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鹽水鴨

2021-02-27 大廚堂
南京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
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斬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是有名的鴨都,南京人吃鴨吃出了名,吃出了特點、花樣,吃出了鴨文化。以前,每逢節日和來客,殺只鴨子,或紅燒或清燉,無鴨不成席,無鴨不待客已成習俗,相傳,春天,南京人吃春板鴨和烤鴨;夏天,琵琶鴨煨湯,芳香去暑;秋天,桂花飄香季節是鹽水鴨的天下;冬天,小雪過後又是板鴨季節。由於現代工藝改進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南京人一年365天,最通常的還是吃鹽水鴨。鹽水鴨是您居家旅遊、宴請下酒的最佳拍檔。

南京人對鹽水鴨是貧富無岐,有錢人食之不認為賤;貧窮人家也吃的起。尋常居家,懶得動手或無暇進廚者,隨時隨處可以買到,「一盤鴨子一杯酒,一張小報拿在手,吃鴨看報兩不誤,飽了腸胃慧了頭」幾乎成為民俗小景。南京鹽水鴨大小作坊有一千多家,但是最地道的鹽水鴨還是桂花牌鹽水鴨,成為比較講究品位的人家的首選。桂花牌鹽水鴨製作工藝地道、考究、規範。強調「炒鹽醃、清滷復、烘的幹、煮的足」。用這樣的工藝生產的鹽水鴨,光澤新鮮、體形飽滿、表皮微黃、脂薄肉嫩、鹹淡適中、香醇可口。僅南京城內每年消耗量就要達一千多萬隻。

南京地處江南,水暖鴨肥,製作鴨饌,享有天然的優勢。早在春秋戰國《吳地記》中就有金陵人築地養鴨的記載,可見,家鴨蓄養成已有幾千年歷史。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蹟的大報恩寺戴,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可見當時鹽水鴨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

鹽水鴨以桂花鴨最為著名,中秋日如水,八月桂花香,據南京文獻《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由此而得名,桂花鴨有三絕:「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除鹽水鴨外,還有板鴨、水晶鴨、琵琶鴨、烤鴨、醬鴨等品種,各具特色,別有風味。桂花鴨製作考究,除用料好外,而且工藝精,「炒鹽醃,清滷復」,增加鴨的香醇,「炒得幹」減少鴨脂肪,此薄且收得緊,「煮得足」,食之有嫩香口感。

南京人的餐桌上素有「無鴨不成席」之說,且食鴨很有講究,如春天吃的是春板鴨和烤鴨。夏季用琵琶鴨煨湯祛暑清熱。冬季則是板鴨風靡市場。桂花鹽水鴨則四季都有。以前南京人吃的最多的是板鴨,但需經加工才能食用,而且不好保存。新鮮的鹽水鴨則隨買隨吃。目前南京已擁有大小制鴨企業及個體大戶1500多家,日產滷鴨15萬隻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隻左右。

現在的鹽水鴨已發展到一鴨多吃,鴨系列產品品種繁多,即有新鮮的各色鹽水鴨,又有鴨肫、鴨腰、鴨肝、鴨心等「四件」佳饌。鹽水鴨肫鮮美柔韌,愈嚼愈出味,炒鴨腰鮮嫩異常,燴鴨掌別有滋味,鴨心鴨血等均可入饌。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時期南京市場繁榮。在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云:「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說明不僅有白天鬧市也有夜市酒家,在明朝洪武27年8月,南京新建酒樓15座,可見飲食市場繁榮,小吃攤販林立,酒樓小食店茶社鱗次櫛比,其中鴨饌豐富多樣,盛行於世。
桂花鴨連鎖店,在全國各大城市共100多家,南京就有200多家,在南京街頭到處可見,「鴨都」的稱謂名符其實,其實,買走鹽水鴨的顧客不僅是南京人,來南京出差,旅遊,都要買上幾袋鹽水鴨。南京古城的確不愧稱為「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
鹽水鴨早在宋代就十分著名,其製作工藝是採用多種配料先後經醃製、煮烹,出籠冷卻……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鴨肉玉白油潤光亮,皮肥骨香、鮮嫩異常。食用時,改刀裝盤。(學此技術贈送「北京烤鴨」加工技術教材資料)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人對鴨子情有獨鍾,料理鴨子的方法也數不勝數,鹽水鴨、金陵烤鴨、燒鴨、板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鹹鴨肫等等。鴨菜中又以鹽水鴨最為知名,吃一口,肉嫩多汁,鹹淡適中,香而不羶。鹽水鴨又以八月桂花飄香的時節最為味美,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



