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284)|120畝基地內種了49個新品種蔬菜 「怪菜」成增收...

2020-12-06 川觀新聞

朝天區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的茄子豐收了。 華小峰 攝

四川在線記者 張萍 向朝倫 燕巧 張紅霞

用於觀賞的辣椒、生食的玉米筍、無籽的中華神茄……11月中旬,在海拔1400米的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上,有一個120畝的菜園子,裡面種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蔬菜。這裡試種的蔬菜明年將在586平方公裡的曾家山開枝散葉,助力山區群眾持續增收。

「怪菜」長滿非一般的菜園子

菜園子位於朝天區兩河口鎮吉慶社區,園子右上角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牌匾: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新鋪的柏油路邊,一塊5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延伸到園內。如果是夏天,從觀景平臺望出去,滿園高低錯落、顏色各異的「花色」,組成一幅難得的「百菜圖」。

這是由省農科院和朝天區共建的基地。「這可不是一般的菜園子」,兩河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何佔武說,120畝基地內種了49個新品種蔬菜,這些新品種對當地老百姓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怪菜」。

熟悉在於,辣椒、茄子、玉米等都是當地菜農的「老相識」,陌生在於,仔細看這些菜又有不同,譬如27個品種的辣椒,有用於「過嘴癮」的食用辣椒,各種辣度配置不同菜餚,也有20個品種是「過眼癮」的觀賞類彩色椒,赤橙黃綠青藍紫閃爍田間。

可以生吃的玉米在城市超市可以賣好價錢。 華小峰 攝

還有一種叫玉米筍的菜,從枝葉到玉米棒,看起來都跟普通玉米無異,但剝開玉米殼,裡面卻是兩指粗的小棒子,嫩嫩的,連棒帶籽放進嘴裡直接生吃,滿口脆甜,市場價達到20多元一斤。

不要小看這塊菜園,它是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轉型升級發展的「母本園」。為篩選推廣適宜朝天區高山種植的優質高產抗病蔬菜新品種,農業科技人員在這裡對蔬菜植株長勢、抗病性、產量、商品性、市場需求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在朝天區及其類似生態區推廣種植。為此,省農科院在朝天區設立了「川東北山地蔬菜專家大院」,省市10多名蔬菜專家常年掛牌指導。

朝天區兩河口鎮花千谷內,水培蔬菜生長正旺。 燕巧 攝

園內各種試種成功的蔬菜種子,將從這裡出發,播撒在曾家山甚至整個秦巴山區。收穫時節,優質生態的高山露地蔬菜,將裝進成都、重慶、西安以及港澳城市居民的菜籃子。

「神菜」鼓起群眾錢袋子

近年來,朝天區把「蔬菜富民」作為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抓手。作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川菜直供港澳試點基地建設縣區,2019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8萬畝,產量95萬噸,產值9.5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5000元以上。

但由於多年種植的部分蔬菜品種老化,產值和效益觸頂。如何進一步推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朝天區通過政策扶持、科技創新等手段,加速推進品種更新換代,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間作套種和複種蔬菜等特色種植模式,助力蔬菜產業增效,菜農增收。

住在曾家山上李家鎮老林村的66歲村民程德明,今年栽種了5畝甘藍、3畝辣椒,毛收入4萬多元,這段時間正在思考明年的種菜計劃,「準備搞點新品種。」經村農技員推薦,他準備種植中華神茄。

基地內的觀賞辣椒。 燕巧 攝

中華神茄正是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試種的新品種。說起神茄的「神」,何佔武興奮無比:「中華神茄較傳統茄矮0.5米,抗倒伏,產量高,畝產可達1.5萬斤,畝均產值高達3萬元。一年可採6茬,單個從半斤到七八兩不等,烏黑油亮,口感好,無籽,市場需求大。」他補充,園子裡差不多都是適合秦巴山區土壤氣候條件的「神菜」,到時滿山「神菜」將鼓起山區群眾錢袋子。

