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老婆,還生下個兒子,晚年卻令朱元璋追悔莫及

2020-12-12 騰訊網

朱元璋當年為建立明朝,經歷了不少戰役,其中鄱陽湖之戰十分重要。而在這一戰之中,與朱元璋對決的是陳友諒,一股勢力龐大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出兵圍攻江西洪都(南昌),動用水陸作戰,但始終都攻不下。當時守在這裡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三個月後,朱元璋親自帶著二十萬人來救洪都。

實際上從朱元璋出發開始,便已經決定了,他們進行決戰的時刻已經到來了。雙方最終選定的地點,便是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這是決定雙方生死攸關的戰役。結果是朱元璋贏了,陳友諒於戰中陣亡,第二年二月其次子陳理投降。朱元璋得到了陳友諒的一切,其中包括一個老婆,也就是達定妃。

達定妃給朱元璋生了兩個兒子,然而其中一個兒子,卻給歷史留下了不少謎團。這個兒子名叫朱梓,生於1369年10月6日,明史中關於他一生的記載並不多。朱梓出生的第二年就被封了譚王,於洪武十八年(1385)十二月去封地湖廣長沙府,他為人聰明好學。十分喜歡寫文章,去了之後便常常在自己的府中宴請一些儒臣,跟他們賦詩評判。

假若這樣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倒也還不錯,但明朝初年是比較動亂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也就是朱梓抵達長沙府的第五年,寧夏指揮於琥被捲入胡惟庸案中。很快於琥被殺,朱梓聽說之後很是緊張,因為他的王妃是於顯的女兒。而於琥是於顯的兒子,也就是說,他跟於家有一點親戚關係。朱元璋派人對他進行了安慰,並召喚他入京,結果朱梓更害怕了。

不久之後跟王妃一起自焚而死,這些均是正史的記載,但有些奇怪。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於琥雖有關係,可牽連的最多是王妃。不大可能牽連他這個皇子被株連,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雖然嚴厲,卻也不至於因著這點事就要殺了兒子。再有於顯早在三年前便已經病逝,於琥也是因為一個人的攀援才被扯進去的,罪並不算是最大的。

那他為什麼自殺?查繼佐的《罪惟錄》和何喬遠的《名山藏》給出了另一個解釋,一個很荒唐的解釋。在這個解釋中說朱梓是陳友諒的遺腹子,他也沒有忘記自己要復仇,有謀反的心。朱元璋聽到了這個消息,所以派人徵討,朱梓才因此自殺。這個說法一點也不可信,因為朱梓的母親給朱元璋生了兩個兒子,朱梓是第二個。

就算是遺腹子,那也應該是前邊的朱榑,且朱梓出生的時候陳友諒已經死了六年。那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朱梓又有什麼必要自殺,還是如此奇怪的自殺。《罪惟錄·潭王梓傳》有這樣一個信息,朱梓相貌俊美,很喜歡跟女人廝混在一起。在去長沙之前,便時常跟宮中的宮女關係曖昧,去了長沙還時常跟借著朝覲的之名跟情人幽會。

那麼是否有可能是朱元璋發現了這點,朱梓才恐懼過度自殺的?這個版本的基礎在於朱元璋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如果是這件事,朱元璋倒真有可能勃然大怒。但基於罪惟錄前面不可信的猜測,朱梓淫亂後宮一事也不好說,真相究竟如何沒人知道。

不過明史纂修者將朱梓的死跟胡惟庸案胡亂扯到一起,顯然朱梓的死必然沒有那麼簡單,搞不好是一樁更大的陰謀和醜聞。只是時至今日,我們也無法得知這樁醜聞或陰謀是什麼了,更不知道朱梓究竟為何而自焚。

