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池夢蕊)近日,有些乘客發現了6號線一列地鐵列車的「新鮮事物」,它的車窗變成了屏幕,顯示出了列車行駛信息、前方車站信息,車門上方也變成了顯示屏和「車窗屏」交相輝映。
這是由北京地鐵公司聯合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發的「首都智慧地鐵」科研項目成果——智能列車乘客服務系統(T-IPSS:Train - Intelligent Passenger Service System),目前在北京地鐵6號線進行試驗。
智能列車乘客服務系統是面向最優出行體驗的全新一代地鐵乘客服務系統。該系統採用大量新技術,與傳統系統相比,具有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等顯著優勢,代表乘客服務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
服務更優質
車廂內充分利用新媒介方式,力求為乘客提供更豐富、多元化的信息服務。車門上方、通道上方新增4K高清屏幕,乘客可以在車廂的不同位置獲取下一站、前方車站洗手間、扶梯、換乘路線、出口位置分布、前後車廂的擁擠度。除此之外,列車車窗「搖身一變」,成為一面55寸「魔鏡」,列車起步後,分別播放列車當前位置、線網圖以及前方車站三維示意圖。
乘車更高效
在呼家樓站,「候車引導屏幕」和屏蔽門結合,當「智能列車」到來前,可提前告知乘客「智能列車」的運行位置、不同車廂擁擠度、強冷/弱冷車廂,方便選擇合適位置候車,後續還將支持對「越行大站快車」的運營信息提示。
運營更安全
車廂內設有保護乘客安全的「眼睛」,利用車內感知攝像頭、運用先進的圖像識別和智能分析技術,首次實現對於車內乘客暈倒、揮手求助等的檢測和報警。同時,司機前方也加設感知設備,利用司機面部特徵推斷駕駛狀態,一旦檢測到疲勞、分心,系統就會語音提示,為乘客給予主動智能的安全保障。
運營管控更全面
該列車可實時採集車內滿載率、溫度、溼度、空氣等信息,與其他列車運行數據一併上傳運營監控雲平臺,為舒適度改善、運營管理提供數位化依據。
智能化水平更高
該列車實現「網聯化」,通過無線自組網,實現列車級信息傳輸。系統設置不良信息過濾「防火牆」,杜絕不良文本、視頻進入。整車設立一體化平臺,實現信息匯總、邏輯集中控制。平臺支持擴展「千裡眼」、「順風耳」、「智能運維」功能,列車區間運行過程中,通過基於人工智慧的主動感知(TIDS),只要前方出現構成危險的障礙物、人員,系統自動報警、提示降速;列車回庫後,連接庫內WIFI上傳運維數據,為設備維護、故障預測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該系統已經進入運營試驗階段,後續功能還將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