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評龍應臺馬英九 上任後只會徒託空言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您經常批判馬英九,但是馬英九和龍應臺對我們內地人來說,並不是政治身份了,這兩個人幾乎是政治明星。可是我片斷地了解,您對他們的評價並不……

張大春:是不高的。

鳳凰網:為什麼呢?

張大春:我不太願意從一般的評論標準上去看一個政治人物,比如一般人會講,他是外省人,或者說他是國民黨,是正藍或者泛藍的,或者說留洋的,帶有一種西化思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評論。我只是看一個政治人物,當他提出某一個政策的時候,它究竟是不是一個政策?它是不是夠格成為一個政策?而不是一個高調,一個綱領,甚至有的時候變成倫理教訓,有的時候徒託空言,變成一個浮泛的期許,有的時候會藉由感性的、溫馨的、充滿人情味的說服,可是卻打了高空。

相當於會貪汙、會走後門、會拉幫結派搞民粹去糟蹋臺灣各種資源的政客要好得多,可是問題是好得多和夠資格成為一個政治人物,這中間有很大的距離。我常常在面對這些政治時務的時候,我不是從個別的政治人格好不好去看的,馬英九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人,龍應臺也有她非常天真而且寬容的性格,這個一點都不能否認,在政治人物中有這種天真和寬容的人真的不多了。可是,如果真的要討論政策,從就任以前到就任之後,我沒有看到一個像樣的政策,也沒有看到除了徒託空言的世界觀之外,沒有看到能夠具體落實到臺灣的文化和行政步驟上的政策。

鳳凰網:但是在內地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內地人既關心政治,又特別不關心政治。

張大春:臺灣也是這樣的,同門同種,沒有太大的差異,臺灣也是這樣,我非常關心政治,可是我又極度冷感,這是一樣的,同時的,而且可能就在同一個人身上,這是一格非常強烈的精神分裂。

鳳凰網:但是我們這邊有時候政治會參與到文學之中,包括莫言得獎,因為他的政治身份,他得了諾獎,遭受到非常大的一個置疑,即使他的作品中有那麼強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大家依然覺得他諂媚於政府,這對於作家來說並不公平,如果是因為一個作家有的政治身份,這會妨礙對他作品本身的評價嗎?

張大春:對我來說,作品得獎與否,或者受主流市場的哄抬與否,或者受知名人士的肯定與否,通通都無關。我隨時在觀察自己的評判或者批評文學的標準,坦白講,它也是活動的,它是很活潑的或者不一貫的。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讀了什麼作品或者看了某一個影視作品,或者生活中出現了某一個特殊的美學我們就從此稍稍地或者有一點差距地調整了我們對於作品的觀察。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而且隨時自我反省"我的批評有沒有改變"的能力,我們很可能會只跟隨自己說過的話,什麼意思呢?你看,網絡是這樣的,最愚蠢的網民是這樣的,他的第一句話是那樣想的,他的第一千句發言還是那樣想,他是為了要維持他第一句說的態度,他的一千句是不會改變的,很多是這樣的網民。或者說,網民在網站或者各種電子界面上就會呈現出這樣的性格。

 

