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鹽水鴨
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斬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是有名的鴨都,南京人吃鴨吃出了名,吃出了特點、花樣,吃出了鴨文化。以前,每逢節日和來客,殺只鴨子,或紅燒或清燉,無鴨不成席,無鴨不待客已成習俗,相傳,春天,南京人吃春板鴨和烤鴨;夏天,琵琶鴨煨湯,芳香去暑;秋天,桂花飄香季節是鹽水鴨的天下;冬天,小雪過後又是板鴨季節。由於現代工藝改進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南京人一年365天,最通常的還是吃鹽水鴨。鹽水鴨是您居家旅遊、宴請下酒的最佳拍檔。
南京人對鹽水鴨是貧富無岐,有錢人食之不認為賤;貧窮人家也吃的起。尋常居家,懶得動手或無暇進廚者,隨時隨處可以買到,「一盤鴨子一杯酒,一張小報拿在手,吃鴨看報兩不誤,飽了腸胃慧了頭」幾乎成為民俗小景。南京鹽水鴨大小作坊有一千多家,但是最地道的鹽水鴨還是桂花牌鹽水鴨,成為比較講究品位的人家的首選。桂花牌鹽水鴨製作工藝地道、考究、規範。強調「炒鹽醃、清滷復、烘的幹、煮的足」。用這樣的工藝生產的鹽水鴨,光澤新鮮、體形飽滿、表皮微黃、脂薄肉嫩、鹹淡適中、香醇可口。僅南京城內每年消耗量就要達一千多萬隻。
南京地處江南,水暖鴨肥,製作鴨饌,享有天然的優勢。早在春秋戰國《吳地記》中就有金陵人築地養鴨的記載,可見,家鴨蓄養成已有幾千年歷史。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蹟的大報恩寺戴,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可見當時鹽水鴨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
鹽水鴨以桂花鴨最為著名,中秋日如水,八月桂花香,據南京文獻《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由此而得名,桂花鴨有三絕:「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除鹽水鴨外,還有板鴨、水晶鴨、琵琶鴨、烤鴨、醬鴨等品種,各具特色,別有風味。桂花鴨製作考究,除用料好外,而且工藝精,「炒鹽醃,清滷復」,增加鴨的香醇,「炒得幹」減少鴨脂肪,此薄且收得緊,「煮得足」,食之有嫩香口感。
南京人的餐桌上素有「無鴨不成席」之說,且食鴨很有講究,如春天吃的是春板鴨和烤鴨。夏季用琵琶鴨煨湯祛暑清熱。冬季則是板鴨風靡市場。桂花鹽水鴨則四季都有。以前南京人吃的最多的是板鴨,但需經加工才能食用,而且不好保存。新鮮的鹽水鴨則隨買隨吃。目前南京已擁有大小制鴨企業及個體大戶1500多家,日產滷鴨15萬隻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隻左右。
現在的鹽水鴨已發展到一鴨多吃,鴨系列產品品種繁多,即有新鮮的各色鹽水鴨,又有鴨肫、鴨腰、鴨肝、鴨心等「四件」佳饌。鹽水鴨肫鮮美柔韌,愈嚼愈出味,炒鴨腰鮮嫩異常,燴鴨掌別有滋味,鴨心鴨血等均可入饌。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時期南京市場繁榮。在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云:「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說明不僅有白天鬧市也有夜市酒家,在明朝洪武27年8月,南京新建酒樓15座,可見飲食市場繁榮,小吃攤販林立,酒樓小食店茶社鱗次櫛比,其中鴨饌豐富多樣,盛行於世。
桂花鴨連鎖店,在全國各大城市共100多家,南京就有200多家,在南京街頭到處可見,「鴨都」的稱謂名符其實,其實,買走鹽水鴨的顧客不僅是南京人,來南京出差,旅遊,都要買上幾袋鹽水鴨。南京古城的確不愧稱為「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
鹽水鴨早在宋代就十分著名,其製作工藝是採用多種配料先後經醃製、煮烹,出籠冷卻……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鴨肉玉白油潤光亮,皮肥骨香、鮮嫩異常。食用時,改刀裝盤。(學此技術贈送「北京烤鴨」加工技術教材資料)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人對鴨子情有獨鍾,料理鴨子的方法也數不勝數,鹽水鴨、金陵烤鴨、燒鴨、板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鹹鴨肫等等。鴨菜中又以鹽水鴨最為知名,吃一口,肉嫩多汁,鹹淡適中,香而不羶。鹽水鴨又以八月桂花飄香的時節最為味美,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
鹽水鹽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鹽水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板鴨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原料配方 光嫩鴨(2千克)1隻炒鹽100克 蔥結50克 大茴香1粒 薑片少許,清滷適量
製作方法
1.將光鴨的翅尖、腳爪斬去,在翅窩下開約10釐米長的一個小口,從小口挖出內臟,拉出氣管,食管和血管,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血水,洗淨瀝乾。
2.用精鹽、花椒、五香粉合在一起炒熱即成炒鹽。用炒鹽約50克從翅窩下的刀口塞入鴨腹搖勻。另用炒鹽25克擦遍鴨身,再用炒鹽25克從頸部的刀口和鴨嘴塞入鴨頸。塞畢,將鴨放入缸內醃好(夏季約醃1小時,春、秋季1.5小時,冬季2小時),醃好後取出鴨子,放入清滷缸內浸漬(夏季浸漬2小時,春、秋季4小時,冬季6小時),浸好後,將鴨子取出掛在通風處吹乾,再用13釐米長的空心蘆柴管插入肛門。在翅窩下的刀口處放入薑片少許、蔥結5克、大茴香一粒。
3.用淨鍋,放入鴨子,腿朝上,頭朝下,加足清滷沒過鴨子,蓋嚴,用大火燒開,撇清浮沫,移在小火上燜煮約20分鐘(不可燒滾),揭蓋,提起鴨腿,將鴨腹中的滷汁瀝回原鍋內,再把鴨放回鍋,使腹中灌滿滷汁。如此反覆三四次,再蓋上蓋子繼續燜煮約20分鐘(不可燒滾,要保持鍋邊有小泡),取出抽去蘆管,瀝乾,冷卻即成。
4.清滷製法:以用清水2.5千克為標準,加姜一二片,蔥結一個,大茴香一粒,黃酒、醋少許和鹽、味精等先燒開,再用慢火熬成。這種滷可長期使用,越陳越好。但每做一次雞、鴨、肉,要再加一些香料和調料。在撈出雞、鴨、肉時,要撇清浮沫(一般要一周繞一次),然後保存好,否則就會變質,造成浪費。
產品特點 外白裡紅,肥嫩鮮香,清淡爽口,風味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