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鼓勵餐飲新業態,「共享餐廳」或下月營業

2020-12-1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4月16日至27日,上海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務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教委、市食藥監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委、市旅遊局、市文廣局、市環保局、市房管局的負責人將輪番走進「2018上海民生訪談」直播間,結合大調研活動,向聽眾問需問計。此次「2018上海民生訪談」直播節目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辦,澎湃新聞將全程進行關注報導。

節目開播前,上海市食藥監局長楊勁松(左)與主持人海波(右)交流。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

家門口的餐飲店少了很多,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等「無證無照」餐飲聚集地陸續整治,居民餐飲問題怎麼解決?

4月21日,上海市食藥監局長楊勁松做客2018「民生訪談」,重點談及餐飲新業態的監管。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一方面,上海探討優化辦證流程,開展精準監管,另一方面,優化營商環境,在安全風險分級的前提下審慎監管餐飲新業態。今後,開店將更便利,餐飲新業態也將越來越便利地與消費者見面。

而且,近期也將有一種不設廚房的共享餐廳模式投入運營。

今年上海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戶已減少4000餘戶

楊勁松指出,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是食品安全領域的頑症,上海的目標是,按照「遏制增量、消除存量」的原則,集中力量開展整治攻堅,實施綜合治理,力爭至2018年底,轄區範圍的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情況基本消除。2019年起,鞏固整治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常態長效工作機制。

為此,市政府已把此工作列為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任務,全市上下條塊結合、疏堵結合。目前,全市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戶已從年初1.7萬戶,減少到目前的1.26萬戶。但部分地區無證無照食品經營現象還有回潮,上海將堅決予以遏制。

不過,餐飲店減少,居民飲食問題怎麼解決?

楊勁松稱,一方面,上海將繼續推行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不擾民的便民小餐飲實施備案納管。其次,支持新的業態發展。

比如,上海將出臺《上海市食品經營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疏導無證經營「十二條」措施》,目前徵求意見稿已在上海市食藥監局政務網站公布,廣泛聽取企業和社會各界意見(意見徵集截止至4月25日)。

節目即將開播。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

首家「共享餐廳」或下月上線

按照《十二條》要求,受理窗口對於許可諮詢、受理中遇到的新業態、新工藝,不應簡單告知申請人無法辦理,也就是說,窗口對業務諮詢,沒有說「no」的權利。而是要及時上報上級部門,上級部門對於新業態許可要求進行研究會商,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精準服務和鼓勵支持創新。

同時,對於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的新業態、新工藝,監管部門採取審慎監管措施。

比如,近期,本市還將出現「共享餐廳」。

經營方式為:消費者通過APP訂購附近(同一建築或800m內)餐飲單位製作的餐食,餐廳提供就餐場所並自備餐具到製作餐食的餐飲單位取餐,有的餐廳還提供部分自製食品。預計下月本市將出現首家「共享餐廳」。

澎湃新聞記者獲悉,這家將開業的「共享餐廳」,沒有廚房。食客在餐廳能夠享用同一個商場不同餐廳的餐食,下單之後,餐廳派專人到各個樓層取餐。如此一來,不僅免去食客排隊的煩惱,也可以在一家餐廳吃到不同店家的「招牌菜」。而餐廳裡,則提供簡單的自製飲料服務。

針對這樣的模式,上海市食藥監局通過反覆論證,認定為「低風險」。目前,上海市食藥監局已下發「共享餐廳」許可辦理要求:1、僅提供就餐場所,本餐廳無自製食品的,無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2、同時提供本餐廳自製食品的,按照製售食品種類核定經營項目。

低風險業態告知承諾可免於現場核查

辦理以下5種新證(食品安全風險相對較低),發證前可不再進行現場核查(原規定為1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告知承諾」,企業對照監管部門提供的告知承諾書,承諾完全符合條件,並提交相關材料,材料審查通過直接發證:

①銷售預包裝食品(原規定);

②銷售除熟食滷味以外的散裝食品;

③只進行拆封、擺盤、復熱等簡單操作的餐飲單位;

④自製飲品(除現榨果蔬汁外)的店鋪;

