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來兩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可以這麼隨意嗎?

2020-12-20 騰訊網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出自《三字經》。六畜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勞力或助手,還是重要的動物蛋白來源。《禮記》認為:「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古代的肉食,體現了等級制度的差異和社會發展的水平。

「小二,來兩斤牛肉。」不過是小說家言。穿越「食」空,吃肉不易。古人對肉食的把控遠比現今複雜得多,那麼在古代哪些肉類更食用率更廣,哪些肉類又有食用限制呢?

六畜的地位在古代並不是平等的。

馬牛羊屬於上三品,馬和牛屬於重要的生產資料,理應受到尊敬,古人崇尚羊的「跪乳之恩」,因此受到重視。

雞狗豬是下三品,同樣是古人馴化的家畜,雞有司晨報曉之功,位列第四。《國語·越語》記載:「生丈夫,二壺酒,—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按照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很明顯,狗的地位高於豬。

牲畜地位的不同,對應著社會等級的待遇差異。

舉行祭祀儀式時,天子專享牛羊豬組成的「太牢」套餐,諸侯和卿大夫只能享用羊豬組成的「少牢」。《國語·楚語下》明確提出:「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在古代,想隨心所欲的吃肉,這是犯禁的。

古代的馬,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馬不但是交通工具,也是組建騎兵的軍事資源。早在先秦時期,國家建立了馬政制度,促進馬匹的發展壯大。據《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戒,班馬政。」由此,馬政得到了歷代王朝的關注。

正因如此,不到危機關頭,古人是不會食用馬肉的。只有舉辦重大儀式時,才會殺馬作為祭品,展示儀式的權威和莊重。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殺白馬,與群臣共同用馬血塗抹嘴唇,宣布「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誓言,史稱「白馬之盟」。由此可見,馬在古代的重要性。

封建社會長期處於農耕文明,牛的存在,不可或缺。

漢朝時,牛被列入禁屠名單。《漢律》規定:「不得屠殺少齒。」殺牛償命的案例,屢見不鮮。歷代都執行了這一制度,即便是生病和殘疾的牛,也不能私自殺死,否則將被處以徒刑、留放、勞改或杖責的懲罰。南梁謝諼官居司徒右長史,因「坐殺牛於家」遭到告發,一擼到底,被罷為民。《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的場景,不過是為了突出梁山好漢的造反精神,故意設計的文學細節。

牛在軍事也有突出的貢獻。牛皮和牛筋是製作戰靴、鎧甲、束帶、韁繩、馬鞭、弓箭等武器的重要原材料,被列為軍事物資,需要上交國家,否則,輕者打板子,重者判刑罰款。難怪元朝農業專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農為牛本,有功於世。」將牛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餐桌的霸主--羊肉。

《說文解字》對美的解釋是「美,甘也,從羊從大。」說明很早以前,羊就和美好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了。另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性溫,味甘,益氣補虛。」羊肉味道鮮美,具有食療的功效,受到古人的偏愛,也在情理之中。

南北時期的佛教典籍《洛陽伽藍記》認為:「羊者是陸產之最。」在唐朝文人「羊羔美酒」的推動下,吃羊肉演變成一種餐飲時尚。到了宋朝,羊肉成為肉食主流。宋神宗時期的御廚每年消耗的羊肉約有43萬斤,相當於每天要殺十多隻羊,相較之下,豬肉只有區區4100斤。到了宋真宋繼位,每天宰羊的數量暴漲至350隻。「御廚止用羊肉」甚至成為皇室禁令。鮮美的羊肉,長期佔據著古代餐桌的霸主寶座。

除了能吃,還能用的雞。

雞不但能提供肉食,還能出產豐富的雞蛋。早在新石器時期,古人就開始食用雞肉了。戰國時期,國家設有「雞人」,專司祭祀。不僅如此,當時還出現了專業的養雞場。據《越絕書》記載:越國「婁門外雞坡墟,故吳王所蓄雞,使李保養之,去縣二十裡。」由此推斷,當時的養雞規模相當可觀。

不論陰晴,雄雞總能準時啼叫,這與它的生理結構有關。在雄雞的大腦和小腦之間,存在著一個松果體,能夠分泌對光線十分敏感的裉黑激素。每當晨曦初現,松果體就會停止分泌裉黑素,雄雞就會甦醒,繼而啼鳴報曉。

清朝陳洖子在《花鏡》中,提出:雞有「五德:首頂冠,文也;三足搏距,武也;見敵即鬥,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時,信也。」這些品德是對雞的高度評價。此外,十二生肖中,雞也是唯一入選的禽類,足以說明雞廣受歡迎。

在古代性價比不高的狗肉。

俗話說:「掛羊頭賣狗肉。」代表狗肉比羊肉便宜。據《本草綱目》記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善守,食犬體肥供饌。」據此斷言,古代有專供食用的肉狗。《日華子本草》提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劉邦、鄭板橋、李鴻章等人均喜食狗肉。

令人費解的是狗肉並不是古代肉食的主流。從經濟角度看,養狗的成本較高,而狗的出肉率又低於羊和豬,性價比不高。從社會角度看,狗不但能幫助主人放牧,還能與主人進行情感交流,故此狗躲過了被宰殺的命運。

