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代宮廷禮樂:重興雅樂,禮樂醇儒,慶祉綿綿

2020-12-18 嘆古長歌

禮樂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一項禮儀制度,興起於周代,並在後代各王朝的統治階層源遠流長,是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治理天下萬民的重要思想文化工具。面對戰國時期頻繁的混戰紛爭導致禮崩樂壞,聖賢孔子積極倡導傳統禮樂。漢朝及以後,伴隨著儒家思想成為古代官方思想主流,禮樂制度愈加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至宋代,在前唐五代再次禮崩樂壞禮樂制度,得到宋朝統治者的重視,並努力恢復禮樂制度。

宋朝的宮廷禮樂重興雅樂,重視禮儀,是恢復傳統禮樂制度的核心體現。為此宋朝還興辦太常寺為宮廷禮樂機構。熱播古裝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北宋仁宗的張貴妃宮廷舞女出身,她成為仁宗妃嬪之前所屬的便是太常寺下轄禮樂機構中俗禮並存的教坊崇尚文治的宋王朝致力於恢復和開拓禮制、律準、制樂、制辭,修訂宮廷禮樂制度,實現禮、樂、文的完美融合。

宋宮廷禮樂重興之路

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就十分重視傳統禮樂恢復,可以說禮樂的重建與恢復是宋王朝面臨的重要問題。這與宋朝建立之前的社會環境與宋朝統治者的國家治理的思想文化政策有關。

魏晉以來,中國古代的社會局勢動蕩,胡漢文化交融愈加顯著。唐朝的統治者李氏一脈有北方鮮卑的血統,在此影響下,唐代的禮樂文化逐漸受到胡樂的滲透,出現胡漢融合的現象。不僅如此,唐朝社會風氣開放,與西域等各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在使得唐朝俗樂大肆發展的同時,亦對傳統禮樂造成極大衝擊,雅樂愈趨微勢。

唐末五代時期,割據混戰頻繁,社會動蕩不安,樂官受寵,宦官幹政等違背禮樂之事時常有之。五代時期的各個割據政權幾乎完全喪失傳統的禮樂制度,甚至出現政權統治者的祭祀儀式與一般民眾有所差別。《新五代史·晉本紀》中曾對此做出描述:"焚衣野祭之類,皆間巷人之事也,用之天子,見禮樂壞甚。"統治者的祖宗祭祀,如此重要的禮儀慶典居然與普通民眾相同,可見禮崩樂壞之嚴重。

宋朝重興禮樂,恢復雅樂還與其崇文抑武的政治理念有關。 北宋建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鑑於唐末五代時期各強勢武官擁兵自重,甚至可以割據一方的歷史教訓,杯酒釋兵權,確立"興文教,抑武事"的治國方略。此理念被後來歷任統治者傳承發揚。

與此同時,宋朝大力發展完善科舉制度,逐漸改變過去困於士族門第的前唐科舉制度,使得大量寒門子弟得以進入士大夫階層。尚文的宋朝政治環境,促進士大夫階層形成以天下為己任和重禮重德的政治責任感,同時受宋代程朱理學的思想影響,士大夫階層越來越重視禮樂。

面對前唐五代造成的禮崩樂壞的局面,歐陽修一度感嘆道"禮樂刑政幾何其不壞矣""中國幾何其不夷狄矣。"可見,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看來,五代時期各政權的禮樂已經淪落至近乎野蠻的境地,儒家傳統禮樂制度呈現空前沒落的局面。

士大夫階層對唐以來"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的局面深惡痛絕,並且試圖重塑儒家所推崇的傳統禮儀制度,而這也正與宋朝統治者欲通過恢復禮樂制度以穩固其統治和體現皇權威嚴的想法相互契合。於是,宋朝的宮廷禮樂成為恢復傳統禮樂的核心,步入復"雅"的禮樂重興之路,使得宋代宮廷禮樂呈現出全新氣象。

復雅重禮的宋代新樂

宋朝建立之初,宮廷音樂機構的世俗色彩十分濃烈,其在樂工、音樂、歌詞等各方面皆與統治者的禮樂需求完全相違背。於是在宋朝統治者的倡導之下,頻繁的進行宮廷音樂的改動,逐漸完善宮廷禮樂。

