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邸凌月 深圳 報導
最近,中國資本市場又有大動作。
2019年10月12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在「第八屆嶺南論壇」上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他還透露,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相關部門徵求意見,估計今年年底之前有可能會批准,該交易所的品種將與碳排放相關。
這意味著,「澳交所」就要來了。
此前,澳門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打造澳門證券交易所,發展澳門特色金融服務,有利於拓展本地金融市場的投融資渠道,實現澳門金融產品多元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澳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澳門也將持續完善澳門金融市場的軟、硬基礎設施,加強澳門與內地的金融合作,穩步推進本地金融服務全方位發展。
一位多年從事宏觀研究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無論人民幣、外資在境內外流通,都需要交易場景,投資上的交易場景就是交易所,比如買股票、債券等。澳門交易所的成立,毫無疑問拓寬了人民幣與外資的出入口,使流通投資場景更多,渠道更廣。
「澳交所」設立研究正有序進行
2019年10月12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在「第八屆嶺南論壇」上表示,現在廣東有600家上市公司,但是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只佔廣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1.8%左右,還是太少。廣東省要進一步把廣東明星企業篩選出來,推薦出來,讓更多的企業上市。
「另外我在深圳的時候,我們幫助澳門特區政府做了一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希望澳門證券交易所成為人民幣離岸的納斯達克,這個已經報給中央了。希望這次20周年(澳門回歸)的禮單裡面能夠出現一個新的交易所,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期望。」何曉軍指出。
次日,10月13日,澳門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官方宣布《金管局表示在澳建立證券市場仍處於研究階段》,正面回應了何曉軍。
文中顯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金管局稱,考慮到澳門鄰近已有多個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門要在此領域有所突破,達致錯位發展,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因此,該可行性研究將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原則,並根據國家對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作整體性的考慮。後續,特區政府將結合顧問公司研究結果,優化澳門金融發展的規劃並有序落實。
最後,金管局表示,澳門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工作並得到廣東省等兄弟省份以及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落實大灣區建設。
打造離岸人民幣的「納斯達克」仍有難度
2019年年初,澳門金管局曾表示,為配合《綱要》提出的「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在計劃對此展開可行性研究。結合澳門「中葡金融服務平臺」的角色,全力推動包括融資租賃、中葡人民幣清算和財富管理在內的「特色金融」產業發展,並逐步豐富「特色金融」的內涵。
事實上,2018年底,澳門已經在這一塊試水。2018年12月12日,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金所」、「MOX」等)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一家以債券發行和交易為業務主體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那麼,不久後將到來的澳門交易所具體被給予怎樣的期望?
據悉,此次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提案中,明確指出希望「澳交所」成為離岸人民幣的「納斯達克」。截至2018年末,在當前全球各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存款總量中,澳門排名第六,次於香港、臺北、倫敦、新加坡以及盧森堡。澳門離岸人民幣存款在2014年4月達到高峰1300億元,之後以較快的速度下滑。截至2018年末,澳門的離岸人民幣存款在400億元左右,僅為香港的1/15。
上述多年從事宏觀研究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無論人民幣、外資在境內外流通,都需要交易場景,投資上的交易場景就是交易所,比如買股票、債券等。澳門交易所的成立,毫無疑問拓寬了人民幣與外資的出入口,使流通投資場景更多,渠道更廣。一般來說,交易都是當地貨幣,然後開放,比如深澳通、滬澳通,使人民幣與外資投資進出更為順暢。
不過,在具體實施上,某資深券商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澳門經濟體量小,在世界經濟地位也小,與世界經濟聯繫不夠,成為世界重要交易所的難度比較大。
資料顯示,澳門陸地面積僅僅為32.8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末,人口僅有66.74萬人,GDP為545.45億美元。相比而言,香港陸地面積是澳門的33倍,截至2018年末,總人口約748.25萬人,是澳門的11倍,GDP為3629.93億美元。
金融業直接受益
多名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稱,澳門交易所的成立,最直接利好的就是金融業。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澳門的經濟發展相對弱勢,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後,可以以金融為突破口切入,從而提升自身的經濟地位,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契機。此外,澳門將從旅遊業、博彩業逐步發展到金融業,更長遠來看,這是具有戰略地位的舉措。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打造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如今,香港在動蕩,甚至對內地銀行的設施進行破壞,這些都對社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同時,也給澳門提供了機遇,金融機構可以更多的轉移到澳門,提供了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人才也不再是個問題。」董登新補充到。
除了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進展之外,何曉軍還透露,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相關部門徵求意見,估計今年年底之前有可能會批准。這將是2006年中金所成立之後,13年間新設的第一個期貨交易所。
何曉軍表示,要用綠色金融讓科技創新更加國際化。廣州期貨交易所就是跟綠色和碳排放相關。這些東西都會讓廣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走得更快。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國有四個證券交易所,分別為上海、深圳、香港、臺灣。其中2個在粵港澳大灣區,而臺灣證券交易所影響越來越小,基本上是地方股權市場的升級版。
而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證券交易所都進入了全球前十(總市值),其中香港的IPO規模近年來屢次排在全球第一。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的IPO,也位居世界前列。
澳門交易所如果被批准成立,意味著中國將誕生第五家證券交易所,而五家證券交易所裡有三家在粵港澳大灣區。再加上即將誕生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以及深圳創業板改革和推行註冊制,中國金融版圖將巨變。
編輯:劉春燕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