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和登封的歷史故事:嵩山是誰封為中嶽?登封又為何叫登封

2020-12-12 曼哈頓的夏天

在河南省登封市有一座名山,人們常常以中嶽來形容它在中國名山大川裡的位置。

嵩山為何叫嵩山,登封有誰來命名?說起這個話題,也許很多人不一定了解。

登封嵩山地處中原西部的丘陵地帶,總體呈東西走向,長達60千米,

嵩山由兩座山組成,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層戀疊嶂,危崖高聳,壁立千丈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黃河南岸。

嵩山自古就有,但名聲大振應該從漢武帝劉徹時算起。

這裡有一個歷史典故,劉徹遊歷嵩山,行進中,山上松林呼呼作響,武帝對這種聲音好奇,問隨從這是什麼聲音?

愛拍馬屁的隨從立馬下跪說,這是山在呼喚萬歲之聲。

武帝非常高興,沒想到這座山很有靈氣,對自己直呼萬歲!於是,漢武帝劉徹下令修建太室神祠,封太室山為嵩高山,也就是嵩山,並與原有中國四嶽並列,稱為中嶽。

如果說自漢武帝以來,對嵩山最感興趣的帝王,非武則天莫屬。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立即在嵩山舉行封禪大典,在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臘月登嵩山,封太室,禪少室,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表示她登封中嶽,大功告成,由此可見,登封地名的由來,是武則天所封。