據《宋史》記載,"有宋之樂,自建隆訖崇寧,凡六改作。"宋朝的宮廷樂律的改作皆以恢復上古三代之音為目標。

直至宋真宗時期,宋代的宮廷禮樂才基本恢復"雅"之意象。遂出現鼓吹軍樂恰逢時機得以進入宮廷雅樂系統,產生宮廷禮樂之中的慢詞。宋真宗甚至按照賦頌文學的審美規範禮樂文藝創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士大夫階層參與宮廷禮樂的音樂與歌詞的創作。在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之下,宋代的宮廷禮樂逐漸完善,成為具有宋朝特色的新變宮廷禮樂,其有四個主要特徵:

其一,宮廷禮樂中頌體慢詞的文本雅化特徵。統治者命令士大夫們參與宮廷禮樂的樂律和文詞寫作,這使得重興宮廷禮樂之路增加了個人主觀因素,士大夫們在參與宮廷禮樂的頌體慢詞寫作過程之中,出於各種朝堂政治博弈,會刻意迎合宋朝皇帝的意向來寫作宮廷禮樂的頌體慢詞,促進宮廷禮樂的詞體的雅化,形成慢詞重鋪敘、結構精工、辭藻典麗的宮廷禮樂的文體特徵。

其二,宮廷禮樂中有民間俗樂因素的融入。隋唐五代以來,民間俗樂日漸興盛,上至宮廷貴族,下至民間百姓,皆不乏喜好俗樂之人,甚至一度成為社會音樂文化主流。至宋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仁宗時已有昇平盛世之象,俗樂在宋朝民間更加興盛,甚至傳入宮廷,融入宋代宮廷禮樂之中。例如由西域傳來的隋唐燕樂並未在民間獨自盤桓,在宮廷與民間的樂文學交融中形成了新的宮廷文藝,由此也成為宮廷禮樂的詞樂構成因素之一。

其三,宮廷禮樂重視禮儀制度的本質特徵。宋朝統治者出於穩固政治統治以及在文人士大夫中彰顯帝王威嚴的目的,極力倡導恢復宮廷禮樂,使得宋代宮廷禮樂完成了從"俗"到"雅"的轉變,深究其本質,仍然是中國古代封建等級社會所崇尚的禮儀制度。宋代宮廷禮樂是在宗廟祭祀、祭拜皇陵、出巡宴饗等重大禮儀慶典之中使用,具有很強的禮儀性質。宋朝掌管宮廷禮樂的官方機構太常寺更有專職官員編撰宮廷禮樂的使用典冊,詳細規定宮廷禮樂的使用細節。

其四,宮廷禮樂豐富的形式內容。宋代宮廷禮樂的豐富形式內容主要是在其演奏形式、樂器和樂工人員等方面。宮廷禮樂的樂工,分法曲部、龜茲部、鼓笛部、方響部、貼部共五部。部之下又有各種樂隊,琵琶、雙韻子、五弦、箏、箜篌、簫、笛、方響、頭板、拍板、參軍、雜劇、杖鼓、大鼓、羯鼓、排樂等。各項禮儀慶典中的禮樂演奏人數多達幾百人,不同的禮儀慶典的演奏形式亦有不同。如宋代皇家儀仗之中的滷簿鼓吹之樂,只有在行軍之禮或是大朝會時才用"鼓吹十二案"。

宮廷禮樂的機構設置

在趙宋王朝統治者與眾多士大夫的共同努力之下,宋朝的宮廷禮樂逐漸完善,漸有興盛之勢。每逢禮儀重典或節慶佳日,宋朝皇帝皆會舉行盛大的禮樂活動,場面恢弘,禮樂或激昂,或高雅,或肅穆,成為統治階層極其重視的禮儀象徵。為更好地維持宮廷禮樂的良好發展,統治者逐步強化掌管宮廷禮樂的專職機構。

宋代以前,各朝的宮廷禮樂歸屬禮部和太常寺管轄。宋朝初期,宮廷禮樂頻繁變動,太常寺的禮樂管轄職權常被太常禮院和禮儀院幹涉,一度成為閒置機構。到宋代元豐新制之時,太常寺恢復其原有職能,成為掌管宮廷禮樂的專職機構,並且機構設置漸趨完善。專掌禮樂的太常寺下轄郊社署、太樂署、鼓吹署與教坊四個禮樂機構。