鹽水鹽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鹽水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板鴨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原料配方 光嫩鴨(2千克)1隻炒鹽100克 蔥結50克 大茴香1粒 薑片少許,清滷適量

製作方法
1.將光鴨的翅尖、腳爪斬去,在翅窩下開約10釐米長的一個小口,從小口挖出內臟,拉出氣管,食管和血管,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血水,洗淨瀝乾。
2.用精鹽、花椒、五香粉合在一起炒熱即成炒鹽。用炒鹽約50克從翅窩下的刀口塞入鴨腹搖勻。另用炒鹽25克擦遍鴨身,再用炒鹽25克從頸部的刀口和鴨嘴塞入鴨頸。塞畢,將鴨放入缸內醃好(夏季約醃1小時,春、秋季1.5小時,冬季2小時),醃好後取出鴨子,放入清滷缸內浸漬(夏季浸漬2小時,春、秋季4小時,冬季6小時),浸好後,將鴨子取出掛在通風處吹乾,再用13釐米長的空心蘆柴管插入肛門。在翅窩下的刀口處放入薑片少許、蔥結5克、大茴香一粒。
3.用淨鍋,放入鴨子,腿朝上,頭朝下,加足清滷沒過鴨子,蓋嚴,用大火燒開,撇清浮沫,移在小火上燜煮約20分鐘(不可燒滾),揭蓋,提起鴨腿,將鴨腹中的滷汁瀝回原鍋內,再把鴨放回鍋,使腹中灌滿滷汁。如此反覆三四次,再蓋上蓋子繼續燜煮約20分鐘(不可燒滾,要保持鍋邊有小泡),取出抽去蘆管,瀝乾,冷卻即成。

4.清滷製法:以用清水2.5千克為標準,加姜一二片,蔥結一個,大茴香一粒,黃酒、醋少許和鹽、味精等先燒開,再用慢火熬成。這種滷可長期使用,越陳越好。但每做一次雞、鴨、肉,要再加一些香料和調料。在撈出雞、鴨、肉時,要撇清浮沫(一般要一周繞一次),然後保存好,否則就會變質,造成浪費。

產品特點 外白裡紅,肥嫩鮮香,清淡爽口,風味甚佳。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看更多

