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醫藥有效緩解農牧民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 顧玲 卜曉明)青海省近幾年致力於提高藏醫藥的服務能力,努力讓藏醫藥成為緩解農牧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手段。從今年起,青海省將藏醫藥在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中的補償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此舉讓青海省300餘萬農牧民可以通過藏醫藥來減輕看病負擔,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青海省還充分發揮藏醫藥在診療農牧區群眾常見病、多發病方面的獨特作用,專門組織中藏醫藥專家,遴選了一批易推廣、受歡迎的中藏醫藥適宜技術,每半年向農牧區群眾推廣5至10項,改善農牧區中藏醫藥服務條件,向各族群眾提供價廉、優質的中藏醫藥服務。據了解,目前包括火針烙法、塗擦療法、角罐療法等在內的多項適宜技術已經在廣大農牧區得到廣泛推廣,受到農牧民群眾的好評。

    青海省衛生廳副廳長王煉介紹,今後5年青海省還將實施中藏醫名院、名科、名醫戰略,培養和建設中藏醫藥的優勢領域。「十一五」期間,全省將建8至10個中藏醫名院、30至40個中藏醫名科、50至60名中藏醫名醫。

相關焦點

  • 青海近八成牧民看病選藏醫藥
    青海近八成牧民看病選藏醫藥     新華網西寧9月5日電(記者錢榮、顧玲)記者從青海省中藏醫藥管理局了解到據統計,在青海牧業區,有70%——80%的牧民群眾看病選擇藏醫藥。  據青海省中藏醫藥管理局局長王煉介紹,藏醫藥已有1300多年歷史,其獨特的理論與實踐,在世界各國傳統醫療體系中獨樹一幟。早在公元1711年,青海著名黃教寺院塔爾寺便建立了「曼巴扎倉」(藏醫學院),培養了一大批藏醫藥專家。受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影響,青海廣大農牧民群眾看病喜歡選擇藏醫藥。
  • 青海:中藏醫藥特色服務進社區 緩解群眾看病貴
    針對社區慢性病日趨增多和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的現狀,青海省近幾年大力推進中藏醫藥特色服務進社區,目前,中藏醫藥在為公眾健康服務、緩解群眾看病貴等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近幾年,針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發病人數日趨增多的現象,青海省著力推進中藏醫藥特色服務進社區。
  • 藏醫傳人見證藏醫藥發展變遷 農牧民看病不再發愁
    中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西藏臺記者王小麗)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出生於藏醫世家的章松,從一名赤腳醫生,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成長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藏醫藥名師,藏醫章松見證了藏醫藥的發展變遷。      在位於昌都鎮海南路邊的日通衛生所門診室裡,我們見到了正在出診的藏醫章松。身穿白大褂的他總是笑眯眯的,讓人感到很親切。
  • 甘南藏醫藥年服務診療50萬人次 已研發千餘種藏藥製劑
    他表示,該院開設的藏醫肝膽科、藏醫外治中心、藏醫胃病省級特色專科正在發揮作用,前來就診的患者逐年增多,「藏醫醫療服務輻射當地以及四川若爾蓋縣、青海河南縣等周邊農牧民」。在甘南藏區,如今像碌曲縣藏醫院一樣「突出傳統藏醫特色」的醫療機構比比皆是。
  • 江西撫州智慧村醫工程緩解群眾看病難
    新華社南昌12月22日電 題:江西撫州智慧村醫工程緩解群眾看病難新華社記者閔尊濤「血糖測量、心電圖檢查……」在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頭陂鎮山下村衛健室的「智慧小屋」,這些以前只能在城裡做的檢查如今在村裡就能實現
  • 瑞典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瑞典的診所和醫院主要由省一級的部門管理和提供經費支持,不同省份的醫藥政策略有不同,本文主要以斯德哥爾摩省為例。在斯德哥爾摩,家庭醫生診所掛號費是200kr(1kr約等於0.8元),公立私立都是這個價位。
  • 緩解看病難,鄭樹森院士倡導建立醫生集團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鄒芸 盛國平看病難,一直以來都是讓人頭疼的麻煩事,「現在基層醫院、大醫院的配置很多,其實看病並不難,難的是找不到好的專家看病。」中國工程院院士、樹蘭醫療總院長鄭樹森院士說,要怎麼解決大家看病難的問題?他給出的方案就是成立醫生集團,囊括各種疑難雜症的大咖們,讓病人們在手機APP裡,就能找到對口專家為自己預約看病。
  • 自貢新增一醫院,投資18億元,佔地244.93畝,緩解群眾「看病難」
    近些年來,各大醫療事業也越來越完善了,但是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 」的問題卻一直都存在,再加上很多醫院的設施都已經老化了,接待的病人的醫療基礎有些跟不上,所以各大對於醫療事業的發展建設從未止步。第三個為川南心腦血管疾病急救中心建設,該項目主要建設手術室和重症監護室、電生理室,還有心肺功能室室和住院部。最後一個為川南災害醫學急救中心,其中建設急診部和手術間還有EICU。
  • 聊城東阿:社區衛生站化解看病難 家門口看病
    齊魯網5月10日訊(東阿臺 齊兵) 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東阿縣「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診療模式已初步形成,社區衛生覆蓋率達100%,已基本形成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壓力,使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 青海藏醫藥扶貧:讓農牧民群眾看得起病