朝天區不滿足於種菜賣菜。目前已引進30餘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建成曾家山高山蔬菜冷鏈物流與商品化處理中心,以及高山蔬菜產地冷庫22座、初加工廠房100餘處,蔬菜產地初加工率85%,精深加工率15%,農產品加工增值率超過200%,群眾以菜生財的鏈條更長了。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8月7日,四川日報繼續以「1+1」的方式(即頭版一篇通訊+後面一個整版的文章),推出「百縣千村行·走進甘洛縣」特別報導,版面上大幅的照片——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令人眼前一亮。
  • 百縣千村行|因地制宜讓房前屋後產出大效益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關鍵詞·五小庭院經濟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吳曉鈴 樊邦平8月7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4社,村民張仕明家的西瓜地裡,前來收購西瓜的批發商不斷。利用自家土地,張仕明種植李子3畝,飼養土雞四五十隻。「每株李子樹補貼10元,每隻雞補貼15元,這兩項補貼每年就有3000元,賣李子、賣雞總共有四五萬元收入。」嘗到甜頭,張仕明變得勤快起來。他利用周邊居民的撂荒地,種植藥材近1畝、西瓜四五畝,成了村裡有名的「張西瓜」。
  • 超千個蔬菜新品種集中亮相廣州展示會
    2020年12月9日,第二十屆廣州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在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南沙總部基地開幕。展示推廣會以田間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為主,結合開展大灣區菜心文化嘉年華活動、「乾農杯」蔬菜主題攝影、科普嘉年華、扶貧對接、種業交流洽談、鮮蔬現場品嘗、種企與農民交流互動、產品展示、市農科院建院60年成果展等。超千個蔬菜新品種靚麗登場 展示推廣會田間展示總示範面積300畝,包括250畝露地展示和50畝溫室大棚展示。
  •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護航川報媒體團採訪報導50天
    自9月15日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發車啟動以來,從成都一路向西,先後經過茂縣、黑水縣、汶川縣、馬爾康、石渠、德格、稻城等甘孜、阿壩兩州的12個市縣,助力四川日報媒體採訪團圓滿完成了12個市縣的採訪報導工作。
  • 長沙2萬畝蔬菜基地今年有望種臺灣菜
    不和農民搶飯碗,菜農家門口地裡刨金。  「過完年就不出去了,就在家門口種菜。」常年在外打工的長沙縣春華鎮九田村村民劉秋林盤算,九農蔬菜基地建立後,他不再外出打工。「在家種菜就能掙錢,不比外面差。」不和農民搶飯碗,這是九農集團堅持的一個原則。記者了解到,蔬菜基地採用承包管理、勞務聘請等方式,讓農民自己種臺灣蔬菜,地裡刨金。
  • 百縣千村行(358)丨九寨溝縣又推出12個景點:「1+12」的三種算法
    「12」指當地全力打造的12個景點:嫩恩桑措風景區、甲勿海風景區、中查溝九寨魯能勝地旅遊度假區、愛情海風景區、九寨溝熊貓研究園、柴門關景區、大錄古藏寨、世外羅依、白河金絲猴保護區、九寨雲頂、九寨天珠、七裡黃金小鎮。「1+12」=?12月25日、26日,川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記者在九寨溝採訪旅遊扶貧時,聽到三種算法。
  • 從靠天吃飯到訂單種植 一顆生菜的多條增收路
    11月26日下午,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日爾鄉木椏村,村民李華英正在小金縣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基地幹活。「以前冬天就在家裡耍,現在到這裡做活路,一天可以掙100多元。」「生態蔬菜是小金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助力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打產業之一。」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新聞來源:四川日報
  • 百縣千村行•稻城|「三大主雪山同框」亞丁腳下小村莊這樣奔小康
    10月16日,「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走進甘孜州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眼前的壯美秋景令人驚嘆。目前,全村43戶村民實現了產業幫扶全覆蓋,戶均增收1.38萬元以上,其中旅遊綜合收入達0.5萬元,「明年新冠疫情持續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這一數字有望翻番。」攝影基地火了 藏家迎來俄羅斯客「麻格同村雖然2018年就脫貧了,但主要得益於交通條件改善,村民收入仍舊以蟲草、松茸為主。這樣的收入結構不利於鞏固脫貧成效。」
  • 百縣千村行(287)|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裡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
  • 百縣千村行(287) | 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裡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租地」5年竟有兩年撂荒投資家鄉出於情結。
