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戰死鄱陽湖,為什麼朱元璋在戰後還會感到害怕?

2020-12-13 騰訊網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最終朱元璋雖然獲得了全勝,但是,這是一場讓朱元璋感到後怕的戰爭。後來他曾經對劉伯溫感嘆道:「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朱元璋說的安豐之行,是當時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韓山童的兒子)的最後一座城池安豐。韓林兒抵擋不住,向朱元璋告急。於是朱元璋率軍渡江救安豐。陳友諒趁這個機會,率領60萬大軍圍攻洪都。

大戰之前,陳友諒的實力要強於朱元璋。雙方都認定對方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陳友諒控制了長江中遊地區,更是對近在咫尺的朱元璋勢力極為忌憚,第一次朱陳正面交鋒,陳友諒就突破朱元璋的長江,兵臨集慶(今南京)城下,兩軍惡戰之時,恰巧江水退潮,陳軍數百艘戰艦擱淺,陳友諒大敗,狼狽逃回江州。

9月23日,一天之中,朱、陳兩軍交戰多達數十次。當時,陳友諒乘坐在兩軍水戰最大的指揮樓船之上,遠遠看到朱元璋坐在戰船甲板的胡床(馬扎、凳子之類)上指揮作戰,立即命令身邊的炮手,瞄準朱元璋發射炮彈。危機之時,陪在朱元璋身邊的劉伯溫預感不妙,忽然一躍而起,拉著朱元璋趕忙向旁邊的小船上轉移。當朱元璋一踏上搖晃的小船,一發炮彈便準確地命中他剛才坐著的胡床,胡床瞬間四分五裂,而他的指揮御船也被炮彈砸毀。如果慢上片刻,粉身碎骨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

也許是天助朱元璋,一股強勁的東北風颳來,朱元璋立即命令七條船裝載火藥,組織敢死隊去火攻!瞬間陳友諒的無敵艦隊成為火海!戰船難以活動,幾乎全部葬身於火海,他智勇雙全的弟弟陳友仁戰死,陳友諒在突圍中被一箭貫穿頭顱,朱元璋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完全勝利。多年後,朱元璋想起此戰,還感後怕,嘴裡念著:「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

