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禮樂街道武東村:久負盛名的腊味村

2020-12-18 騰訊網

作代言 樹品牌

興產業 促脫貧

由江門市委組織部指導,江門市委網信辦主辦,江門日報社、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承辦的「我為駐點村代言」大型網絡公益助農活動來了。此次活動以「作代言、樹品牌、興產業、促脫貧」 為目標,邀請第一書記為駐點村代言,推介所駐點村的特色產品,展示鄉村美好風貌與第一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的良好形象。

第四期

由第一書記龍小春

帶我們走進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街道武東村

瓦藍的天空 清新的空氣

整潔的環境勤勞的背影

一幅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畫卷展現在眼前

武東村,位於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街道禮西片北面,東臨睦洲水道,西接威東村、威西村、新創村、新華村,南接威東村、烏紗村,北至睦洲河道。樂祥東路貫穿全村,村域面積3.2平方公裡。

「我們武東村是禮樂街道第一大村,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下面有19個村小組。村民個個都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建設起社會主義新農村,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啦!」武東村第一書記龍小春驕傲地說。

味道

武東腊味香飄十裡

禮樂腊味是五邑地區的著名特產,禮樂街道自清代光緒年間就已經開始製作腊味,到現在已有百年歷史。

武東村就是個生產廣式腊味的傳統基地,轄區內共有腊味企業30間,目前已有1家企業被評為全國質量500強企業,其中南興、鵬中皇、森記等品牌最受大家的歡迎,是名副其實的腊味村。

「我們的腊味在五邑地區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在前往南興腊味有限公司的路上,龍小春說。

與傳統的腊味生產車間不同,南興腊味的生產車間整潔明亮,採用新型絞肉機、灌腸機,全部為不鏽鋼製品。

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數十位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五位工人為一小組,從灌肉、排氣到捆繩,動作一氣呵成。這裡每天的產量為5-6千斤,產品大多銷往港澳。

南興腊味負責人何錦波表示,他們的腊味不但產量高,品質標準也很高。「原料必須是新鮮優質豬肉,品質稍差一點肉都不會採購,油、鹽、糖、酒等輔料也是優中選優。」何錦波說。

「我們還對員工、器具的衛生進行嚴格管理,規定洗手消毒、工器具消毒的每一個程序。」何錦波說只有這樣的高標準才能生產出香飄十裡的「武東腊味」。

凝聚

禮樂腊味行業協會

沿著樂祥東路前行,便駛入了武東腊味開發區。以前,武東村傳統腊味企業廢氣、汙水隨意排放,為整合行業資源、規範行業秩序、維護村內環境,讓腊味企業更好地發展, 2000年武東腊味開發區應運而生,把分散的各腊味廠集聚到了一起。

為加強行業自律,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2003年禮樂腊味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目前共有會員86家,衛生A級企業5家,無公害產品2家,年生產總值3000多萬,其中內銷2500萬多萬,出口港澳及東南亞500多萬。

協會自成立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對整個腊味行業進行規劃,制定嚴格管理規定,嚴把質量關。直到現在,所有成員企業生產腊味所需的鹽、糖、酒、醬料等輔料都統一由協會採購。「一方面既保證了質量,杜絕偽劣產品,另一方面,還能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價格回饋於顧客。」何錦波說。

如今,在腊味協會的帶動下,武東村逐漸打響腊味代言,同時還解決了許多村民的就業問題。龍小春說:「很多村民會到腊味廠裡去上班,還有趕『潮流』的村民自己開了網店,下班後就批發一些腊味回去賣。」

文化

賞龍舟 看舞獅

禮樂龍舟,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00多年以來,端午節必有它的身影。每年端午前後,開龍時節,武東扒丁們就會來到關帝廟,取出在此存放了一年的龍舟龍頭。

如果在端午龍舟競渡賽上獲得冠軍,就可以將所有扒丁的名字刻在廟前石碑上,對於扒丁們來說,這是榮譽的象徵。

武東龍舟扒丁區銓旺,也是武東村醒獅協會會長,他帶著我們走進了武東醒獅協會。在儲藏間,我們看到了醒獅鼓、大頭佛、獅旗以及各式各樣的獅頭。主要用藤和竹竿製作而成的獅頭看著輕便,最重的有5-6斤,輕的也有3斤重。

