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日本航空株式會社(下稱日航)申請破產保護滿1個月後,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各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上市的日航股票,被摘牌退市。2月19日是日航股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僅為1日元(1日元約合0.075元人民幣)。自1961年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上市的日航,由此結束了約半個世紀的上市歷史。
2月初上任的日航新董事長稻盛和夫20日在京都對媒體記者表示,日航目前赤字嚴重,「裁員減薪勢在必行」。繼削減運營經費之後,日航已向工會提出了月工資減少5%等方面的工資制度改定方案。
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品川區的日航,是日本乃至整個亞洲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更曾是戰後日本經濟繁榮的驕傲象徵,如今卻成為全日本國民的包袱,背負著高達256.5億美元的債務,日本政府要挹注巨額公資金協助日航重建。許多日本人對日航的興衰都不禁感慨萬千,特別是日航的空姐,回憶起過去「不可一世的榮耀」,恍如隔世。
曾經「高不可攀」
日航成立於1951年,當年甄試第一代空姐時曾經造成轟動,15個空姐名額吸引了1300人上門應徵,自然要求的條件也很高。應徵的標準是身高158公分以上,體重約50至55公斤,還要看容姿、儀態、知識和語言能力。
當年,日航空姐的起薪是月薪3萬日元,是當時一般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的兩倍。在出國不易的時代裡,能因工作關係飛往世界各國是非常讓人羨慕的事,連電視臺都搶著空姐熱推出電視連續劇《空姐物語》,至今還讓日本中年人津津樂道。
上世紀80年代是日航的黃金年代,當時20歲的空姐年收達700萬日元,30多歲的空姐年收入可逾上千萬日元,是當時上班族女職員的3至5倍。對那時的許多女孩而言,日航空姐是一心嚮往又高不可攀的職業。
日本人談起航空公司,首先想到的都是日航,因此儘管日航近年來經營惡化,連空姐都改以契約社員的方式聘用,薪資也大不如前,但許多女孩仍「執迷不悟」,看中日航的老招牌和名聲而甘於降格以求。
現在住不起高檔飯店
有上世紀80年代任職的日航空姐說,當時日航為了擴大國際航線而招考大批空姐,除了英文面試,還要求應徵者換上無袖背心、短褲,在面試考官面前走路、轉圈,不只為確認走姿、儀態,還要檢查手腕和腿上有沒有不雅觀的傷疤等。
當時許多人都是一考再考,失敗了又重考,有人即使考上全日空(ANA)航空公司的空姐,還是無法放棄要進日航的美夢。因為在許多人看來,日航象徵著國際航線,對全日空的印象則是以國內航線為主。雖然全日空後來也飛國際航線,但知名度仍是不如日航。
曾經曆日航黃金時代的空姐們,都忘不了那時「高人一等」的待遇。老一輩空姐透露,當時只要飛逾12小時長途國際航線,公司就會給假,且在國外住的都是高級飯店,回國還可從機場搭公費計程車回家,不管家離機場多遠,來回往往要花個數萬日元,公司也不會吭聲。
隨著日航經營惡化,日航空姐進公司後,要先做3年的契約社員,薪水連一般上班族都不如。熬過3年後,才有機會成為正式員工。工作時間也比過去長,出差住的是便宜的商務旅館,地面交通的零散費用則是自己想辦法,因此偶爾還會看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空姐拖著皮箱,站在電車上拉著吊環打瞌睡的情景。
空姐站在街頭髮廣告
日航空姐難為,成了眾所周知的事實。不只待遇越來越差,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日航載客量大幅減少,因此還要求空姐在機內售貨方面力求表現,互相競爭,以提高營業利潤。有時空姐還要配合公司的宣傳,站在機場或東京街頭髮廣告傳單拉客。
有人說日航的盛衰就像日本經濟的縮影,日本泡沫經濟崩解後,經歷了失落的10年,許多人還一味緬懷過去的榮景,但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苦難要得以平息,仍須很長的調適期。
許多日本人對日航擺脫不了揮霍無度的官營色彩,對政府竟要用國民的稅金去解救日航而感到氣憤。不過,大多數日本人對日航還是感情深厚,許多人期待日航能重新站起,日航空姐的臉上能再度展現驕傲自信的笑容。
(::原載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