四個機構既有禮樂分工,亦相輔相成,共同完善宋代宮廷禮樂。郊社署,亦稱郊社局,掌管宋朝皇家的四郊巡視祭祀以及宗廟社稷的祈禱祭拜,亦負責日常的巡視和除掃清潔。

宮廷禮樂中的的樂舞則由太樂署、鼓吹署、教坊等事項負責。宋代皇家的一切重大禮儀活動,定會在殿庭之內舉行禮樂活動,配以雅樂,亦有君臣筵宴時大設樂舞,皇家的滷簿儀仗中的鼓吹軍樂更是不可缺少。

宋代宮廷禮樂之中,樂曲的曲名、旋律與樂語,皆由太樂署參詳考訂。太樂署掌管宮廷禮樂之中的雅樂。鼓吹署,別稱樂府,掌管軍樂的演奏。鼓吹之樂是從軍樂發展而來,與其他慶典中的雅樂不同,鼓吹之樂更加莊嚴肅穆,擊金徵,鳴鼓角,多用在隆重莊嚴的場合,諸如皇后的滷簿儀仗之中,或是皇家喪葬之禮中,亦或是大朝會的典禮之中。

其中較為特殊的禮樂機構是宮廷教坊。北宋沿唐制在宮廷之中設置教坊,逢遇重大宴饗,或皇家車駕遊幸,多用教坊樂引從,此外賞賜賜大臣以及宗室的筵宴皆會用到教坊樂。不同於此前各代的教坊,宋代的教坊"禮""樂"並存,亦受禮樂雅化的影響頗深。

宋朝教坊所設百戲及樂隊形式豐富,數量眾多,諸如小兒樂隊的隊伍就有兒童感聖樂隊、玉兔渾脫隊、異域朝天隊、兒童解紅隊等十種;女子隊亦有菩薩蠻隊、感化樂隊、拋球樂隊、佳人剪牡丹等十種。百戲有蹴鞠、雜旋、獅子、弄槍、鈴瓶、茶碗、氈齡、碎劍、踏索、上竿、筋鬥等數十種。這些教坊樂舞之隊,形式多樣,人數更有上百之眾。

宋朝宮廷禮樂的繁盛深受統治者、王公貴族以及百官大臣所崇尚,宋代太宗和真宗等皇帝更是不遺餘力以詩歌讚頌宮廷禮樂的盛況,"清潔恭虔煙上帝,郊儀大設康哉世。人心肯悅化來同,禮樂鹹修依古制。"也許這便是宋朝皇帝聆聽禮樂時的真實感觸,從中可見一個王朝統治者的天下胸懷。文人士大夫亦是熱衷於此,著有不少禮樂詩篇,他們眼裡的宮廷禮樂更傾向於"恭展美報,聿修上們。禮樂和節,登降適宜。德焉斯親,神靡不娭。海內承福,式固邦基。"的文人士大夫的仁者情懷。宮廷禮樂的崇尚亦廣泛傳播,特別是在民間影響重大。

宮廷禮樂的傳播

宋代宮廷樂人是宋代宮廷禮樂最為重要的傳播者,分為樂籍樂人、軍籍樂人和不在籍的民間樂人三類。這些樂人自身具有很強的流動性,他們需要按照規定在宮廷、軍營或是地方官署輪流值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長期留任與宋朝皇庭之中。

宮廷樂人都受過宮廷禮樂機構的專業培訓,其演奏形式和標準上延續著宮廷禮樂的內容和規範。又因為樂人群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便會將宮廷禮樂的一些內容從宮廷傳向民間,進而對民間音樂文化產生直接的作用。使得民間音樂受到宮廷或者地方官府的禮樂程式、儀規以及樂曲、樂調、樂器、樂律的直接影響,甚至很大程度上保持相當的一致性。

在自上而下的宋朝宮廷禮樂傳播系統之中,雅樂、燕樂、鼓吹樂、俗樂等多種宮廷禮樂類型,對民間的嘉禮用樂影響極深。宋代嘉禮內容豐富,從宮廷到地方,從皇家貴胃到士人百姓都可以參與進去。民間的嘉禮主要有三種,一是婚禮,二是鄉飲酒禮,三是宴會禮。宋代統治階層對宮廷禮樂的重視帶動民間百姓紛紛效仿,亦在具有禮儀性質的民間活動場合之中應用禮樂,雖不及宮廷禮樂的盛大,卻也具有一致性,尤其是的雅樂以及樂曲詞調等方面。

