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登封市有一座名山,人們常常以中嶽來形容它在中國名山大川裡的位置。
嵩山為何叫嵩山,登封有誰來命名?說起這個話題,也許很多人不一定了解。
登封嵩山地處中原西部的丘陵地帶,總體呈東西走向,長達60千米,
嵩山由兩座山組成,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層戀疊嶂,危崖高聳,壁立千丈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黃河南岸。
嵩山自古就有,但名聲大振應該從漢武帝劉徹時算起。
這裡有一個歷史典故,劉徹遊歷嵩山,行進中,山上松林呼呼作響,武帝對這種聲音好奇,問隨從這是什麼聲音?
愛拍馬屁的隨從立馬下跪說,這是山在呼喚萬歲之聲。
武帝非常高興,沒想到這座山很有靈氣,對自己直呼萬歲!於是,漢武帝劉徹下令修建太室神祠,封太室山為嵩高山,也就是嵩山,並與原有中國四嶽並列,稱為中嶽。
如果說自漢武帝以來,對嵩山最感興趣的帝王,非武則天莫屬。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立即在嵩山舉行封禪大典,在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臘月登嵩山,封太室,禪少室,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表示她登封中嶽,大功告成,由此可見,登封地名的由來,是武則天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