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業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博客

要論受此次疫情打擊最大的行業,民航業一定「榜上有名」

在國外,有深陷負債困境,股價已經跌去3/4的波音公司,也有巴菲特抄底後又被腰斬的達美航空。

至於疫情已經慢慢控制住的國內,各大航空公司也依然在「至暗時刻」中苦苦掙扎。

據中國民航局3月12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2月,全行業旅客運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84.5%,行業虧損額達到245.9億元,創歷史上單月虧損最大記錄。

這一數字,相當於一個月把國內三大航(國航、東航、南航)在2018年和2019年賺到的淨利潤幾乎全都虧了回去。

3月5日,全球航空業的第一個犧牲者已經出現了——英國低成本航空公司Flybe宣布進入破產接管程序。

「航空公司現金流將面臨巨大壓力。Flybe已被壓垮。其他航空公司可能也將陷入最後一根稻草的困境。航空公司急需緊急措施以渡過危機。

在這個至暗時刻,各國政府應尋求所有可能的措施幫助行業脫困。擴大信貸額度,降低基礎設施成本,減輕稅收負擔應在政府的紓困方案之列。

航空運輸至關重要,如果未能及時施以援手,整個行業將面臨因疫情引發的行業金融危機。」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

在最新一期國泰君安「下一個十年」系列報告中,國泰君安交運團隊對中國民航業過去的兼併重組史進行了細緻的回顧,並得出結論——幾乎每一次行業危機,都是相對競爭力的放大器

航空公司,尤其是沒上市的航空公司現金流壓力巨大,不排除行業格局再次發生變化的可能。

中國民航虧錢史:誰能讓10億人坐上飛機?

第一次洗牌:2002年民航大重組

中國民航業對兼併重組並不陌生。

1986年之前,中國民航局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以「中國民航(CAAC)」名義直接經營航空運輸業務的全國性企業。

1987年,民航局按照區域劃分設立六家國家骨幹航司,實行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

但由於運輸能力布局分散,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航司之間的過度競爭,使得航司盈利能力低、資產負債率高等問題凸顯。

以東方航空為例,僅2002年與西北航、雲南航有競爭關係的航線就有十條。

為解決這些問題,2002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民航體制改革方案》,第一輪民航重組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地方航企或主動、或被動,漸漸被納入了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的旗下。

2002年民航總局9大直屬航司重組方案

合併後,由於當時航司運營區域性明顯,整合後航線網絡互補性較好,航線網絡結構得到了大規模的優化。

其中,中國國航以北京、成都、杭州為主要基地,東方航空以上海、昆明、西安為主要基地,南方航空以廣州、瀋陽、烏魯木齊為主要基地。

2002年行業重組後三大航初步形成覆蓋全國的航線網絡結構

至此,中國民航市場由「國航、東航、南航」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並延續至今。其中,南航成為中國機隊規模和航線數量最大的航空公司。

此外,一部分不願意加入三大航空集團的地方航企也早早地開始了其自救之路。

其中海航相繼收購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憑藉著出色的資本運作,坐穩了中國民航業的第四把交椅。

上航則在拒絕了東航伸出的橄欖枝後,正式在國內A板登陸,搶在三大集團掛牌之前衝入資本市場。

此外,四川航空引入南航、上航、山航做股東,山東航空則併入國航。

中國新聞周刊:海航往事

第二次洗牌:2009~2010年的兩大兼併

2004年1月,民航總局宣布對民營資本開放航空業,「用鯰魚效應,搞活行業,提升效率」。

這一年,民航局先後批准了四家民營航企,奧凱、鷹聯、春秋和華夏航空。05年,吉祥、東星兩家航空公司先後成立。

但緊隨而來的08年經濟危機和09年油價飆升,讓很多中小航司難以為繼。東星航空由於擴張過快,資金鍊很快就斷裂,鷹聯航空也被四川航空收入旗下,最後更名成都航空。

而東航和上航的合併,也發生在這一時期。

作為上海地區最有優勢的地方航司,上海航空自2007年開始受油價走高影響,開始了其虧損的艱難時光。而其新闢多條國際/地區航線也因尚未形成成熟市場,遲遲未能達到理想的收益情況。

東上合併前2007-2008年短期盈利不佳

2009年10月9日,東方航空宣布,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併上海航空。合併後,新東航晉身成為全國第二大航司,機隊規模僅次於南方航空。

