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天地之中的登封,自古以來就湧現出眾多影響深遠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等各領域傑出人才,他們或為政一方,或著書立說,用自己的見解、創造和思想為所處時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
今天,我們走近登封歷史上的名人——歷代帝王。
讀中國文明史,你的目光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中原;
讀中原文化史,你的瞳孔會自然而然地定格在嵩山;
嵩山以其秀麗的風景、奧博的文化向世人展示著名山的風範。
在嵩山,每一磚一瓦都能觸摸到歷史的遺存,
每一草一木都瀰漫著文明的氣息,
每一峰一石都銘刻著歷代帝王的印記。
人文始祖 一統華夏
人文始祖黃帝誕生於嵩山腳下的軒轅丘,戰勝蚩尤建功立業,一統華夏後定都於嵩山腳下。黃帝治國理民,製造宮室、發明指南車,制訂婚喪禮俗,發展農桑生產,其一生重大活動都在嵩山地區。黃帝是嵩山的驕傲,他的血液裡鼓蕩著嵩山松林的怒濤和瀑水的轟鳴。
漢武大帝 山呼萬歲
公元前110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前來遊歷嵩山,掀開了登封歷史的嶄新一頁。拜謁啟母石後,率眾自東邊登上一座山峰,聽到大呼「萬歲」之聲時,「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語」,有大臣就獻媚恭維說:「這是中嶽山神在迎接您。」漢武帝當下龍心大悅,於是就命名這座山峰為「萬歲峰」,並在峰上建「萬歲亭」,在峰下建「萬歲觀」。同時,嵩山正式與中國原有的四嶽並列,稱為中嶽。
名剎少林 緣起孝文
公元前495年,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山,親作《祭嵩高文》,致祭中嶽。同年,高謝人世」的印度高僧跋陀建成了少林寺,並下令寺院的一切生活費用仍照舊制由朝廷供給。隨後,各地慕跋陀之名者都雲集於少林寺,使得少林寺成為當時佛教的一大中心。
一代女皇 封禪嵩山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一生中10次親臨嵩山。她上承「貞觀之治」之遺風,下啟「開元盛世」之偉業,在位期間,以女皇身份封禪嵩山堪稱中國封禪史上的千古絕唱,此舉不僅使她成為中國封禪史上唯一的女性封禪者,而且是唯一的在泰山之外舉行封禪大禮的封禪者。
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封禪中嶽夙願終於得到滿足。武則天革唐為周后,天授二年(691年)春一月,地官尚書武思文及朝集使2800人上表請封禪中嶽。四年後,證聖元年(695年)九月,武則天將天地合祭,親祀於南郊,又給自己加尊號為「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冊萬歲」,重申其代唐為周為天之授意。於是王公群臣、四夷君長,又請她封禪神嶽嵩山。三個月後,天冊萬歲二年(696年)臘月甲戌(初一),73歲的武則天從神都洛陽出發前往中嶽嵩山封禪。為了紀念這次封禪大典,武則天將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將「嵩陽縣」改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名為「告成縣」,以示其「登封」中嶽,大功「告成」。
高宗乾隆 御碑中嶽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遊幸嵩山,並夜宿少林寺方丈室,當天晚上他寫下一首詩作:「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然後遊歷了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嶽廟、峻極峰,在會善寺發出了「太少無窮奧,於茲見一斑」的感慨,在中嶽廟寫下了安妥他靈魂的詩歌:「正正堂堂地,巍巍煥煥京。到來瞻氣象,果足慶平生。愜我長年願,陳茲祈歲情,忽聞鸞鶴韻,疑有列仙迎。」臨走時,乾隆還將越南貢品9隻玉如意賜於中嶽廟道士收藏保存,作為震山之國寶,專供每年祭祀之用。
乾隆這次嵩山之行,寫下了大量詩歌,少林寺、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嶽廟現在都還有御碑亭。少林寺方丈室因乾隆帝住過,至今仍稱為龍庭。中嶽廟現有其行宮遺址,他作的詩歌盡數收入乾隆五十二年《登封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