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因此習慣把他叫作泰昌帝。
八月初一,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國榷》記載:鄭貴妃「進侍姬八人,上疾始憊」。《罪惟錄》也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內官崔文升治病。服用崔文升開的藥後,就出現腹瀉,一宿腹瀉三十餘次,危在旦夕。八月二十九目,泰昌帝召見內閣大臣,問:「有鴻臚寺官進藥何在?」首輔方從哲等回話:「鴻臚寺丞李可灼自稱有仙丹妙藥,臣等未敢輕信。」李可灼診視完畢,泰昌帝命快快進藥。
諸臣再三囑咐李可灼慎重用藥,泰昌帝則不斷催促趕快和藥。到日午,李可灼進一粒紅丸。「紅丸」又稱紅鉛丸,是宮廷中特製的一種春藥。泰昌帝先飲湯,氣直喘。待藥入,即不喘。於是稱讚李可灼為「忠臣」。大臣們都心懷不安,等候在宮門外。一位太監高興地出來傳話:皇上服了紅丸後,「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明史.韓爐傳》)日晡(申時,下午3-5時),李可灼又進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駕崩。
當時,他繼承皇位整一個月。因「紅丸引發的宮延案件,史稱「紅丸案」。兩顆「紅丸」,一條人命,震驚朝野,釀成謎案。紅色藥丸是不是「紅丸」?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在皇帝病重之時,吃這種丸藥?崔文升和李可灼怎麼這麼大膽?崔和李有沒有幕後指使者?此外,李可灼是首輔方從哲帶進宮來的,所以也要追查方從哲。天啟二年(1622年)四月,禮部尚書孫慎行上疏,進而追究方從哲進紅丸之罪,直指方從哲為「弒逆」,要求馬上正法。於是,圍繞是否追究方從哲的罪責,朝廷官員又進行了一番爭論,多數官員主張懲辦方從哲之罪。
有人認為,拿春藥給危重病人吃,實在有悖常理。李可灼明知自己不是御醫病人又是皇帝,治出了問題,性命難保,為什麼還這麼大膽進藥?再說,朱常洛縱慾傷身,急需靜養,怎麼還用這虎狼之藥?就此推斷,李可灼定是受人指使,有意謀殺皇上。再一追查,崔文升與鄭貴妃關係密切。有人認為,那紅色丸藥是道家所鍊金丹。用救命金丹給垂危病人,治活了則名利雙收,死了算是病重難救。李可灼很可能就是這麼想這麼做的。
最後的結果是李可灼謫成,崔文升發配南京。只有方從哲沒有判罪。辭官歸隱。「紅丸」案算了結了。可是,「紅丸」案還有餘波。不久,上疏的孫慎行也引疾辭去。其中又有什麼奧妙,外人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