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兒是張無忌的原型?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2020-12-09 歷史鑑賞者

小明王也就是張無忌的原型,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

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朱元璋也是起義軍之一,在名義上也要依附於小明王,後來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於此。

可是等到朱元璋徹底擊敗對手陳友諒以後,這個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漸變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礙。

為此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去接小明王來應天,可是小明王的船在到達瓜洲之前就翻了,小明王韓林兒也因此溺水而亡。電視裡的大虎原型,便是廖永忠。

戰敗陳友諒之前,朱元璋不敢動韓林兒。

韓林兒是白蓮教領袖韓山童的兒子,被劉福通迎立為帝,建立了韓宋政權。為什麼國號是宋呢?因為義軍們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子孫後代,所以活該他們家的子孫領導華夏。

那麼朱元璋跟他是什麼關係呢?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元璋是韓林兒的臣子,他是韓宋政權江南行省的丞相,是要聽從韓林兒調遣的。

初,太祖駐和陽,郭子興卒,林兒牒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太祖為左副元帥。時太祖以孤軍保一城,而林兒稱宋後,四方響應,遂用其年號以令軍中。林兒歿,明年為吳元年。其年,遣大將軍定中原,順帝北走,距林兒亡僅歲餘。林兒僭號凡十二年。---《明史》

當韓林兒在安豐被張士誠圍攻的時候,劉福通向朱元璋發出了勤王令,不少人勸朱元璋不要救援。可朱元璋毫不猶豫地前往安豐,將韓林兒救了出來,安置在了滁州。

可以說朱元璋這個時候對韓林兒還是非常厚道的,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這麼做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韓林兒對朱元璋還有用。

韓林兒是紅巾軍的皇帝,至少是名義上的領袖。當時就連陳友諒都是紅巾軍將領出身,可見韓林兒在起義軍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後來陳友諒稱霸西南,朱元璋稱霸東南,這兩位紅巾軍的將領,自然是要爭奪天下的。只要朱元璋手裡拿捏著韓林兒,那就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陳友諒怎麼說都是紅巾軍起家的,如果他不尊奉韓林兒的聖旨,那麼他就是背信棄義的小人,而朱元璋始終供奉著韓林兒,那他自然能夠贏得大家的讚賞。再說了韓山童的那些舊部,也會跟著韓林兒一起投靠朱元璋。這幫人對韓林兒還是有點忠心的,伺候好了韓林兒,那也等於招攬了一大幫忠臣義士。所以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之前,實力上還達不到為所欲為的時候,自然是需要依靠韓林兒的聲威,幫助自己擊敗陳友諒的。

陳友諒死後,韓林兒的作用也就徹底消失了。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結果。陳友諒先被朱文正在洪都擋住了85天之久,此後更是在鄱陽湖大戰中被射死了。

陳友諒的死,對朱元璋來說,是天大的好事。為此朱元璋消滅了最大的對手,剩下的張士誠那就不足為懼了。

明年,張士誠將呂珍圍安豐,林兒告急於太祖。太祖曰:「安豐破則士誠益強。」遂親帥師往救,而珍已入城殺福通。太祖擊走珍,以林兒歸,居之滁州。明年,太祖為吳王。又二年,林兒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兒歸應天,至瓜步,覆舟沉於江雲。---《明史》

這個時候朱元璋的地盤太大了,幾乎佔據了整個南方片區。他想要做皇帝,那也只是一句話的事兒了。

可是做皇帝之前,這面前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現任的皇帝小明王韓林兒。韓林兒是名義上的皇帝,也是紅巾軍的領袖,有他在,朱元璋這個皇帝名不正言不順。

實力強大以後的朱元璋,膽子也夠肥了,自然是想到除了小明王韓林兒。於是他讓自己的部下廖永忠,前往滁州去接韓林兒。

他們的船走到半道上就翻了,韓林兒也因此葬身於水中。而廖永忠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懲罰,並沒有為韓林兒殉葬。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韓林兒的確是朱元璋給害死的。韓林兒不死,那朱元璋就沒法子登基做皇帝。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相繼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留著韓林兒又有什麼用呢?當然了廖永忠在朱元璋建國以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是被賜死的。

韓林兒和義帝熊心有著完美的相似。

韓林兒是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死後,韓林兒和母親一同逃難,最終被劉福通找到,這才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劉福通手裡的傀儡。

