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資源優勢的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以重慶市梁平縣旅遊發展為例

2020-12-06 綠維文旅規劃設計

2014年3月,通過與國內幾家大型規劃設計院競爭,綠維文旅(原綠維創景)以競標第一的成績取得了梁平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編制資格。整個項目從進場考察至評審通過歷時僅兩月,在區域規劃中實屬不易,是綠維文旅2014年度十大優秀項目之一。本項目中,綠維文旅融入了全域旅遊思維,以兩大核心景區帶動梁平縣的全域旅遊發展,是林峰院長全域旅遊架構理論中全域景區化架構的典範。

一、項目背景

梁平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峽谷區,位於重慶市東北部,是重慶市的中郊旅遊區、重慶市「東北旅遊線」重要節點,位於「大三峽旅遊經濟圈」內,是長江三峽陸路旅遊線的必經之地。梁平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西南禪宗祖庭「雙桂堂」、東山國家森林公園、百裡竹海、蟠龍溶洞群、文峰塔等極具特色和發展潛力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梁平縣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有禪宗文化、古驛道文化、山寨文化、易學文化、抗戰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梁山燈戲、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竹簾、抬兒調、癩子鑼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漢族地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多的行政縣。梁平縣旅遊發展的資源基底較好,潛力無限。

二、難點聚焦

梁平旅遊發展起步較晚,2014年時還沒有一個AAA級景區,旅遊發展任重而道遠。梁平的旅遊方向如何定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梁平的旅遊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如何打造?梁平的旅遊產業體系如何構建?全縣的旅遊如何科學鋪盤、整合發展?這幾個問題成為梁平旅遊未來的重點。

三、項目定位

通過對梁平旅遊開發的綜合調研與分析,項目組將梁平旅遊發展規劃定位為:以建設國內一流旅遊目的地為總體目標,充分發揮梁平縣生態、文化、民俗及相關產業資源優勢,構建以文化體驗、生態休閒和養生度假為核心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通過「頂級品牌拉動、明星景區帶動、輔助景區隨動、全縣整體聯動」的「四動」發展道路,緊扣「禪宗雙桂、竹海養生、生態涵養、非遺名縣」特色,將梁平縣打造成為中國禪宗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與國內知名竹海生態休閒養生度假區,實現梁平縣旅遊產業的跨躍式發展。

四、核心思路

結合核心旅遊資源優勢與開發節奏,梁平旅遊的總體發展思路如下:

突出「竹海禪城重慶梁平」的旅遊形象定位,樹立「大旅遊、大景區、大投入、大融合」發展理念,全面融入全市「大旅遊經濟」發展戰略,堅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度挖掘和充分發揮禪宗文化、易學文化、非遺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優勢。

以項目為帶動,加快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百裡竹海旅遊度假區和重慶雙桂禪修文化園建設,集中力量打造百裡竹海、雙桂堂兩大核心景區;突出景區互動、景點串聯,推進景區與景區、景區與城市相互融合,促進「文旅、商旅、農旅、休閒養老」多元化發展;加快建成百裡竹海4A級旅遊景區和雙桂堂4A級旅遊景區,並在中遠期將兩大核心景區進行整合,聯合申報國家5A級景區。

利用現有機場發展旅遊航空產業。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積極研發體驗型、即時消費型文化旅遊產品。

開展文化旅遊整體設計,開發設計多層次、多節點文化旅遊線路,推進旅遊聯盟聯網,積極發展「智慧旅遊」,將梁平打造成重慶市重要的生態休閒養生度假旅遊區、中國西部禪文化旅遊目的地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

