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不遠遊|家門口「走讀式」的研學旅遊

2020-12-24 聊城大眾網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孩子們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寒假,但是這樣的寒假,不是我們想要的,更不是孩子們希望的。孩子的天性,是追逐打鬧,是遊學玩樂,不是房間客廳兩點一線。 

  您是否想讓孩子學習到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您是否在煩惱工作繁忙沒時間陪伴孩子出行? 

  那麼!把這些問題統統都交給我們吧。 

  但是 ,疫情在,不遠遊,遊學玩樂,依然是安全健康第一。 

  所以,我們選擇深度挖掘「家門口」的研學課程,來一場當天往返「走讀式」研學旅遊,環節安排緊密有趣,豪華大巴當天往返,讓孩子學的開心,家長放心。 

  探秘植物篇  

  【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莘縣打卡聖地  

  新鮮的空氣、新奇特品種的蔬菜、高科技的栽培模式,神奇的嫁接技術,近距離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是青少年植物科普基地,還設置有蔬韻高科、菌傾天下、農耕年華等十大主題場館,通過創新形式深入詮釋農業的文化特色。  

  追溯古建築篇

  【莘縣燕塔】魯西一帶最高的古建築,是存放佛骨與舍利的佛塔,因塔上棲息一種體型較大的鐵皮燕子,而被莘縣人親切的,稱為「燕塔」,總建築面積4300㎡,整座塔造型美觀、結構合理,登塔層層有風景,可乘電梯至13層,登塔俯瞰莘縣,綺麗風光盡收眼底。  

  藝術薰陶篇  

  【李學明美術館】感受文化的精華,觸摸藝術的靈魂,在心靈中植下對藝術的深厚情感。「筆墨傳情流四方」,配以厚重的青磚牆、中式傳統屋簷、傳統垂花門和月亮門,體現出滿滿的中式意象,李學明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堪稱經典。李學明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通過打造美術館這樣一個雅致的空間,使他的作品能夠回歸故鄉。  

  行程安排  

  活動時間2020711日早800 (當天往返 ) 

  集合地點:市民文化活動中心  

  活動對象:兒童獨立參與【08-12周歲(小學2年級至6年級)】  

  活動人數20人開班,本次40人封頂  

  活動費用108/人,大眾網小記者98/ 

  (請所有參與的小記者們自備筆記本、筆、水杯) 

  溫馨提示  

  報價包含  

  1、門票:行程內所列景點大道門票  

  2、用餐:含午餐 (葷素搭配 十菜一湯)  

  3、導服:全程研學導師講解帶隊  

  4、保險:當天出行意外險  

  (詳情請聯繫工作人員)  

