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下,催生了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改變用戶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讓不少較早入局網際網路行業的企業家因此賺得盆滿鐸滿,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馬雲、馬化騰、劉強東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不過,除了這些家喻戶曉的網際網路大佬外,其他有著獨到眼觀的創業青年也獲得了可觀的回報。
以共享單車為例子,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共享單車這一理念在被提出之際便受到了資本的普遍看好,一方面,共享單車符合了當下低碳出行的標準,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也可以達到資源循環利用的標準。因此,在2015年前後,不少入局者參與其中,使得共享單車市場競爭變得越發激烈。
不過需要知道的是,只要是與網際網路相連接的產業,註定就是頭部玩家的遊戲,畢竟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燒錢和擴展上。因此,在當時的共享單車市場上,基本都是由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摩拜單車和ofo獨佔市場半壁江山,但是在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肆意停放、故意損壞的情況相繼出現後,也使得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發展產生了質疑。
在經過幾期蠻橫生長後,曾經風靡一時的ofo也因為資金鍊的斷裂宣告破產,而摩拜單車最終也賣給了美團,兩大巨頭的落寞讓人感到唏噓。但是,既然共享單車符合當前低碳出行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概念,那麼自然也有企業家不會輕易放棄,在繼摩拜和ofo相繼離場後,共享單車新霸主誕生,低調斬獲3億用戶。
其實,這家共享單車新霸主便是—哈羅單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哈羅單車在2016年正式投入市場,僅用了兩年時間便成為了共享單車市場第一。截止2020年年初,哈羅單車用戶數量超過3億,穩居行業第一。不僅如此,哈羅單車已經成為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共享單車品牌,另外,此前哈囉官方曾透露,哈囉出行的估值已經接近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0億元。
縱觀當前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格局,基本都是由哈羅、美團、青桔單車為主導,要知道在生活領域,美團和青桔單車的資本支持並不低,那麼為何哈羅單車能脫穎而出?在個人看來,或許有3點原因。首先,相比於其他品牌更熱衷於一二線城市的戰略不同,哈羅單車完善二三線城市的布局後才進軍一線城市,此舉不僅贏得用戶,還降低運營成本。
其次,哈羅單車背靠阿里巴巴,在無需擔憂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還獲得了支付寶和淘寶這兩大APP的入口接入。最後,哈羅單車對技術的重視,使得哈囉出行的專利申請量475項,發明專利170項,實用型專利130+項,所以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哈羅單車取得成功也在情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