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雅」俗共賞,究其原因,是何種變化形成這種文化差異?

2021-01-12 史冊風雲

在璀璨的文化長河當中,宋代文學一直處於出類拔萃的地位,同時也佔據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席之地。其實宋代文學更多的是以"雅"為主,輔之以俗,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受制於當時的文化根基,一方面,宋朝時期,科舉制度得到了發展,而許多文人墨客進入了仕途,同時,宋朝時期的經濟水平達到了空前規模,大面積的世俗文化就此產生,在文化演變的基礎之上,宋朝的文學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一、宋代崇尚"雅"學,其根本還是源於文學內部

從宋代的發展背景上我們可以看到,之所以宋朝時候會偏向"雅"學,是因為雅儒精神的確立。在總體上確定了文學的大致方向,加之宋朝時期重文輕武,更多的宋朝統治者選擇用科技的形式選拔人才,因此入朝為官的多半是文人墨客。此外,宋朝時期的科舉空前發達,比起唐朝和明清時期來說,他每年的錄取人數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代的時候,雖然有非常多的文人墨客湧現在歷史長河之中,諸如李白,杜甫等等,但是他們都未能登科及第,但是在宋代非常多的寒門志士,通過十年寒窗苦讀,最終踏入仕途,而這也歸功於他們的科舉人性化,因此造就了當時宋朝以文人,學者,高官三位於一體的政治統治格局。這樣的格局之下,既填補了文人和官員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也讓儒林和文苑傳統的界限進行了模糊。

一方面形成了新的文化風俗,而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雅"儒風氣。由於文人墨客大量充斥在朝廷之上,因此當時的文學創作也更多偏向於"雅"的方向。

其次,宋朝一直以重文輕武為自己的國策,這不僅奠定了文人在宋朝時的地位,同時印也引導了由文而"雅"的必然。

就宋朝文學的內部成就來說,南方地區的文學成就更高一些。同時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南方地區的文化多以"雅"為主,因此宋朝時期更多的是呈現以"雅"為主的形式。從歷史角度來說,漢唐以來,經濟重心主要是在北方,加之北方更多的是驍勇善戰的武士,因此他們的文化風俗更為豪放一些。

但是宋朝以後,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尤其是南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南方的傳統文學作品以清新婉約,風格俊逸為主,因此在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下,也會導致送帶時的文學以南方為中心,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變成以雅壓俗為主的形式。

此外,當時的文人墨客成為了朝廷的重臣,因此他們所主導的文學觀念也會成為當時的主流方向。創作文學則更偏向於典"雅"的方向。比如當時盛行的西崑體,詩人楊憶創作的《西崑酬唱集》序,這首詩對仗工整,音律和諧,同時風格相當典雅,也體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於典雅文學創作的追求。

二、宋代文學崇尚的"雅"究竟是何內涵?

首先,"雅"字主要意思是語言上的文雅和高尚。孔子的《論語·述而》當中提到"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到,對於古人而言,只有那些高尚的藝術品味才是屬於"雅"的追求。其次,"雅"還是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相關要求,尤其是在政治方面,還要有"正"的內涵。

由於我國古代文學受到封建教禮教觀念的影響非常深遠,因此古人對於"雅"的理解也可以是《毛詩序》中的"言天下之事,形式方四方之風為之雅,雅者正也。"這句話主要是說,天下的正是表現著各地的風俗民情,而這也稱之為"雅","雅"就是正的意思,是用來表現周王朝的興衰存亡的,因此在這個層面上,"雅"更多的是講究政治當中的"正"。

其次,宋代文學當中的"雅"還包含了特殊的民族含義,首先,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以"雅"自居,中原文化習慣將少數民族文化成為蠻夷文化,也就是"俗"文化,因此他們對於少數民族的"夷"音其實是有非常大的偏見,甚至將其歸結為俗。

偏見更多的體現則在音樂上,音樂上的"雅"俗之分也與華夷之辯緊密相連。尤其是在宋代時期,中原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分庭抗禮還是非常明顯的,就當時來說,宋朝的勢力還是相對強大的,而由此形成了"華"強"夷"弱的局面,而在音樂上更多的是以"雅"為主,也就影響了與音樂密切相關的音律文學,也使音樂更偏向於"雅"的創作。

