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甲午戰爭首位殉國的將領,被火炮擊中屍骨無存,連敵國日本都為...

2020-12-14 歷史的皇宮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清朝慘敗告終,割地賠款,並失去對朝鮮的宗主權,是中朝兩國人民一段慘痛的歷史。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日本襲擊清朝在朝鮮豐島海域的軍艦,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同年日本進軍朝鮮,朝鮮危在旦夕,請求宗主國中國清朝出兵支援,清朝派左寶貴率軍入朝,左寶貴何許人也?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甲午戰爭首位殉國的將領。

民族英雄左寶貴

左寶貴(1837年-1894年),字冠廷,回族,山東省費縣(今山東省平邑縣)人,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父母均早逝,與二弟左寶賢、三弟左寶清三依為命,後投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等戰役,作戰勇猛,因戰功升遷,歷任地方官員,他治軍嚴謹,關心民生,深得朝廷內外稱讚,甲午戰爭爆發後,奉命率軍入朝,進駐平壤。

同年8月,左寶貴入朝,積極備戰,主張主動進攻,與此前駐軍牙山的清將葉志超約定南北夾擊日本軍隊,但葉志超平庸無能,貪生怕死,早已率領殘部敗退平壤,他竟然虛報戰功,謊稱勝利,朝廷為嘉獎他,任命他為駐平壤軍統帥,官職在左寶貴之上,敗將升官,全軍皆驚!

民族英雄左寶貴(左)與清軍將領

同年9月,日本兵分多路向平壤進軍,左寶貴建議集中優勢兵力對日本軍隊逐個擊破,得到諸將同意,清軍迅速出擊,但到9月8日,葉志超得知日本一路軍隊逼近平壤,急忙調回部分出擊的清軍,因而失去了主動進攻的有利戰機,直接導致日本軍隊前後抵達平壤,9月14日,形成對平壤的合圍。

平壤之戰形勢圖

當晚,葉志超召集諸將商討對策,眼見日本軍隊來勢洶洶,葉志超和部分貪生怕死的清軍將領主張棄城逃跑,左寶貴憤怒地說:你們這些人要是怕死的話可以自行離去,此城就是我的墓冢!如今外敵入侵,正是我們報效國家之時,倘若不戰而敗,如何面對朝鮮和國家?「,左寶貴堅決反對棄城逃跑,其慷慨陳詞感動部分愛國將領,對葉志超的發號施令全然不顧。

平壤之戰中的清軍將士

9月15日,日本軍隊從多個方向對平壤發起進攻,史稱」平壤之戰「,左寶貴清楚北面是日本軍隊主攻方向,親率清軍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臺一線,日本軍隊對牡丹臺發起猛烈炮擊,清軍在左寶貴的指揮下頑強抗擊,一直戰至當天夜裡,牡丹臺的多座堡壘被日本軍隊佔據,雙方均死傷慘重。

左寶貴眼見牡丹臺即將失守,親自點燃火炮向敵軍還擊,清軍感其精神,拼死抗敵,正戰至激烈之時,敵軍火炮擊中了左寶貴,左寶貴血染鎧甲,心腹部下把他扶進城裡時,已是奄奄一息,隨後當場重傷而亡,成為甲午戰爭中首位壯烈殉國的將領。

朝鮮平壤牡丹臺,左寶貴戰死之地

但戰鬥仍未結束,左寶貴戰死後,清軍無人指揮,日本軍隊攻佔牡丹臺,左寶貴的心腹部下楊建勝帶著左寶貴的屍體從城門突圍,但日本軍隊已攻進城裡,猛烈的火炮正中楊建勝和左寶貴的屍體,瞬間灰飛煙滅,清軍將士冒著炮火,只找到他的一件血衣和一隻戰靴,左寶貴已戰至屍骨無存,而那位貪生怕死的葉志超,早已棄城逃跑。

