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 斷臂自救 亞太航空業艱難中求生存

2021-01-11 環球網

亞太地區被譽為是全球航空業的「增長極」,航空公司運輸的旅客量佔到全球的40%。波音和空客計劃生產的飛機大部分都是要交付給亞太航空公司的。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一切都停滯下來,許多蓬勃發展的航空公司掙扎在生死邊緣。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11月份發布的全球航空運輸業財務預期報告顯示,亞太區航空公司今明兩年的總虧損預計為392億美元,今年的乘客量也將下降超過六成,航空公司的總收入也將下跌約59%。

航空公司不得不依靠政府補貼,採取停飛、重組、減薪、裁員等斷臂自救的措施來渡過難關。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向私營公司注資並持股

國泰航空集團是中國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泰的運載量跌入低谷。在2020年前10個月,載運乘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84.6%,運力下跌76.5%,收入下跌82.6%。

6月9日,國泰航空集團宣布將實施一項總規模達390億港元的資本重組計劃。作為此次重組計劃中資金的重要來源,香港特區政府將首次採取向私營公司注資並持股的方式對國泰航空予以救助。

10月21日,步履艱難的國泰再次公布企業重組,削減約8500個職位,停止營運國泰港龍航空,所有員工於2021年將不獲加薪等。這些措施使國泰航空每月減少現金支出5億港元,減幅為30%左右。

新加坡: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東南亞的新加坡航空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航空公司前三名。但是作為城市國家,沒有國內航班支撐,新航遭受的打擊尤為嚴重。

新航集團11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旅客量下降98.9%,新航在截至8月底的上半財年淨虧損34.67億新元(約合173.36億元人民幣)。為此,新航兩次發行債券及發售附件股,籌集96.5億新元(約合482.5億元人民幣)資金,並在9月份宣布裁員4300人。新加坡政府承擔了該領域高達75%的工資發放。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表示,首要任務就是儘快與外界重新建立聯繫,用「西天取經」的精神重振世界航空樞紐地位。

韓國:開源節流 客機改貨機

韓國共有2家大型航空公司和7家廉價航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韓國9家航空公司的國際和國內航線旅客人數僅有557萬人,同比銳減76.4%。其中,國際航線因新冠疫情遭受重挫,旅客人數更是減少了97.8%。

為了開源節流,各家航空公司紛紛投入貨運服務,韓國國土交通部也制定客機貨運相關安全運營基準,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其實不止是韓國,新加坡航空公司也大力推行「客機改貨機」,新航科技計劃每年將改造25到30架舊客機。

此外,在韓國政府的助推之下,大韓航空計劃收購韓亞航空。收購成功之後,大韓航空將躋身全球前十大航空公司,但是這也引發了各界關於行業壟斷的擔憂。

澳大利亞、紐西蘭:停飛重組裁員出售

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航空業的情況同樣糟糕。臨近年底,澳大利亞最大城市雪梨的北部海灘地區突然暴發新冠肺炎疫情,隨後疫情在本地傳播,剛剛互相開放州界的澳大利亞各州再次收緊邊界管制措施,禁止或限制來自雪梨地區的居民入境。

澳大利亞兩大航空公司澳航和維珍航空損失近150億元人民幣。紐西蘭最大的航空樞紐奧克蘭機場的航班從平均每周2000班下降到100班。

兩國航空公司不得不封存一半以上的飛機、裁員30%、申請政府補貼,有的航空公司甚至掙扎在破產邊緣,被迫出售。

印度:重啟國內航線 緩解壓力

在南亞,印度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航空業及相關領域損失了約300萬個工作機會。

迫於經濟壓力,印度早在5月就重啟國內航班;印度民航部門試圖在明年1月後重啟國際航班,但是同時擔心,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家未必會向印度開放國際航線。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24年恢復到疫前水平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隨著疫苗的出現,航空公司預計至少要到2021年第四季度現金流才會轉虧為盈,2024年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航空業復甦之路艱難而漫長。

(鄧雪梅 金東 張昀 林清輝 王建兵)