其實楚漢之爭前,義帝熊心也是一樣,他是楚懷王的後代,項伯叔侄希望恢復楚國,所以就找來了放牛娃熊心繼承王位,成為了項伯項羽叔侄手裡的傀儡。

此後爭霸天下的時候,跟他們倆也沒什麼關係。朱元璋和陳友諒都來自於紅巾軍,他們互相爭奪天下,韓林兒卻在一旁看熱鬧。

項羽和劉邦也都出自於楚懷王義帝的門下,可是後來項羽和劉邦紛爭天下,熊心也只有引頸待戮的份。

兩個人結局也極其相似,項羽滅了秦國以後,順道也就把熊心給弄死了。而朱元璋在滅了陳友諒以後,把韓林兒給弄死了。由此可見,歷史何其相似,做傀儡沒什麼好下場。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張無忌的原型是翰林兒麼?小明王和明朝有關?朱元璋策劃了翻船
    小明王也就是張無忌的原型,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 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
  • 歷史上的張無忌原型是誰,最後是死於朱元璋之手嗎?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和張無忌 在歷史上,自然沒有練成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但張無忌還是有一個歷史原型的,就是「小明王」韓林兒。
  • 明朝不應該是張無忌的天下嗎?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張無忌怎麼樣了
    前言 張無忌雖然是武俠小說裡面的人物,但他的原型歷史上真實存在,朱元璋原來是他的手下;小說裡,張無忌把稱帝的機會讓給朱元璋,自己帶著畢生所愛隱退江湖;現實中,「張無忌」的結局卻沒有這麼浪漫;朱元璋不會輕易放過他。
  • 歷史上真實的張無忌:本該做皇帝,卻成了傀儡,最後跳船淹死了!
    張無忌武功蓋世,這樣的人,只存在於小說中。其實細翻歷史,可以依稀查出張無忌在古代是有原型的。其實張無忌說的就是韓林兒,是韓山童的兒子,被稱為宋徽宗的八世孫,說他重新出來主天下的。在他們相互內訌的時候,元朝大軍已經開到,很快就打得劉福通和韓林兒四處狼狽逃竄,最終韓林兒和劉福通逃到了安豐。韓林兒只能向朱元璋求救,當時朱元璋正受到陳友諒的強力攻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劉伯溫還勸他不要去,但是朱元璋還是義不容辭地派人救下韓林兒。但是時間久了,朱元璋就開始不耐煩了,軍隊是他的,天下也是他打的,怎麼可能容得下韓林兒?
  • 朱元璋為何提防張無忌?並為此大開殺戒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被朱元璋算計以後選擇了退隱江湖。因為如果張無忌不死朱元璋的位置不一定保得住。在《倚天屠龍記》中,主角張無忌貴為明教教主,卻被當時的手下朱元璋所背叛。張無忌影視形象其次,明教抗元起義逐漸壯大。其性質已經不是單純的武林門派。並且他與抗元軍隊的每一個高層都有良好的關係。因此他如果不退出的話,朱元璋很難夠有所作為。
  • 朱元璋的頂頭上司,元朝末年的義軍領袖,小明王是怎樣一個人?
    這使得龍鳳政權的壓力陡增,而南方的朱元璋、陳友諒等勢力,則趁機發展壯大。最終,在元朝的強大攻勢下,龍鳳政權一敗再敗,劉福通等北方紅巾軍實力大損。而朱元璋的勢力因為在南方,反倒是逃過一劫,而且不斷壯大,成為了龍鳳政權最強大的勢力,也成了韓林兒最後的依靠。
  • 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人之手,死於皇帝之刺,下場悲慘
    張無忌這個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20年前電影《倚天屠龍記》的播出讓人們對張無忌這個名字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電影中,張無忌是一位有著英雄風範的騎士,當年很多人都以張無忌為偶像。時至今日,近20年過去了,人們印象中的張無忌依然歷歷在目。
  •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大戰陳友諒
    這其中比較大的勢力有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而三人之中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實力比較強大。陳友諒,湖北仙桃人。少時讀書,兼習武藝,膂力過人。曾加入紅巾軍,後因功升為元帥。1359年於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登基,稱大漢皇帝。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反元隊伍中,陳友諒的實力最強。朱元璋,安徽鳳陽人。
  • 張無忌的歷史原型,不會神功,沒有趙敏,結局並非你想得那麼完美
    著名作家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武藝高超,20歲就決戰光明頂,孤身大戰六大門派高手,從此聞名天下,愛情事業雙豐收,22歲將稱帝的機會給了朱元璋,與趙敏雙宿雙飛,不過張無忌的歷史原型卻不是如此,不會神功,沒有趙敏,結局並非你想得那麼完美。
  • 陳友諒戰死鄱陽湖,為什麼朱元璋在戰後還會感到害怕?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最終朱元璋雖然獲得了全勝,但是,這是一場讓朱元璋感到後怕的戰爭。後來他曾經對劉伯溫感嘆道:「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朱元璋說的安豐之行,是當時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韓山童的兒子)的最後一座城池安豐。韓林兒抵擋不住,向朱元璋告急。於是朱元璋率軍渡江救安豐。陳友諒趁這個機會,率領60萬大軍圍攻洪都。