光緒皇帝為左寶貴御製祭文

左寶貴壯烈殉國的消息傳至朝廷,光緒皇帝感其忠義和愛國,追贈「太子少保」,賜諡號「忠壯」,光緒皇帝親自為其寫下御製祭文:方當轉戰無前,大軍雲集;何以出師未捷,上將星沉?並撥款在其家鄉修建了衣冠冢,敵國日本也深為左寶貴所敬佩,在平壤為他立了一座紀念碑,是唯一一個由敵國立碑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左寶貴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除了鄧世昌還有哪些殉國的將領?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讓我們記住了時任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兩位愛國將領,然當時參與黃海海戰的北洋水師主力艦艇有十二艘,眾多北洋將領亦無畏地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最終捨身成仁,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記住他們,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
  • 甲午戰爭中最悲哀一幕:日軍用中國大炮轟炸中國艦船
    下面這是一張拍攝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老照片。在這張老照片上,一名日本軍官模樣的人,正在撫摸一門大口徑大炮。這門大口徑大炮,位於威海衛黃土崖炮臺,它的主人原本是中國軍隊。現在,它落入到日本軍隊手裡了。當年,李鴻章創建北洋水師後,將威海衛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港,同時,在環威海衛陸地沿線構建了一圈炮臺,設置南幫炮臺群(5個炮臺,37門火炮)、北幫炮臺群(5個炮臺,24門火炮)、劉公島炮臺群(6個炮臺,62門火炮)、日島炮臺(8門火炮),配備守軍19營共1萬多人。此外,海口還布放了300多個水雷,設鐵鏈、木柵等。這些大炮大多數是德國克虜伯大炮,口徑大、射程遠。
  • 甲午戰爭失敗的清軍:火炮是日軍6倍,步槍從美國、德國進口
    清軍擁有各式火炮1733門,而日本總共才有294門火炮,數量比約為6:1,完全被清軍碾壓。更可悲的是,日軍火炮不光沒有數量優勢,就連質量優勢都沒有!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錢!島國人民窮得飯都吃不飽,全國上下就連天皇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省下的錢才夠買幾艘軍艦。等到要買火炮的時候,日本政府發現:錢花完了!為了讓軍隊有火炮使,日本不得不讓自家軍隊配備本土鑄造的劣質銅火炮。
  • 小夥泡溫泉被溶解 不顧警示跳進強酸溫泉屍骨無存
    小夥泡溫泉被溶解 不顧警示跳進強酸溫泉屍骨無存時間:2016-11-19 13:52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真是作死!小夥泡溫泉被溶解 不顧警示跳進強酸溫泉屍骨無存 小夥泡溫泉被溶解,據了解,該男子到黃石公園遊玩的時候,不顧警示,滑入強酸性的熱泉中不幸喪生,屍骨被熱泉水腐蝕溶解。
  • 甲午戰爭120年祭:規模最大失敗最慘影響最深
    致遠號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日艦官兵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
  • 甲午戰爭大清戰敗,並非船慢、缺彈、武器差,更關鍵是喪失一制勝...
    李鴻章經常講,他也只能是為大清做些修補而已,充其量只能算個裱糊匠 。大清的洋務運動,無法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對國家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在國家體制、機制上除舊立新,呈現出的是一幅旭日東升之勢,而大清的'同治中興",只是老帝國日薄西山下的迴光返照,完全沒法與日本相比。
  • 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以及被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新四軍——彭雪楓彭雪楓,二萬五千裡長徵,每一次有名的戰役他都參加過,如攻佔婁山關,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過大草原等等。
  • 其實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每艘軍艦都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
    雖然這種火炮口徑巨大,但是為了保證左右2座主炮臺的火炮能夠轉向同一舷射擊,在艦體長度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儘量縮減火炮身管的長度。因此「定遠」「鎮遠」所選用的305毫米口徑火炮,並不是克虜伯公司的新型1880年式長倍徑炮,而是過時的舊型號,即1880年前式,其倍徑只有25倍(1880年式艦炮倍徑通常為35倍)。
  • 甲午戰爭博物館首任館長:客觀看待歷史認真反思甲午
    甲午戰爭博物館首任館長:客觀看待歷史認真反思甲午 2014年09月17日 16:20:50  來源:你好臺灣網
  • 男子跌入強酸溫泉遭溶解屍骨無存