相關焦點

  • 政府、銀行、富豪都不願出手,印度航空業面臨空前危機
    亞太航空中心(CAPA)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航空業正面臨每季度36億美元(約合255億元人民幣)的損失,而印度政府、富豪和銀行至今都拒絕施以援手。亞太航空中心稱,印度航空業面臨的危機空前,現在至少需要25億美元的「輸血」才有可能運營下去。不過,即便有這筆資金到帳,也只能勉強支撐到2020年底。
  • 破產保護與訂單取消 全球航空業忙自救
    從航空公司到飛機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新冠疫情已在全球航空業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擺脫危機,眾多業內企業展開自救,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援助。破產保護與訂單取消由於各國為遏制疫情蔓延紛紛發布旅行限制令,航空公司航班大面積停飛,飛機訂單被取消或被無限期推遲,全球航空業遭受重創。
  • 疫情衝擊下全球航空業面臨嚴峻考驗,歐美航司「自救+他救」求生存
    新華社發疫情期間,繁忙的歐美航線失去了往日的風採,訂單數急劇下滑,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9日發布的預測,全球航空業在2020年總計將損失840億美元。即使各國逐步解禁,對飛行的需求有所復甦,2021年將依舊損失近160億美元,客運量仍會較今年萎縮近30%。
  • 後疫情下航空業:開源節流,整合加速,自救與他救
    凡事來說不破不立,雖然是一個艱難的時刻,但可能這往往是一個新的契機的開始。」於佔福認為,長期來看,商務客與休閒客份額的消漲要求航司深入理解商務客與休閒客各自的需求,相應地在全流程的關鍵觸點上優化服務內容。
  • 航空業復甦仍艱難
    「必須真正開始看到航空業的復甦,波音才能真正開始在財務方面取得進展。」航空業哀鴻遍野在737 MAX停飛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雙重影響之下,波音公司遭遇了嚴重的打擊。為了自救,波音已經進行減產和裁員。根據波音的聲明,其787夢想客機的產量已從一個月的14架降至7架。
  • 4600萬人或失業,全球航空業花式自救:泰航賣「油條配紫薯羹」月入...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疫情造成的航空業崩潰可能導致全球相關460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近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航空運輸行動組織」發表報告顯示,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共計8800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
  • 「賣身」自救、政府「抄底」 航空業艱難求生
    「目前全球範圍內,航空業出行信心尚未恢復。疫情結束前,種種自救方案可能只是揚湯止沸。」資深民航業分析專家李瀚明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尤其是在放開出入境管制之前,國際航線的情況將持續慘澹。如果一國政府無法有效遏制疫情,再多的外部救濟和內部自救都只是強行續命的權宜之計。」
  • 國泰放棄億元補貼為裁員?航空公司花式自救可以有多拼…
    圖:AP前兩天橙子君還在說香港酒店業採取自救措施,轉型做staycation,假裝去旅行《疫情下香港酒店業絕地求生,staycation火了!》圖:網友製作航空公司更是首當其衝,畢竟航空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飛機停飛意味著沒有收入來源,但是折舊維修、飛機租賃、工資乃至銀行利息等都是必須支付的固定成本。
  • 拋出390億港元重組計劃,國泰航空艱難自救
    為了自救,6月9日,國泰航空拋出了一個涉及390 億港元的資本重組計劃,包括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行優先股,向現有股東配發供股股份以及拿到過渡性貸款等。不過,即使獲得資金注入,由於國際航空市場恢復緩慢,國泰航空的「錢景」仍舊不樂觀。截至今年4月,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的虧損額就已高達45 億港元。對這家70歲的老牌航企而言,自身「造血」功能遲遲難以恢復,也許更艱難的時刻還在後面。
  • 航空業遭11年來最大危機:虧損千億,多數公司離破產僅剩2個月
    根據《華爾街日報》3月16日的報導,受疫情衝擊,美國航空公司正在集體尋求超過500億美元的政府援助,包括政府擔保的貸款、現金補貼,稅費減免等,這一規模將超過9.11時期的三倍。3月16日,航空諮詢機構亞太航空中心(CAPA)警告稱,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或將在5月底破產,若要避免災難發生,還需政府和民航業採取協調措施。
  • 全球航空業遭11年來最大危機:虧損千億,多數公司距離破產僅剩2個月
    根據《華爾街日報》3月16日的報導,受疫情衝擊,美國航空公司正在集體尋求超過500億美元的政府援助,包括政府擔保的貸款、現金補貼,稅費減免等,這一規模將超過9.11時期的三倍。3月16日,航空諮詢機構亞太航空中心(CAPA)警告稱,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或將在5月底破產,若要避免災難發生,還需政府和民航業採取協調措施。