更多實錄——

>>>實錄1 張大春:王家衛墨鏡保護隱私 與他合作沒有任何目的

>>>實錄2 張大春:進入另一個創作者的修行是種難得的經驗

>>>實錄3 張大春:作者從來不是公眾人物 否則創作會被幹擾

>>>實錄4 張大春:我與劇情片距離很遠 《一代宗師》並不詩意

>>>實錄5 張大春:陳丹青的民國不同臺灣 百年內不會有真民國

>>>實錄6 張大春:生僻字可以引發思考 創作從不覺得孤獨

>>>實錄7 張大春:我崇拜阿城 曾嘲諷過魔幻現實主義

>>>實錄8 張大春評龍應臺馬英九 上任後只會徒託空言

>>>實錄9 張大春:金庸封死了大部分武俠小說的路

相關焦點

  • 龍應臺辭職,請勿大驚小怪
    一度被議員質疑「不是臺灣人」時,龍應臺曾憤怒地高舉著右手大喊「我抗議!」在極度的壓抑和挫折感下,她也曾半夜打電話給時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求救。但無論受到怎樣的捶打,龍應臺還是學不會打躬作揖的規則。「如果是作家龍應臺,早就拂袖而去了!」說到激動,她握著拳頭。2003年,卸任臺北文化局長後,龍應臺去大學教書,像逃一樣地回到了學術的樂土。
  • 馬英九遭白色恐怖遇難家屬扔鞋
    臺海網12月10日訊 馬英九今天上午表示,臺灣過去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都有一些人權侵害的現象,「政府」因此採取認錯、道歉、平反、恢復名譽等一連串措施;只有以不能遺忘歷史教訓的態度,才有把握讓不幸的歷史不致於重演。
  • 馬英九會日前防務相 稱臺日已洽談進一步合作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環球網1月11日消息,馬英九10日下午會見了日本眾議員、自民黨總務會長小池百合子時稱,「臺日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去年兩岸籤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臺日已就經濟方面洽談進一步的合作」。
  • 馬英九謝票行程 今日抵達金門、澎湖
    人民網4月9日電 馬英九的謝票列車,今天駛向離島,上午先到金門,下午再赴澎湖,向投票支持他的離島居民致謝,也會帶著政策利多的「伴手禮」前行。據中評社報導,馬英九連日兩天來頻頻拜會工商企業及產業龍頭,希望這些集團、公司負責人能夠增加對臺投資,並顧及南北平衡,選擇到高雄投資,得到善意的回應,包括臺塑集團王永慶、鴻海郭臺銘、大同林蔚山、廣達林百裡等人,都有意在馬520正式上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增加對臺灣南部的投資。
  • 臺灣選舉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 稱上任第一件事是拆馬英九主持修的路
    臺灣選舉結束,當選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對媒體表示,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把馬英九主持建的公車道拆除!在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期間興建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閒置荒廢迄今已逾8年,阻塞北市交通動脈。
  • 馬英九鎮瀾宮獻金牌還願 承諾上任後會聞聲救苦
    臺海網4月6日訊 馬英九昨天下午到臺中縣大甲鎮瀾宮,出席一年一度的大甲宮媽祖遶境活動,親自前往「扶鑾護駕」。馬英九表示,表示去年向媽祖表示,如果選上「總統」,將會回來還願,因此昨天也帶了一面大金牌,感謝媽祖的保佑,也請媽祖庇佑臺灣未來風調雨順。  大甲媽昨晚11點10分起駕,展開8天7夜的遶境進香活動。
  • 龍應臺主各縣市文化主管會報 談林青霞下鄉體會
    龍應臺人民網4月9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8日上午與全臺22縣市文化首長齊聚華山藝文特區,舉行2013年文化機關主管會報,龍應臺在致詞時,特別以今年1月與知名影星林青霞到臺東部落替兒童閱讀為例
  • 2013年臺北國際書展開幕 馬英九親自參觀選書(圖)
    馬英九與龍應臺親自到展場參觀書展,推薦好書,併到比利時主題館欣賞比利時的插畫、動漫、藝術與文學的展出。    人民網1月30日電 2013年第21屆臺北國際書展今(30)日在臺北世貿1、2、3館盛大展開,開幕典禮請到馬英九、「文化部」部長龍應臺、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及比利時臺北辦事處處長魏孟嵐共同出席揭幕。    馬英九表示,雖然現在全球化、電子化侵蝕了紙本出版業,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喜歡拿起書本閱讀,還是有許多人寫書出書。
  • 馬英九:臺剩下15個「邦交國」不少想跟大陸建交
    (觀察者網訊)「中評社」10月5日報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當天在「『國安』問題研討會」上直批蔡英文,上臺3年來「斷交」7國,如今剩下15個「邦交國」,「還有不少想跟大陸建交」。馬英九基金會周六在張榮發基金會大樓舉辦「國安」問題研討會,從兩岸、「外交」、「國防」三大領域,探討當前臺灣面臨何種處境,以及整體「國家安全」大戰略方向,是否出現問題。馬英九致詞時,直指蔡英文執政3年多來失去了7個「邦交國」,總數降到有史以來最少的15國。