相關焦點

  • 資源非優湖區的旅遊開發展出路在哪兒?
    在這股熱潮中,湖泊旅遊開發呈兩種趨勢,一是對著名湖泊的縱深旅遊開發,主要是對湖泊旅遊資源價值大、知名度較高、開發成熟的旅遊優勢湖區,在我國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20多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中,有1/3為湖泊旅遊度假區;二是對旅遊資源非優湖泊景區的開發,而實際上資源條件優越的湖泊江海畢竟是「鳳毛麟角」,非優湖泊景區在我國則具有普遍性特點,但目前對非優湖區的相關研究較少
  • 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本文系統的分析一下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優勢與劣勢,歡迎大家拍磚哦~  一、優勢  1、政策利好  2016年5月,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與旅遊部門共同研製《體育旅遊發展綱要》,開展全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推介,打造一批體育旅遊重大項目。
  • 依託資源優勢 做強旅遊產業
    我認為酒店的發展好壞與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旅遊產業發展好了,人流量大了,酒店生意自然也就好了。  對於新區下一步的旅遊發展,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開發特色旅遊景區,吸引更多省外遊客春天來貴安賞花、夏天來貴安避暑、秋天來貴安採摘、冬天來貴安避寒,讓遊客玩在貴安、住在貴安、吃在貴安、消費在貴安,這樣既帶來了人氣,也能帶動新區經濟發展。
  • 依託資源優勢 發展民俗特色旅遊
    在寧安市渤海鎮,趙中三實地查看了渤海玄武湖國家農業公園,聽取了當地發展生態旅遊情況匯報。趙中三指出,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了渤海稻作文化與田間體驗遊、歷史文化遊、研學基地遊、特色民宿遊等特色旅遊項目,打造了智慧農業和鄉村旅遊品牌。要繼續運用本地優勢資源,結合特色旅遊、響水稻米、遺址文化等,統籌推進鄉村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新路。
  • 重慶市旅遊局更名為重慶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為市政府組成部門
    華龍網12月28日14時35分訊(首席記者 徐焱) 今(28)日,記者從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上了解到,今年9月中央編辦批覆同意,將重慶市旅遊局更名為重慶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並由市政府直屬機構調整為市政府組成部門。
  • 讓旅遊成為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重要一環
    「彩雲之南」的秀美風光為雲南帶來了海量旅遊資源,旅遊業年收入佔全省GDP總量一半,旅遊業成為帶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構成。新形勢下,發展旅遊應尋求新視角,使之成為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一環。現如今,自然景觀與商業融合成為旅遊發展趨勢,巨大經濟利益誘惑下,這一模式已開始走偏。
  • 重慶武隆:「旅遊+N」多產業融合發展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武隆區通過全區抓旅遊,創建「旅遊+N」的「武隆模式」,加快旅遊升級發展、帶動發展、融合發展,不斷延伸和壯大旅遊產業鏈條,同時拓展多種渠道增加貧困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降低了地區貧困發生率,為全國其他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意義。因此,研究重慶市武隆區旅遊扶貧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 海航旅業——發展產業基金助力區域旅遊發展
    海航旅業基於完整的旅遊全產業鏈和資金優勢,設立專門從事旅遊類股權投資及管理業的公司——京旅盛宏,通過與政府和其他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在充分整合政策以及產業資源,推動公司投資結構多元化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助力區域旅遊產業規模化發展,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建設。
  • 發掘利用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
    原標題:發掘利用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   2月8日下午,市委書記侯曉春深入嶽池縣鎮龍鄉漏山寺村調研時強調,各地要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結合實際,高標準、高水平搞好旅遊業發展規劃,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帶動群眾致富增收,早日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強市跨越的宏偉目標。   侯曉春一行實地察看了漏山寺村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通過聽介紹、看展板,侯曉春對該村發展旅遊產業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 重慶:渝東北渝東南要走「大旅遊經濟」發展路徑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是重慶市農村面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區域,如何能既立足其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又與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優勢互補、錯位競爭,形成差異化發展、協調發展的旅遊大格局呢?
  • 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有門道
    老師和學生每年有超過百天的假期生活,公民有多種節假日和帶薪休假的時間,這是國家對公民旅遊的制度保障,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充裕的旅遊時間。文化是一定人群、一定地域、一定時段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既有人群的差異,也有地域的差異,又有古今的差異,感受這種差異就是人們旅遊的一個重要目的。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為旅遊提供了豐富資源,這些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堅實基礎。
