中萬千建築群中,它顯得並不起眼,甚至有很多專門去義大利玩的夥伴,因為沒找到它而遺憾錯過。

但身臨其境,當你站在那巨大的穹頂之下,你大概才能體會到其偉大。萬神殿那不朽的設計理念和偉大的設計構想,足夠值得後世為之迷醉敬仰。時光一去不返,它大概是少數的能讓我們看到昔日羅馬帝國盛大榮光的東西了,同樣,它也能教會我們懂得強大如拜佔庭帝國那般的國家,也會隨著時間而衰亡消失,可羅馬帝國所留下來的精神不會被磨滅,相應地,藝術同樣也會不朽。


業務聯繫微信

相關焦點

  • 萬神殿:偉大的設計理念,永恆的藝術瑰寶,崇高建築後的羅馬帝國
    迄今為止,它已經有兩千零四十七歲了,千年歲月的風霜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醒目創痕,卻依然難以剝離其宏偉壯麗的氣魄,它是遙遠而盛大的羅馬帝國時代流傳至今的唯一一座完整的建築,同樣也是羅馬建築藝術史上一尊醒目的瑰寶,它佇立在美麗的亞平寧半島中部臺伯河畔、在有著悠悠輝煌歷史的羅馬城中,素來是羅馬城內醒目的地標性建築。
  • 宙斯神殿完成於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讚嘆高超的建築藝術!
    在這裡你可以真正看到建築的結構和每一部分的解構,工作量和藝術品的數量會讓人覺得驚嘆。宙斯神殿完成於公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現在的神殿雖然只剩下列柱殘留,但是看著這些高聳的石柱,還是令人讚嘆羅馬帝國高超的建築技術與藝術。
  • 義大利:羅馬帝國時代的萬神殿
    夜晚的萬神殿廣場很熱鬧,周圍有很多家餐廳,在廣場上擺著餐桌吃飯,很多小販兜售藝術品,夜色中的萬神殿顯得更加古老而神秘;清晨的萬神殿很冷清,仿佛還沉醉在昨夜的喧鬧中沒有醒來。萬神殿是目前保存完整的唯一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建築了,是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在公元前27-25年始建,用來供奉奧利匹亞山上的諸神。
  • 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
    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公元前27年。羅馬帝皇修建此用來供奉希臘諸神。此建築也被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建築十分壯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不把建築底部切掉全是人頭。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萬神殿,是羅馬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古老的無梁大殿,大殿內中心穹頂有一個圓形的洞,這是大殿內唯一的採光地方,靠太陽光線形成的光柱照亮大殿。大殿內地方不大,人非常多。非常棒,莊嚴肅穆!周邊有許多餐館和咖啡館。萬神殿內有較詳盡的耶穌受難圖。陽光從穹頂的圓孔中傾瀉而下,洗刷罪孽、減輕苦難。入夜,安靜祥和。
  • 萬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築
    萬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築,經歷了18個世紀仍完整如初,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萬神殿位於羅馬中心,名字源於希臘文Pantheon,其意為所有的神,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
  • 關於羅馬藝術的特點及建築繪畫藝術
    關於伊特魯斯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常常籠統的把希臘藝術與羅馬藝術混同在一起。自然,羅馬在消滅希臘之後,許多方面受到了希臘的影響,例如:神話、哲學、建築形式,甚至政治理念……羅馬後來建立了疆域遼闊的大帝國,領土範圍遠遠超過希臘文化活動的地中海區域。
  • 從萬神殿到競技場,永恆之城羅馬旅行攻略——戰車奔騰的地方
    1.羅馬競技場可以說,在羅馬競技場的象徵,偉大的羅馬競技場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圓形劇場。當它在公元70年開放時,一定會讓所有看到它的人震驚。羅馬競技場是舉辦壯觀的娛樂節目的地方,以娛樂羅馬民眾。角鬥士競賽,狩獵動物,重新進行偉大的軍事戰鬥,所有這些都在羅馬競技場舉行。
  • 「永恆之城」的「永恆」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的諸神,是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公元80年的一場火災,使萬神殿大部被毀。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亞德裡亞諾大帝於公元120年至124年所建,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
  • 萬神殿
    後來的古羅馬人開始對古希臘藝術進行一手砍一手栽的破壞式繼承,小到雕刻和工藝品,大到建築的各種形式和外觀。加上人丁興旺,生產力空前的高,於是便有了那些古希臘人造不出來的大型鬥獸場和澡堂子,各種外觀與實用性俱佳的龐然大物。
  • 靜悄悄的革命——哈德良皇帝和羅馬萬神殿