參考資料:《罪惟錄》、《明史》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妻子,後生下一兒子,晚年朱元璋卻追悔莫及
    陳友諒兵敗身亡後,朱元璋趁勢攻下了武昌,太子陳理投降,從此陳漢宣告滅亡,而陳友諒的遺孀們都成為了朱元璋的俘虜。其中有一女子還被朱元璋納為了自己的妻子。 朱元璋在《大誥》裡這樣說的:「我自起兵以來,未嘗納人子女,今友諒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其妻闍氏可沒入掖庭。」 意思是陳友諒三番四次的入侵他朱元璋的領地,我非常憎恨他,所以把陳友諒的老婆闍氏納入了自己的後宮,這個藉口找的就很完美。
  • 朱元璋的兒子是陳友諒的遺腹子?真相到底如何?
    朱元璋不但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生孩子方面,也不落後於人。據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42位子女,其中26個兒子,14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都快70歲了,不能不說,老朱真是能力強悍啊。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俘虜了陳友諒的愛妾闍氏,並將之收入後宮,也就是後來的達定妃。闍氏被俘後不久,就生下一個孩子,就是朱元璋的第八個兒子朱梓,洪武三年被封為潭王,洪武十八年到封地湖廣長沙府。
  • 朱元璋竟白白替陳友諒養了十幾年兒子而不自知?
    故事人物:朱元璋,陳友諒,達定妃,朱元璋之子、大明潭王朱梓。(達定妃,本為陳友諒之妾,後被朱元璋納入後宮,為朱元璋生下兩子)問題就來了,這幾個人壓根就風馬牛不相及,堂堂大明親王怎麼會和陳友諒扯上了關係?這其實和一個女人有關,這個女人就是朱梓的母親達定妃。
  • 陳友諒和朱元璋互戴綠帽子?陳友諒死後,他這兩個兒子結局大不同
    消滅了最強勁的對手,朱元璋不由感嘆連連,說了這樣9個字:「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可見朱元璋對陳友諒的忌憚。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後,佔有包括他的地盤在內的所有一切,其中自然也包括陳友諒的嬌妻和兒子,那麼陳友諒的妻兒結局又如何呢?首先,來看陳友諒的兒子。
  • 朱元璋喜當爹高興不已,沒想到孩子親爹竟是陳友諒
    朱元璋的意思是,本來我是不想要陳友諒的女人的,但是陳友諒屢次侵犯我的地盤,我恨死他了,所以必要報復他,將陳友諒的老婆闍氏帶入我的後宮!闍氏成了朱元璋的妃子之後,生了一個兒子,根據正史記載,這是朱元璋的親兒子,但是根據《明朝小史》記載,這個兒子不是朱元璋的而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原來闍氏在被俘虜的時候已經懷有身孕,因此史料稱闍氏的兒子是「友諒遺腹也」。
  • 潭王朱梓:究竟是明太祖朱元璋親兒子?還是梟雄陳友諒的遺腹子?
    皇帝朱元璋派來的使臣正在王府門外等著潭王殿下啟程回京,突然一團濃濃的黑煙從承運殿頂上升起。龐大的王府內隨即響起哭喊聲,腳步聲,令使臣震驚的是王府的主人,皇帝陛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和他的王妃于氏一起在大火之中灰飛煙滅。使臣彷佛已經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潭王和王妃一起自焚,自己回京之後如何向朱元璋交代?
  •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大戰陳友諒
    這其中比較大的勢力有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而三人之中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實力比較強大。陳友諒,湖北仙桃人。少時讀書,兼習武藝,膂力過人。曾加入紅巾軍,後因功升為元帥。1359年於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登基,稱大漢皇帝。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反元隊伍中,陳友諒的實力最強。朱元璋,安徽鳳陽人。
  • 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小明王也就是張無忌的原型,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
  • 陳友諒戰死鄱陽湖,為什麼朱元璋在戰後還會感到害怕?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最終朱元璋雖然獲得了全勝,但是,這是一場讓朱元璋感到後怕的戰爭。朱元璋說的安豐之行,是當時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韓山童的兒子)的最後一座城池安豐。韓林兒抵擋不住,向朱元璋告急。於是朱元璋率軍渡江救安豐。陳友諒趁這個機會,率領60萬大軍圍攻洪都。
  • 被朱元璋軍隊困在鄱陽湖,有人主戰,有人主退,陳友諒將聽誰的?
    可是,陳友諒沒想到,朱元璋搶在他前面到達了罌子口,罌子口是鄱陽湖流入長江的咽喉要道,易守難攻。朱元璋決定採用他們的建議。當時水路狹窄,船隻無法同時通行,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趁機突襲,決定趁夜移師左蠡。陳友諒被困在鄱陽湖,進退兩難,和部下商量下一步的對策。
  • 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中最為低調,為何陳友諒卻總想與朱元璋死磕
