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滅亡後,剩餘300兵力建了一國家,現在此國資源發達

2020-12-15 歷史趣味說咯

文/某凡

明朝被滅亡後,剩餘300兵力建了一國家,現在此國資源發達

在我國的歷史上,王朝更迭是一件尋常事,在我們看來,也只不過是時代大流中的一個必然的事件。不過每當一個王朝滅亡時,雖然新建立的統治者會將其株連九族,以防止其後人或者殘餘勢力,有臥薪嘗膽之志,為了杜絕這種死灰復燃的現象,也會不遺餘力的進行大清洗。但是百密一疏,即便清洗得再為嚴格,但是也難免有漏網之魚。

當時在明朝末年,吳三桂勢力崛起,永曆皇帝最終被吳三桂所殺,代表著南明徹底滅亡。不過當時還有一部分殘餘勢力,依然是明朝的軍隊,他們躲藏在一個叫做石塘嶼的地方,在這個島嶼上有著約300名明朝的士兵。雖然他們得知明朝已被滅亡,但是也不肯投降,在此安營紮寨定居下來。而由於這個地方地處偏遠,後朝的統治者也不願大費周章的跑到這裡來收復這個彈丸之地。於是他們就這樣在此生存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邁向近代,當初叫做石塘嶼的地方變成了現在的印尼納土納群島,被印尼所納入版圖。當時的清朝統治者雖然知道有這個地方,但認為是個不毛之地,沒有引起重視,也就放棄了打算收回這個地方。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因為這個島嶼的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無疑使得這座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資源地區,如果這座島一開始被收回來的話,那麼中國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資源那麼吃緊。不過這個島上,至今為止還,生活著不少華人,到這裡來旅遊的中國遊客們,也不必太擔心語言的問題而影響到旅遊的心情。