  聯繫電話:15965255151 18363560101(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旅遊度假不遠遊,精彩就在「家門口」
    旅遊度假不遠遊,精彩就在「家門口」越來越多的遊客們發現,其實精彩就在「家門口」。做好「旅遊+產業」、「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節慶」四個加法,通過產業驅動、項目帶動、節慶拉動、營銷推動四條路徑,打造了「周末好時光,一起遊達鄉」旅遊品牌。
  • 度假不遠遊,精彩就在「家門口」——透視暑期休假之變
    新華社上海8月13日電題:度假不遠遊,精彩就在「家門口」——透視暑期休假之變龔雯、鄔宇晨、孫翊然儘管經歷了2020年「最長春節假期」「最短春季學期」,但是暑期家庭親子遊、上班族的休假遊等並未因此「縮水」。相比過去熱門的歐美遊、東南亞遊,今年周邊遊火爆。別樣的經歷和體驗讓很多人驚呼,其實精彩就在「家門口」。
  • 度假不遠遊 精彩就在「家門口」
    別樣的經歷和體驗讓很多人驚呼,其實精彩就在「家門口」。家住上海閔行區的吳暉最近幾個周末逛了不少「網紅地」,包括薰衣草公園、「上海之魚」的花海、明珠美術館等。「以前總想著攢個長假飛國外,現在放慢節奏,短周期、多頻次,才發現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城市有很多新變化,值得用腳步去丈量。」吳暉說。上周末前往杭州上天竺和西溪溼地的上海白領朱曉蕾也表示:「在辦公室坐久了就想跑出去放空一下。
  • 「走讀溫州」公益研學走進極地海洋世界
    本月起,溫州市教育局、溫州日報聯合推出「走讀溫州」系列公益研學活動,聚焦溫州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溫商精神、海洋科普等內容,精心推出6條「走讀溫州」研學路線,幫助中小學生在行走中升華對家鄉的情感。9月20日,溫州第二外國語學校、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溫州市第五十八中學、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溫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等學校的同學們,走進公益研學第二站——溫州極地海洋世界,認識海洋生命,聚焦對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
  • 推廣「走讀唐詩之路 」成果 探索研學旅行「學科融合」
    12月9日,嵊州市教科研大會暨《走讀唐詩之路
  •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研學旅遊作為旅遊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以「旅遊+教育」的方式正逐步拓展著旅遊發展的空間,升級著旅遊行業的體驗方式,肩負著提升全民綜合素質的重要使命。研學旅遊具有狹義(教育學視角,特指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和廣義(旅遊學視角,泛指全民的深度體驗式旅遊)概念之分,其行業供給的兩大主體主要是研學基地營地景區(以下統稱研學營地)和研學機構旅行社(以下統稱研學機構)。
  • 「後疫情時代」,怎樣激活研學旅遊市場
    「未來幾年,中國研學旅行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同時又將面臨疫情等因素的持續衝擊。」12月17日,在由省旅遊協會和宜興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江蘇研學旅遊發展論壇」上,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遊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的這番預判,引發與會人員的認可與思索。
  • 「後疫情時代」,怎樣激活研學旅遊市場_新華報業網
    「未來幾年,中國研學旅行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同時又將面臨疫情等因素的持續衝擊。」12月17日,在由省旅遊協會和宜興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江蘇研學旅遊發展論壇」上,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遊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的這番預判,引發與會人員的認可與思索。
  • 揭開靈山工匠小鎮的另一面,度假娛樂、研學拓展兩不誤!
    綜合性旅遊度假目的地。左滑切換B面 ▷歡樂世界是歡樂與城市的結合體,除了行業領先的遊樂設備體驗,這座有著不一樣研學角度的家門口超級樂園與其他的文化旅遊產品大有不同的是,這座將場景互動教育與沉浸式體驗有機結合的研學旅行綜合體,是以文化靈感探尋世界的「完美地帶」。
  • 雛鷹展翅航空文化科普研學基地建成揭牌 打造中國航空文化研學旅遊...
    4月28日,西安航空基地重點文旅項目「雛鷹展翅航空文化科普研學基地」在國家級航空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內正式建成揭牌,打響航空基地文旅精品系列項目建設的「第一炮」,為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中國航空研學旅遊目的地」增添新動力。
  • 研學旅行峨眉山,官方推薦今日上線
    」的記載在中國古代喜歡遠遊的讀書人還被稱為⬇峨眉山官方研學之旅來啦!在千年古剎報國寺前學習峨眉武術的來源並體驗峨眉武術的一招一式處處是景、滿山皆寶的仙山峨眉具有很高的歷史、美學、科研、科普價值是研學旅遊的必到之地
  • 2020世界研學旅遊大會亮點搶先看
    隨著文旅融合進程加速,研學旅遊以「旅遊+教育」的方式拓展著旅遊發展的新空間。年初新冠疫情突襲,全球旅遊市場受挫嚴重,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如何發展?10月20日,以推動疫後文旅經濟復甦和產品創新為目標的2020世界研學旅遊大會將隆重亮相中國樂山。大會將圍繞「研學旅遊現狀、挑戰和未來」,開展成果發布、主題研討、特色研學項目考察等特色活動,亮點紛呈。
  • 「後疫情」時期:正在被重塑的旅遊體驗和經營形態
    ,「疫情在,不遠遊」也是堅守在家的大眾為共同抗疫做出的貢獻。,帶來城市形象和城市服務品牌的升級;二是從大眾旅遊到個性化定製,分層式消費將推動市場細分,例如體育運動型的康體養生類產品,基於營地布局的房車旅遊產品,甚至低空飛行等新興業態的突破。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一位朋友說:古人實際上是不提倡旅遊的。她的佐證是孔子的名言:「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今天的人,巴不得時時都人在旅途。此觀點有理,且值得深究。父母在,不遠遊——孝道「父母在,不遠遊」,關乎儒家所說的「孝道」。其理為:父母在,遊子遠遊,父母無人照顧、侍奉,是為不孝;其次,遊子遠遊,旅途艱險,必然令父母擔憂。給父母憑添擔憂,也是不孝。
  • 研學復盤|什麼是項目式教學?研學旅行使用PBL對學生有何好處?
    研學直播復盤2020年4月23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30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特邀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會(FEEUK)國際研究員張靜老師分享了「什麼是項目式教學
  • 共謀研學旅遊發展 2020世界研學旅遊大會在樂山開幕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召集全球行業權威專家編撰的《研學旅遊基地認證標準》《研學旅遊導師認證標準》以及《研學旅遊地質地貌導則》《研學旅遊生態環境導則》等相關標準和導則,在大會上進行發布。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楊振之在大會發布《樂山宣言——研學旅遊促進全球跨文化交流》藍皮書。
  • 「走讀海珠」親子研學開啟啦~
    這個金秋快來參加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體局、區教育局、區溼地辦、團區委聯合舉辦的「走讀海珠遊海珠魅力景點節假日出遊不需長途跋涉,因為海珠區的豐富景點就在你身邊。一邊輕鬆方便遊海珠,一邊享受親子同行的樂趣!
  • 研學旅遊規劃的四大法寶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研學旅遊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我國研學旅遊市場增長迅速,國內研學旅遊出行人次與市場規模均出現快速增長,出行人次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4%,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接近60%。而目前我國研學旅遊的學校滲透率僅5%左右,與發達國家如日本98%的學校滲透率相去甚遠,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
  • 研學旅行:孩子「走出去」知識「記下來」
    對此,有些家長表示支持,認為研學旅行很有意義;但也有部分家長擔心,若是「走馬觀花」式的研學旅行怕是會變成「只旅不學」。研學旅行的前世今生當下的研學旅行發源於古時的遊學。春秋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14 年,杏林設壇,修訂六經;唐代李白年少時即走出蜀地,26歲「仗劍出國,辭親遠遊」,用3 年時間「南穹蒼梧,東涉溟海」。古人通過學習與遊歷的融合,增加見識、鍛造堅韌意志、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正如嚴復所說:「大抵少年能以旅遊觀覽山水名勝為樂,乃極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進許多閱歷學問,激發多少志氣,更無論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