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去往教堂的途中
1、豐盛的早餐
7點,我們在餐廳開始吃早餐,早晨很是豐盛:兩種火腿腸、冷熱牛奶、雞蛋、咖啡、一種用牛奶熬的粥,好幾種麵包,雞蛋炒米飯,一種類似咱們國內的小餅乾,還有類似國內餃子但又不是餃子的一種麵食等。總之,早餐太豐盛了,在聖彼得堡三天,直到我們離開,還有的沒吃過。只是蔬菜太少,只有西紅柿和紫甘藍兩種,雖然主食也沒有國內那種各種肉餡的包子,但也足夠讓你吃得心滿意足。
特別是那個火腿腸,吃了俄羅斯的火腿腸,我才知道什麼才叫「火腿腸」了。俄羅斯的火腿腸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火腿腸,沒有之一。不過,我要特別聲明:自己不是俄羅斯火腿腸的代言人和經銷商,也不是「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贊同者。
牛奶的純度之高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往杯裡一倒,那種粘稠狀,讓我第一見到:牛奶還有這麼「稠」的牛奶啊!
我沒敢多喝,只喝了兩小杯。因為吃飯前,領隊就提醒我們,說是這裡的牛奶濃純度特別高,喝時千萬適可而止,小心腸胃一時適應不了,鬧肚子。
領隊告訴我們,聖彼得堡郊區及周邊地區,不種任何蔬菜,全部是從外地運輸或進口;但不從中國進口。據說,前幾年,有一批蔬菜的農藥超標,造成的「草繩與蛇」的效應,影響了俄羅斯人的心裡,因為,俄羅斯人對食品的要求非常嚴格。
在俄羅斯雖然食品不像國內那麼豐富,但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非常大,違法者,將被判重刑,所以,俄羅斯絕對沒有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食品,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吃。
2、 聖彼得堡沒有太陽
吃完早點,才7點半多,我想:離9點半集合,還早著呢,於是,我獨自一人出了賓館。四周沒有一個人,只有明亮的路燈,還有漆黑的天空。
要是北京,在這個點兒,就算太陽還沒出來,但是,天已大亮。大街上不能說人潮洶動,但一定已是人來人往了;然而,在這裡,還是黎明前黑暗,根本看不出一點亮的意思。 我又仔細看看那黑乎乎的「天空」——噢,我看到的壓根就不是「天」,是一層黑乎乎的雲——那天和星星還在雲的上面呢!
我隨意地往前走了一段——沒有了半點「東方肚皮白」的方位指示,連方向也辨不清了——只好原路返回吧。
領隊小王說,這裡的太陽9點多才出來呢!所以,這會兒,天依然不亮,要是天上還有雲,怕是今天又見不著太陽了,在這個季節,十來天甚至二十見不到太陽,也不稀奇。
果然,我們在聖彼得堡的三天時間,也沒有見到太陽。
3、小侯不「小」
9點半,我們一行13人(領隊小王,導遊小侯,我們旅遊11人)登上了昨天那輛大巴。前往今天參觀的第一站——喀山教堂。
小侯客氣地問我們,昨天他的講解如何,大家都說:很好,很生動、感人。
大概是他想進一步拉近我們彼此的心裡距離,提出了一個讓我們猜猜他有多大年齡的建議,但每人只能猜一次,要是猜對,晚上,他請我們吃俄羅斯大餐。
我心想,是不是,小侯想請人吃這個大餐了啊!大家一下活躍了起來:
有人猜:35歲,
有人說:37歲,
有人猜:40歲
……
大家猜了半天,也沒猜對。小侯提示說:再往大猜,最後一個驢友大膽地猜了個46歲。
小侯風趣幽默地說:「好多團隊都沒有猜出我的年齡,因為,我長了一張讓人猜不出年齡的臉。」
我們都說他一定有什麼養生的秘笈時, 他說,要說秘笈的話,就是一個心態: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樂觀,這是最重要的。 他給我們講起了他的坎坷經歷。
原來,小侯也不小了,今年50歲。他也沒上過大學,完全是自學成才的導遊。他原籍黑龍江人,高中畢業回村種地,是個地道的農民。隨著國家改革的深入,他隨著人們南下闖蕩。他先後去過廣州、深圳、廈門等地,幹過修理工、廚師、計程車司機等,服務型的職業,幾乎他都幹過;但他的人生始終沒有大的改變。
一個偶然的機會,於2004年初,他來到了聖彼得堡。最初在這裡買衣服,後來開了衣服店,再往後發展成為了四家服裝店的老闆。生意興隆,收入不菲。在聖彼得堡當地買上了房,買了車。