  • 張無忌武功高強,朱元璋是用什麼方法逼他退位的?其實原因很簡單
    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於1961年至1962年連載在《明報》,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他主要描述了明朝時,主角張無忌與江湖各派的各種恩怨情仇。由於張無忌這個人物形象十分豐滿,所以也是許多書粉心中完美的武俠人物。雖然這只是一部武俠小說,但他也有故事發生的條件,明太祖朱元璋發起農民起義建立明朝就是這部小說的背景。
  • 張無忌的原型,朱元璋的金字招牌小明王,是如何失去利用價值的?
    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中,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張無忌被朱元璋算計,自願放棄明教教主之位,選擇與元朝郡主趙敏浪跡天涯,朱元璋就是這樣摘了桃子,成了明朝皇帝。 小說裡的故事雖然不能全信,但在元末明初,確實有一位「明教教主」被朱元璋所害。
  • 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中最為低調,為何陳友諒卻總想與朱元璋死磕
    文|小河對岸 在元末群雄中,朱元璋可以說是行事最為低調,其在渡江攻佔應天(今南京)之後,已然成為雄踞一方的強大勢力,足可稱王稱帝而自立國號。可是,朱元璋卻採納了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韜光養晦方針,在政治上選擇繼續依附韓林兒、劉福通的龍鳳政權,止稱「(吳)國公」。
  • 周芷若糊裡糊塗,就把韓林兒這個粗人的魂兒,給弄丟丟了!
    是五大三粗的韓林兒!這裡,也有很多故事。1.韓林兒這個人,粗人一個。金庸大俠就是這麼造的。其實,他是元末農民起義軍大宋國的皇帝,小明王。不過是個奶油小生,一生都是個花瓶,活在女人堆裡。最後被朱元璋,餵魚了。
  • 《倚天屠龍記》中的傳奇人物――現實中人物的原型!
    首先要提的就是主角張無忌了,張無忌在《倚天屠龍記》中可以說是神乎其神的人物!張三丰的徒孫,明教教主,尤其是一身了不得的武功――乾坤大挪移,更是深受觀眾的喜愛。其實金庸筆下的張無忌是有歷史人物原型的。在元末明初,有一個白蓮教,當時教主在戰場上身亡,其年僅10多歲的兒子韓林兒做了教主。這個韓林兒不僅做了教主,而且還當了一段時間的皇帝。(這段歷史可以說是鮮為人知)當時朱元璋的勢力已經逐步的擴大了,這個韓林兒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從而聽取了下面人的意見,去和朱元璋聯盟。當時朱元璋勢力做大,但是師出無名,於是便和韓林兒一拍即合,並稱韓林兒為君。
  • 元朝末年,陳友諒實力最為強大,為何卻敗在了朱元璋手裡?
    而在眾多的反元農民起義軍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莫過於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 1360年,陳友諒已經佔據江西、武昌一帶,事實上他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又有兵精馬壯,似乎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可是為何如此強大的陳友諒,卻敗給了朱元璋呢?
  • 《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被朱元璋請去了濠州城,他最後結果如何
    但是這個結局,對於江湖人物來說,是不是普通和平凡了一點所以大家更喜歡另外一個結局:最殘酷的結局由於張無忌的不管事,和趙敏浪跡天涯,風花雪月,最後朱元璋得到了江山後,派人除去了楊逍,再後來藉故找機會,約張無忌出來伏擊或者毒殺,這也是歷史上小明王,
  • 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劉基是如何幫助朱元璋謀略建功的
    劉基,他是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謀略、學識才智深得朱元璋的仰慕。當他被朱元璋虔誠的請出山後,便忠心無二的追隨在朱元璋的麾下,為他出謀劃策。可見劉基是一位真材實料的足智多謀、才能出眾的整改和自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 在鄱陽湖戰勝陳友諒後,朱元璋自稱吳王,為何仍奉小明王為帝?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徐壽輝在蘄水被擁立為皇帝;七年後,陳友諒在江州自稱漢王。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在高郵自稱誠王。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韓林兒在亳州登基稱帝。
  • 《大明律》中這條禁令,揭示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如何對待明教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領導了元朝末年幾乎所有的起義,是驅除韃虜、推翻暴元的最大功臣,即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過明教教主張無忌手下一個小小頭目。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明教成員大肆殺戮。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朱元璋是否真的信過明教,明朝建立後,明教的命運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