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都是以上海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東上合併後,作為存續公司的東方航空在上海基地的客運市場份額為46.6%,接近於南航在其廣州主基地的市場份額,高於國航在其北京主基地的市場份額。

此外,雙方在航線上形成了一定的互補規模效應。

(2006-2008年)合併後新東航上海主基地客運市場份額明顯提升

國內航線方面,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存在較多的重疊,吸收合併後東方航空可以優化國內航線網絡布局,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益。

國際航線方面,東方航空與上海航空存在互補優勢。上海航空主要經營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地區航線客運業務;東方航空在歐美航線經營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除了東航合併上航之外,2010年,深圳航空的控股股東破產,這次輪到國航擔起了「白衣騎士」的角色。

作為管控能力最為優秀的國內航司之一,國航控股深航後,對深航的運營進行了深度的管控,同時協同深航和國航的發展戰略,深航的盈利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由此可見,合適的兼併重組,對於深陷危機中的航空公司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弊。

你的座椅為何越來越擠?談航空旅行的變遷

第三次行業洗牌:初現端倪

如果說2002年大重組奠定了如今中國民航市場的基本格局,那麼2008年的破產與重組潮,則將那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淘汰出局,提升了航空公司的整體實力。

那麼當下這個時間點,對中國民航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從行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民航行業仍然處在眾多中小航司混戰,且盈利不佳的階段

2018年,中國航空公司的利潤總額為250億元。其中三大航、春秋、吉祥等5家航司利潤總額為221億元,其餘55家航司利潤總額不到30億元。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航司的股東回報率遠遠低於美國同行。

當國外航司開始破產,國內廉價機票潮卻已殺到

此外,地方的過度扶持,影響了行業的競爭公平

近十年,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手段,一直在鼓勵扶持航司開通航線,特別是二線城市直飛洲際航線,未遵循行業規律,導致大量航司遠程運力規模增長過快。

在不具備消費基礎的地方利用巨額財政補貼開通國際航線,實際上是用當地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少數高端出行客群。

而拿到補貼後,航空公司往往用低價吸引其它地區旅客,嚴重拖累了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

最後,此次疫情帶來的行業危機,將毫無意外的成為又一輪相對競爭力的放大器。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後,美國航空業掀起了兼併重組的潮流,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供需持續改善。

這一次疫情,中國面臨的情況可能是類似的。

機票0.3折「白菜價」,航空公司:我太難了

民航下一個十年的三大關鍵判斷

那麼,中國民航業的下一個十年會是怎樣的?我們嘗試給出三個關鍵判斷。

關鍵判斷一:國有控股航司依然會是整合主力

回顧中國航空業歷史數次大型整合,航空央企往往是整合主力,整合方案的設計決策多有政府參與或主導。

中國民航業自2004年積極推進票價市場化改革,並在過去三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但航司牌照申請、航線時刻獲取、飛機購置等供給端方面,中國民航業仍受到嚴格管制。

截止2018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60家。其中,國有控股公司45家,仍是中國航空公司的主要股權結構。

對比已上市航空公司的安全紀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國企和民企都不乏優秀的企業。但在行業整合者的選擇上,也許被優先考慮的是——信任。

關鍵判斷二:周期下行催化行業整合

2002年的行業重組,背後是行業運輸能力布局分散,導致航司盈利能力低和資產負債率高等問題。2009~2010年的兩次整合,則是在周期波動底部發生。金融危機、汶川地震疊加油價飆升,使得航空業陷入極度的經營困難。

困則思變,在行業低迷甚至普遍虧損時,合併往往更能提升行業效率,其推進也更容易獲得監管部門的許可。

這個春天,全球航司都在破產

關鍵判斷三:深度整合是關鍵

網絡化運營的航空業,具有天然的規模效應與密度經濟。理論上講,公司合併可以提升競爭力、收益水平及盈利能力。

但這些效應能否如期顯現,高度依賴度於整合的深度。

整合涉及各個方面,需要長時間進行,而且耗費資本,是整合活動最困難的環節。

以東上合併為例,公司公告其整合計劃包括航線網絡整合、營銷網絡整合、運營結算整合、客戶資源整合、採購整合、貨運物流整合、運行保障整合、財務會計整合、信息系統整合、人事管理整合等至少十大方面。

因此,整合雙方的網絡協同度,主導方的戰略能力、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都將影響到整合的實施效果。

最後我們必須說的是,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希望度過這次至暗時刻的中國航空業,會像2008年後的美國航空業一樣,迎來下一個十年的「一飛沖天」。

作者:嶽鑫、鄭武。來源:微信公眾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ID:gtjaresearch)2020-03-20

【延伸閱讀】全球民航「慘」業鏈:一半航司離倒閉就剩3個月?

