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深圳公明老墟,百年老街盛極一時,藏著怎樣的故事

2020-12-17 博悅旅途

尋訪深圳古蹟正在進行中.下面帶大家去尋訪位於深圳公明合水口與上村的交界處,一條200米長的老街(深圳不可移動文物).聊聊一段深圳公明老街輝煌的歷史故事.

公明老墟的來源.據介紹:1929年,樓村武舉人陳海神和合水口村麥曉孫的倡導參照香港元朗墟的模式,建立了一個公平墟,取意"買賣公平".1931年改名"公明墟",寓意"公道光明".

曾經墟市南北走向布置,長約300米,由兩排二至三層樓的騎樓式商鋪建築隔街相向組成.傳統嶺南民居融合了當時西洋建築風格"騎樓",非常有特色.

公明老街是當時公明唯一的集市和商業中心,附近合水口,馬田下村,玉律,長圳等社區,甚至東莞黃江的居民都要來此交易,盛極一時.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由於老墟年久失修,很多瓦房樓閣都開始腐爛老化.不少店鋪陸續搬去了大市場,「舊農貿市場」也隨之被拆除,昔日繁華不復.

如今的公明墟雖然大部分騎樓已是斑駁累累,但歷經近百年滄桑的街道至今仍發揮著作用,沿街的老字號作坊店鋪鱗次櫛比.非常難得.

公明老街一堵破敗的牆體.歷經近百年滄桑,古墟的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合理地保護與規劃迫在眉睫.

深圳公明老墟,一條有故事的老街,一條百年老街,盛極一時,曾經輝煌不再延續,只留下太多太多的回憶.這裡,有沒有你曾經的回憶?更多深圳古蹟尋訪,歡迎關注.[探索廣東美景 編輯/群創工作室]