三、宋代文學的"雅"俗變化

在宋代文學發展的過程當中,雖然是以"雅"為宗,但是後來還是出現了"雅"俗結合的變化趨勢,更多的形成原因其實主要在於"雅"俗文化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並不能將其中一個完全風格分離開,"雅"的文化更多的是從俗的文化當中進行的升華和演變。因此才會出現了後來"雅"俗結合的形式。

在宋代的傳統詩文當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崇尚"雅"的文學之外,其實市井文化的俗文學,比如雜劇,小說等等也是在不斷的興旺發達起來。因此在宋朝文學發展的進程當中,總體上是以雅為主,最後變成雅俗結合的情況,而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根植於當時宋朝的經濟狀況。

宋朝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同時市井一代變得異常繁華,街市夜市也隨之相繼開放,由此帶動了當時的文化消費而應運而生了俗文化,比如雜劇小說等等也逐漸發展起來。

此外,南北宋時期的農業和紡織等工業都非常的發達,雖然南宋時期的採礦和冶鐵業比不上北宋時期,但是南宋時期的陶瓷,造船等行業去比北宋發展很多,由於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富餘,因此,也催生了市民經濟的發展,工業和手工業的不斷發達,也就造就了當時的商賈文化應運而生。

宋朝時期的城市集群開始湧現出來,而勾欄,瓦舍等等娛樂場所也隨之興旺發達起來,人民群眾的娛樂活動形式逐漸豐富多彩,因此市民對於普通文學的要求需求也日益繁盛起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他們無法欣賞那些所謂的高"雅"文化,詩詞歌賦,反而是這一些通俗的文藝表演會更加受到普通群眾的親睞,而這也讓宋朝的文學在這個時期進行了改變。

除了崇尚"雅"之外,普通的通俗文藝表演形式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文化消費的主力軍,市井群眾來說,他們也是催生俗文學興盛的主要動力。

此外,宋朝的文化更多表現了兼容並蓄的形式,它不僅僅在開放當中接納了俗文化的發展,同時受到影響的"雅"文學創作者也開始走向"雅"俗結合的創作道路。很多民間的雜劇以及小曲等等,更多的貼近了當時的生活,同時說說文化也逐漸發展起來。加之宋朝時期的印刷業非常發達,也為當時的文學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於是俗文學順應了當時市場了發展潮流,有了更多的受眾和讀者,在這一時期,很多的小說也隨之印刷出來,流傳到了市井之上。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宋朝以雅為尊的文學格局變成了"雅"俗共賞的局面。

四、宋代文人墨客對雅俗文化的態度轉變

對部分的宋代學者來說,他們一開始對於俗文學還是處於一種比較開放的接受程度,同時也將自己的文風進行了轉變。逐漸的接受"雅"俗結合的文學創作。部分的人雖然對於俗文學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通過他們的文章也可以看到,這個時期人們的創作開始有了改變,逐漸的接受了最重要俗共賞的文學形式。

其次,很多文人墨客還是致力於改造傳統的"雅"文學,並試圖探討"雅"俗結合的創作道路。包括蘇軾,黃庭堅等等,都不再是一味的排斥俗文學,而是對其表示兼容並蓄的態度,而且提倡以"雅"為俗。在文人墨客的引導下,宋代的文學逐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是一味遵從雅文學,而是追求雅俗共賞的局面,也體現了當時文化上的包容性。

縱觀宋代文學的發展,其實能夠形成以雅為尊,最後變成雅俗結合的形式,一方面在於當時宋朝的大時代背景,經濟文化的總體格局影響,其次就是在於文人階層的變更以及文學受眾的變化。

當一波新的文化受眾崛起時,必然會有與之呼應了文化市場相結合,此外整個社會的精神風氣還是相對開放的兼容並蓄的一個狀態,因此才會形成了後期雅俗共賞的情況。

其實這也是體現了我國文學的包容性,以及古代文化的古代文學思想激烈碰撞之後的產物,其實我們今天也是屬於不斷吸收和兼容其他文化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我們的文化更為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