相關焦點

  • 798藝術區下一個十年怎麼走
    原標題:798藝術區下一個十年怎麼走  798藝術區一度被認為是藝術的烏託邦,然而近期尤倫斯易主、季節畫廊等老牌藝術機構撤離,以及中貿聖佳拍賣入駐798的消息再度將798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798藝術區 走過十年  可能誰也未曾想到,當時企業的臨時出租行為,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自發性聚集以及政府的保護和推動,尤其是2006年被確定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後,改變了這些舊廠房被拆遷的命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798早已從廢棄的舊廠房變身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沿陣地,甚至成為北京市的文化名片。
  • 臺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筆者還記得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1998年首次參選臺北市長時說的話:「我相信,即使到了下一個世紀,一到選舉就一定還有人下跪,有人要抱太太,有人要抬媽媽,有人一面說別人賣臺,一面在高喊自己被抹黑……把過去累積了多少年的悲情、怨恨、猜忌都留在即將成為歷史的這一個世紀吧!」如今藍綠惡鬥內耗超過20多年,臺灣經濟持續低迷。
  • 中國航空業蓄勢「數位化」時代
    圖片由霍尼韋爾航空航天提供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呼濤)憑藉龐大市場和強勁活力,中國航空業牽動著世界目光。2019年新年伊始,南航在其國內航線上全面展開網上選座並大力推進電子登機牌等服務。此舉既表明中國民航業領軍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的決心,也傳遞著中國為世界創造出新機會的信號。
  • 新冠疫苗運輸或是航空業下一個「金礦」?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魔幻」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近期有關新冠疫苗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消沉許久的民航業也迎來了新的商機——新冠疫苗運輸。 近日,200萬劑中國疫苗被空運至阿聯首都阿布達比。
  • 美國大選:川普如何影響航空業? 下一屆政府該怎麼做?
    拜登和川普在周二大選前開始了最後一周的總統競選活動,航空業相關者正在為一個可能決定他們行業未來的重大決定做準備。儘管川普和拜登都強調要為航空業紓困,但兩人對於航空業的發展思路是不同的。然而,航空培訓解決方案提供商阿爾法航空集團(Alpha Aviation Group)創始人巴努喬杜裡(Bhanu Choudhrie)表示:「川普總統在2016年的競選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基本理念的平臺,在他的任期內對航空業產生重要影響,自川普總統就職四年以來,他的行動已經證明對航空業的影響是真實的。」
  • 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
    新冠疫情的蔓延暴發,讓全球航空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這篇翻譯自《衛報》的長篇文章,原標題是Inside the airline industry’s meltdown,作者Samanth Subramanian在文中進一步揭示了疫情下全球航空業的悲慘現狀。
  • 下一步該怎麼走?
    4、  翻牌便利店下一步該怎麼走,美宜佳的盈利模式能帶來哪些啟示?   比起「關店」傳聞,京東便利店更應該關心的是下一步該怎麼走。   雖然,京東新通路沒有宣布目前的開店數據,但今年4月,劉強東在2018中國「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截至上個月,京東每周在中國新開的京東便利店是1000家,而京東的目標是到今年年底,每天開1000家京東便利店,未來一條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東便利店。   這種「飛一般的感覺」應該是過去三年的主旋律。
  • 稜鏡丨外籍機長開Uber,國內空姐做微商:航空業十年繁榮期落幕
    這次疫情是全球航空業過去50年來遇到的最大黑天鵝,嚴重程度遠甚於「9.11」、2003年的非典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 長達十年的全球民航繁榮周期因疫情提前結束,不少外籍飛行員失業了。
  • 小夥子想要來一場自駕環遊中國,卻不想走邊境線,該怎麼走?
    夜深了,有點睡不著,突然而來的一個念頭讓我陷入了即將到來的失眠境地。要不要再去自駕環遊中國一圈?2018年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一年,這一年裡,剛到天使輪的項目終結了,婚姻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各方面都略顯不順。但2018年也不算什麼壞年,起碼困擾了兩年之久的甲亢終於恢復正常了,而8月份開始減肥,也瘦了20斤,身體比之前好多了。血壓也從140降到130。
  • 疫情後的百勝中國該怎麼走
    同時公司此外,營業中的商店其系統銷售額也會下降了40-50%,由於該公司大部分營業收入來源都來自公司自由運營商店,一季度以及2020年全年百勝中國的經營業績將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而疫情過後,百勝中國怎麼走才是投資者們最關心的話題。