結語

宋朝的宮廷禮樂本著恢復上古三代禮樂的初衷,亦有宋朝皇帝出於政治統治和皇權威嚴的目的,更有士大夫階層迎合統治者的刻意修飾用詞,經過頻繁的宮廷禮樂的樂律改動,最終形成重禮復雅的宋朝宮廷禮樂系統,改變隋唐五代以來禮崩樂壞的局面,更對民間音樂以及嘉禮用樂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古橋古韻 江門禮樂清代古橋之一中正橋
    龍舟:中正方白橈(橈白色,橈板有一太極圖)    禮樂武術名人,吉兆堂開館始祖師傅朝就住中正橋橋腳。吉兆堂的武術傳人 ‍‍附記:禮樂的河.橋    禮樂屬堆積平原,境內無山。在宋代禮樂全境還是海灘,從元朝初(1283年)才逐步發育成堆積平原。
  • 隋唐「禮樂為虛名」論爭
    宋儒歐陽修《新唐書·禮樂志》云:「由三代而上,治出於一,而禮樂達於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於二,而禮樂為虛名。」「禮樂為虛名」代表了宋儒對前代禮樂文明的普遍看法。顯而易見,三代而下的隋唐禮樂文明對宋儒來說也都是「虛名」了。
  • 什麼是「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公孫弘出生於菑川國薛縣。孔子說:「先學習了禮樂,而後再去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去學習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讓我來選拔人才,那麼我贊成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2014-06-12 09:13:1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 高亢嘹亮的土司禮樂——嗩吶
    今年2月,《土司禮樂——嗩吶》(廣南縣)被列為我州第五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土司禮樂——嗩吶是流傳在廣南地區民間的一種吹管樂,因儂氏土司把嗩吶作為土司府各種場合必不可少的專用樂器,所以也叫土司禮樂。1994年,我州民族節在廣南舉辦,在開幕式上演奏的土司禮樂——嗩吶轟動一時。2004年4月,那岜村土司禮樂曾被選派參加「雲南國際旅遊節廣南分會場暨廣南縣壯族『三月三』花街節開街儀式」演出,開幕式上,嗩吶高亢的曲調特徵及鮮明的音樂風格驚豔四方。
  • 「新年禮樂」將在中華世紀壇舉行
    「新年禮樂」將在中華世紀壇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楊黎黎 記者馬北北)2010年12月31日23時48分,在2011年新年鐘聲敲響之前,「新年禮樂」首次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奏響
  • 佾舞禮樂的承傳彰顯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
    佾舞禮樂,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禮樂形式,見證了中華文明3000多年歷史進程,因歷史原因,曾斷層達半個多世紀,其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2019年一檔「一禮知天下」公益課程的推出,讓佾舞禮樂走向了歷史的臺前。
  • 從「事神」到「愛人」—融入世俗生活的先秦禮樂文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公對禮樂文化的整合使禮樂獲得了統一的形制,這對於禮樂文化的流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真正把夏尊「天命」、商信「鬼神」的文化傳統帶入了「明德慎罰」的「禮樂文明」。夏商周三代已成的禮樂,在春秋時期地位盡失。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失序,在當時的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文化焦慮。
  • 微拍少年記錄最美禮樂 校園變得生機勃勃 圖
    最美禮樂第一集宣傳照。 近來,一部由禮樂中學的高二學生杜明洪主導拍攝的本土文化的微紀錄片《最美禮樂》把它變成了現實。這個黢黑結石個頭小小的少年,和他創辦的禮中戲劇社的小夥伴一起用無限大的能量,在校園辦社團、拍微電影、開演唱會,讓原本文娛活動貧瘠的校園變得生機勃勃。
  • 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在湖北武漢園博園隆重舉行
    2019年11月9日,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在湖北武漢園博園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家漢服社團,數千名漢服愛好者齊聚武漢園博園,共同參與這次傳承和發展中華禮樂文明,弘揚華夏傳統文化的盛會。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家漢服社團,數千名漢服愛好者齊聚武漢園博園,共同參與這次傳承和發展中華禮樂文明,弘揚華夏傳統文化的盛會。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正式開幕。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表演。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表演。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表演。第七屆中華禮樂大會表演。圖為十佳社團頒獎典禮。