[2]錢鍾書.談藝錄

[3]魯迅.魯迅全集03卷

[4]凌鬱之.宋代"雅"俗文學觀

相關焦點

  • 「俗」怎麼了,不能雅俗共賞嗎
    這種進展經過唐末跟五代的長期的變亂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術的發達,學校多起來了,士人也多起來了,士人的地位加強,責任也加重了。這些士人多數是來自民間的新的分子,他們多少保留著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他們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這樣,也就不覺其寒磣;不但不覺其寒磣,還要重新估定價值,至少也得調整那舊來的標準與尺度。
  • 宋詞中的「雅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本文帶你了解一下「雅詞」
    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詞也像花圃裡的一株奇花,以其芬芳馥鬱和搖曳多姿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代層出的優秀詞人,接過創作的接力棒,譜寫出一曲曲或清新婉麗、或纏綿悱惻、或鏗鏘有力、或豪放雄渾的詞作。
  • 宋代的養鳥文化,有些已經很少人知道了!
    「鬱郁乎文哉」,這是後人對宋代文化昌盛的讚嘆。在中國歷史上,「兩宋」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文化藝術的輝煌燦爛時期。自宋太祖趙匡胤藉助「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以後,宋即奉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優寵文臣,提倡文藝,此後被歷代宋朝皇帝所沿襲,朝野上下逐漸形成文風。
  • 漢朝形成新的音樂文化體系,音樂文化日益漸變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以俗人雅的社會文明之風,能夠在構建新的雅樂體系這一巨大的工程中得以倡揚,實在難能可貴。哀帝時的「罷樂府」事件,以及掌握重權的保守派理論家們的精心漢代音樂文化研究的策劃,使得兩漢正史中仍褒雅貶俗,造成了有限的漢代音樂文化史料的失實和理論觀念上的模糊,以至於「雅」、「俗」之爭延續到後世各個朝代。唐朝重視民間樂,唐玄宗親自在宮中為樂人教習世俗音樂課程,而保守的理論家們認為重視俗樂導致了王朝的覆滅。
  • 我是唱作人:高進的歌是俗還是雅?梁博力挺稱喜歡
    近期一檔名為《我是唱作人》的網絡綜藝節目迅速崛起,其勢頭蓋過了同期的原創節目《這!就是原創》,後來居上地成為當下話題度最高的音樂節目之一。憑藉其全新的規則和形式、邀請來參賽的選手的風格多樣化,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再加上選手們在這個舞臺上的作品質量也比較高,更助推了節目的熱度。
  • 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地理隔絕是基本條件,在差異中不斷創造
    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在文化史上,有所謂"「一元說」與多元說」的爭論。其實,多元並不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必要條件。「多元說」雖然能很自然地得出文化有民族性的結論,但「一元說」也不能妨礙這一結論。
  • 宋代文人喜愛雅聚遊賞,其筆下詩詞風雅脫俗
    從這樣的筆墨雅好、書畫賞玩中我們看到詞人文雅至極,其性格嗜好亦影響了其所組織參與的西園雅集。宋代最著名的文人雅聚遊賞莫過於託名米甫的《西園雅集圖記》中所提到的西園雅集。雖其真偽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但鑑於宋人雅聚之尚好及元拮年間正是蘇軾及弟子最為得意時,其「以清要的身份,得享友朋雅集和園林之樂」,邏輯上是說得通的,再者留存至今的文學作品亦可為證。
  • 世人都說揚州雅,我來說說揚州俗
    他們抬槓了,鎮江和尚說:「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揚州和尚不服氣。兩個和尚便下棋打賭。揚州的和尚棋高一著,把下棋的地方命名為「小金山」,為沒有山的揚州爭來了一座山。至今庭院還有一幅楹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東關城門該如何來說揚州的雅和俗?真的不太好說。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中西方觀念差異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發展演變的原因,也有觀念和思維差異本身的原因。一些差異是由於歷史發展階段不同造成的,更多的則是因主觀臆斷、國家社會心理和輿論所促成。西方政客在錯覺初步形成之後,還會形成錯覺偏好,以冷戰思維和現實主義權力觀來看待中美關係的變化,從而加深和固化他們原有的偏見;3中西方觀念差異有可能帶來對中國發展的對立觀念。
  • 淺談宋代「曲子詞」在宋代的發展,帶你捋清古代華夏文學的脈絡!
