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也就是張無忌的原型,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
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朱元璋也是起義軍之一,在名義上也要依附於小明王,後來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於此。
可是等到朱元璋徹底擊敗對手陳友諒以後,這個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漸變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礙。
為此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去接小明王來應天,可是小明王的船在到達瓜洲之前就翻了,小明王韓林兒也因此溺水而亡。電視裡的大虎原型,便是廖永忠。
戰敗陳友諒之前,朱元璋不敢動韓林兒。
韓林兒是白蓮教領袖韓山童的兒子,被劉福通迎立為帝,建立了韓宋政權。為什麼國號是宋呢?因為義軍們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子孫後代,所以活該他們家的子孫領導華夏。
那麼朱元璋跟他是什麼關係呢?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元璋是韓林兒的臣子,他是韓宋政權江南行省的丞相,是要聽從韓林兒調遣的。
初,太祖駐和陽,郭子興卒,林兒牒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太祖為左副元帥。時太祖以孤軍保一城,而林兒稱宋後,四方響應,遂用其年號以令軍中。林兒歿,始以明年為吳元年。其年,遣大將軍定中原,順帝北走,距林兒亡僅歲餘。林兒僭號凡十二年。---《明史》
當韓林兒在安豐被張士誠圍攻的時候,劉福通向朱元璋發出了勤王令,不少人勸朱元璋不要救援。可朱元璋毫不猶豫地前往安豐,將韓林兒救了出來,安置在了滁州。
可以說朱元璋這個時候對韓林兒還是非常厚道的,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這麼做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韓林兒對朱元璋還有用。
韓林兒是紅巾軍的皇帝,至少是名義上的領袖。當時就連陳友諒都是紅巾軍將領出身,可見韓林兒在起義軍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後來陳友諒稱霸西南,朱元璋稱霸東南,這兩位紅巾軍的將領,自然是要爭奪天下的。只要朱元璋手裡拿捏著韓林兒,那就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陳友諒怎麼說都是紅巾軍起家的,如果他不尊奉韓林兒的聖旨,那麼他就是背信棄義的小人,而朱元璋始終供奉著韓林兒,那他自然能夠贏得大家的讚賞。
再說了韓山童的那些舊部,也會跟著韓林兒一起投靠朱元璋。這幫人對韓林兒還是有點忠心的,伺候好了韓林兒,那也等於招攬了一大幫忠臣義士。
所以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之前,實力上還達不到為所欲為的時候,自然是需要依靠韓林兒的聲威,幫助自己擊敗陳友諒的。
陳友諒死後,韓林兒的作用也就徹底消失了。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結果。陳友諒先被朱文正在洪都擋住了85天之久,此後更是在鄱陽湖大戰中被射死了。
陳友諒的死,對朱元璋來說,是天大的好事。為此朱元璋消滅了最大的對手,剩下的張士誠那就不足為懼了。
明年,張士誠將呂珍圍安豐,林兒告急於太祖。太祖曰:「安豐破則士誠益強。」遂親帥師往救,而珍已入城殺福通。太祖擊走珍,以林兒歸,居之滁州。明年,太祖為吳王。又二年,林兒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兒歸應天,至瓜步,覆舟沉於江雲。---《明史》
這個時候朱元璋的地盤太大了,幾乎佔據了整個南方片區。他想要做皇帝,那也只是一句話的事兒了。
可是做皇帝之前,這面前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現任的皇帝小明王韓林兒。韓林兒是名義上的皇帝,也是紅巾軍的領袖,有他在,朱元璋這個皇帝名不正言不順。
實力強大以後的朱元璋,膽子也夠肥了,自然是想到除了小明王韓林兒。於是他讓自己的部下廖永忠,前往滁州去接韓林兒。
他們的船走到半道上就翻了,韓林兒也因此葬身於水中。而廖永忠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懲罰,並沒有為韓林兒殉葬。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韓林兒的確是朱元璋給害死的。韓林兒不死,那朱元璋就沒法子登基做皇帝。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相繼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留著韓林兒又有什麼用呢?當然了廖永忠在朱元璋建國以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是被賜死的。
韓林兒和義帝熊心有著完美的相似。
韓林兒是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死後,韓林兒和母親一同逃難,最終被劉福通找到,這才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劉福通手裡的傀儡。
其實楚漢之爭前,義帝熊心也是一樣,他是楚懷王的後代,項伯叔侄希望恢復楚國,所以就找來了放牛娃熊心繼承王位,成為了項伯項羽叔侄手裡的傀儡。
此後爭霸天下的時候,跟他們倆也沒什麼關係。朱元璋和陳友諒都來自於紅巾軍,他們互相爭奪天下,韓林兒卻在一旁看熱鬧。
項羽和劉邦也都出自於楚懷王義帝的門下,可是後來項羽和劉邦紛爭天下,熊心也只有引頸待戮的份。
兩個人結局也極其相似,項羽滅了秦國以後,順道也就把熊心給弄死了。而朱元璋在滅了陳友諒以後,把韓林兒給弄死了。由此可見,歷史何其相似,做傀儡沒什麼好下場。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