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2020-12-06 澎湃新聞

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2020-02-2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不少航空公司都在盼望及早恢復航班的正常運營。航空公司屬於高負債行業,一旦停航意味著有因資金鍊斷裂而破產風險。肺炎疫情屬於外界不可抗的突發因素,單憑航空公司自身想要面對挑戰是十分困難的。截至2月中旬,全民航退票金額已經超過200億元。專家預計此次受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損失或將超過20年前受9.11恐怖襲擊事件下的美國航空業。因此需要政府儘快制定救援預案,保證航空公司基本運營。

數據來源:飛友科技

9.11事件對美國航空業衝擊

2001年9.11恐怖襲擊對美國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之後民眾對國土安全的質疑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事件直接發生在航空公司身上,所以對於航空業的打擊比任何行業和國家經濟都更加嚴重。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在此事件中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有近3000人遇難,美國領空因此關閉4天,禁止任何除救援以及軍事相關的航空器起飛。

9月23日,美國政府撥發50億美元補貼航空公司因襲擊事件和禁飛令受到的運營損失,之後國會成立了10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基金以幫助航空公司渡過難關。除此之外,航空公司還在稅務減免上獲得了近20億美元以及在停業保險中獲得了35億美元以上的賠償。但是短期的資金援助也無法幫助難以自力更生的航空公司,面對緊縮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面臨兩個選擇——破產或者合併。

根據美國交通運輸部報告,在9.11事件之後,美國航空旅客運輸量歷時3年才回到原本水平。2001年8月,民航旅客運輸量達到6500萬人,襲擊後旅客量驟降至4000萬以下,降幅超過35%。2002年至2003年間旅客增長緩慢,直到2004年7月民航旅客運輸量才恢復到之前水平。

數據來源:美國交通運輸部

相對於旅客運輸量,航空公司的運力恢復速度更慢。2001年8月,航空公司運力超過9000萬,9.11事件後為應對市場體積縮水,航空公司運力僅恢復到6500萬,並且在之後幾年中控制增長速度,直至2005年才回到原有水平。

數據來源:美國交通運輸部

9.11事件對於美國民航也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但同時亦是一次改革的轉機。美國航空業自1978年放鬆管制之後所積累的運力過剩問題一朝得到緩解,運力結構得到改善,國際份額增加,客座率上升,但承擔損失的是無數失業員工。復飛之後,包括美國航空和美聯航在內的6個大型航空公司相繼宣布裁員計劃,預計失業人數14萬人。2001年至2005年間,美國航空公司僱員數量由53萬人減少到38萬人,降幅28%。其中傳統航司員工數量減少34%,低成本航空員工數量增加8%。

實際上,航空公司內部對於4天停飛成本的估算為約為12億美元。政府50億美元補貼的發放標準為航空公司市場份額佔比,理應足夠彌補航空公司的短期損失。更嚴峻的挑戰是來自於市場和航空公司自身脆弱的財務槓桿。市場總需求的長期疲軟以及因低成本擠壓逐漸減少的市場份額使得全服務航司即使在得到政府貸款的情況下依然運營困難。而政府所發放的貸款具有一定公益性,無法像私人貸款機構一樣對航空公司的運營情況進行精細的評估,從而導致大部分納稅人的錢被浪費。之後的10年時間裡,全服務航空公司走向了相繼破產合併的道路。

結論

9.11事件造成美國航空業停擺4天,後續3年市場低迷,導致業內競爭加劇,引發航空公司資金問題。美國政府反應迅速,補貼資金及時到位但缺乏理性,效果不及預期。從美國航空業發展可以看出,政府補貼的作用是有限的,航空公司自身的運營能力才是關鍵。短期補貼的作用在於幫助航空公司渡過特殊時期,可以考慮效仿美國按航空公司可供座公裡數進行分配,補貼方式也不局限於直接補助;長期政策建議綜合考量航空公司自身發展能力與國家發展戰略,細化審核標準,精準到航線,實施針對性貸款補助。