    強酸性熱泉原標題:美國男子跌入強酸溫泉遭溶解屍骨無存落水過程被全程拍攝【環球網報導記者冷春洋】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17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一名23歲男子,到黃石公園遊玩的時候,不顧警示,滑入強酸性的熱泉中不幸喪生,屍骨被熱泉水腐蝕溶解。
  • 世界上最危險的吊橋,懸掛在幾千米的高空,掉下去就屍骨無存
    世界上最危險的吊橋,懸掛在幾千米的高空,掉下去就屍骨無存 2020-12-07 09
  • 甲午將領李和:曾率國產「平遠」艦重創日旗艦
    1889年,他官升北洋水師前營都司,並被委任管理「鎮南」炮艦。  在這一年之前的1888年1月29日,中國自造的首艘、也是亞洲首創的鋼甲軍艦「龍威」下水。這一天,清政府船政大臣朝服冠帶,親自為新軍艦行命名禮。  根據最初計劃,「龍威」被編入北洋水師,但中途一波三折,幾次發生故障,不得不緊急修整。幾經折騰,終於在1890年春天,已更名為「平遠」的軍艦才總算進入了北洋水師。
  • 甲午戰爭:致遠艦的目標並不是吉野號,而是日本旗艦
    但我們對「致遠艦」沉沒及鄧世昌殉國的了解,與真實歷史場景有著較大差距。對於現行「教科版」三年級語文中《愛國將領鄧世昌》一文的記敘,我們都不會陌生。最後關頭,「鄧世昌登上駕駛臺,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敵人發現『致遠』向『吉野』衝來,立刻集中火力,轟擊『致遠』。」
  • 在中國犧牲的六位侵華日軍高級將領,第一位是最高級的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96字,閱讀約2分鐘日軍侵華期間,我軍死傷無數,從甲午戰爭開始,日軍就開始對我國進行大範圍侵略,為了對抗日軍,我軍很多著名將領都殉了國,我軍將士死傷不少,日軍將領自然也不可能避免死傷
  • 清朝國力遠高於日本,為什麼會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呢?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結果想必每個中國人都非常清楚,清朝大敗,當時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晚清時期所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全部化為烏有。許多人對這場戰役的結果感到匪夷所思,當時清朝的國力遠遠高於日本,甲午戰爭怎麼就會一敗塗地了呢?
  • 日本敢於挑起甲午戰爭,不僅是船速快、彈藥足、射速高,更關鍵的...
    在甲午海戰開始前,日本海軍訓練有素,裝備大批英國新式戰艦,使用大口徑火炮,並裝備起速射火炮,還開發出新型炮彈,日軍艦隊在總噸位上也早已經超過北洋水師,在海戰中佔據極大優勢。而北洋水師軍艦老舊不堪,鍋爐缺乏維護、嚴重破損,艦炮使用老式穿甲彈,火炮射速慢,威力明顯不足。
  • 織田信長小傳:佛擋殺佛,想統一日本的大魔王,死後屍骨無存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雪爪淤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小傳:佛擋殺佛,想統一日本的大魔王,死後屍骨無存【尾張的大傻瓜】1534年6月23日,織田信長出生於日本尾張國(今名古屋),父親是大名手下的軍官。
  •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朝鮮抵抗日軍,結果貪生怕死一夜狂逃500裡!
    甲午戰爭我們都知道在海戰中,北洋水師不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手,在路上的朝鮮戰場,清軍更是丟人現眼,這次陸戰更是驚現一代「跑神」,那就是駐守平壤的大清總指揮葉志超,他一夜逃跑500裡路的神話,至今傳為笑談。
  • 62年前,李鴻章墓慘遭炸毀,遺體掛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屍骨無存
    不論是非功過,是好是壞。隨著1901年李鴻章的猝然長逝,一且都俱往矣。暫且不談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而對慈禧而言,李鴻章絕對是一個名垂千古的重臣。要知道,得知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向來以殘忍冷酷著稱的慈禧也留下了眼淚,感慨「如今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如此敬重李鴻章的慈禧,自然要給李中堂風光大葬。不但追諡他為「文忠」,還讓十二鐵帽子王之一的溥偉親自祭奠。
  • 都說閹黨禍國,為什麼崇禎上吊時,只有太監跟著殉國,士大夫呢?
    都說閹黨禍國殃民,為什麼陪崇禎帝殉國的只有太監,士大夫們呢?明代詩人曹學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雖然這句話有些以偏概全,但並非全無道理。這源自趙匡胤開創的「君臣共治」的政治體制,宋朝對官員極為寬容,幾乎從不殺文官,只要不是罪大惡極之輩,最多也就是個貶職流放,這讓很多宋朝官員心甘情願為國效力。反觀朱元璋明顯不同,朱元璋平民出身,經歷無數艱苦困苦、血腥廝殺才爬上皇帝的寶座,他的權力欲極強,並把整個天下看成了他老朱的私人財產。既然是私人財產,那便是想殺就殺,想留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