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代言 樹品牌
興產業 促脫貧
由江門市委組織部指導,江門市委網信辦主辦,江門日報社、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承辦的「我為駐點村代言」大型網絡公益助農活動來了。此次活動以「作代言、樹品牌、興產業、促脫貧」 為目標,邀請第一書記為駐點村代言,推介所駐點村的特色產品,展示鄉村美好風貌與第一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的良好形象。
第四期
由第一書記龍小春
帶我們走進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街道武東村
瓦藍的天空 清新的空氣
整潔的環境勤勞的背影
一幅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畫卷展現在眼前
武東村,位於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街道禮西片北面,東臨睦洲水道,西接威東村、威西村、新創村、新華村,南接威東村、烏紗村,北至睦洲河道。樂祥東路貫穿全村,村域面積3.2平方公裡。
「我們武東村是禮樂街道第一大村,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下面有19個村小組。村民個個都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建設起社會主義新農村,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啦!」武東村第一書記龍小春驕傲地說。
味道
武東腊味香飄十裡
禮樂腊味是五邑地區的著名特產,禮樂街道自清代光緒年間就已經開始製作腊味,到現在已有百年歷史。
武東村就是個生產廣式腊味的傳統基地,轄區內共有腊味企業30間,目前已有1家企業被評為全國質量500強企業,其中南興、鵬中皇、森記等品牌最受大家的歡迎,是名副其實的腊味村。
「我們的腊味在五邑地區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在前往南興腊味有限公司的路上,龍小春說。
與傳統的腊味生產車間不同,南興腊味的生產車間整潔明亮,採用新型絞肉機、灌腸機,全部為不鏽鋼製品。
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數十位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五位工人為一小組,從灌肉、排氣到捆繩,動作一氣呵成。這裡每天的產量為5-6千斤,產品大多銷往港澳。
南興腊味負責人何錦波表示,他們的腊味不但產量高,品質標準也很高。「原料必須是新鮮優質豬肉,品質稍差一點肉都不會採購,油、鹽、糖、酒等輔料也是優中選優。」何錦波說。
「我們還對員工、器具的衛生進行嚴格管理,規定洗手消毒、工器具消毒的每一個程序。」何錦波說只有這樣的高標準才能生產出香飄十裡的「武東腊味」。
凝聚
禮樂腊味行業協會
沿著樂祥東路前行,便駛入了武東腊味開發區。以前,武東村傳統腊味企業廢氣、汙水隨意排放,為整合行業資源、規範行業秩序、維護村內環境,讓腊味企業更好地發展, 2000年武東腊味開發區應運而生,把分散的各腊味廠集聚到了一起。
為加強行業自律,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2003年禮樂腊味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目前共有會員86家,衛生A級企業5家,無公害產品2家,年生產總值3000多萬,其中內銷2500萬多萬,出口港澳及東南亞500多萬。
協會自成立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對整個腊味行業進行規劃,制定嚴格管理規定,嚴把質量關。直到現在,所有成員企業生產腊味所需的鹽、糖、酒、醬料等輔料都統一由協會採購。「一方面既保證了質量,杜絕偽劣產品,另一方面,還能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價格回饋於顧客。」何錦波說。
如今,在腊味協會的帶動下,武東村逐漸打響腊味代言,同時還解決了許多村民的就業問題。龍小春說:「很多村民會到腊味廠裡去上班,還有趕『潮流』的村民自己開了網店,下班後就批發一些腊味回去賣。」
文化
賞龍舟 看舞獅
禮樂龍舟,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00多年以來,端午節必有它的身影。每年端午前後,開龍時節,武東扒丁們就會來到關帝廟,取出在此存放了一年的龍舟龍頭。
如果在端午龍舟競渡賽上獲得冠軍,就可以將所有扒丁的名字刻在廟前石碑上,對於扒丁們來說,這是榮譽的象徵。
武東龍舟扒丁區銓旺,也是武東村醒獅協會會長,他帶著我們走進了武東醒獅協會。在儲藏間,我們看到了醒獅鼓、大頭佛、獅旗以及各式各樣的獅頭。主要用藤和竹竿製作而成的獅頭看著輕便,最重的有5-6斤,輕的也有3斤重。
「日常我們的訓練還是蠻辛苦的,一天也不能中斷。加上獅頭有一定的重量,訓練完之後基本上全身都溼透了。」區銓旺說。
為了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醒獅協會除了會內訓練,外出表演、參賽之外,還和村內學校開展合作,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學習武術、舞獅。
「舞獅就是舞性格」,區銓旺說除了強身健體外,更為看中的還是「武德」,他希望他的學生都能尚武崇德,尊師重道,講理守信。
未來,武東村將加快農田種植轉型發展。探索溼地、果蔬種植項目,融合本土龍舟、醒獅文化及傳統腊味開發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歡迎大家到武東村考察投資合作。
來源:江門日報(見習記者/袁媛 龔靜記者/陳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