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俄羅斯之行(五)

2020-10-03 網事如言

五、去往教堂的途中

1、豐盛的早餐

7點,我們在餐廳開始吃早餐,早晨很是豐盛:兩種火腿腸、冷熱牛奶、雞蛋、咖啡、一種用牛奶熬的粥,好幾種麵包,雞蛋炒米飯,一種類似咱們國內的小餅乾,還有類似國內餃子但又不是餃子的一種麵食等。總之,早餐太豐盛了,在聖彼得堡三天,直到我們離開,還有的沒吃過。只是蔬菜太少,只有西紅柿和紫甘藍兩種,雖然主食也沒有國內那種各種肉餡的包子,但也足夠讓你吃得心滿意足。

特別是那個火腿腸,吃了俄羅斯的火腿腸,我才知道什麼才叫「火腿腸」了。俄羅斯的火腿腸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火腿腸,沒有之一。不過,我要特別聲明:自己不是俄羅斯火腿腸的代言人和經銷商,也不是「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贊同者。

牛奶的純度之高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往杯裡一倒,那種粘稠狀,讓我第一見到:牛奶還有這麼「稠」的牛奶啊!

我沒敢多喝,只喝了兩小杯。因為吃飯前,領隊就提醒我們,說是這裡的牛奶濃純度特別高,喝時千萬適可而止,小心腸胃一時適應不了,鬧肚子。

領隊告訴我們,聖彼得堡郊區及周邊地區,不種任何蔬菜,全部是從外地運輸或進口;但不從中國進口。據說,前幾年,有一批蔬菜的農藥超標,造成的「草繩與蛇」的效應,影響了俄羅斯人的心裡,因為,俄羅斯人對食品的要求非常嚴格。

在俄羅斯雖然食品不像國內那麼豐富,但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非常大,違法者,將被判重刑,所以,俄羅斯絕對沒有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食品,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吃。

2、 聖彼得堡沒有太陽

吃完早點,才7點半多,我想:離9點半集合,還早著呢,於是,我獨自一人出了賓館。四周沒有一個人,只有明亮的路燈,還有漆黑的天空。

要是北京,在這個點兒,就算太陽還沒出來,但是,天已大亮。大街上不能說人潮洶動,但一定已是人來人往了;然而,在這裡,還是黎明前黑暗,根本看不出一點亮的意思。 我又仔細看看那黑乎乎的「天空」——噢,我看到的壓根就不是「天」,是一層黑乎乎的雲——那天和星星還在雲的上面呢!

我隨意地往前走了一段——沒有了半點「東方肚皮白」的方位指示,連方向也辨不清了——只好原路返回吧。

領隊小王說,這裡的太陽9點多才出來呢!所以,這會兒,天依然不亮,要是天上還有雲,怕是今天又見不著太陽了,在這個季節,十來天甚至二十見不到太陽,也不稀奇。

果然,我們在聖彼得堡的三天時間,也沒有見到太陽。

3、小侯不「小」

9點半,我們一行13人(領隊小王,導遊小侯,我們旅遊11人)登上了昨天那輛大巴。前往今天參觀的第一站——喀山教堂。

小侯客氣地問我們,昨天他的講解如何,大家都說:很好,很生動、感人。

大概是他想進一步拉近我們彼此的心裡距離,提出了一個讓我們猜猜他有多大年齡的建議,但每人只能猜一次,要是猜對,晚上,他請我們吃俄羅斯大餐。

我心想,是不是,小侯想請人吃這個大餐了啊!大家一下活躍了起來:

有人猜:35歲,

有人說:37歲,

有人猜:40歲

……

大家猜了半天,也沒猜對。小侯提示說:再往大猜,最後一個驢友大膽地猜了個46歲。

小侯風趣幽默地說:「好多團隊都沒有猜出我的年齡,因為,我長了一張讓人猜不出年齡的臉。」

我們都說他一定有什麼養生的秘笈時, 他說,要說秘笈的話,就是一個心態: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樂觀,這是最重要的。 他給我們講起了他的坎坷經歷。

原來,小侯也不小了,今年50歲。他也沒上過大學,完全是自學成才的導遊。他原籍黑龍江人,高中畢業回村種地,是個地道的農民。隨著國家改革的深入,他隨著人們南下闖蕩。他先後去過廣州、深圳、廈門等地,幹過修理工、廚師、計程車司機等,服務型的職業,幾乎他都幹過;但他的人生始終沒有大的改變。

一個偶然的機會,於2004年初,他來到了聖彼得堡。最初在這裡買衣服,後來開了衣服店,再往後發展成為了四家服裝店的老闆。生意興隆,收入不菲。在聖彼得堡當地買上了房,買了車。