  • 湖南要用旅遊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5月14日,深圳會展中心,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湖南主展館人氣旺盛。記者 童迪 趙持 攝  5月13日,湖南文化旅遊湘商推介會在深圳舉行,600餘名湘商代表和旅遊投資客商到場。推介會推出了100個文化旅遊招商「黃金項目」,其中13個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籤約,投資總額達217.58億元。湖南文化旅遊招商表現在深圳文博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既要「向西看」  又要「向東看」  「用旅遊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 國內遊艇旅遊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海南三亞為例
    近年國內遊艇業發展整體向前,但也有起落,在資源、政策等推動下,奢侈化轉向大眾化的趨勢也更為明顯,遊艇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期。本文以梳理國內遊艇旅遊發展為起點,通過以海南三亞作為案例研究對象,從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產業鏈特徵等角度出發,闡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遊艇旅遊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期望為國內其他地區發展這一新興產業,提供經驗積累與發展思路。
  • 國內遊艇旅遊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海南三亞為例
    遊艇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被認為是旅遊經濟新動力之一。近年國內遊艇業發展整體向前,但也有起落,在資源、政策等推動下,奢侈化轉向大眾化的趨勢也更為明顯,遊艇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期。本文以梳理國內遊艇旅遊發展為起點,通過以海南三亞作為案例研究對象,從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產業鏈特徵等角度出發,闡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遊艇旅遊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期望為國內其他地區發展這一新興產業,提供經驗積累與發展思路。本文刊載於《中國旅遊評論》,執惠獲作者授權轉載。
  • 雲南墨江:整合優勢資源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優越的區位及生態環境優勢。近年來,墨江縣以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提升「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文化名片內涵,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 立足旅遊資源優勢 全面推進旅遊發展
    我縣旅遊經濟發展調研會召開立足旅遊資源優勢  全面推進旅遊發展>      7月17日,我縣旅遊經濟發展調研會召開,立足旅遊資源優勢,全面推進旅遊發展,加快建設全市紅色、生態旅遊基地和全國知名度假旅遊目的地。
  • 提速建設旅遊強省——2019年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側記
    &nbsp&nbsp&nbsp&nbsp6月5日至6日,2019年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宜春市舉行。大會以「著力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努力實現旅遊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研究部署加快推進旅遊強省建設。大會亮點頻出、成果豐碩,不僅向外界展現了江西發展旅遊的決心與信心,也展示出了江西發展旅遊的能力與魄力。
  • 四川阿壩:借浙江資源優勢 助汶川產業發展
    是浙江省金華市對口幫扶汶川縣工作組組長陳小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說:「工作組就是要借力浙江的資源、產業、市場優勢,助力汶川百姓脫貧致富,實現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保億集團把「特色農業+自助旅遊」的模式帶到了汶川農村。保億集團為貧困地區輸血供氧,投入2000萬元的幫扶資金,全面助推鄉村振興。  目前,索橋村完成新建文化廣場、網紅彩虹道打卡路、環村遊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160戶人畜分離、268個廁所完成改造,為該村旅遊產業發展打下基礎。全村種植了汶川甜櫻桃、青紅脆李、杏子等特色種植業3500畝。
  • 海南:打造國際旅遊島產業發展「升級版」
    連續3年保持25%以上增速的網際網路產業,是海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縮影。尤其是房地產無論在投資還是稅收方面都「一業獨大」,也成為掣肘經濟發展的老問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指出,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發展潛力大,要以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譜寫美麗海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
  • 【奇創研究】資源非優湖區的旅遊開發展出路在哪兒?
    在這股熱潮中,湖泊旅遊開發呈兩種趨勢,一是對著名湖泊的縱深旅遊開發,主要是對湖泊旅遊資源價值大、知名度較高、開發成熟的旅遊優勢湖區,在我國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20多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中,有1/3為湖泊旅遊度假區;二是對旅遊資源非優湖泊景區的開發,而實際上資源條件優越的湖泊江海畢竟是「鳳毛麟角」,非優湖泊景區在我國則具有普遍性特點,但目前對非優湖區的相關研究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