  • 上千種新優蔬菜同臺亮相,來廣州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鑑賞
    紅彤彤掛在枝上的南瓜、炮彈一樣的冬瓜、色彩大小各不相同的番茄、優質的菜心品種……12月9日,第二十屆廣州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在廣州市農科院南沙基地開幕,展示推廣會為期1個月。記者了解到,此次展示推廣會以田間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為主,結合開展大灣區菜心文化嘉年華活動、科普活動、扶貧對接、種業洽淡交流、鮮蔬現場品嘗等活動,共展示茄果類、瓜類、豆類、葉菜類等新優蔬菜品種1035個。
  • 百縣千村行(307)|合江壩壩會上的「帶貨」大比拼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報導行走進合江,在回洞橋村召開壩壩會。包括合江縣委書記李仁軍在內的縣、鎮、村三級黨委書記與村民們面對面暢聊脫貧攻堅成果經驗。特色農業產業是合江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各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 百縣千村行|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見證四川在線記者李秋怡陳昊程文雯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評審。目前,鐵路港綜保區已籤約引進諾伏克-明宇生物健康保稅加工、廈門建發進出口貿易結算中心、長久整車進出口基地等項目30個,項目用地佔綜保區規劃面積達77%。「升級為綜保區,將有助於在原有產業優勢基礎上,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研發等更多業態,促進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都海關自貿處處長雷率表示,這有利於四川進一步疊加綜保區和自貿試驗區政策優勢,形成拉動外貿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 百縣千村行丨若爾蓋草原更美人更幸福
    8月21日,若爾蓋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餘開勇和記者說起這番話時,特地在「生態」兩個字上加重了語調。語調裡,既有自豪感,更有責任感。說自豪,餘開勇用了3個「大」。除了聞名遐邇的中華大溼地、川西大草原外,他還特別提到大森林——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和包座原始森林。這些「大」不僅孕育了豐富的資源,也讓若爾蓋成為長江、黃河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之一,是國家、省重點生態功能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果樹新品種「紮根」中部促農增收
    紅肉密柚、「黑金剛」蓮霧、「瓊引1號」菠蘿蜜等名優新品種果樹,果樹下再套種辣椒、花生、地瓜、葉菜等短期經濟作物。今天,記者在屯昌、定安等市縣看到當地膠農在省農科院專家指導下,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合理應對膠價下跌。  為了幫助中部6市縣農民增收,促進中部市縣「三農」事業健康發展,2013年,省財政廳支持省農科院果樹所開展「熱帶果樹新品種、新技術在中部六市縣示範推廣」項目。
  • ...小農戶接入「大農業」——一個環京蔬菜大縣的增收竅門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8日電題:「單打」轉向「雙打」 小農戶接入「大農業」——一個環京蔬菜大縣的增收竅門新華社記者楊帆寒冬已至,在河北唐山樂亭縣雙廟村的不少溫室大棚裡,一畦畦韭菜長勢旺盛,李學峰一家人正在棚裡忙著收割
  • 松桃:萬畝百香果成增收聚寶盆
    亮點 一 10月17日,松桃自治縣大路鎮長徵村,村民忙著在百香果育苗棚裡翻土、測溫、育苗,李傑峰在棚裡來回走動,不時指導村民育苗技術。 李傑峰是大路鎮寨冠村村民,也是種植百香果行家,作為將百香果引入松桃種植的「第一人」,村民稱他為百香果的「傳播者」。
  • 讓市民跟著緯度吃上放心菜 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已有33個
    記者從市商務委獲悉,自2016年本市啟動「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建設以來,江蘇徐州已有8個蔬菜基地正式掛牌「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實現7個涉農縣(市)區全覆蓋,佔規模化、緊密型上海外延蔬菜基地的一半。多年來,上海與外省市近200家蔬菜生產基地開展合作,面積達150萬畝,可供應各類蔬菜300萬噸以上。上海菜全國來,特別是在「冬淡」「夏淡」期間,「客菜」能彌補本市「郊菜」的供應不足。
  • 百縣千村行|完善產業鏈條,農旅融合發展 產業園讓村民成了「上班族」
    12月10日,安居區經開區檸檬加工廠內,工人正在分揀檸檬。四川在線記者王若曄攝一線故事12月10日,寒風料峭,遂寧市安居區橫山鎮雙油房村,檸檬現代農業園區裡一片豐收景象。「今年檸檬結得多。」為脫貧增收,該村按「基礎先行,優化產業」思路,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進龍頭企業,流轉1300餘畝土地,發展檸檬產業,並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實現檸檬產供銷一體化。去年,檸檬現代農業園區畝產約2000公斤,產值超700萬元。銷路也很好,吳翠萍拿起一顆檸檬說:「檸檬品質好,都賣到了俄羅斯、泰國等地。」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