然而,克裡米亞事件(2014年,克裡米亞從烏克蘭併入了俄羅斯)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俄羅斯實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一夜之間,盧布貶值。

城門失火,殃及魚池。他無法再經營下去了,賠本處理了所有的商鋪。他也從一個老闆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無業游民。但他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他不想就此離開聖彼得堡,在此十多年的生活,已經對聖彼得堡有了感情。他必須另謀出路,重新出發。

2015年,他考取了職業導遊證,幹起了導遊工作。他也實話告訴我們,以前,他幹的是家庭式的導遊,這次給我們這種「大型」團隊擔任導遊,還是第一次。

我好奇地問:「那你的俄語是怎麼學的啊?」。

小侯告訴我們說,完全是自學的,因為他家就在聖彼得堡居民區,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年就會用俄語與當地人交流了,三年基本就掌握了,現在可以說是俄語通了。他的姑娘,是聖彼得堡一所國立大學的大二學生,俄語問題,有時還得回家請教他了。

聊到將後的打算,他告訴我們,不管姑娘大學畢業後,回國還是留在聖彼得堡,他將繼續留在這裡打拼。

「小侯,你真是太了不起了啊」,我由衷地讚嘆到。

「我太一般了,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而已,」,小侯謙虛地說,「最難的,是剛來的前幾年,來到這異國他鄉,真正是舉目無親,語言幾乎一句也不懂,再加上這裡的天氣,尤其冬天,一冬天幾乎很少見到太陽,在這樣的環境裡,心裡的鬱悶、憋屈,無法用語言表達,沒得了抑鬱症,就是萬幸。」

原來,人們去遠方,不只是為了尋找詩;還有的,是為了生活。

4、俄羅斯「十大怪」

說到他的導遊工作,他也承認與正牌畢業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也自信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在這裡16年的生活經歷和所見、所聞、所感,就是他最大的優勢。他所知道的有些民間故事、傳說,也許別人永遠也不知道。

小侯說,我先前做家庭式的導遊,經常和遊客互動,所以,我希望你們提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那樣,我可以有針對性的講解,效果更好。

我心想,這樣的導遊正合我意。我就是一個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

聽他這麼一提醒,我忽然想起昨天晚上賓館裡的那個小床了。

「小侯,這裡的床為什麼那麼小啊,俄羅斯人也睡那麼小的床,還是專門給我們準備的呀?」,我這一說,大夥表示都有同感。

小侯聽我這一問,導遊的積極性馬上起來了。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聽小侯這麼一講,我知道了:原來俄羅斯人也都是這麼小的床,同時告訴我們,這是俄羅斯「十大」怪中的一大怪——「俄羅斯人高馬大床很窄」。

小侯一口氣又說出了其它「九大」怪:

「俄羅斯帥哥頭頂大鍋蓋」;

「俄羅斯美女冬天露大腿」;

「俄羅斯青草白雪蓋」;

「俄羅斯少女十二、三歲談戀愛」;

「俄羅斯三十歲當了爺爺奶奶不奇怪」;

「俄羅斯大街上拉達跑的比奔馳快」;

「俄羅斯大街上和人要煙不奇怪」;

「俄羅斯美女身披大麻袋」;

「俄羅斯幹活都是老太太」。

這「十大怪」串話,總結的既精煉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下就讓我記住了。

我好奇地問:「這些串話是誰編出來的啊?」

「當然是咱們中國人了」,他笑著說,「外國人沒有咱們這水平和能力」。

小侯說的,的確如此,咱們國人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就是高,想一想,咱們國內的每個地區,最不缺就是特色,還有關於特色的那些串話:比如我們內蒙地區最出名了一句串話就是:草地三種寶,山藥(土豆)、莜麵、大皮襖。

具體作者,正如國內的一樣,雖已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相信:高手在民間。(未完待續)