「日常我們的訓練還是蠻辛苦的,一天也不能中斷。加上獅頭有一定的重量,訓練完之後基本上全身都溼透了。」區銓旺說。

為了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醒獅協會除了會內訓練,外出表演、參賽之外,還和村內學校開展合作,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學習武術、舞獅。

「舞獅就是舞性格」,區銓旺說除了強身健體外,更為看中的還是「武德」,他希望他的學生都能尚武崇德,尊師重道,講理守信。

未來,武東村將加快農田種植轉型發展。探索溼地、果蔬種植項目,融合本土龍舟、醒獅文化及傳統腊味開發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歡迎大家到武東村考察投資合作。

來源:江門日報(見習記者/袁媛 龔靜記者/陳健強)

相關焦點

  • 【粵菜師傅.產業融合】秋風起 吃腊味啦!來看看江門禮樂腊味背後的...
    在粵菜師傅工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下,深入挖掘培育優質的腊味產品,讓一根細細的臘腸、厚薄有度的腊味片,承載起禮樂腊味加工匠人的初心,承載起腊味食品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決心,推動江門市歷史悠久的禮樂腊味加工產業的發展壯大。
  • 到禮樂摘葡萄去!
    每年6—8月葡萄成熟收穫季,高新區(江海區)都會舉行一場全民葡萄狂歡盛宴——禮樂葡萄節,吸引四面八方遊人和市民前來禮樂採摘品嘗,感受禮樂生態田園特色美食、美景。據悉,2019年禮樂葡萄節吸引了超過15萬名遊客到禮樂體驗葡萄採摘,到鄉村旅遊點「打卡」,帶來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就在上周,江門市葡萄協會聯合市區有關部門敲定了今年的禮樂葡萄文化旅遊節將在6月20日舉行。
  • 外海街道、禮樂街道 接受省教育強街 複評驗收
    江門日報訊 (記者/梁麗琴) 12月14—16日,江海區外海街道、禮樂街道接受廣東省教育強街複評驗收。
  • 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暨社區治理長廊啟用
    九九重陽節10月24日,禮樂街道開展「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重陽節敬老活動暨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及社區治理長廊啟用儀式。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雁冰,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江海區委常委鄒德昌等出席活動。
  • 2020禮樂葡萄節來了!鮮果品嘗、醉美鄉村遊……附吃喝...
    2020年禮樂葡萄節開幕式將於本周六(20日)早上10點在禮樂街道豐盛村舉行歡迎大家來嘗鮮!禮樂葡萄節至今已經連續舉辦6年了,是江海區的當家品牌,每年的禮樂葡萄節都會吸引上百家葡萄農莊參加,優惠力度空前!!!
  • 江海區禮樂街道打造「甜蜜產業鏈」 葡萄經濟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面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基層黨建引領規模化種植葡萄以來,禮樂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成立葡萄協會,不斷進行產業探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打造一條「甜蜜產業鏈」,葡萄經濟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目前,禮樂街道葡萄種植戶超200戶,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值超6000萬元,其中巨峰葡萄佔半壁江山。
  • 禮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個特色專科啟用
    禮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 中心16個特色專科啟用根據居民健康需要提供針對性服務
  • 我區這些街道、村(社區)也被...
    我區這些街道、村(社區)也被「點名」 2020-11-12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宏志到濟南高新區章錦街道辦事處高家窪村遍訪貧困戶
    12月16日,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宏志帶隊,到濟南高新區章錦街道辦事處高家窪村遍訪貧困戶。「平均收入能達到多少?」「生活上還有沒有什麼困難?」......王宏志強調,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細化幫扶措施,街道、村居負責同志及幫扶責任人要繼續做好入戶服務,關心困難群眾的日常生活起居及身體健康情況,了解他們的需求,切實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將幫扶工作落實到位,以紮實的工作贏得群眾滿意的認可,確保脫貧不返貧。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維國,各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超勁航拍禮樂龍舟賽!換個角度看龍舟競渡,原來這麼爽……看過癮了!