    在歐洲行的始發站羅馬,從鬥獸場到凱旋門,從廣場到噴泉,他們目不暇接,可當他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大名鼎鼎的萬神殿時,眼前的景象多少讓人有點小失望。他們在這座看似貌不出眾的教堂前拍了幾張照片,便匆匆離去。就在這漫不經意之間,他們與古羅馬帝國擦肩而過。在古羅馬帝國的所有遺蹟之中,萬神殿是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而且仍在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築。
  • 神奇的羅馬萬神殿
    朗讀者:向顏吉玉(幸福六班)如果你去羅馬旅行,萬神殿可是必須參觀的建築之一
  • 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被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現在城市規模基本上是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建成的。當時以圓柱廣場為中心擴建羅馬,稱之為羅馬老區,古城外的新城區則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在古城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記功柱、萬神殿和鬥獸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蹟,這裡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設和藝術精品,羅馬因此有巨型露天歷史博物館之稱。  世界八大古蹟之一文明世界的鬥獸場。
  • 供奉羅馬所有神的神殿,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被譽為天使的設計
    供奉羅馬所有神的神殿,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被譽為天使的設計 羅馬的萬神殿位於城市的中心地區,是世界唯一保存的比較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建造於公元前27到25年,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的女婿為供奉諸神所建造的,也是奧古斯都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 義大利古羅馬建築的傑作萬神殿 環球之旅(24)
    它始建於公元前3 世紀的阿格裡巴時代,是當時的羅馬執政官阿格裡巴為慶祝亞克興戰役獲勝,向其嶽父奧古斯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後毀於公元80年發生的火災。到了公元2世紀初,阿德裡亞諾皇帝(哈德良)在原址上進行了重建。他命人在柱頂過梁上刻寫上銅質的刻文,記述了神殿興建的原委。女兒強調,古羅馬的建築,首先要看大競技場,其次就是萬神殿。
  • 義大利最偉大的建築瑰寶,充滿歷史厚重感,卻背負沉重的傳奇故事
    其實,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藝術瑰寶,是位於首都羅馬的鬥獸場,它是當之無愧的義大利國家象徵,在整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佔據著不可比擬的重要地位,與萬裡長城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所以不到羅馬鬥獸場,就等於沒去義大利旅遊。
  • 「永恆之城」二百餘件文物再現古羅馬的輝煌
    羅馬又被稱為「永恆之城」,相傳拉丁人羅慕洛於公元前753年,在羅馬的臺伯河畔建城,由此開啟了古羅馬的文明。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拉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絲綢之路的延伸成為了聯結中國與羅馬的紐帶,漢唐至元明時期的中國歷代王朝與羅馬帝國的交往不絕於書。本次「永恆之城—古羅馬的輝煌」在成都展出,再次架起了文明交流的橋梁。
  • 支撐萬神殿、鬥獸場崇高美學的硬技術與軟實力
    當看見羅馬的萬神殿、鬥獸場、凱旋門等等宏大而莊嚴的建築時,人們的腦中常浮現出古羅馬作家朗吉努斯在《論崇高》中寫下的這些話:「作庸俗卑陋的生物並不是大自然為我們人類所訂定的計劃......它一開始就在我們的靈魂中植有一種所向無敵的,對於一切偉大事物、一切比我們自己更神聖事物的熱愛。
  • 義大利旅行:舉世聞名的萬神殿
    從那佛納廣場步行到萬神股(Pantheon)不用10分鐘的路程即可抵達,途中從遠方就可看到一個很矬的圓形建築,心想舉世聞名的萬神殿已經到了。萬神殿最早興建於公元前25年,是由奧古斯都(Augustus.
  • 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千年時光裡的神秘庇佑
    萬神殿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這個圓形的龐然大物已經屹立了2000多年,而修建它的古羅馬帝國早已泯滅,被歷史的塵埃蠶食殆盡。公元前27年,雄韜武略的奧古斯都大帝率軍遠徵埃及,很快就將烽火燃遍了那個同樣古老的國度,當其凱旋的那刻,第一任皇帝的桂冠也塵埃落定。
  • Ap 羅馬的萬神殿
    羅馬帝國第一位大帝屋大維的部將、密友、女婿,蓋尤斯的嶽父,是著名的古羅馬將軍(軍事統帥和海軍戰略家)和國務活動家。羅馬萬神殿正是依照他的意願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