  • 馬英九跨年夜逛高雄夜市受熱捧 攤商:就靠你了
    海外網1月2日電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跨年夜南下高雄六合夜市,想幫忙帶動生意,不少民眾發現他後,爭相上前合照。而高雄一向被視為綠營票倉,結果馬英九的到來卻受到民眾熱情歡迎,仿佛當年的「巔峰人氣」再度回歸。據臺灣東森新聞雲消息,馬英九現場感嘆六合夜市盛況已經大不如當年,並諷刺蔡當局,「不管是哪一黨執政,人民的生活最重要!2017年最後一天南下高雄跨年,馬英九說,有攤商訴苦,六合夜市陸客大減,希望他來幫忙帶動生意。
  • 組圖:龍應臺走訪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深刻討論歷史
    張阿輝(左起)、龍應臺、鄭春山。(中評社 王宗銘攝)東南網4月1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9日下午前往新北市金瓜石與水湳洞礦業聚落,了解「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規劃情形。她表示,日本在二戰期間徵召許多臺灣年輕人上戰場,其中有不少人是被派去做戰俘營監視員,日本戰敗後,臺灣監視員有些被送到國際法庭上審判被判死刑,而這些歷史似乎沒有被深刻討論。
  • 臺灣大選後國民黨辭職潮續:「行政院」81名政務官今天總辭
    「輸到只剩總統府」的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面對外界的「逼宮」聲浪,黨主席馬英九決定為敗選負責,如何負責?國民黨發言人和輿論說法各異。但無論馬英九辭職不辭職,國民黨的辭職潮已然波濤洶湧,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於11月29日晚閃電請辭,為馬英九擋下敗選的第一波壓力。隨後,臺北市長郝龍斌辭去黨副主席、龍應臺辭去「文化部長」。
  • 祖籍湖南衡陽的龍應臺:用心觸摸「夢鄉」
    後來我們才知道,1999年,臺北市長馬英九邀請她出任臺北市文化局長的時候,龍應臺並未當即應允,而是對馬市長冷冷地說,你先看看我的書。「我認真地看了她所有的作品,幾經交流她才答應。」馬英九後來談起這件事,笑著說,「也許她認為我孺子可教。」 遠遠望去,她犀利的文章,她輪廓鮮明的面龐,都讓人覺得她是不好接近的人。事實卻並非如此。
  • 張大春: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的臺灣作家
    【作者簡介】  張大春,生於1957年,祖籍山東濟南。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輔大中文系講師、News98電臺主持人。不知,只知他年年開宴,宴上引出一個「說話人」,講一個令人咋舌稱奇的故事來,如此已度過十九年。《春燈公子》一書,便是這一十九個傳奇故事的匯集。有一些像薄伽丘的《十日談》,但又不同,每個「說話人」都面對著一個任他縱橫捭闔的書場,任誕,虛妄,卻又各自按著古典小說裡的門類。
  • 組圖:龍應臺邀大陸記者同訪金瓜石、水湳洞
    龍應臺訪金瓜石邀陸媒記者同行。(中評社 王宗銘攝)東南網4月1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9日下午前往新北市金瓜石與水湳洞礦業聚落,考察金瓜石太子賓館、戰俘營遺址公園,以及水湳洞山城美館等地。
  • 臺灣今年"雙十節"冰火兩重天 馬英九講話受關注
    當局的「熱」與民眾的「冷」,構成馬英九上臺後首個「雙十節」的風景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宗榮發自北京 10月10日,國民黨將迎來重新上臺後的第一個「雙十節」。同時,馬英九也將發表上任後的首個「雙十講話」。
  • 臺中文化局長張大春:兩岸是同文同種 推兩岸交流是最佳選擇
    (觀察者網訊)臺中市文化局代理局長張大春日前表示,兩岸同文同種,又有地緣相近、語言相通的優勢,所以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是成本最低、最能看到成效的選擇。他過去曾擔任臺中市「觀光局長」,親眼見證兩岸交流,對臺中各行各業的實質幫助,所以在盧秀燕市長就任後,讓臺中恢復過去的兩岸交流盛況,不只是他的職責業務,更是臺中業者的心聲。
  • 張大春:我一直都是個小作家 也是個「在野人」
    張大春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系統的學院訓練以及日後他混跡「江湖」的冶煉,讓張大春覺得自己「是功名也是野人」。如果在張大春身上尋找這種可能存在的「矛盾」,還能夠找到許多,比如他的身份。在臺灣,眷村長大的張大春毫無疑問是外省人;但在中國大陸,他又被理所當然地視為「臺灣作家」。如果有人問起這個問題,張大春會以韓熙載「北人來做江南客」的典故作答。
  • 馬英九拜謁蔣經國陵寢後買豆乾 關心陸客銳減
    馬英九前往桃園大溪頭寮拜謁蔣經國陵寢後,一如往年,轉往大溪老街,到蔣經國昔年曾走訪過的豆乾店購買伴手禮。(圖片來源:中評社) 13日是蔣經國逝世29周年紀念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前往桃園大溪頭寮拜謁蔣經國陵寢後,一如往年,轉往大溪老街,到蔣經國昔年曾走訪過的豆乾店購買伴手禮。與業者交談互動中,馬英九十分關心臺灣經濟與兩岸關係,特別是陸客縮減帶來的影響。據中評社報導,馬英九仔細詢問業者「生意掉了多少」,也提到自己執期間,努力改善兩岸關係,為臺灣帶來多少觀光客,創造多少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