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您經常批判馬英九,但是馬英九和龍應臺對我們內地人來說,並不是政治身份了,這兩個人幾乎是政治明星。可是我片斷地了解,您對他們的評價並不……
張大春:是不高的。
鳳凰網:為什麼呢?
張大春:我不太願意從一般的評論標準上去看一個政治人物,比如一般人會講,他是外省人,或者說他是國民黨,是正藍或者泛藍的,或者說留洋的,帶有一種西化思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評論。我只是看一個政治人物,當他提出某一個政策的時候,它究竟是不是一個政策?它是不是夠格成為一個政策?而不是一個高調,一個綱領,甚至有的時候變成倫理教訓,有的時候徒託空言,變成一個浮泛的期許,有的時候會藉由感性的、溫馨的、充滿人情味的說服,可是卻打了高空。
相當於會貪汙、會走後門、會拉幫結派搞民粹去糟蹋臺灣各種資源的政客要好得多,可是問題是好得多和夠資格成為一個政治人物,這中間有很大的距離。我常常在面對這些政治時務的時候,我不是從個別的政治人格好不好去看的,馬英九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人,龍應臺也有她非常天真而且寬容的性格,這個一點都不能否認,在政治人物中有這種天真和寬容的人真的不多了。可是,如果真的要討論政策,從就任以前到就任之後,我沒有看到一個像樣的政策,也沒有看到除了徒託空言的世界觀之外,沒有看到能夠具體落實到臺灣的文化和行政步驟上的政策。
鳳凰網:但是在內地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內地人既關心政治,又特別不關心政治。
張大春:臺灣也是這樣的,同門同種,沒有太大的差異,臺灣也是這樣,我非常關心政治,可是我又極度冷感,這是一樣的,同時的,而且可能就在同一個人身上,這是一格非常強烈的精神分裂。
鳳凰網:但是我們這邊有時候政治會參與到文學之中,包括莫言得獎,因為他的政治身份,他得了諾獎,遭受到非常大的一個置疑,即使他的作品中有那麼強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大家依然覺得他諂媚於政府,這對於作家來說並不公平,如果是因為一個作家有的政治身份,這會妨礙對他作品本身的評價嗎?
張大春:對我來說,作品得獎與否,或者受主流市場的哄抬與否,或者受知名人士的肯定與否,通通都無關。我隨時在觀察自己的評判或者批評文學的標準,坦白講,它也是活動的,它是很活潑的或者不一貫的。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讀了什麼作品或者看了某一個影視作品,或者生活中出現了某一個特殊的美學我們就從此稍稍地或者有一點差距地調整了我們對於作品的觀察。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而且隨時自我反省"我的批評有沒有改變"的能力,我們很可能會只跟隨自己說過的話,什麼意思呢?你看,網絡是這樣的,最愚蠢的網民是這樣的,他的第一句話是那樣想的,他的第一千句發言還是那樣想,他是為了要維持他第一句說的態度,他的一千句是不會改變的,很多是這樣的網民。或者說,網民在網站或者各種電子界面上就會呈現出這樣的性格。
更多實錄——
>>>實錄1 張大春:王家衛墨鏡保護隱私 與他合作沒有任何目的
>>>實錄2 張大春:進入另一個創作者的修行是種難得的經驗
>>>實錄3 張大春:作者從來不是公眾人物 否則創作會被幹擾
>>>實錄4 張大春:我與劇情片距離很遠 《一代宗師》並不詩意
>>>實錄5 張大春:陳丹青的民國不同臺灣 百年內不會有真民國
>>>實錄6 張大春:生僻字可以引發思考 創作從不覺得孤獨
>>>實錄7 張大春:我崇拜阿城 曾嘲諷過魔幻現實主義
>>>實錄8 張大春評龍應臺馬英九 上任後只會徒託空言
>>>實錄9 張大春:金庸封死了大部分武俠小說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