    歷史上禮樂共有九隻傳統龍舟,應著禮樂的「九龍入洞」,一隻龍舟一個「坊」,每坊有若干裡,龍舟的名稱,除「九社」以裡社數定名外,其餘八隻都以橈色設名。傳說禮樂初有龍舟時,丘鎮地近大河,不少村民靠打魚為生,行舟划艇了得,扒丁鼎盛,每逢龍舟競渡,屢獲第一,輝煌多年。丘鎮只有一個裡,本來地域較小,人口不眾,後來河湧漸窄,漁業不興,扒丁乏人,以致黑橈湮沒。現在禮樂保留有八隻傳統大龍舟。(悄悄說一句,其實黑橈龍舟還有不少有趣的傳說來著)
  • 高新區(江海區)生態蝶變 「臭水河」變成「景觀河」 群眾享水清岸...
    高新區(江海區)河網密布,97條河流縱橫交錯,隨著城市建設與發展,轄區不少內河遭到嚴重汙染,影響了城市「容貌」和附近居民生活,禮樂中心河、麻園河、龍溪河被列入黑臭水體治理名單。對此,高新區(江海區)制定「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找準「病根」,精準治理,累計投入治水工作資金16.6億元,於今年8月實現3條河流「長制久清」。
  • 沒有人能抵禦腊味煲仔飯的魅力!
    與四川腊味的辣、湖南腊味的燻不同,廣式腊味以其獨特的甜、香、鮮徵服了大江南北的吃貨。涼爽的秋日,餐桌有腊味相伴,是最好不過了!煲仔飯和腊味到底有多般配?沙煲可以鎖住腊味的水分,讓腊味的油脂滲透到飯中,令整煲飯香氣四溢。
  • 禮樂將建江門農副產品冷鏈配送中心
    日前,據高新區、江海區黨政辦督查室(項目辦)透露,截至7月底,落戶禮樂街道的江門農副產品(冷鏈)配送中心目前正全面鋪開徵地工作,計劃第三季度完成項目投資主體資質審定工作及項目地塊出讓,並落實有關扶持發展資金。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4 .8億元,建成後有望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之一。
  • 廣東人秋天喝什麼奶茶,當然是吃腊味煲仔飯啊!
    下九路的皇上皇腊味鋪,從早到晚,老廣絡繹不絕,購買著臘腸、臘肉、臘鴨腎…雖說廣東不流行貼秋膘,但是廣東人「秋天吃腊味」的行為,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貼秋膘」呢?與四川腊味的辣、湖南腊味的燻不同,廣式腊味以其獨特的甜、香、鮮徵服了大江南北的吃貨。
  • 南寧市區域劃分進行小調整:高新區代管安寧街道
    3月30日,南寧市西鄉塘區與南寧高新區,南寧市江南區和經開區分別舉行了代管交接儀式。根據南寧市關於進一步加快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4月1日起,西鄉塘區安寧街道(辦事處)正式由高新區進行代管,江南區吳圩鎮正式由經開區進行代管。
  • 湘潭高新區:板塘街道貼心服務讓群眾暖心
    湘潭在線8月26日訊(通訊員 湯瓊)「以前辦個證至少要先跑村、再跑街道,來回好幾趟,現在可輕鬆多了,來一趟就馬上辦好了。」湘潭高新區板塘街道西塘村的王先生感嘆道。群眾辦事從難到易,手續從繁到簡,是板塘街道持續推進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帶來的便民實效。
  • 香氣四溢、口舌生香、溫暖人心,廣式腊味煲仔飯到底有多好吃?
    雖說廣東不流行貼秋膘,但是廣東人「秋天吃腊味」的行為,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貼秋膘」呢? 與四川腊味的辣、湖南腊味的燻不同,廣式腊味以其獨特的甜、香、鮮徵服了大江南北的吃貨。
  • 回眸「十三五」|高新區(江海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通過建強隊伍,高新區(江海區)鍛造基層黨建骨幹力量。「十三五」以來,「頭雁」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成為高新(江海)黨建特色,目前該區「頭雁」隊伍中退役軍人、致富能手佔比45%,平均年齡也下降至45歲。以外海街道為例,該街道今年調整年紀偏大、能力偏弱的村級黨組織書記,探索制定《外海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考核辦法》,(社區)「兩委」幹部隊伍整體層次進一步提高。
  • 這裡是唐王李世民東徵駐紮之地,也是久負盛名的大白菜之鄉,看濟南市歷城區唐王街道康家莊村
    一條條乾淨平坦的村街小巷歷城區唐王街道康家莊村濟南市歷城區唐王街道是我省久負盛名的農業強鎮,轄區面積63.9平方公裡。「唐王」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作為唐王李世民東徵駐紮之地,這裡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作為久負盛名的大白菜之鄉,這裡也是省城重要的「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