CADAS(www.CADAS.com.cn):祝君安好,共抗疫情。

原標題:《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對比美國航空業,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不少航空公司都在盼望及早恢復航班的正常運營。航空公司屬於高負債行業,一旦停航意味著有因資金鍊斷裂而破產風險。肺炎疫情屬於外界不可抗的突發因素,單憑航空公司自身想要面對挑戰是十分困難的。截至2月中旬,全民航退票金額已經超過200億元。專家預計此次受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損失或將超過20年前受9.11恐怖襲擊事件下的美國航空業。
  • 後疫情下航空業:開源節流,整合加速,自救與他救
    要等到完全安全,完完全全地出來一個解決方案,沒有很多的航空公司能等得了兩三年的時間。」黃康觀察到,現在消費者對坐飛機特別敏感,所以疫情之後,最關鍵的是航空業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環境,放心地重啟飛行。空客中國市場部航空市場及行業研究負責人宮輝也表示,作為飛機製造商,空客跟航空公司一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 航空業自由落體式下墜,疫情之下的航司還能扛住嗎?
    「航班數量斷崖式下跌」「航空業自由落體式下墜」「航空公司股票大跳水」……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航空業遭遇有史以來最重大的衝擊。航空業的危機,不僅僅會殃及旅遊業等相關行業,也將對全球化發展造成重創。在各國出臺旅行禁令、實行封城政策的當下,全球化的腳步,和那個打個「飛的」就能去到大洋彼岸的我們,一起被封印了嗎?國內航司 首當其衝自一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航司首當其衝。
  • 全球航空業遭遇「黑天鵝」,航司自救也上演「三十六計」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衛生事件的蔓延將航空業捲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期,飛機停飛、航班被砍、上座率持續走低......航空公司顯然成為這場「黑天鵝」事件影響下的重災區。剛剛披露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或許是航空業最為悲慘的財報,未來脫離困境之路仍為漫長。
  • 圓桌|後疫情時代航空業:開源節流,整合加速,自救與他救
    新冠疫情對航空業造成了巨大打擊。那麼,在疫情後時代,航空業應當如何去走?要等到完全安全,完完全全地出來一個解決方案,沒有很多的航空公司能等得了兩三年的時間。」黃康觀察到,現在消費者對坐飛機特別敏感,所以疫情之後,最關鍵的是航空業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環境,放心地重啟飛行。空客中國市場部航空市場及行業研究負責人宮輝也表示,作為飛機製造商,空客跟航空公司一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 後疫情下航空業:開源節流,整合加速,自救與他救
    要等到完全安全,完完全全地出來一個解決方案,沒有很多的航空公司能等得了兩三年的時間。」黃康觀察到,現在消費者對坐飛機特別敏感,所以疫情之後,最關鍵的是航空業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環境,放心地重啟飛行。空客中國市場部航空市場及行業研究負責人宮輝也表示,作為飛機製造商,空客跟航空公司一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 中國航空業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
    為解決這些問題,2002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民航體制改革方案》,第一輪民航重組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地方航企或主動、或被動,漸漸被納入了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的旗下。2002年民航總局9大直屬航司重組方案合併後,由於當時航司運營區域性明顯,整合後航線網絡互補性較好,航線網絡結構得到了大規模的優化。
  • 疫情衝擊 美國航司擬關閉國內航班 阿聯三大航司全線停航
    民航資源網2020年3月25日消息:3月25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再次更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收入影響的分析。鑑於旅行限制的嚴峻性和預期的全球經濟衰退,航空業客運收入預計暴跌2520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44%。  疫情黑天鵝給全球航空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受到衝擊的不僅僅是大幅削減航線的航空公司,與航司息息相關的飛機製造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 消失中的商務客 回不去的航空業
    以美國為例,出行總量佔30%左右的商務客卻為航司貢獻了50%的收入。航司從商務出行所獲得的在單客收入要遠遠高於其他旅客。對於全服務航司,其客戶群中,最頂端的10%-15%的商務乘客更是貢獻了大約40%的收入。   細分到洲際航線上,商務市場的影響就更加顯著。
  • 航空業復甦加快最差底部已確認 六股迎機遇