餐桌上逆襲成功的豬肉。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東坡被貶黃州。鬱鬱寡歡之餘,他自創了「東坡肉」,香飄千古,老饕折腰。這道菜的主料就是豬肉。在明朝之前,豬肉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明永樂年間,御膳菜單中,有豬肉六斤、羊肉五斤,雙方勢均力敵。

明末,據光祿寺統計,宮廷一年耗費豬18900頭,羊10750隻。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舉行除夕宴會,消費豬肉65斤、羊肉僅為20斤。僅僅一百五十年,兩者拉開了明顯的差距。豬肉實現了逆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出「豬,天下畜之。」可以看出,豬在當時已經確立了主流地位。豬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產量高、繁殖力強、飼養場地小、持續提供有機肥等優點。明朝人口大爆發,也為豬肉躥紅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豬羊之爭,以豬的完勝告終。

至聖先師孔子是個吃肉控。他曾說過:「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意思是說只要帶上十幾條肉乾,就能得到我的教誨,做孔子的學生就是這麼簡單。

如今,肉食供應充足,口感鮮美。心情不好的時候,吃兩塊肉舒緩情緒。心情燦爛的片刻,再吃兩塊肉獎勵自己。和孔子一樣,肉就是治癒生活的一劑良藥,現在和將來從不改變。

相關焦點

  • 「小二,來兩斤上好牛肉」,古人吃肉真這麼隨意?別被電視劇騙了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會有這樣一個概念,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是這些英雄好漢們心中最嚮往的生活,招呼別人上山聚義最大的籌碼就是可以無所顧忌地喝酒吃肉。武松在景陽岡下,也是二斤熟牛肉加十八碗好酒,吃飽喝足就敢往虎穴裡闖。
  • 古人真的不能吃牛肉嗎?吃牛肉是犯法的?
    但是在古代,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們萬萬不可吃牛肉,就算一頭牛是自家從小養到大的,你也不可以把它殺了吃。我們經常從各種小說或者是古裝劇中可以看到,很多的英雄好漢進入一家小酒館都會先要上幾斤牛肉來配酒吃,但這些劇情都是騙人的,可不能相信。在西漢時期,吃牛肉是一件可欲而不可求的事情。
  • 喬峰吃了兩斤牛肉、兩隻肥雞、50斤好酒,丟下一錠銀子,夠嗎?
    可是,江湖俠客要麼專注練功,要麼專注行俠仗義,他們的日常消費又是怎麼來的?奇怪的是,俠客們似乎都不缺錢。更誇張的是,每次下館子就是兩斤牛肉,兩隻肥雞,再加十斤好酒地點。他們的收入來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下期再來聊。本文我們只來聊聊武俠江湖中的銀子。
  • 水滸傳最大的漏洞:小二,上二斤熟牛肉!觀眾:我們被騙了幾百年
    水滸傳最大的漏洞:小二,上二斤熟牛肉!觀眾:我們被騙了幾百年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上至年過六旬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頑童,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拍攝的《水滸傳》電視劇,更是得到了廣大普天之下民眾的喜歡與熱愛。
  • 為什麼英雄好漢們都喜歡吃「兩斤牛肉」?原因很簡單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喜歡看武俠小說,在武俠小說中,英雄好漢吃飯必須要吃「兩斤牛肉」,而且一定是論斤的。武松在景陽岡打老虎之前,就是吃了兩三斤,然後上山去了。與其說它是趁著酒勁打虎,不如說是趁著牛勁。英雄好漢吃牛肉的例子特別多,只要是去飯店吃飯,他們都不看菜單,直接叫小二上兩斤酒肉一壺好酒,就好像他們不吃牛肉根本在圈子裡沒有辦法混一樣。金庸先生筆下的兩個大俠,郭靖和喬峰就是典型的牛肉黨,如果問你郭靖最喜歡吃什麼菜,你答出是「冬菇燉雞」,說明你和郭靖是熟人。
  • 古代禁止吃牛肉,可水滸傳中吃肉幾乎都牛肉?是對朝廷的蔑視嗎?
    牛肉在古代是禁止吃的,因為古代都是農耕文明,土地是最重要的,耕牛更是耕種中的關鍵。那水滸傳中那些梁山好漢動不動就吃牛肉,是對朝廷變相的蔑視嗎?今天就來聊聊吧。 阮小二立馬接口道, 「大塊切十斤」 兩大盤牛肉端上來,阮家三兄弟狼餐虎食,把兩盤都吃得乾乾淨淨,等牛肉吃光了,阮小七才去船上拿魚。
  • 牛作為耕地主力,古人吃牛肉真的很難嗎?
    武松拿起碗來一飲而盡,叫道:「這酒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拿些來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裝了一大盤子,拿來放在武松面前,再篩一碗酒。喝酒吃肉之後,武松不聽店家相勸,偏向虎山行,果然遇險,但令眾人想不到的是,他竟徒手打死景陽岡上的老虎。
  • 一壺酒兩斤牛肉,三兩銀子夠不夠。周杰倫歌曲引出的古代錢幣知識