⑤用餐人數50人以下的單位食堂。

比如,閔行區的一家新開的奶茶鋪,區市場監管局實施告知承諾,在企業申請當天,就發放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

同時,申請延續、註銷以及名稱、法定代表人、門牌號變更等,辦結時間從法定20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工作日;對無需開展現場核查的,辦結時間從法定20個工作日縮減至7個工作日。

試點「九宮格」管理

發證未進行現場核查,發證後2個月內監督檢查。

檢查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提交的申請材料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銷行政許可。存在違法行為的依法查處。

比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試點「九宮格」管理,根據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業態、規模等(靜態風險),將其分為高風險、中度風險和一般風險三級,再根據日常監督檢查結果(動態風險)將其分為良好、一般、較差三個類別,所有單位在此基礎上分為九類。

監管部門給予良好的一般風險單位充分的信任,對較差的高風險單位實施高頻次的監管,發現違法違規的,從嚴從重查處。

今年前3個月,徐匯區共監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4316戶次,和去年前3個月的監管力度沒有太大差別,但問題發現數同比增加近四成,問題發現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

「老賴」經營場所或將盤活

針對原經營戶未辦理許可註銷手續,同一場地後續企業無法申請食品經營許可的情形,在各區市場監管局探索的基礎上,市局進一步研究整體解決方案,釋放食品經營場所資源。

比如,部分企業搬離時未主動註銷營業執照和許可證,原先的流程是對原企業證照註銷後再辦理新的證照,至少需幾個月,給新租賃該場所的企業申辦證照帶來困難。靜安區市場監管局進行了探索,按照相關規定為新進企業辦理營業執照,並根據《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原企業證照註銷流程同步進行。這一探索為企業節省了時間,也釋放了經營場地資源。

「網紅」餐廳將用人工智慧識別視頻監控違法行為

今年初,上海市食藥監局嘗試通過網絡訂餐平臺大數據的分析,甄別出第一批可能存對較高食品安全風險的「網紅」餐廳(開店速度極快、人氣火爆、大量外賣)開展線下檢查。也發現部分「網紅」餐廳存在管理狀況差甚至無證經營的情況,進行了查處,企業進行了整改。

目前,上海市食藥監局也正在探索運用人工智慧前沿領域的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視頻監控拍攝的違法行為,該項技術在不增加監管人員工作量的前提下,加大了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威懾力。

探索中的違法行為抓拍包括:

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如:是否按照要求穿著工作服,佩戴口罩、洗手消毒;

餐飲具消毒,如:洗碗機是否正常運行,盛放餐飲具的保潔櫃是否密閉;

場所環境衛生,如:環境不潔、出現老鼠;

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如:微波加熱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食品是否提前加工等。如果出現涉嫌違法行為,可將相關視頻信息截屏,經人工覆核和企業認可後作為證據實施行政處罰。