對於這樣一個被歷代王朝所遺棄的島嶼,不知道各位讀者怎麼評價呢?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後,琉球為何對大明念念不忘
    文/寂寞的紅酒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存在近300年的大明王朝滅亡。大明帝國滅亡後,很多大明的藩屬國紛紛改弦更張,不過有兩個國家始終對大明念念不忘,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琉球。
  • 明朝滅亡後,幾百殘兵到海外建國,負隅頑抗,現在這裡80%是華人
    明朝可以說是現在中國人最喜歡的一個王朝,其硬氣和不屈貫穿始終。在明朝沒有割地賠款,沒有和親,沒有歲幣,沒有納貢,奉行的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當年朱祁鎮被俘虜,明朝立刻重新立了一位皇帝,而朱由檢寧願自殺也不難逃。可謂是十分的硬氣王朝。
  • 萬曆朝鮮戰爭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
    是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和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是一場抗倭援朝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豐臣秀吉發起的,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野心逐漸大了起來,他打算在亞洲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大帝國,甚至做出了先攻佔朝鮮,然後徵服中國、印度的大規劃。日本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京城漢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雍正帝在審訊曾靜時,針對曾靜書內提到因「明亡之恨」而反清一說,反駁道:「前明之亡國,亡於流寇李自成之手,與我朝毫無幹涉。」甚至認為清朝攻滅大順政權,是「為明朝報仇雪恥,是我朝深有德於前明」。然而在筆者看來,從明朝萬曆末年經天啟朝直至崇禎朝,後金是始終是明朝的勁敵,且持續消耗著明朝的實力,是明朝最終滅亡的重要原因。
  • 為什麼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就變成了宋朝?
    比如,明朝中後期,明明商業十分發達,文官集團卻制定了不收商業稅的奇怪政策,結果使得商業利潤大都被文官們收入囊中,皇帝一提出收稅,文官們就全體反對。結果,困死了國家財政,窮怕了崇禎,逼反了李自成。土木堡之變後,瓦剌首領也先揮兵南下,圍困北京城,于謙成功守衛北京城。于謙是文官,文人指揮軍隊保家衛國的時代又開始了。此種情形,讓我們感覺到,仿佛又回到了宋朝。宋朝重文輕武,奉行「士大夫治國」,這與明朝在「土木堡之變」後的「文官集團」毫無二致。
  • 明朝滅亡後,此國仍有幾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集體痛哭
    ,在滅亡百年之後,依然有人不遺餘力的想要重新恢復明朝王室。  就連日本發動甲午戰爭,都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用來蠱惑人心。  一說起「反清復明」,很多人會想到一個著名的民間組織:天地會。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另一個鮮為人知的組織:明義會。
  • 明朝滅亡後,太子朱慈烺去了哪裡?
    但,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卻不一樣。說起來,崇禎其實是個非常能幹的皇帝,無奈他接過手的明朝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的病態,任他如何努力,都無力回天。   關於太子朱慈烺的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流落民間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重金懸賞明朝太子。
  • 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崇禎皇帝一共有七個兒子。那麼,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崇禎皇帝的七個皇子中有四個在明朝滅亡前就已經離世了,他們是皇二子朱慈烜、皇五子朱慈煥、皇六子朱慈燦、皇七子(名字不詳)。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資料上將皇五子朱慈煥和後來遭迫害的皇四子朱慈炤搞混淆了,本文後面將會詳細說明。所以,當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時,崇禎帝在世的皇子只有三人。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而不是推倒重建?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眾所周知,故宮,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的皇宮。但是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主要是推翻了前朝後建立的,那麼前朝留下來的皇宮都不會再用,而是會另外新建,為什麼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呢?
  • 朱棣才是大明朝第一罪人,他不遷都就沒有清朝了?
    都城陷落,這等於一把就扼住了本來就苟延殘喘的明朝咽喉。滿清在此建都後,再用二十年時間,佔領關內全境。 個人認為,滿清奪得江山有很大的僥倖成分,或所謂天助,簡直是李自成變相地幫了他們的大忙。要不,不足二十萬人的軍隊怎麼能佔據了明朝的整座江山?
  • 歐洲這個國家滅亡300多年後復國,二戰後成為東歐最富有國家
    在這種不斷分裂合併的狀況下,歐洲有很多國家在建國、滅亡中不斷徘徊。我們今天說的是歐洲其中一個國家,亡國後三百多年後復國,二戰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匈牙利。匈牙利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近千萬。在大家看來這個國家即使放在歐洲也算不上是大國,也是個小國寡民的國家。
  • 明朝滅亡是崇禎皇帝打破魏忠賢與東林黨平衡關係造成的?
    儘管明王朝的衰落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但以明朝多年積累的實力和人才基礎絕不至於短短十七年時間就突然隕落。細細品來,決心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種種措施和昏招頻出的失誤,竟然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 明朝不是被後金終結的,明朝是自己內部矛盾,從而導致滅亡
    明朝不是被後金終結的,明朝是自己內部矛盾從而導致滅亡;雖然明朝後期後金不斷的壯大,對邊境也極具威脅,但是國內矛盾如果沒有這麼多的話,我相信肯定還是可以往後拖的,最後也有可能被攻破山海關,導致滅亡;被李自成滅亡大明也是極具戲劇性,李自成本意就是想做個土財主,皇帝給他封塊地就夠了,怪只怪崇禎,到最後只能上吊以顧皇家尊嚴
  • 金庸先生曾說:明朝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朝代,明朝應該滅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金庸《袁崇煥評傳》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歷時276年,共有16位皇帝。
  • 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伸出援手,清朝滅亡時各國為什麼落井下石
    導致明朝滅亡的「元兇」到底是誰?有人說是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也有人說是清朝。實際上,兩者的因素兼而有之。李自成在內,清朝在外,李自成在西,清朝在東,兩者無形之中形成內外夾攻之勢,導致明朝腹背受敵,疲於奔命,最終筋疲力竭,轟然垮塌。
  • 明朝滅亡,有個國家沿用崇禎年號3百年,把「萬世奉明」立為祖訓
    明朝滅亡60年後的1704年(康乾43年)朝鮮官方還偷偷在國內搞了一場甲申60年的紀念儀式。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淪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當時的朝鮮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他們史書記為:丙子虜亂。而清朝對朝鮮實施的政策是經濟掠奪、政治欺壓、文化壓制,把朝鮮當作家奴……這些使得終朝鮮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社會思潮的主流,甚至一度想出兵幫助南明反清復明。
  • 清朝滅亡後,留下巨額壞帳,最後的處理結果真讓人潸然淚下
    一方面,為了平息太平天國等農民的叛亂,軍費大幅增加,從而負擔不起,不得不向西方國家借錢;另一方面,清政府軟弱無能,受西方國家欺凌,被迫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導致大量賠償,加重負擔。這也加速了清朝政府腐敗統治的滅亡。讓人好奇的是,清王朝滅亡後,所欠西方列強的賠償和貸款債務該如何處理?晚清時期,借洋債始於1853年2月。
  • 清朝滅亡時,畫面很慘烈嗎?
    清朝滅亡的時候,畫面一點也不慘烈。比起明朝滅亡時,動輒幾日的屠殺,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在清朝末期,漢族官員的勢力越來越大,以至於後來形成了許多割據的軍閥,袁世凱自然是其中一位。武昌起義後,表面上清朝是滅亡了,但就像是辜鴻銘說的一樣,「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很多人表面上脫離了清朝,但實則與其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北方的一些大軍閥如袁世凱仍要利用清朝皇室後人的影響力,為自己造聲勢,擴充兵力。因此,清朝皇室後人仍可居住在紫禁城裡,小皇帝溥儀也只是後來被馮玉祥趕出。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我經常說晚明滅亡是因為「傳統思想被擊碎,忠君愛國思維讓位於個人主義泛濫、享樂奢侈思維泛濫」。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