    而是另一個由這首歌的歌詞引出來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歌詞中描寫的這樣一個情形: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我說店小二三兩銀夠不夠三兩銀子能不能買下這一壺好酒,一碗熱粥,幾斤的牛肉,換句話說,這銀子,在古代到底有多少的購買力。
  • 【失蹤人口的吃肉教程】之番茄牛腩
    555進口牛腩真的好便宜燉一鍋能吃一禮拜但其實離我做完這一鍋也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去不去皮隨意我懶得去所以直接切塊了牛肉我沒拍,反正都長差不多越來越少,最後撇乾淨把牛肉撈出來撈出牛肉以後,焯水的湯別倒掉!留著待會燉牛肉用然後換個鍋炒糖色不想炒就用老抽,但是糖色比老抽好吃
  • 發黑香蕉這樣做,又酥又脆很過癮,一次做兩斤,比吃肉還要香!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發黑香蕉這樣做,又酥又脆很過癮,一次做兩斤,比吃肉還要香!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道香蕉美食的製作。前兩天去街上買水果的時候,多買了一些香蕉,眼看這些香蕉再不吃的話,就已經出現發黑的現象了。面對這種發黑現象的香蕉,如果你家裡也有的話,那麼今天就跟著我學上一學。
  • 這麼好吃的牛肉卷,在廈門竟然只有1%的人知道?!
    切開來裡面是滿滿的牛肉碎,量超足,真有種賺到的感覺。上面綠色的應該是牛油果醬吧,和番茄醬搭配在一起很喜歡。招牌煙燻雞肉奶酪卷粗略一看,這不是和上面的牛肉卷是一樣的嗎?!!老闆是在逗我嗎?恐怕只能從內餡才看的的出來了吧?
  • 考驗知識:古人為什麼稱客棧服務員為「小二」?
    看過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客人到店的時候,往往會喊出「小二,來壺茶」這樣的話。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會稱客棧服務員為「小二」呢?所謂的「店小二」,指的就是那些在飯館、旅店裡跑堂的服務員,他們忙裡忙外招呼客人,算是底層人民的代表吧。
  • 【無需預約~小河萬科大都會】僅79.9元享門市價250元【虎小二炭火烤肉4人餐】招牌香辣牛肉+黑椒牛肉粒+極品豬雪花+蜜汁豬排+
    準備好了嗎?食肉獸們請兜好自己的口水,一輪美食暴擊即將來襲!超超超超豐富的烤肉盛宴不得不說,這個四人餐的份量實在太良心了,真的要帶上256G的胃才敢來哇!招牌香辣牛肉作為明星產品之一,食肉宴怎麼可以少的了它,店內點單率高達99%!!!招牌香辣牛肉與洋蔥醃製而成,讓你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牛肉與洋蔥相結合的奇妙口感!
  • 一盤牛肉
    趙爽(北京)·時光機 話說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一群朋友招待一位才從鄉下來的老學究吃大菜,也就是吃西餐。主菜上來,老學究一聽說那盤半生不熟「紅利利」的肉是牛肉,立馬拒吃:「兄弟自高祖一直傳到如今,已經好幾代不吃牛肉了,這個免了罷。」 在座各位不免一番開導,先是從思想高度:「老同年!
  • 武俠劇的最大騙局:兩斤熟牛肉,十斤女兒紅,金庸也被騙了
    相信大家都看過四大名著吧,曾經就有人做過一個比較,在《紅樓夢》和《水滸傳》都有大量描寫吃的橋段,《紅樓夢》中描寫的都是山珍海味,卻一直都提不起我們的食慾,相反是《水滸傳》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常常被我們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小二,來兩斤熟牛肉,10斤女兒紅!」
  • 《水滸傳》中的漏洞,上2斤熟牛肉!你們被欺騙了多久?
    至今這水滸傳也拍攝了很多的版本了,有電視劇也有一些電影,都讓我們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裡面的共同點就是這些好漢們的豪氣沖天的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和俠肝義膽的鋤強扶弱。但是如果說:小二上兩斤豬頭肉,聽起來就有點過於普通了。
  • 海底撈要來丹陽了?小二求證:是真的
    今天上午,小二電話聯繫了海底撈總部工作人員,經確認,這個消息是真的,預計海底撈將在明年6月份正式在丹陽亮相。 網紅牛肉番茄飯、自製法式釀豆腐、雞蛋蝦滑油麵筋,以後這些刷爆朋友圈的網紅吃法,在家門口就可以嘗試了,並且以丹陽吃貨的智慧,一定會刷新更多的海底撈網紅菜單!想一想還是有點小期待呢!
  • 吃火鍋,兩斤牛肉吃不飽,為何吃牛排一塊就能吃飽?
    不同的美食,吃起來會有不同的體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吃牛排是一塊就能飽,吃火鍋時兩斤都不夠,這是為什麼呢?看到原因後,網友紛紛表示:感同身受!下面就一起看看到底是為什麼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和大家的飲食文化以及大家的接受度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