相關焦點

  • 深圳公明老街:城市歷史的深情回望
    也許您下次走到這兒,這條公明老街的古樸容貌就尋覓不到了。」10月7日,走訪基層的深圳晚報記者在光明新區公明街道的公明老街拍照時,街上老居民充滿感情地囑咐說。  公明老街位於合水口與上村的交界處,是一條近200米長的老式街道,兩側臨街的店鋪約有150間,為清朝和民國初期建築,多為二層木閣樓瓦房,古色古香,精巧雅致。
  • 在公明吃著燒鵝,走過騎樓老街【老城系列20-公明老街篇】
    老街位於合水口與上村交界處的新華街上,建築多為清朝和民國初期建造,這條長200米的騎樓老街是深圳僅存,原來在羅湖東門也有騎樓,後來卻消失殆盡了。1929年,在樓村武舉人陳海神、合水口村麥曉孫的倡議下,在現在老街一帶,仿照香港元朗墟建造了「公平墟」,希望大家在這個墟市上能夠公平公正地交易,後於1931年更名為「公明」,意為「公正光明」,這也就是公明地名的由來。
  • 深圳現存最完整的古墟市,將會變身新地標!
    現如今歷盡滄桑的百年觀瀾老街繁華景象已不在了只存放在一些老人的記憶裡了《百年老街》是攝影師廖俊鴻…從繁華都市而來的行人走進觀瀾老街恍如穿越到一個古老傳統的舊時光年代感劇增與東門老街、沙井青平墟、沙頭角老街一樣,有著200年歷史的觀瀾老街是深圳歷史上「四大名墟」之一,整體面貌保存完好
  • 深圳老墟知多少
    原標題:深圳老墟知多少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新安縣誌》記載,深圳建有新安城內四牌樓市、南頭舊市、南頭中市、南頭新市、西鄉大廟前市、茅洲新市、茅洲舊市、和平墟、沙井墟、雲林墟、昇平墟、清平墟、新墟、白龍崗墟、黃松崗墟、福永墟、碧頭墟、月崗屯墟、深圳墟、清湖墟、平湖墟、永豐墟、葵湧墟、鹽田墟
  • 深圳老墟知多少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新安縣誌》記載,深圳建有新安城內四牌樓市、南頭舊市、南頭中市、南頭新市、西鄉大廟前市、茅洲新市、茅洲舊市、和平墟、沙井墟、雲林墟、昇平墟、清平墟、新墟、白龍崗墟、黃松崗墟、福永墟、碧頭墟、月崗屯墟、深圳墟、清湖墟、平湖墟、永豐墟、葵湧墟、鹽田墟、王母墟、碧洲墟、大鵬城西門街市、烏石巖墟等30多個墟市 。
  • 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萬商雲集"深圳墟"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東門步行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彼時,羅湖一帶相繼出現了赤勘村 (今蔡屋圍 )、羅湖村、隔塘村 (今水貝村 )、湖貝村、向西村、黃貝嶺村和南塘村,幾個村落之間建起了集市,名為"深圳墟"。晚明始,這裡便是方圓數十裡名聲顯赫的商業墟市。
  • 深晚獨家 | 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
    清康熙時任新安知縣靳文謨主持纂修的《新安縣誌》顯示, 「深圳墟」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直到1979年,「深圳」成為市名,「深圳墟」則改稱「東門老街」。在東門步行街不起眼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家百年老店。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今年92歲的老掌柜梁柏合向深晚記者回憶起他的祖輩與「東門老街」的故事。▲東生源百年老店位于天龍商業城一樓。「過去,我的曾祖父在老家廣東新會以染布、賣布為生,生意源源不斷,就取名『東生源』店號。
  • 獨家|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老東門墟市圖。
  • 公明究竟有多深藏不露?
    深圳有一類人,叫公明人他們來市區叫「過」深圳他們周末活動範圍集中在光明寶安他們自嘲自己是「村裡人」...這裡有深圳僅存的騎樓老街,公明老墟,百年騎樓,朋友告訴我曾經騎樓老街的繁榮景象可不比東門老街差。在下村老街裡還藏著一家經營了26年夫妻檔糖水鋪,附近老街坊來這吃碗糖水打牙祭是平常事。
  • 百年歷史沉澱!看有故事的東門老街如何成為接地氣的時尚商圈
    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 50 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 100 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近日,深晚記者走訪東門步行街發現,從"深圳墟"到百萬客流商圈,東門步行街從傳統商業步入現代商業,迎來了蝶變與新生。
  • 深圳東門步行街,地鐵三號線老街站,你去過嗎,幾百年歷史深圳墟
    東門老街人潮來去如雲集,華燈十裡無朝夕。商賈更如流,寶華樓上樓。江山來此處,若為春風故。書院接東門,留教深圳魂。西江月. 深圳東門掠影過眼紅裙掠美,臨街美食堪誇。那年故事舊人家。今日香車寶馬。深圳人習慣稱之為「老東門」的深圳老街形成於明代中期,又叫「深圳舊墟」,地處深圳市羅湖區深南東路以北,以現今的東門中路、人民北路、解放路、湖貝路等主要街道為構架。深圳市區就是以此為基點發展起來的。東門商業步行街區,是集旅遊觀光、飲食休閒、購物消費為一體的標誌性商業街區。
  • 獨家|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老東門墟市圖。
  • 百年歷史沉澱!看有故事的東門老街如何成為接地氣的時尚商圈
    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 50 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 100 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近日,深晚記者走訪東門步行街發現,從"深圳墟"到百萬客流商圈,東門步行街從傳統商業步入現代商業,迎來了蝶變與新生。
  • 深圳最後的古墟!200多年歷史,至今保存著清朝當鋪....
    每月農曆初一、十一、廿一,初四、十四、廿四,初七、十七、廿七,是古墟的趕集日。松崗、石巖、公明、沙井、福永等地村民,一早趕路到這裡進行商品交易,街道行人如織,摩肩接踵。200多年時光流轉,當年的古墟還在,商鋪卻人去樓空,車水馬龍、商賈雲集、熙熙攘攘的景象,只留存在歷史中。其中,永興橋、米機廠、廣安當鋪、糧倉,也是在歲月更迭中清平古墟留存下來的歷史印記。
  • 【深圳博物館】深圳民俗 | 深圳「四大名墟」、各個墟市擺賣的貨物......你知多少?
    清嘉慶年間全新安縣(包括香港地區)共有墟市37個,其中以縣治南頭城和位於今羅湖區東門老街的深圳墟歷史最早,規模最大,交易最盛。新安地區各大姓氏的發展壯大與墟市的形成與繁榮有密切的關係,如坪山墟與曾氏,龍崗墟與羅氏,坑梓墟與黃氏,沙井新橋清平墟與曾氏等等。
  • 在公明老街,尋味中秋
    有人說,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試著進入它最容易被人忽視的老街之中。 從合水口中屯古村落往北,越過振明路,東行百餘米,便是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公明墟」,現在的公明老街,「公明」二字最早就起源於此。
  • 深圳民俗 | 深圳「四大名墟」、各個墟市擺賣的貨物......你知多少?
    清嘉慶年間全新安縣(包括香港地區)共有墟市37個,其中以縣治南頭城和位於今羅湖區東門老街的深圳墟歷史最早,規模最大,交易最盛。新安地區各大姓氏的發展壯大與墟市的形成與繁榮有密切的關係,如坪山墟與曾氏,龍崗墟與羅氏,坑梓墟與黃氏,沙井新橋清平墟與曾氏等等。
  • 實拍深圳:公明街道上村和下村,村裡樓房林立,這兩個城中村真大
    實拍深圳:公明街道上村和下村,村裡樓房林立,這兩個城中村真大深圳光明新區公明街道的上村下村,毗鄰洋湧河,洋湧河是東寶河的支流,最後流入珠江,是深圳與東莞的分界河。上村陳仙姑是真實歷史故事,「陳仙姑的故事」作為民間傳說被列為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老深圳的市墟—東門老街
    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人來說,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為,這裡承載著深圳的歷史沿革、變遷。鐫刻著深圳厚重的記憶。深圳「老東門墟市圖」在「東門步行街」商業中心的小廣場上,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區開闢了遊客廣場,提供給來這裡的買家(遊客)休息,商業觀光。專門有一面牆掛了這張「老東門墟市圖」。
  • 萬商雲集「深圳墟」
    去武漢要去江漢路,遊客們來到深圳,一定要去走走東門老街。所謂老街,其實不是一條街,而是指深南東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園路以東,東門中路以西17.6萬平方米範圍內的17條街道和所有商業設施。自明代中期至晚期,這一片被稱為「深圳墟」的地方就逐漸成為方圓數十裡名聲顯赫的商業墟市。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圳經歷著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多地方拆遷重建、很多地方變換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