相關焦點

  •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大戰陳友諒
    陳友諒得知後,撤出洪都城外的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形成決戰之勢。是戰,陳友諒號稱六十萬大軍,打造數百艘高大戰船。每艘船都有三層,並設有走馬棚,。陳友諒將這些巨艦連鎖結陣,聲勢浩大。二十日,陳家軍和朱家軍在鄱陽湖面康郎山相遇。陳軍巨艦在湖面上綿延數十裡,氣勢奪人。
  • 在鄱陽湖戰勝陳友諒後,朱元璋自稱吳王,為何仍奉小明王為帝?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在文臣武將的勸進下,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三個多月前,陳友諒在鄱陽湖身中流矢而死。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徐壽輝在蘄水被擁立為皇帝;七年後,陳友諒在江州自稱漢王。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在高郵自稱誠王。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韓林兒在亳州登基稱帝。
  • 被朱元璋軍隊困在鄱陽湖,有人主戰,有人主退,陳友諒將聽誰的?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二十二,由於朱元璋軍隊實施火攻,陳友諒軍隊損失慘重,士氣嚴重受損。接下來的兩天,陳友諒軍隊接連戰敗,怎麼辦?陳友諒想率軍退到鞋山。鞋山,又名大孤山,和長江天險小孤山遙遙相對。鞋山是鄱陽湖入江口的天然屏障,位於湖口的南面,距離湖口只有幾公裡。
  •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百艘戰艦攻打朱元璋為啥全軍覆沒?
    1360年,取得天完政權的陳友諒對「釘子戶」朱元璋發起進攻。對於陳友諒來說,朱元璋是最大的勁敵,從起兵到攻佔應天,朱元璋的速度實在太快,而早有勢力的張士誠並沒有入得陳友諒的法眼,用當時的話來說,張士誠不過是個隨時可滅的小丑,朱元璋才配得上當世之雄,必須讓朱元璋長眠地下他才安心。
  • 陳友諒和朱元璋互戴綠帽子?陳友諒死後,他這兩個兒子結局大不同
    為了打敗勁敵朱元璋,陳友諒最開始是走聯合路線,他聯合了另一位佔地為王的梟雄張士誠共同對付朱元璋。結果聰明的朱元璋採取拉攏一個打一個的辦法,通過各種手段,先是「穩住」了張士誠,隨後,集中力量對付勁敵陳友諒。公元1363年,陳朱在鄱陽湖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結果很不幸,44歲的陳友諒身中流矢而死。
  • 朱元璋竟白白替陳友諒養了十幾年兒子而不自知?
    達定妃的身份很敏感嗎,最初她是陳友諒的小妾,陳友諒戰死後,朱元璋看中她的美色收入後宮。要說這種事兒在古代也不少見,所謂成王敗寇,勝利者是有權接收失敗者的土地、財產和女人。在這一點上甭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是一個道理。
  •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老婆,還生下個兒子,晚年卻令朱元璋追悔莫及
    朱元璋當年為建立明朝,經歷了不少戰役,其中鄱陽湖之戰十分重要。而在這一戰之中,與朱元璋對決的是陳友諒,一股勢力龐大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出兵圍攻江西洪都(南昌),動用水陸作戰,但始終都攻不下。當時守在這裡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三個月後,朱元璋親自帶著二十萬人來救洪都。
  • 這一首詩,將朱元璋氣吞山河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公元1363年八月,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決戰,此戰的勝負決定了天下的歸屬。明太祖朱元璋此戰陳友諒總計65萬的兵馬,朱元璋有20萬兵馬,可以說是處於很不利的處境。但是朱元璋一方巧用火攻,且斷了陳友諒的退路,殲滅陳友諒主力,陳友諒戰死,此戰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妻子,後生下一兒子,晚年朱元璋卻追悔莫及
    自古亂世出英雄,在元末到明初的這幾十年裡,出現了許許多多真正的英雄人物,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了,他們無不心狠手辣,足智多謀。無論將他們放到那個亂世都能稱王稱霸,可是當這他們在一起時,卻註定只有一個人登頂,這個人便是朱元璋。
  • 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戰敗陳友諒之前,朱元璋不敢動韓林兒。韓林兒是白蓮教領袖韓山童的兒子,被劉福通迎立為帝,建立了韓宋政權。為什麼國號是宋呢?因為義軍們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子孫後代,所以活該他們家的子孫領導華夏。那麼朱元璋跟他是什麼關係呢?
  •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匯口洲頭復興大戰。一首古詩,還原了當年大戰的...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元末明初亂紛爭,江豚躍起報腥風。桑落洲金姑魚面,鄱陽湖周顛假瘋。   《鄱陽湖》這首詩的作者是尤侗,在這首詩裡,作者介紹了元末明初,風雲際會,朱元璋陳友諒大戰桑落洲的情況。桑落洲的金姑魚面因此一戰美名揚。詩中還出現了江豚和真人,這真人就是《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明教散人周顛,金僕姑就是桑落洲上的金姑,她曾做了一碗魚面救了朱元璋一命,金姑和魚面因此名揚四海,成了帝王口中的美味佳餚。因此得名御金姑。
  • 朱元璋喜當爹高興不已,沒想到孩子親爹竟是陳友諒
    縱觀元末群雄,只有陳友諒是朱元璋最大的對手,陳友諒曾經有幾次差點滅掉朱元璋,可惜最後功虧一簣,在公元1363年的鄱陽湖決戰中失敗,陳友諒自己也被流矢射中眼睛而死,從此天下成了朱元璋的 ,再也沒有人可以和朱元璋抗衡。
  • 此人忠勇無比,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戰後一直活到永樂15年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一死戰。這場戰爭打了近2個月,最終於朱元璋的勝利告終。這場戰爭驚心動魄,中間有一段戰事,朱元璋差點被陳友諒的一個大將打死。幸好常遇春及時出手,要不然歷史就會改寫,這個大將叫張定邊。
  • 元朝末年,陳友諒實力最為強大,為何卻敗在了朱元璋手裡?
    而在眾多的反元農民起義軍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莫過於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 1360年,陳友諒已經佔據江西、武昌一帶,事實上他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又有兵精馬壯,似乎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可是為何如此強大的陳友諒,卻敗給了朱元璋呢?
  • 陳友諒與陳家老林傳奇
    有人可能質疑:此陳友諒非彼陳友諒,那個險些成了帝王的陳友諒是「湖北沔陽的漁家子弟,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父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據老輩人講——實際上也是如此,陳友諒和朱洪武的戰爭開始時時陳友諒佔據絕對的上風,是節節勝利,包括在鄱陽湖的決戰初期也是如此。只是朱洪武得到了一個高人相助,就是著名的劉伯溫。劉伯溫,原名劉基,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 徐達為何能拿下鄱陽湖之戰的首勝?
    對於陳友諒來說,拿下洪都只是時間問題,畢竟人家的裝備和人數甩朱元璋好幾條街,他決定稍作休整,再繼續攻打。另一邊的朱元璋接到朱文正的信就帶著軍隊火急火燎的趕過來,畢竟朱文正的手下有限,洪都眼看著也快撐不住了。
  • 元末:朱元璋和陳友諒兩個實力相當的人,卻因為一個選擇決定勝負
    如果有兩家結盟,就不會出現第三家獨大的局面,在最後的決戰中,而他們兩家都想拉攏張士誠消滅另一家,而張士誠選擇利益卻坐山觀虎鬥,看著朱元璋和陳友諒他們火拼,但結果卻什麼也沒得到的,最後還是被朱元璋給滅了。從三個人的選擇可以看出,選擇的重要性有多重要。陳友諒和張士誠到底輸在什麼地方呢?
  • 明朝那些事兒——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兩大勢力之間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戰。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率60萬大軍圍攻洪都,朱元璋一面命洪都守軍堅守。一面命徐達回師,同時朱元璋親自率領20萬水軍往救洪都。
  • 朱元璋得天下,除了天命使然,還有人品過硬天下歸心
    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結局出乎包括朱元璋的意料:處於優勢是陳友諒居然兵敗於朱元璋,陳友諒身死,朱元璋大勝,為什麼?一.鄱陽湖大戰勝利與兩軍軍事實力分不開後來朱元璋與劉伯溫及諸將回顧鄱陽湖大戰時,提出了這個困惑。他說:「自古水戰,得天時地利者勝。三國時周瑜赤壁大破曹操,因得了天時,東風相助。陳友諒兵據鄱陽湖,先處上遊,以逸待勞,佔盡天時地利,且其舟師強大數倍於我,為什麼居然落敗呢?」
  • 朱元璋的兒子是陳友諒的遺腹子?真相到底如何?
    朱元璋不但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生孩子方面,也不落後於人。據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42位子女,其中26個兒子,14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都快70歲了,不能不說,老朱真是能力強悍啊。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俘虜了陳友諒的愛妾闍氏,並將之收入後宮,也就是後來的達定妃。闍氏被俘後不久,就生下一個孩子,就是朱元璋的第八個兒子朱梓,洪武三年被封為潭王,洪武十八年到封地湖廣長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