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班裡的學霸不是去了背景就是去了上海!四年畢業後,我們同樣是要邁向社會,我們可能月薪只是3000多,學霸呢?學霸是進了國企?還是進了外企?難道考研了?今天就跟著啟達小編來看看,這些在前幾年考到「重點」高校的「學霸」考生,在本科四年的學習後,究竟會選擇什麼道路?
本篇數據根據2017年A類「雙一流」大學就業質量報告,對其中的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數據概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這些「學霸」們畢業以後究竟選擇了什麼樣的去向?詳細數據列表如下:
直接就業:包括入伍、基層、創業、自由職業、用人單位、三方證明等
未就業:包括擬就業待業、擬升學、未有打算等
分析:
這35所「雙一流」的大學中,本科畢業人數接近16萬人,基本上都是12年全國900萬高考考生中的佼佼者。
本科四年後,在這一部分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直接就業」的平均比例為42.35%,而選擇繼續升學的比例更高,達到53.06%,意味著這些考生中,仍然有超過一半選擇「讓優秀成為一個習慣」,選擇了繼續升學。而有4.71%的畢業生,受西方目前比較流行的「gap year」的思想,並沒有直接參加工作或者升學而是進行調整。(數據如下圖)
對於這35組數據,仔細對比,會發現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這35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直接工作」比例最高的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生,高達66.67%,意味著這所大學每3個學生,就有2個直接參與到社會工作中了;與之相反,清華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直接工作」比例最低,只有15.8%,只有400來人本科畢業就參加工作。
這35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選擇「升學」的(包括國內國外),比例最高的是清華大學畢業生,高達81.70%。相當於每5個清華本科畢業生,就有4個是不滿足於本科學歷而選擇再深造。緊跟其後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升學」的比例分別為76.95%,76.54%.(數據如下圖)
而在面對升學的區域時候,不同的「學霸」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
「國內升學」中排名前三的學校分別為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比例分別為54.2%、50.69%、48.26%。(數據如下圖)
「國外(境外)升學」中排名前三的學校分別為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比例分別為34.23%、31.95%、31.86%。(數據如下圖)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國內升學」比例前三裡有兩所位於西部,「國外(境外)」比例前三裡有兩所位於東部,這一區別是否與學校的位置有關呢?
對比35所大學數據以及地理位置可以發現的確有這樣的趨勢,位於東部的「重點」大學裡,18.75%的本科畢業生選擇了「國外(境外)」升學,而西部的「重點」大學裡,僅有10%左右的本科畢業生選擇了「國外(境外)」升學,兩個數據之間相差將近9個百分比。
而流傳在民間有一個說法,就是「北方人讀書氛圍比南方更好」,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這一個說法聽起來貌似經不起推敲,但是從數據上來看,好像的確有這樣的現象。
這35所「學霸」大學裡,其中18所位於地理上的北方,17所位於地理上的南方(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
將數據篩選後發現:(數據如上圖)
南方17所大學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繼續升學」的比例為49.14%,「直接工作」比例為46.76%;北方18所大學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繼續升學」的比例為56.77%,「直接工作」比例僅為38.18%.
兩組數據之間均相差7個百分比,這一個數據也的確可以反映出,南北重點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升學以及就業之間抉擇的有所不同。
看過啟達小編的總結之後,是不是了解名校生他們的去向,趕快分享給不知道的小夥伴~
文/ 陝西啟達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