    因而從真正意義上講,戲曲出現於宋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賴於宋代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和獨有的商業文化,另一方面,它又非常明顯的收到了"本是同根生"的音樂文學"曲子詞"的影響。從側面反映了兩宋時期市民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巨大衝擊力,作為當時的流行歌曲,許多唐宋詞又與市民自身的生活緊密相連,適應著他們的人生理想。曲子詞在民間市並也是一種表演伎藝,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唱詞藝人為了保持競爭力,必須使自已的表演儘可能地動人耳目,而詞篇幅短小,倘若用單純的小唱會因缺乏變化而逐漸被擠出城市大眾文藝的舞臺。
  • 《清平樂》|宋代宮廷禮樂:重興雅樂,禮樂醇儒,慶祉綿綿
    士大夫階層對唐以來"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的局面深惡痛絕,並且試圖重塑儒家所推崇的傳統禮儀制度,而這也正與宋朝統治者欲通過恢復禮樂制度以穩固其統治和體現皇權威嚴的想法相互契合。於是,宋朝的宮廷禮樂成為恢復傳統禮樂的核心,步入復"雅"的禮樂重興之路,使得宋代宮廷禮樂呈現出全新氣象。
  • 沈世培:文化差異是中日近代化差異產生的重要原因
    從文化特質來說,中國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官本位主義文化,尚「虛」;日本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實用主義文化,尚「實」。從文化心態來說,中國前近代以「大國文化心態」為主,到近代從「大國文化心態」向「弱國文化心態」過渡;日本前近代以「小國文化心態」為主,到近代逐漸過渡到「大國文化心態」,乃至「大國沙文主義文化心態」。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更有利於近代化,但是也有致命弱點。文化差異是中日近代化差異產生的重要原因。
  • 宋代菜名「野」性十足,主要為滿足人們文化需求
    >」……宋代的菜名看似很「野」,背後自有其原因。宋朝的菜名不管再「野」,歸根結底還是屬於文化現象中的一種,而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是無法割裂的、存在著極強正相關關係且影響時代走向的重要因素。宋朝的政治態勢以及經濟形勢都深切影響著這些「野」菜名,擔當著影響菜名變化發展的最直接原因的角色。
  • 雅集,古代文人的別樣聚會
    當時,他們恐怕很難想見,自己與朋輩或同志者的某次集會,將在文學和藝術史投下極為重要的錨點;有關雅集活動的文學敘述和藝術記錄,亦使得那些雅集雅事,被後來人反覆地加以想像、表現和效仿。
  • 到此一遊,雅乎?俗乎?
    唐末五代書法家楊凝式世稱「楊少師」,外號「楊瘋子」,其平生惟一癖好就是題壁,看到光潔的牆壁手就痒痒,「書其壁盡方罷」,「洛川寺觀藍牆粉壁之上,題紀殆遍」。《全唐詩》中也有相當數量的題壁詩,有文為證:「官壁詩題盡,衙庭看鶴多。」「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堠、牆壁之上無不書。」宋代的很多文人都為「題壁控」。蘇軾也是其中之一,最有名的塗鴉之作《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中國璀璨文化宋代名窯傳奇之哥窯簡述
    瓷器表面有紋路的,叫做「開片」,其還分為「大開片」、「小開片」。小片細碎的叫「魚子紋」;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紋」、「柳葉紋」、「蟹爪紋」,都是形容其形狀的。造成瓷器開片的原因有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人為的開片,一種是自然的開片。
  • 書畫「雅集」 雅在何處
    誰使「雅集」變「俗集」「現在不存在文人這樣一個群體,只有專業群體。在這種情況下,所謂雅集,也就只是畫家雅集,或書法家雅集,甚至只是筆會而非雅集。現在受市場經濟影響,如果沒有鈔票,誰也沒有興趣來參加這樣一種集會。」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乾脆稱時下的「雅集」其實是「俗集」。傳統文人的消亡,利益交換的實質,使得「雅集」再也雅不起來。
  • 文化研究:淺議現當代文學視野中的「農民工」形象及敘事分析
    文人在文學創作上,沒少以「農民」形象為主要描寫的對象。其原因是農民這個角色在社會歷史的演變下,發生了多次的改變。它的每次改變往往伴隨著歷史的巨變,是富有時代意義的。它已成為反映歷史的主角,所以文人通過再現當代的農民生活,寫出了真實的社會形態,還有文人對社會環境的深邃思考,對提高大眾的文化、思想水平功不可沒。
  • 文人思想與身心的花園——宋代私家園林,有什麼文人化特徵?
    園林作為一種特定的自然景物,運用工程技術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對自然景觀的主觀創作而形成的符合大眾審美的自然環境,它的誕生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藝術的表現。園林的花草布置,景觀建設、道路鋪設以及建築營造等工程表現方式,深受特定時期的社會文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