    並且設置熔斷與獎勵機制,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鼓勵航司恢復國際航線,有利於執行國際航班的航司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實現國際客量恢復和疫情防控的平衡,促進國際線供給持續邊際改善,降低運力回流風險。2、需求最差時間或過去,國內航空需求復甦加快。航空是受疫情影響最直接、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疫情爆發以來,民航日度客運量最大同比跌幅達93%(2月13日)。
  • 疫情衝擊下全球航空業面臨嚴峻考驗,歐美航司「自救+他救」求生存
    新華社發疫情期間,繁忙的歐美航線失去了往日的風採,訂單數急劇下滑,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9日發布的預測,全球航空業在2020年總計將損失840億美元。即使各國逐步解禁,對飛行的需求有所復甦,2021年將依舊損失近160億美元,客運量仍會較今年萎縮近30%。
  • 疫情壓頂下的全球航空業正在流血 減班、停飛、裁員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減班、停飛、裁員,疫情壓頂下的全球航空業正在「流血」減班、停飛、裁員、降本,與國內航司轟轟烈烈的復工潮形成對比,全球航空業正在經歷噩夢。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各國防控措施逐步升級,削減運力、停飛航班已經屢見不鮮,這也導致全球航空業告急。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全球75%的航司現金流將撐不過3個月;亞太航空中心CAPA則發布報告稱,除非政府介入,否則到五月底,全球大多數航司會破產。
  • 旺季變淡季 航司減班放無薪假抗疫情
    來源:一財網這場疫情到底對航空業的影響有多大,會持續到何時?不少業內參考了非典時的經歷。「上周忙著退改籤,這周忙著減航班,」這是不少國內航空公司在這個春運期間的普遍寫照。每天虧損千萬以上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航空業的影響有多大,可以從武漢「封城」說起。
  • 美國大選:川普如何影響航空業? 下一屆政府該怎麼做?
    川普與疫情前的美國航空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大流行之前,美國航空業收入高、客流量快速增長、整體經濟繁榮。2018年,航空運輸業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率約為4.2%,總增加值達7790億美元,直接或間接創造了650萬個就業崗位。
  • 美航空業深陷疫情泥淖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將航空行業捲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期,疫情的肆虐迫使人們停止外出旅行和工作,航空企業顯然成為這場「黑天鵝」事件影響下的重災區。剛剛披露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或許是美國航空業最為悲慘的財報,未來航空業脫離困境之路漫長。
  • 中美禁飛博弈背後:美國三大航司股價暴跌70%
    疫情防控高於航司經濟利益為了防控疫情的境外流入,中國民航總局於3月26日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國際旅客飛行》的通知,其中規定,外國航空公司只能在飛往中國的航線上維持每周一次的定期航班飛行。而本月4日美國交通部威脅禁飛中國航司的禁令,正是對此條規定表示不滿。
  • IATA:亞太地區航司受疫情衝擊最大 將虧損290億美元
    IATA:亞太地區航司受疫情衝擊最大 將虧損290億美元 2020-07-21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航局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熔斷措施 疫情後航空業應當如何?
    在疫情下,也有部分航企徹底退出或者將存量資源整合。於佔福表示,這一態勢的繼續將是高概率事件,2012年全球航空業的平均收益水平持續走低,運力過量是諸多因素之一,此輪擠出或對倖存者面對的供需失衡帶來些許改善,但走出低迷道路漫長,「疫情之下需求驟減,部分航司被迫退出或主動收縮面對一定會出現的飛機資產處置或拋售,對於有志發展的航司可能是合適的接手價位。」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航空業紓困大限已過,大企業密集裁員
    △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和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仍舊居高不下失業數據連續五周高位徘徊美國勞工部10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26日的一周中,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83.7萬人,少於市場預期的85萬人。此前一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修正為87.3萬人。
  • 「A380完了,波音747也完了」,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天劫」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曹然  發於2020.6.01總第949期《中國新聞周刊》  從美國中部的偏遠州到澳大利亞荒漠,1.6萬多架民航客機正停在全球各地的機場上。它們中的一些機型被永久封存和停飛,所服役的航空公司有些已經倒下,剩下的也多在醞釀動輒上萬人的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