    朱元璋不但在「頭銜」上自低陳友諒、張士誠等人,還曾主動向陳友諒、張士誠等示好,盡力避免與陳、張的釁端。朱元璋曾派楊憲向張士誠通好,可是,張士誠不但扣留楊憲、不予答覆,還派舟師攻打朱元璋的鎮江。至於,陳友諒更不必言,必欲吞下朱元璋而後快,以致朱元璋在攻滅陳友諒之後,還報復性地掠奪了陳友諒的妃嬪(史載:....朕(朱元璋)在天下尚未平定時,攻城掠地,與群雄並驅十四年,在軍中從未妄奪一婦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後,因惱怒陳友諒屢屢起兵相犯,故奪其妾而歸)。
  • 朱元璋心狠手辣,屠殺舊友功臣,朱元璋是怎麼對待朱守謙的?
    而就在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迎來了決戰生死的時刻。利用朱元璋圖謀張士誠後方空虛的契機,陳友諒領兵六十萬直指朱元璋的大本營。  此時的朱文正,鎮守洪都,兵力為不足三萬。以三萬防守六十萬大軍,這即便是翻閱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史,也難尋二例。但就是在這樣懸殊的兵力對比之下,朱文正指揮泰然,洪都城堅守85天,直至朱元璋引領援軍趕到。
  • 在鄱陽湖戰勝陳友諒後,朱元璋自稱吳王,為何仍奉小明王為帝?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在文臣武將的勸進下,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三個多月前,陳友諒在鄱陽湖身中流矢而死。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徐壽輝在蘄水被擁立為皇帝;七年後,陳友諒在江州自稱漢王。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在高郵自稱誠王。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韓林兒在亳州登基稱帝。
  • 元朝末年,陳友諒實力最為強大,為何卻敗在了朱元璋手裡?
    而在眾多的反元農民起義軍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莫過於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 1360年,陳友諒已經佔據江西、武昌一帶,事實上他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又有兵精馬壯,似乎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可是為何如此強大的陳友諒,卻敗給了朱元璋呢?
  •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百艘戰艦攻打朱元璋為啥全軍覆沒?
    1360年,取得天完政權的陳友諒對「釘子戶」朱元璋發起進攻。對於陳友諒來說,朱元璋是最大的勁敵,從起兵到攻佔應天,朱元璋的速度實在太快,而早有勢力的張士誠並沒有入得陳友諒的法眼,用當時的話來說,張士誠不過是個隨時可滅的小丑,朱元璋才配得上當世之雄,必須讓朱元璋長眠地下他才安心。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們都被封在哪裡?
    朱元璋在決定封藩時,他有10個兒子。皇太子朱標是肯定要留在南京的,以便將來繼承皇位。皇次子是朱樉,封秦王,不用說,封地在關中。因為年齡小,朱樉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才去西安就藩。朱元璋對定都南京一直不太滿意,他認為西安比較合適成為新國都。關中有四塞之固,西有黃河,南有秦嶺,易守難攻,朱元璋把皇次子封於西安也暗含此意。
  •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匯口洲頭復興大戰。一首古詩,還原了當年大戰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此逐鹿。朱元璋失敗後,趴在一棵楠木上,被洲頭的金姑救起,金姑給他做了一碗魚面,朱元璋很快恢復了元氣。帶著康茂才重整旗鼓,在桑落洲洲上匯口,程營,洲頭,復興等地布下重重圈套,最後與陳友諒決一死戰。陳友諒兵敗,在洲頭涇江口中箭身亡。朱元璋因此才有了建立大明的資本。至今,洲上還有一個地名叫做陳君套,又稱套口。
  • 元末打虎英雄,一生傳奇經歷如小說,朱元璋晚年提起他仍聞風喪膽
    父親張七八聽聞自己又多了一個兒子,頓時欣喜若狂,隨即以"定邊"為兒子取名,意為"安定邊疆",希望他長大成人後能為國效力,成為安定一方邊疆的大將。時值元朝暴政已久,各種苛捐雜稅懸於百姓頭上,令底層民眾幾無喘息之機,他們唯一能夠做的事情,便是拼命種田捕魚,以此湊齊朝廷的稅賦,令一家人不再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毫無疑問,張定邊既然出生在漁家,童年生活自然貧苦無比。
  • 朱元璋稱他為兄,為建立大明立下不朽功勳,卻因兒子荒唐導致被殺
    在朱元璋成為紅巾軍將領的時候,他最先考慮的就是建立一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力量。於是,他就回到了自己的老鄉淮西地區徵召兵馬,而周德興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朱元璋的陣營中成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也就是在這一年,朱元璋帶領的軍隊對滁州以及和州發動了進攻,而周德興在這次的戰爭中就表現的相當的不俗。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徐達從山後刨出一兜地瓜,他把地瓜分成兩袋,一大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剩下一小袋。由於這件事,朱元璋非常感動,兩人的友誼也更深了。朱棣長大成人後,一度迫於生計出家當和尚,徐達則仍留在家鄉務農。之後朱元璋從軍,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並被重用。郭子興命朱元璋去徵兵,朱元璋回到了家鄉,發現徐達仍以務農為生,非常貧困。所以他說服徐達,把徐達納入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