  • 民航大藍洞:航空業對中國經濟貢獻
    投入產出表是當前計算一個行業直接、間接和衍生經濟影響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國投入產出表由國家和地方統計部門,每以0、2、5、7結尾年份統計發布,因此,最近發布的投入產出表為2017年度的表格。 通過投入產出表,可以計算出直接消耗係數矩陣和完全消耗係數矩陣,結合估算的2019年航空業總產出,即可得到航空業的間接與衍生經濟影響。
  • 致敬下一個十年 十年清水灣十全十美
    本次為雅居樂清水灣十周年特別企劃的琺瑯藝術展,充分展現中國當代琺瑯藝術的魅力,賦予清水灣人文藝術更多生命力。對世界而言,「自貿港」標註了中國開放新高度。這將加快推動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打造全球免稅購物中心和時尚消費中心、豐富提升國際旅遊產品供給、培育旅遊消費新業態。下一個十年的海南,將承載著國之盛世的使命,而雅居樂清水灣,將懷揣文旅產業發展的蓬勃之力與海南並肩同行。
  • 中國北鬥創造航空業新機會
    新華社成都11月25日電 題:中國北鬥創造航空業新機會新華社記者呼濤、李國利、楊迪2020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邁向全球服務新時代。北鬥這一中國自主的重大航天工程正探索推進從太空到天空的中國貢獻——為航空業創造北鬥應用新機會。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場,中國民航業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考驗愈發彰顯其發展韌性和全球價值。23日至25日在成都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權威人士表示,北鬥將推進航空業這一全球協作特徵明顯的關鍵領域,共享新發展機會。
  • 韓國瑜失守高雄,下一步該怎麼走?邱毅支招
    韓國瑜邱毅:我認為韓國瑜未來有三種可能的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基本上退出政壇,不再理政治的喧囂。因為臺灣社會已經成為一個弱智的社會,已經成為一個理盲的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民粹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面沒有是非,許崑源臨死的時候對他太太說的那句話,臺灣已經成為一個沒有是非的地方,一個沒有是非黑白的地方。如果這時候硬要在政治裡面去闖的話,到最後很可能是一身的傷痕,悔之莫及,所以我認為韓國瑜第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在政治上逐漸淡出。
  • 去緬甸果敢該怎麼走
    果敢位於緬甸北部,接壤雲南,那去果敢該怎麼走呢?
  • 疫情重創下,東南亞航空業如何求生
    減班、停飛、裁員、降本……在疫情當前,東協各國的航空公司都面臨著航空業的"大考"。被迫按下"暫停鍵"曾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航空公司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在東南亞、東亞、南亞和大洋洲擁有強大的航線網絡,並運營跨太平洋航線。
  • GE董事長:工業網際網路是航空業的下個機遇
    民航資源網2013年6月9日消息:今年6月上旬,一場名為「工業網際網路——當智慧遇上機器」的領袖論壇在北京JW萬豪酒店成功舉行,通用電氣公司(GE)全球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先生不僅進行了就工業網際網路與中國發展相關的主旨演講,而且還特別指出工業網際網路將是航空業在革新和發展方面的下一個機遇。
  • 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對比美國航空業 分析疫情下航司補貼方案 2020-02-2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讀:《地球》冰火兩重天之後,畢贛下一步該怎麼走?
    解讀:《地球》冰火兩重天之後,畢贛下一步該怎麼走?資本造神論下的必然體現" "譚飛:他的第一部戲在國內的票房是600多萬,作為文藝片來說相當不錯。另外一個,從畢贛他本人來講,他那部《路邊野餐》,當時不但是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獲了兩個獎,一個是最佳新導演獎,一個是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他沒能夠得最佳處女作獎,但他得了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一個作者現在就是本土經驗,可能我們中國人自己會覺得小地方很土,或者是說鄉野邊落很土。但是西方的文藝界,它現在恰恰是肯定這種本土經驗的,所以畢贛受青睞,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
  • 樂活速品柳剛:中國未來十年是品牌和未來的時代
    2020實體商業的破局之道》的主題,樂活速品聯合創始人兼中國時尚品牌創孵平臺—時尚家創始合伙人CEO柳剛帶來了精彩的觀點分享。他認為,在無法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努力,集合各方力量一起推動品牌及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