相關焦點

  • 共享經濟新業態 首家美味不用等·共享餐廳亮相上海
    來源:中關村網據智慧餐飲服務商美味不用等(以下簡稱:美味)官方消息,2018年6月29日,其旗下首家「共享餐廳」已獲上海市經營許可證,並於上海日月光中心廣場試運營。相對於傳統概念上的共享應用工具,共享餐廳讓用戶一鍵點擊即可享用商圈內各個熱門餐廳的美食,也是讓餐廳共享美味及其眾多戰略合作夥伴的用戶流量。這種「共享」新業態此前在美味提出時,便成為了餐飲行業和社會大眾矚目的焦點。
  • 上海首家「共享餐廳」試營業 熱門菜真不用排隊?
    上海首家「共享餐廳」獲證試營業,熱門菜真的不用排隊?未來能走多遠?熱門餐廳排起長龍,「絕望」的顧客坐到附近的餐廳,戳戳手機,稍等片刻,就有服務員端著那家餐廳的餐食來了!
  • 滬首家「共享餐廳」或下月迎客 食客可享用同一商場不同餐廳餐食
    原標題:上海首家「共享餐廳」或下月迎客  東方網4月22日消息:昨天,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楊勁松做客《2018民生訪談》透露,近期,本市還將出現「共享餐廳」。  什麼是「共享餐廳」?消費者通過APP訂購附近(同一建築或800m內)餐飲單位製作的餐食,餐廳提供就餐場所並自備餐具到製作餐食的餐飲單位取餐,有的餐廳還提供部分自製食品。  據悉,這家將開業的「共享餐廳」,沒有廚房。食客在餐廳能夠享用同一個商場不同餐廳的餐食,下單之後,餐廳派專人到各個樓層取餐。如此一來,不僅免去食客排隊的煩惱,也可以在一家餐廳吃到不同店家的「招牌菜」。而餐廳裡,則提供簡單的自製飲料服務。
  • 從美味的共享餐廳,看餐飲行業的共享未來
    當前,中國的共享經濟已覆蓋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3.9萬億元,增長率高達76.4%,是我國經濟發展6個新增長點之一。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長,至2020年其交易規模將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
  • 網絡訂餐、共享餐廳、機器人咖啡店等不斷湧現關注新型食品業態...
    黃浦區作為上海中心城區,網絡訂餐、共享餐廳、機器人咖啡店、無人便利店等新型食品業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但新型食品業態的出現,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食品安全隱患。黃浦區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接連遞交提案,呼籲相關部門及時跟進監管腳步,保障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美味不用等旗下首家「共享餐廳」在上海日月光亮相
    6月29日,智慧餐飲服務商美味不用等旗下首家「共享餐廳」在上海打浦橋日月光4樓試運營。據悉,目前「共享餐廳」的菜單涵蓋商場內7家熱門餐廳的86種美食,涵蓋本幫菜、北京菜、新疆菜、港式點心以及新派時尚菜品。消費者可通過APP預約、可同時訂購到800米商圈內不同餐廳的美食,在共享餐廳享用,免除了排隊的煩惱。
  • 搜電入駐杜拜皇朝餐廳,加速中東餐飲業態布局
    (原標題:搜電入駐杜拜皇朝餐廳,加速中東餐飲業態布局) 近日,共享充電寶行業領軍品牌搜電與國際知名餐飲品牌皇朝集團達成合作
  • 舒淇投資餐廳臺灣旗艦店下月將關門大吉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行各業經濟下滑,尤其飲食業受到嚴重影響,女星舒淇投資、與臺灣藝人藍心湄經營的KiKi餐廳,之前在社交網公布復興旗艦店暫停營業,今日(5月14日)有消息指該品牌餐廳始終不敵疫情,店鋪將在下月5月16日結業。
  • 拓「線上超市」、開「網上餐廳」...重慶這樣推進消費新業態
    原標題:拓「線上超市」、開「網上餐廳」......重慶這樣推進消費新業態   疫情期間,我市印發了《關於發揮電子商務作用助力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引導實體
  • 北京世貿天階十年首次大調改,將強化餐飲業態
    在新的招商規劃中,將繼續強化這種品牌基因,吸引特色品牌入駐,其中不乏首次進入中國的國際時尚品牌,比如近期開業的MAX BRENNER巧克力主題餐廳,以及即將在8月底開業的巴黎貝甜中國首家高端綜合體驗店。
  • ...夜生活,安義,夜巷,夜市,安義路,商戶,大寧,上海,街區,業態...
    「夜生活」業態新貌;2年前便推出延遲商鋪營業時間的正大廣場正在考慮提升與濱江夜景連接;大寧國際商業廣場突破了傳統夜宵的風格局限,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夜遊」選擇……  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