相關焦點

  • 【好吃】鹽水鴨-南京美食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因南京古名「金陵」,所以也叫「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 南京、鹽水鴨、黃教授~
    請用最快的速度說出南京最出名的三種美食鹽水鴨板鴨鴨血粉絲湯怎麼說來說去都是鴨啊?!沒錯-就是鴨子南京人愛吃鴨是出了名的老人們常說,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據統計南京人一年要吃掉1億隻鴨子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由此可見南京人對於鴨子的喜愛!    南京美食中最出名的就是鴨子。在南京不論是鹽水鴨、板鴨、烤鴨,都做得香飄十裡,沁人心脾。
  • 南京,最憶是鹽水鴨
    文 | 薛冰朗讀 | 施建宇鹽水鴨如今成了南京的「城市名片」。南京的街頭巷尾難得看不到鴨子店,南京的鴨子店前難得沒有人排隊。十年前來了外地客人,南京人熱情推薦鹽水鴨,如今則是客人主動要求品嘗鹽水鴨,真正是「無鴨不成席」。
  • 南京鹽水鴨的做法是什麼?
    幾年前的暑假,帶孩子們去南京玩 ,有幸吃到正宗的南京鹽水鴨,口感特別爽滑、細嫩,鮮香不膩 ,回味無窮。都說南京鹽水鴨好吃,那次親自品嘗,果然名不虛傳。相比平時吃到的鹽水鴨,很多都沒有那種嫩滑感,顯得有些乾柴;有時還能吃到淡淡的鴨腥味。
  • 真空包裝的南京鹽水鴨怎麼吃?
    在南京很多家庭都要點上一份南京鹽水鴨,這也是一道地方的特色美食。不過網上買的鹽水鴨大多都是採用真空進行包裝的,那麼真空包裝的南京鹽水鴨怎麼吃才好呢?這需要大家做好相關的了解,才能吃出最正宗的南京鹽水鴨。我們知道南京鹽水鴨都是熟食,一般來說開袋就能吃。但是這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飲食習慣,有的就是直接吃,原汁原味。
  • 薛冰:最憶南京鹽水鴨
    文 | 薛冰朗讀 | 施建宇鹽水鴨如今成了南京的「城市名片」。南京的街頭巷尾難得看不到鴨子店,南京的鴨子店前難得沒有人排隊。十年前來了外地客人,南京人熱情推薦鹽水鴨,如今則是客人主動要求品嘗鹽水鴨,真正是「無鴨不成席」。 然而,三十年前,鹽水鴨的聲望遠沒有這麼高,那時的南京名產還是板鴨。
  • 餐桌上不變的金陵味 ——南京鹽水鴨
    南京人對鴨子的偏愛是源自骨子裡的,猶如對故鄉的愛。長期旅居臺灣的余光中老先生曾說過:「鄉愁最濃烈處,莫過南京鹽水鴨。」據南京鴨業協會統計,南京市全年的鴨消耗量超過1億隻。家家戶戶,有事沒事,幾乎都會去斬個半隻鴨子。
  • 南京鹽水鴨,一個可以與南京梧桐樹相媲美的美食
    一、南京鹽水鴨到了南京不能光去看梧桐樹,一定要去吃一次鹽水鴨。南京嗜鴨之深,甚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可以肯定的事實。鹽水鴨是南京非常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這個時候的鴨最肥肉最嫩,最適合做鹽水鴨了。今天,我就教大家一款自製的鹽水鴨方法,一定認真學習哦。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坐落於江寧街道銅井工業園區,園區周圍並無民居村落,從市區開到這裡,也要一個小時。這樣一處專事食品生產、地理位置偏遠的工廠,每天卻能接待5-20個旅遊團的客量。他們憑的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憑一隻鴨子!
  • 菜鳥也會做的南京鹽水鴨方法
    鹽水鴨是南京的特產之一,又叫金陵鹽水鴨,其中以桂花鴨最為出名,據南京文獻《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由此而得名,桂花鴨有三絕:「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美可口」。自從去年去了南京嘗了地道的鹽水鴨之後就喜歡上的這一種鴨肉美食。
  • 南京人都不吃的著名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雖然說是民間美食,但也是有牌子的。民間公認的牌子是「水西門」。因為以前水西門一帶水網交錯,是養鴨販鴨制鴨的集中地,據說以前要吃鹽水鴨,都要到水西門才能買到。所以現在仍然有很多滷菜店都喜歡冠上「水西門」這個字頭,就象牛肉鍋貼必須得加上「七家灣」一樣,才會有正宗的感覺。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南京問題鹽水鴨被召回 違規企業被責令停產