相關焦點

  • 中華五嶽,來鄭州登封看中嶽嵩山的中嶽廟
    ,五嶽每一越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嶽廟,雖然說整體的布局都是大同小異的,但是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意義,來到登封,去了少林寺,去了少室山,去了三皇寨又怎麼能夠不來中嶽廟呢。嶽廟主要就是在嵩山的中嶽景區,說實在話,小編還挺喜歡登封這個地方的,因為旅遊的景點特別的多,而且整個也是山水秀美,風景綺麗,而中嶽嵩山景區裡面就包括了盧崖瀑布,中嶽廟,觀星臺等等,不過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少林寺,感覺少林四大,而且名氣更旺,所以都會慕名而去少林寺,那麼小編告訴你,如果你選擇了少林寺,而沒有去中嶽廟,那你可真的是虧大發了,因為中嶽廟的遊覽價值,一點都不比少林寺差
  • 嵩山版:那一世視頻高清絕美亮相!/登封高質量發展答卷/登封社會...
    中嶽非晶和登封眾多的高新產業一樣,前身都是傳統的煤炭企業。登封市工信委負責人說,「除了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智能化改造之外,登封還積極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材料產業。」
  • 為什麼說登封是「天地之中」?「登封」之名有何含義?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據史料記載,中國幾大主流文明都在這裡建立了弘揚傳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這裡也成為人們測天量地的中心,這一歷史背景使得這裡匯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紀念建築,其精華,即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 河南登封中嶽嵩山的重要組成部分—少室山,登山郊遊的好去處
    河南鄭州最有名的一個旅遊景點,莫過於登封的少林寺了,少林寺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河南登封非常有名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叫做季室山,是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市西北方向,去登封,一定要去少室山,中華五嶽的中嶽嵩山,主要就是有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的,少室山的就是少林寺所在的山脈
  • 登封何以為天地之中?嵩山何以為文化聖山?
    億萬年來,他經過了23億年前的「嵩陽運動」、1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的「少林運動」……地殼的衝擊和波動,都不曾撼動他的根基,反而讓他有了不同時代的壯麗印記。巍巍嵩山,文化之根,文明起源何以為天地之中 何以為文化聖山黃河橫貫,匯萬流以浩蕩。中嶽雄立,標九州而崢嶸。盛春時節,沿登山步道拾級而上,巍巍嵩山綠意正濃。
  • 「登封看嵩山」原來你是這樣的小鎮
    立足黃河文化旅遊帶、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核心板塊、河洛文化旅遊區的重要地位,一系列利好政策為登封打造成為全球探尋體驗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目前鄭州正著力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圍繞「黃河、黃帝、商都、嵩山、運河、河洛」等核心資源要素,打造「華夏之源、黃河之魂」的鄭州文旅品牌形象。
  • 登封嵩山的天空藍_詩和遠方的一場嚮往
    #登封# #嵩山# 心情舒暢源於人心對詩和遠方的一場嚮往。在那場嚮往裡,煙雨初霽,天空明淨如洗,搭配著緩緩流動的白雲,天地萬物漸漸縮小、隱沒直至消失在浩瀚大地上。#登封# #嵩山# 心情舒暢源於人心對詩和遠方的一場嚮往。
  • 雄峙中原,登封古蹟,領略嵩山少林寺景區的風採
    嵩山少林寺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是我國5A級景區,主要由中嶽嵩山太室山和少室山等組成,地處古都汴、洛之間,自古是文人薈萃之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學士、高僧名道、拳豪義俠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蹟,主要景點有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
  • 2018大型情景劇【武則天嵩山封禪大典】將於3月1日在河南登封舉行
    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率領群臣從神都洛陽浩浩蕩蕩來到嵩山,登上嵩山最高峰峻極峰祭祀上天,又在少室山下舉行禪祭地祗,完成了自己封禪中嶽的願望。一代女皇武則天因嵩山而獨樹一幟,嵩山因武則天而齊泰嶽之貴。武則天書寫了中嶽嵩山的新篇章,書寫了嵩山最壯麗輝煌的一頁。登封、告成因此而來,名揚千古!
  • 登封的嵩山少林寺,初次鄭州之旅的必備,中國功夫聞名
    但是武功也一直是中華歷史中的一部分,登封的旅遊之行會讓很多人有所收穫,畢竟是出來走走,可以發現美的風景也是大有之處。關於登封的名字也有一個故事,當時登封不叫登封叫嵩陽,後來因為武則天來過嵩山,然後上了嵩山,所以得名登封。可見其歷史文化背景也是有的,嵩山也算是五嶽之中頗有名氣的山。嵩山是五嶽之中唯一有佛有道有儒的山,它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一個後背。
  • 吃登封芝麻蓋燒餅,觀嵩陽書院,徒步中嶽嵩山,賞太室山紅葉
    今天這條線路,是登封來一圈。豫A牌照帶ETC不要高速費,所以鄭少高速,大概一個半小時車程。其實,我挺喜歡登封的,街道相對乾淨,尤其是靠近山脈的地方,空氣也好,少了許多鄭州的煩躁。來了登封,必須得先來一個芝麻蓋燒餅,熱騰騰的燒餅,再加上熱乎乎的豆腐串,撒上孜然辣椒粉,咬上一口,那個香呀。
  • 走進歷史名人|嵩山不墨千秋畫 歷代帝王遊中嶽
    位居天地之中的登封,自古以來就湧現出眾多影響深遠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等各領域傑出人才,他們或為政一方,或著書立說,用自己的見解、創造和思想為所處時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今天,我們走近登封歷史上的名人——歷代帝王。
  • 遊記 | 五嶽之中嶽嵩山
    登太室山和少室山各需要一天時間,建議都可以去體驗一下。如果非得從二者中選一個,那就看你是為了什麼而來到這裡,為了五嶽的中嶽就去太室山,太室山代表了中嶽的地位;為了嵩山少林寺就去少室山,少林寺位於少室山。嵩山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
  •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51%股權及相關債權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是中外合資企業,現有資產5.4億元人民幣。股東為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所屬香港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佔51%股權)和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範圍為嵩山景區旅遊接待、旅遊商品銷售、旅遊貿易、停車場、電動觀光車服務;景區旅遊基礎設施維護;物業管理等。
  • 五嶽之中嶽—嵩山旅遊攻略
    嵩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作為為五嶽中的中嶽。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曾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因少林寺而聞名天下。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裡。
  • 2018登封中嶽廟會開始啦!為期10天!門票10元!
    廟會期間,原價30元/人次的中嶽廟門票面向全國遊客優惠至10元/人次。在此,您不但能參觀到有「天中小故宮」之稱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嶽廟,還能近距離感受「道教第六小洞天」的宗教文化氛圍,一睹唐宋盛景,歡樂過把廟會癮!
  • 河南的登封:這座天下第一古都,靠什麼裝飾「中原文化會客廳」?
    登封市,河南一座縣級市,位於中原腹地,中嶽嵩山南麓,距離鄭州市區28公裡。登封歷史厚重,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定都陽城,即今登封轄區。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頒布詔書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
  • 嵩山論壇永久性會址落戶登封 一山一水六個板塊
    根據總體布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嵩山論壇文化產業區項目總體規劃為「一山一水、六個板塊」。其中,嵩山論壇永久性會址項目作為示範工程的核心項目最受關注。「六個板塊」,即以告成觀星臺為核心的「中」文化板塊;以少林景區為核心的佛教文化展示板塊;以中嶽廟景區為核心的道教及民俗文化展示板塊;以嵩陽書院為核心區的儒家文化展示及國學板塊;以老城區為核心的高端特色商務區板塊;以文化藝術谷為核心的華夏文明展示板塊。
  • 河南登封,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登封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古稱陽城、嵩陽,位於中原腹地,中嶽嵩山南麓,登封歷史厚重、文化燦爛。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定都陽城,即今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則因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頒布詔書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
  • 漫畫裡的登封,原來長這樣!
    靚麗城區開闊筆直的少林大道、大氣美觀的「登封門戶」、空氣清新的街邊公園,漫步登封,能讓人深切感受到「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魅力與特色。美麗鄉村中嶽辦北高莊村唐莊鎮範家門村盧店鎮崔崗村君召鄉李莊村當前,登封市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北高莊村,範家門村……從青山到碧水、從一屋一院到一街一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