    【小康中國】青海藏醫藥扶貧:讓農牧民群眾看得起病【解說】周拉太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藏醫院的院長,1999年周拉太從衛生學校畢業後,與幾個同學一起開了當地的第一個藏醫門診,開始了他的從醫生涯。2004年,興海縣藏醫院正式成立。
  • 四川巴塘:農牧民看病不再跑遠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成都市雙流縣為巴塘縣人民醫院捐贈的巡回醫療車正在巡診,來自雙流縣的醫生們在為藏族群眾看病(4月9日攝)。隨著巴塘縣醫院的醫療水平和規範程度大幅提升,就連鄰縣的病人都慕名前來治療。曲珍表示,在雙流醫務人員的幫助下,預計明年底可培養出一支20人左右的本地醫生隊伍,更紮實地為廣大藏區農牧民服務。新華社發(楊舟 攝)
  • 廣東農民看病一年最高可報銷15萬
    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
  • 緩解在柬僑胞"看病難" 新中資醫療機構在金邊成立
    該中心將致力於緩解柬埔寨華僑華人「看病難」問題。據介紹,維康國際醫療健康體檢中心是柬埔寨湖南僑商聯合總會旗下機構,並經湖南省衛健委、省僑聯等部門協調,獲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技術上及遠程診斷等方面的支持。
  • 湖南將新建三甲醫院,床位達1300張,緩解百姓「看病難」困境
    說到長沙,這幾年的發展很強悍,長沙有許多美食,像長沙臭豆腐全國有名,每座城市都有長沙臭豆腐的身影,長沙實力越來越強,不少人來到長沙發展,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機遇,漸漸地長沙的人口增多了,一些現有資源就變得緊張,尤其體現在醫療方面,看病難成了一大難題。
  • 鄲城醫共體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原來在縣醫院看病,路程遠,不方便,現在在家門口的衛生院也能享受到同樣的治療,方便、花錢少,環境還好。」鄲城縣寧平鎮腰周莊行政村的建檔立卡戶周明汝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以前需要定期到縣城的醫院檢查治療,隨著寧平鎮衛生院各方麵條件的改善,周明汝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同樣的治療。周明汝的受益主要得益於醫共體。
  • 解決看病難、排隊擠 看病「全面預約」 恐怕還得落空
    看病進入「全民預約服務」後,看病難能否得到全面改善,業內人士不太看好醫院到處人滿為患,排隊難、掛號難、就診難。如何解決看病「扎堆兒」問題?
  • 開設夜間門診、周末門診,疏通雙向轉診通道……緩解「看病難」,三...
    「十三五」期間,這三家醫院是如何緩解老百姓「看病難」、提高群眾就醫體驗的?效果又是怎樣?圖片來源:新華社通過醫聯體建立順暢轉診機制為尋求優質的醫療資源,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會前往北京看病。在解決「看病難」問題上,韓丁表示,北京協和醫院採取了開源、增加效率、推進醫聯體建設、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診療等舉措。其中,開源指的是深挖潛力、科學排班、增加號源,通過績效考核指揮棒讓更多的專家出門診,同時開設夜間門診、周末門診。
  • 佛山一座三甲醫院在建新院區,佔地120畝,將緩解「看病難」問題
    佛山一座三甲醫院在建新院區,佔地120畝,將緩解「看病難」問題佛山是廣東省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部。佛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陶藝的故鄉、武術的故鄉、粵劇的故鄉,是粵劇的發祥地。由於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佛山發展,對一些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比如醫療設施,出現了就醫難的狀況。醫院,每天都有許多人在現有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設施不能滿足的需求,佛山經濟發展的重視,因此多是醫院的建設,醫院新建和現有模區建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希望我院難的情況,其次是介紹模區佛山醫院正在建設一個。這個醫院是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現在正在建設新的園區。
  • 張家界: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看病難」有新招
    今天雖說你們老了,兒女外出打工又不在身邊,但請各位長輩們放心,只要你們有健康方面的需求,隨時可以給我和龔輝醫生打電話,我們將竭盡全力為大家提供健康服務。」張家界市人民醫院辦公室副主任李美屏在建立「便民就醫聯絡員」服務舉措中表示。
  • 第一人民醫院建新院區,看病不再難
    第一人民醫院建新院區,看病不再難!在2020年的這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了病魔的兇猛,也看到了醫務人員的偉大,同時很多地區也意識到了自己醫療事業的不完善。 生命安全總是第一位,在各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醫療衛生事業基地建設是最重要的一環,不僅保證了大眾的生命安全,而且有利於城市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