作者:往事如煙,本名:鄭才,內蒙古化德縣作協副主席,烏蘭察布市作協會員


相關焦點

  • 我的俄羅斯之行(四)
    不過,常用的牙膏、牙刷、浴液、浴巾等物品也一應俱全;我們最擔心的熱水壺和拖鞋也有——來時,據說,俄羅斯有的賓館沒有這些東西。不僅房間裡有熱水壺,而且走廊裡還有一個熱水器,供旅客飲用。 最讓我好奇的是那兩張床,實在是太小了。長度好像和咱們的也差不多,但那個寬度,簡直是太窄了。 我想:難道身高馬大的俄羅斯人也睡這麼小的床,還是專給外國遊客準備的啊?
  • 我的俄羅斯之行(三)
    我坐在了離導遊最近的位置——就在他的身後位置,因為這樣方便我詢問導遊問題——隨後在聖彼得堡的三天,人們的位置還是這個位置。偌大的大巴,連領隊、導遊、司機都加上總共才14個人,所以在大巴上,有一種只見座位,不見人的感覺。 小侯說,這幾天就由他給我們擔任導遊,讓我們隨時詢問有關問題。我心想,這正合我意。 接著他給我們介紹起了聖彼得堡。
  • 我的俄羅斯之行(六)
    我的心也異常的沉靜。 這時,我看見一位六、七十歲的俄羅斯老婦人,頭上圍著一塊深色的頭巾,走到一副神像面前,停了下來,神情莊重地用右手在胸前不斷畫著「十字」,不知在虔誠地祈禱著什麼。我也下意識地面對著這副神像也比劃了兩下——當然,我的動作毫無任何意義,只是個動作而已。
  • 我的俄羅斯之行(7)
    現在,「青銅騎士」雕像已經成為聖彼得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當地男女青年結婚,都要在此留影紀念,這裡也是各國遊客參觀的必遊之地,我們也在這裡拍照留念。 由於彼得大帝的鐵腕治理和強軍措施的實行,終於在與瑞典長達20多年的北方戰爭中,於1703年春季擊敗了當時強大的瑞典,從其手中,奪取了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兔子島」(島的名稱,一說島上兔子多,一說,從空中看像只兔子),打開了俄羅斯第一個「海上之門」。 為了鞏固這勝利的果實,守住俄羅斯當時唯一的海上出口,目光遠大的彼得大帝,當即決定在此修建一座戰略「要塞」。
  • 我的俄羅斯遊記(五)
    上車後,導遊指著窗外的陽光,告訴我們,彼得堡一年通常只有60個晴天,經常陰天下雨,到下半年更是長時間見不到太陽,人容易感到憂鬱,所以俄羅斯盛產詩人、畫家;而我們來的這兩天,都是晴天,真是太難得了。坐定後,倒上了香檳、礦泉水,在音樂的伴奏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青年,開始表演小節目,無論唱歌或跳舞,都富有濃鬱的俄羅斯風味。當他們的手風琴拉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熟悉旋律時,我們每個人都跟著唱了起來。大家頻頻舉杯,互相敬酒。
  • 走進俄羅斯(五)前往聖彼得堡
    晚上六點多,大巴車把我們送到了莫斯科列寧格勒火車站,在這裡,我們要等待五六個小時,將近12點才能上車,這也讓我們有機會見識了俄羅斯的火車站。在俄羅斯坐火車,有許多與中國不同的情況。不過我想,這或許是和俄羅斯人的特有的思維方式有關。
  • 我的俄羅斯遊記(一)
    (一)作為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們對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始終懷有十分複雜的感情。國內銀行卡有些地方不能用;四是俄羅斯電源插座使用德標,即兩個圓孔的那種;五是當地衛生間較少,導遊會適當安排如廁時間,大家最好能及時去;五是參觀遊覽時,建議先聽導遊講解再拍照,以便加深對其歷史與內涵的了解;六是由於屬落地籤證,護照有可能被押在賓館,沒有護照最好不要單獨上街,以免因警察檢查惹出麻煩;七是大家仔細閱讀有關自費項目的介紹,慎重選擇擬ufw遊項目。
  • 俄羅斯之旅——遙遠的北方(一)
    還有《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列寧在十月》等文學和電影,更是我們對蘇聯或俄羅斯保持歷史的記憶。而且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理解一直深刻明晰。這些,都讓我對俄羅斯旅遊有強烈願望。(題圖,莫斯科紅場。)
  • 別了,渥太華~我的加拿大之行(五)
    (2019年6月)17日,天氣奇好,藍天白雲,天空澄淨,心情爽朗,我們決定開車去渥太華郊外的山上轉轉。過了國會山旁邊的渥太華河大橋,就進入魁北克省的地界。開始爬山了,道路越來越窄,行車越來越少,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綠樹掩映,景色清明。
  • 我的俄羅斯遊記(四)
    我們到達那裡時,午後的陽光照在中間東正教五頂式教堂上,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映襯著這藍白相間的牆體、造型別致的圓頂和熠熠發光的金尖,顯示出與其他教堂不同的嫵媚風格。斯莫爾尼宮四個角上坐落著四座小教堂,形成一個漂亮的建築群。我們從邊上的鐵柵欄門進去,裡面有很大的庭院,參天的樹林,如茵的草坪。
  • 俄羅斯我的家鄉(卡累利阿共和國)極光之美
    卡累利阿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卡累利阿語:Karjalan Tazavalla;英語:Republic of Karelia)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位於俄羅斯的西北部,首府是彼得羅扎沃茨克。
  • 我的俄羅斯遊記(十三 )克裡姆林宮