    央視曝光南京鹽水鴨市場亂象:生產車間蒼蠅亂飛  在南京說起鹽水鴨,最著名的就是"桂花鴨",由南京桂花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註冊商標是"桂花"。這個牌子的鹽水鴨,曾經獲得過許多獎項,是南京鹽水鴨中的優秀代表。外地遊客來南京,少不了要帶些鹽水鴨回去。
  • 南京鹽水鴨有望入選 「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2018-08-05 12:48圖文來源:紫金山/金陵晚報 「中國三十四大菜系」9月發布南京鹽水鴨有望入選紫金山新聞記者從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了解到,南京鹽水鴨以知名度高、市民接受度高和適用性廣這三個特點被擬推薦「中國地域菜系江蘇風味十大經典名菜」。然而,沒有南京主題名宴被推薦「江蘇十大主題名宴」名單。記者注意到,揚州有大煮乾絲、清燉蟹粉獅子頭兩道菜入選「江蘇十大經典名菜」,陳記菜館製作的三頭宴、迎賓館製作的紅樓宴兩組名宴入選「江蘇十大主題名宴」。
  • 正宗南京鹽水鴨的技術配方,值得收藏
    我覺得南京鹽水鴨好吃,南京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都可以製作,鹽水鴨的特點是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鹽水鴨對於原料的選擇也是很講究:就像北京烤鴨的鴨子首選北京填鴨一樣, 鹽水鴨的首選鴨子原料是高郵一帶出產的湖鴨!
  • 南京鹽水鴨正確吃法,你不要吃錯了哦!
    在南京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鹽水鴨,雖然鹽水鴨好吃,但是需要講究正確的吃法,吃法不對就吃不出那種口感。那麼南京鹽水鴨應該怎麼吃呢?鴨不同正宗的鹽水鴨品牌就告訴你該怎麼吃不會錯。可以使用南京鹽水鴨當做一道冷菜,這是我們在主菜上之前經常會看到的一道冷菜,當做開胃菜肯定是非常美味的。
  • 櫻桃鴨替代麻鴨 南京市場上的鹽水鴨沒以前好吃了
    有個奶茶廣告號稱,一年銷售的杯子加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如果把南京人吃掉的鴨腿排起來,估計也不會差太多。  如今,不少老南京人發現,鹽水鴨的味道似乎悄悄變了——以前的鴨肉多味濃,現在的鴨雖然肉嫩,但味道卻沒那麼香了。  昨天,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侯水生,在江蘇省農科院作講座。侯水生透露,現在南京市場上的鹽水鴨,「原料」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 身上掛只"鹽水鴨" 來看南京新開博物館紀念品
    切掉鴨掌、翅尖、翅中,長脖子往鉤子上一穿,鴨頭耷拉在另一邊……這個畫面,每個愛吃鹽水鴨的南京人都不會陌生。最近南京科舉博物館推出的「鹽水鴨」別針,讓很多市民、遊客捧腹不止,大讚這個創意「太南京」「太實在」。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今年新開的幾家博物館,都推出了特色創意產品,今天本報為您做一個盤點。
  • 南京板鴨與桂花鹽水鴨(《中國吃》系列)
    一個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另一個則是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金粉所凝的南京。老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及全聚德掛爐烤鴨自前清起已是名噪京師、譽滿海外了,而南京板鴨也有500年產銷歷史可案,明清兩代上呈進御而呼為「貢鴨」,士紳間相互饋贈而雅稱「官禮」;鹽水鴨的製作歷史相傳亦不下三、四百年。
  • 南京七家灣牛肉鍋貼入選《舌尖2》 鹽水鴨落選
    雖然節目組對具體內容三緘其口,但本報記者昨天獲悉,除了江蘇美食獅子頭、烏米飯,南京美食七家灣牛肉鍋貼亦「上榜」,且將在下周五播出的第二集《心傳》中亮相。七家灣牛肉鍋貼亮相第二集,攝製組走遍南京訪正宗《舌尖》第一季中沒有南京美食,讓不少南京人很不服氣,《舌尖2》中七家灣牛肉鍋貼的亮相將令市民不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