  • 再惠榮膺「2020大中華區新業態經濟最佳實踐平臺」,為經濟變革創...
    再惠科技在此次活動中,榮膺「2020大中華區新業態經濟最佳實踐平臺」,獲得行業認可。首屆2020NEIS新業態經濟創新峰會上,於12月10日在上海寶山德爾塔酒店圓滿落幕。活動上,邀請了5,00餘位新業態經濟的創始人、創新實體企業、新業態經濟生態參與者、新業態經濟專家等,一同見證新業態經濟創新思維的誕生,洞悉新業態經濟創新的趨勢與未來的同時,共同探討如何依託創新,在場景、模式、合規等領域進一步突破與革新。再惠(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再惠」)在峰會上,榮膺「2020大中華區新業態經濟最佳實踐平臺」。
  • 13部門鼓勵新業態新模式 微商、直播在列
    如中國網發表《中央網信辦等十三部門:鼓勵共享出行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文章援引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的觀點認為,目前新的業態層出不窮,舊管理方法已經跟不上新思路,《意見》的出臺鼓勵直播帶貨和共享經濟等新興模式,對於激發市場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是認為政策利好微商電商、直播等從業人員,並將被納入嚴監管。
  • 「美味不用等」開了家共享餐廳,正式殺入餐飲界!
    美味不用等旗下首家「共享餐廳」在上海打浦橋日月光4樓試運營。據透露,「共享餐廳」將來的合作飯店將達到10家,都在日月光商場內,提供的熱菜將從現在的60多種增加到上百種,種類涵蓋西北菜、川菜、港式茶餐、本幫菜、燒烤等。正式對外營業後,消費者可以事先付款下單,預約到店後可以直接就餐。目前,第二家「共享餐廳」正在選址中。「開設共享餐廳的初衷,是解決熱門餐廳排隊的痛點」, 共享餐廳的項目負責人李軒坦言。
  • 共享新零售智慧餐飲,下一個創業風口!
    在此背景下,各種「網際網路+」的新興食品業態蓬勃發展,共享新零售智慧餐飲應運而生。在一個共享空間裡不設廚房,消費者可通過APP預約、可同時訂購到商圈內不同的火爆餐廳的美食,隨時享用,可免除排隊的煩惱,也可以讓顧客吃到不同店家的「招牌菜」,也會提供簡單的飲料等自製食品和便捷的就餐服務。
  • 2017年安徽餐飲收入1225億 增速和總量均超北京上海
    新年剛過,家住合肥市蜀山區大溪地的小楊就已經忙碌起來,面對安徽日益紅火的餐飲業,他也想來「分一杯羹」,做「共享廚房」將市民所需要的各種蔬菜、配菜直接送到家。雖然這個在北上廣很常見,但在合肥市場還是空白。
  • 上海iapm商場約兩成店鋪昨試營業 預計今年底將整體開業
    其中,餐飲佔比30%,零售佔比60%,另有10%為諸如電影院、瑜伽中心等休閒娛樂業態,約有一成品牌首次進駐中國市場,另有一成半首次進駐上海,餐飲方面也將引入稻香、老吉士等特色品牌。   不過,其最大的賣點還在於夜間消費。商場名稱中的「apm」,就是取意「從am到pm(上午到下午)」,即可以從早玩到晚的商場,雖然不會24小時營業,但營業時間肯定比普通商場長。
  • 新消費、新業態、新職業為何扎堆上海?
    根據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上海「吃住行遊購娛」等生活服務消費全面崛起,僅以餐飲為例,上海全市餐飲消費已達到去年同期的82%,截至5月23日,到店餐飲消費環比購物節前提升近60%,景區門票消費則環比提升215%,為五五購物節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上海「消費力量」再次彰顯領跑者姿態,新興消費迸發出強勁的增長勢能。
  • 共享餐廳模式頻頻吸引重量級玩家入局,是風口還是風暴?
    2018年6月29日,美味不用等「共享餐廳」於上海日月光廣場正式進入試營業階段。當日上午,該共享餐廳的負責人從市場監管局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後,此家備受關注的共享餐廳迎來了等候多時的消費者。餐飲業自古傳統,隨著SaaS軟硬體和網際網路思維推動之下,餐飲這個老產業也迎來了新春天,傳統業態裂變之下,「新餐飲」的概念開始重構行業認知。
  • 疫情催生餐飲行業數字經濟新業態
    萬家團圓的春節本應是每年餐飲行業最熱鬧的時間節點,今年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整個餐飲行業步入「至暗時刻」——4萬億規模的行業一下子被疫情無情「壓垮」,無論是餐廳還是對應的食材供應鏈,大量企業流動資金供血不足,存續艱難。這場改變了全球人民生活方式的疫情,也倒逼行業企業調整目光向內,聚焦自身生存,主動開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