    克裡姆林宮5月30日上午遊覽克裡姆林宮,是我們此次俄羅斯之行的壓軸大戲它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佔庭、俄羅斯、巴洛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整座宮城,呈平面三角形,佔地約27.5萬平方米。克裡姆林宮既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也是文化藝術的寶庫,是備受珍視的歷史瑰寶。它從公元13世紀起,就與俄羅斯民族所有重大政治事件緊密相連,見證了從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強大國家的歷史變遷。
  • 我的俄羅斯遊記(一)俄羅斯情結、飛向聖彼得堡
    作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們對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始終懷有十分複雜的感情。我選了牛肉,打開餐盒,裡面是土豆燒牛肉(令人想起赫魯雪夫所說的「等於共產主義」)加一點荷蘭豆、胡蘿蔔,還有一小塑料碗土豆色拉,一個小麵包加一小塊黃油,一條巧克力,做得還比較合口味。飲料有橙汁、蘋果汁、番茄汁等,可自行選擇。吃飽喝足,乘客們紛紛取出脖枕,放低椅背,開始休息。空姐準備分毛毯,有心急的乘客趕緊跑過去討要,生怕分不到。
  • 我的俄羅斯遊記(二)
    我當即感到,打電話與發簡訊與在其他國家差別不大,但上網流量貴得出奇,換算過來每M就是10元,看來在俄羅斯是不能打開網絡數據漫遊了,不然的話,達到50M封頂,一天就要500元啦!因為是其國內航班,手續簡單,我們很快就出了機場,發覺外邊不是天氣預報所說的陰天,也沒有那麼涼。當地導遊前來迎接,帶領我們找到大巴車,將大件行李放到車底行李廂裡,上車入座。
  • 我的俄羅斯遊記(十一)紅場
    紅場既是俄羅斯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乃至俄羅斯的標誌,如同天安門廣場就是北京乃至中國的象徵一樣。紅場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廣場之一,可與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前廣場和巴黎的協和廣場媲美。紅場似乎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它長約700米,寬約300米,面積僅天安門廣場五分之一;它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豎立鋪成,整個路面起伏不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令人不由地想到,我三軍儀仗隊在這樣的路面走出整齊的正步,是多麼地不容易!
  • 我的俄羅斯遊記(三)
    此時,我們大家早已被彼得保羅大教堂的氣勢所震懾:金黃色的教堂巍峨聳立,鍍金的尖頂直插藍天,閃閃發光,尖頂上矗立著天使雕像(聖彼得堡的保護神)。該教堂總高度達到了122.5米,是那個時代全俄羅斯最高的建築。相機如不帶廣角鏡頭,很難完整地拍下教堂全景,除非退到很遠的地方,或者只拍局部。
  • 我的俄羅斯遊記(五)涅瓦河上、夏宮美景、海神柱
    坐定後,倒上了香檳、礦泉水,在音樂的伴奏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青年,開始表演節目,無論唱歌或跳舞,都富有濃鬱的俄羅斯風味。當他們的手風琴拉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熟悉旋律時,我們每個人都跟著唱了起來。大家頻頻舉杯,互相敬酒。
  • 我的俄羅斯遊記(八)
    涅瓦大街的歷史與聖彼得堡一樣長遠,它的名字與俄羅斯眾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緊密相連,頻繁地出現於俄羅斯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果戈理的《涅瓦大街》,精準地刻畫了19世紀中期聖彼得堡的市井人生。走幾百米,就到了莫斯科火車站(俄羅斯習慣以目的地來命名火車站站名)前。莫斯科火車站是座鐘樓式的建築,這裡的列車主要發往莫斯科方向,也是俄羅斯僅有的一條高鐵線。
  • 俄羅斯之旅——遙遠的北方(二)
    樓道裡不見服務員,連其他客人也沒見到,這層樓裡好像只有我們兩人,諾大的樓層始終靜悄悄,一如俄羅斯的地廣人稀。(圖,聖彼得堡波羅地海大酒店。)俄羅斯人都有手機,但不像我國內那樣,街頭路邊、車上車下,人人低著頭擺弄手機。(圖,聖彼得堡涅瓦大街。)
  • 我的俄羅斯遊記(十四)莫斯科郊外的卡洛明斯克莊園
    俄羅斯之行進入了尾聲!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稱沙皇的人,也是第一個把莫斯科公國改為俄羅斯的人,他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鐵腕暴君。他東徵西伐,滅掉了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克裡木汗國等,把俄羅斯的勢力帶到北高加索地區、吞併西伯利亞、阻擊了奧斯曼帝國東擴,其赫赫戰功直至今日仍然影響著俄羅斯,這就是為什麼到現在全俄羅斯仍然遍布喀山大教堂的原因,這都是為紀念伊凡雷帝攻克喀山汗國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