然而,克裡米亞事件(2014年,克裡米亞從烏克蘭併入了俄羅斯)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俄羅斯實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一夜之間,盧布貶值。
城門失火,殃及魚池。他無法再經營下去了,賠本處理了所有的商鋪。他也從一個老闆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無業游民。但他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他不想就此離開聖彼得堡,在此十多年的生活,已經對聖彼得堡有了感情。他必須另謀出路,重新出發。
2015年,他考取了職業導遊證,幹起了導遊工作。他也實話告訴我們,以前,他幹的是家庭式的導遊,這次給我們這種「大型」團隊擔任導遊,還是第一次。
我好奇地問:「那你的俄語是怎麼學的啊?」。
小侯告訴我們說,完全是自學的,因為他家就在聖彼得堡居民區,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年就會用俄語與當地人交流了,三年基本就掌握了,現在可以說是俄語通了。他的姑娘,是聖彼得堡一所國立大學的大二學生,俄語問題,有時還得回家請教他了。
聊到將後的打算,他告訴我們,不管姑娘大學畢業後,回國還是留在聖彼得堡,他將繼續留在這裡打拼。
「小侯,你真是太了不起了啊」,我由衷地讚嘆到。
「我太一般了,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而已,」,小侯謙虛地說,「最難的,是剛來的前幾年,來到這異國他鄉,真正是舉目無親,語言幾乎一句也不懂,再加上這裡的天氣,尤其冬天,一冬天幾乎很少見到太陽,在這樣的環境裡,心裡的鬱悶、憋屈,無法用語言表達,沒得了抑鬱症,就是萬幸。」
原來,人們去遠方,不只是為了尋找詩;還有的,是為了生活。
4、俄羅斯「十大怪」
說到他的導遊工作,他也承認與正牌畢業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也自信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在這裡16年的生活經歷和所見、所聞、所感,就是他最大的優勢。他所知道的有些民間故事、傳說,也許別人永遠也不知道。
小侯說,我先前做家庭式的導遊,經常和遊客互動,所以,我希望你們提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那樣,我可以有針對性的講解,效果更好。
我心想,這樣的導遊正合我意。我就是一個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
聽他這麼一提醒,我忽然想起昨天晚上賓館裡的那個小床了。
「小侯,這裡的床為什麼那麼小啊,俄羅斯人也睡那麼小的床,還是專門給我們準備的呀?」,我這一說,大夥表示都有同感。
小侯聽我這一問,導遊的積極性馬上起來了。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聽小侯這麼一講,我知道了:原來俄羅斯人也都是這麼小的床,同時告訴我們,這是俄羅斯「十大」怪中的一大怪——「俄羅斯人高馬大床很窄」。
小侯一口氣又說出了其它「九大」怪:
「俄羅斯帥哥頭頂大鍋蓋」;
「俄羅斯美女冬天露大腿」;
「俄羅斯青草白雪蓋」;
「俄羅斯少女十二、三歲談戀愛」;
「俄羅斯三十歲當了爺爺奶奶不奇怪」;
「俄羅斯大街上拉達跑的比奔馳快」;
「俄羅斯大街上和人要煙不奇怪」;
「俄羅斯美女身披大麻袋」;
「俄羅斯幹活都是老太太」。
這「十大怪」串話,總結的既精煉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下就讓我記住了。
我好奇地問:「這些串話是誰編出來的啊?」
「當然是咱們中國人了」,他笑著說,「外國人沒有咱們這水平和能力」。
小侯說的,的確如此,咱們國人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就是高,想一想,咱們國內的每個地區,最不缺就是特色,還有關於特色的那些串話:比如我們內蒙地區最出名了一句串話就是:草地三種寶,山藥(土豆)、莜麵、大皮襖。
具體作者,正如國內的一樣,雖已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相信:高手在民間。(未完待續)
作者:往事如煙,本名:鄭才,內蒙古化德縣作協副主席,烏蘭察布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