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我市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到2020年建成中心城區「10分鐘急救圈」、農村地區「30分鐘急救圈」,「十三五」期末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逐步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近日,本報邀請到上饒市衛計委副主任吳曉成就「十三五」期間我市如何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行了解讀。 記者 王調翁
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疾病患者管理人數
提高老年人體質辨識和兒童中醫調養服務覆蓋率
記者:「十三五」時期我市將如何擴大公共衛生服務覆蓋面?具體有啥舉措?
吳曉成:截至2015年,我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已由35元提高到40元。在鞏固現有的服務項目基礎上,我市將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穩步提高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人數,對血壓、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增加隨訪次數;提高老年人體質辨識和兒童中醫調養服務覆蓋率。新增加結核病患者管理服務,開展可疑者推介轉診,對患者進行隨訪管理,監督其規範服藥。加強健康服務教育,提高個體化健康教育補助水平,加強預防接種服務,完善建立預防接種證、卡服務並給予相應的補助,提高每接種劑次補助水平。其他包括0至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包括食源性疾病信息報告)項目暫不調整。
推進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市城東醫院等綜合醫院建設
建成中心城區「10分鐘急救圈」、農村地區「30分鐘急救圈」
記者:「十三五」期間,我市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公共衛生服務功能?
吳曉成:「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衛計委系統要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知曉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在轄區顯著位置以適當形式公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政策、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適量和服務方式等,接受居民和媒體監督。同時,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組織,完善協調機制,確定管理機構,強化組織實施。落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中醫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責任,在疾病監測、培訓指導、績效考核、效果評估等方面加強指導。推進上饒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上饒市城東醫院等綜合醫院等建設。加快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加強醫療急救和院前救護培訓體系建設,到2020年建成中心城區「10分鐘急救圈」、農村地區「30分鐘急救圈」。健全項目進展監測和定期通報制度,實行項目進度月報告制度和季度通報制度。完善以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加強項目工作信息核查,保證項目數據真實,對弄虛作假的,取消機構服務資格,嚴肅處理責任人員。
力爭全市所有縣級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醫院標準
完善「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記者:「十三五」期間,我市如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優化醫療機構布局,緩解人民群眾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吳曉成:「十三五」期間,我市繼續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整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機構布局,適度增加中心城區醫療資源,積極開展城區二三級綜合醫院改擴建工程,適度擴大縣級醫院規模,爭取「十三五」期末全市所有縣級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醫院標準。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鼓勵社會辦醫,規範民營醫院運營管理,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構築現代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強衛生執法監督和醫療質量監管。推進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市、縣、鄉三級醫療衛生資源信息互通和共享。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完善「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即綜合運用醫院內部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責任保險賠付解決醫療糾紛。統籌推進健康管理、健康保險及相關服務,強化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培育保健用品、綠色食品等健康產業。倡導健康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的保健意識,紮實推進中醫藥繼承與發展,推動全市中醫院在市民「治未病」健康保障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