  • 3322周末隨心飛——疫情之下的航空業自救
    航空業自救4、疫情期間企業該如何自救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聯合上海航空公司在6月18日限量發售「周末隨心飛」產品,僅需3322元。購買之日至2020年12月31日,購買用戶可在任意周末,不限次乘坐中國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任意航班,飛往國內除港澳臺地區外的各大城市。產品採取實名制購買,一人限購十套,限量10萬份,售完為止。
  • 疫情下的國際航空業:客運量減半損失超千億美元,減薪裁員以自救
    由於各國政府正在實施前所未有的出行限制,國際航空業智庫亞太航空中心(CAPA)在近日的一份聲明中發布警告稱,疫情可能使大多數航空公司在5月底前破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經濟師布賴恩·皮爾斯曾公開表示,75%的航企手頭現金不足以負擔今後3個月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開支。由於疫情尚在擴散,航空公司面臨的危機或遠超此前預期。
  • 從瑞麗航空「賣身」看航空業自救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從瑞麗航空「賣身」看航空業自救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又一家民營航空公司易主。實際上,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是中小航司的現金流狀況遭遇嚴峻考驗,多數缺乏應對行業「黑天鵝」的實力。全球範圍內,今年已有超過20家航司倒閉,據此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全球航空需求或需5年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
  • 美國航空業今年能「翻身」嗎
    股價成了美國航空業生存狀況最真實的寫照。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航空股跌幅創下多年來新高,其中美國航空的股價下跌了45%,美聯航則下跌了51%,為其200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此外,達美航空去年股價下跌了31%,西南航空下跌了14%。相比起來,標普500指數同期則上漲了16%以上。
  • 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2020-02-2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封鎖之下印度航空業處境艱難 逾200萬人面臨失業風險
    原標題:封鎖之下印度航空業處境艱難 逾200萬人面臨失業風險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危機導致航空旅行需求暴跌,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現在都面臨生存危機。
  • 航空業寒冬來臨,日本亞航退出市場,泰航賣起油條自救
    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裁員、強制性休假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為了生存下去,很多航空公司就開始了「花式自救」,比如泰國國際航空公司開始賣油條。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最近泰航總部利用航空廚房的優勢,在曼谷街頭開展了賣早餐油條的業務,現在他們每天收入在40萬至50萬泰銖(約8.6萬-10.7萬人民幣)之間,每個月為公司帶來約1000萬泰銖(約215萬人民幣)的銷售額。
  • 對比美國航空業,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專家預計此次受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損失或將超過20年前受9.11恐怖襲擊事件下的美國航空業。因此需要政府儘快制定救援預案,保證航空公司基本運營。因為事件直接發生在航空公司身上,所以對於航空業的打擊比任何行業和國家經濟都更加嚴重。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在此事件中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有近3000人遇難,美國領空因此關閉4天,禁止任何除救援以及軍事相關的航空器起飛。9月23日,美國政府撥發50億美元補貼航空公司因襲擊事件和禁飛令受到的運營損失,之後國會成立了10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基金以幫助航空公司渡過難關。
  • IATA:全球航空業損失將升至2520億美元
    預計亞太地區將是今年全球航空業損失最大的地區,其次是歐洲地區(將損失760億美元)、北美地區(將損失500億美元)。國際航協理事長兼CEO Alexandre de Juniac表示,「全球航空公司都面臨著生存挑戰。旅遊限制使航空需求不斷下滑,客運業務幾近消失。」Juniac說,各國政府對航空業提供財務援助的必要性已經迫在眉睫,只有儘快提供援助才能避免行業崩潰。「國際航協非常支持各國政府採取措施以控制疫情,但航司需要緊急救援才能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