  • 燒烤裡的「禮樂」精神
    你以為你只是擼了頓串,不,那還是一種文化的「味道」——燒烤裡的禮樂精神為什麼燒烤會這麼火爆?燒烤為什麼能成為夜生活的「C位擔當」?詩歌裡的燒烤,是什麼「味道」?歷史上的山東人,又是怎麼擼串的?燒烤文化還能彰顯出千古禮樂歸東魯?大俗即大雅,請看記者的文化解讀。
  •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通訊員 趙媛媛 姚剛)12月8日上午,「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大學近春園召開。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承辦。
  • 高新區禮樂街道武東村:久負盛名的腊味村
    第四期 由第一書記龍小春 帶我們走進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街道武東村 「我們武東村是禮樂街道第一大村,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下面有19個村小組。
  • 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暨社區治理長廊啟用
    九九重陽節10月24日,禮樂街道開展「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重陽節敬老活動暨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及社區治理長廊啟用儀式。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雁冰,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江海區委常委鄒德昌等出席活動。
  • 廣東江門禮樂欲打造600畝汽車文化廣場
    近日,市場上一直風傳禮樂街道辦和環市街道辦均有計劃新建一個車城。記者獨家獲悉,禮樂街道辦籌建車城的工作有了新進展,由江門市規劃勘察設計院負責規劃設計的禮樂汽車文化廣場導向圖初稿已經完成。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禮樂汽車文化廣場佔地約600畝,規劃近60家4S店並實行園區管理。
  • 最美禮樂網上爆紅 微拍少年傳承本土文化
    近來,一部由禮樂中學的高二學生杜明洪主導拍攝的本土文化的微紀錄片《最美禮樂》在網絡上爆紅。地道的禮樂話、美味的六衝蒸排骨、悠揚的粵曲旋律、熱鬧的舞獅場景……你有想過江海小鎮的這一切出現在屏幕嗎?成立禮中第一個學生社團在禮樂中學,幾乎無人不知「禮樂戲劇社」。「比較瘋狂」、「有創造性」、「夠帥夠霸氣」,「臥虎藏龍」……這是記者隨機採訪幾位禮樂中學的同學對戲劇社的印象,而老師溫益明的評價是「很團結,青春有活力」。這個受到師生一致贊可的戲劇社的創辦者就是時讀高一的杜明洪。
  • 2020年江門禮樂葡萄節開幕,200多家葡萄園全部對外開放
    南都訊 6月20日,2020年江海鄉村旅遊文化節暨禮樂葡萄節開幕式在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豐盛村舉行,葡萄節期間,200多家禮樂葡萄園全部開放,開幕當天就吸引了3萬多人進場參觀、採摘遊玩。自2015年舉辦首屆禮樂葡萄節算起,今年已經是禮樂街道舉辦的第六屆葡萄節,葡萄已經成為禮樂一張響噹噹的特色名片,也是一塊凝聚了江海區委、區政府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的金字招牌。今年,禮樂葡萄節更加不一樣了,不僅是對外開放的葡萄園更多了,人氣更高了,葡萄節還舉行了「葡萄節」旅遊專線發車儀式,玩起了直播帶貨,並推出一批特色鄉村遊線路,為禮樂葡萄節再助力。
  • 江門江海區禮樂邁入「7000+」,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9000/平
    其中江海區禮樂11月二手房參考均價7587元/平,環比10月下降1.00%,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12%。一、禮樂二手房房價走勢江海區禮樂11月二手房參考均價7587元/平,環比10月下降1.00%,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12%。最近一年中,5個月房價上漲,7個月房價下跌。
  • 韓星:禮之本——禮樂的價值基礎和內在精神
    當今禮樂的復興要把握禮樂的價值和精神,防止流於形式的繁複和奢侈而喪失其精義,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禮樂的效能。 當今禮樂文化復興,不僅僅要注重禮樂理論、制度的歷史研究,更要注重禮樂實踐。但目前在中國禮樂復興實踐中有一種趨向:較多地注重禮樂形式化的復古、崇古、遵古,而忽視了禮樂的價值基礎和內在精神。因此,闡明禮樂的價值基礎和內在精神,是禮樂復興的關鍵。
  • 透過宮廷戲劇作用的轉變,看清朝的興衰
    因而,清代宮廷戲劇也得到極大發展,並被深深打上了政治作用的烙印。所以從一開始,清朝的宮廷戲劇便與禮樂文化和國家政典緊密結合,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禮樂色彩。隨著清朝的逐漸衰弱,宮廷戲劇的禮樂功能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晚清時期,時局動蕩,國力頹弱,加之當權者的個人審美偏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宮廷戲劇禮樂方面的作用逐漸淡化,開始朝著娛樂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