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潭柘寺品茶,帝王樹,鋤地

2020-08-30 樂樂遊學記

聽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一直想目睹千年古剎的芳容。訂好票由於臨時有事又把票取消,或者起床晚了,時間總是不合適。一波三折,總算出行了。

潭柘寺地處京西門頭溝區,門頭溝是山區。我從三環半出發,乘坐10號線到慈壽寺換乘6號線,6號線到金安橋換乘S1到石廠,到石廠後換乘931路到潭柘寺。看似路線折騰但暢通無阻,用時間2小時30分。

踏著碎石古路來到千年古剎,門前左右有蓮花池,池中杯水流不停。

碎石古路

蓮花池,杯中水流不停

進入潭柘寺後,可以免費請香,也可以花錢請香,非常人性化。

潭柘寺有處品茶處不錯,雖然價格有點小貴,但是在千年古剎裡品茶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古樹,石欄,靜靜的,微涼。心隨環境變。

品茶,疫情期間杯子是一次性的

此時此刻離寺院裡的兩棵寶貝樹很近,東側稱為帝王樹,距今1400年的銀杏樹。神奇的帝王樹,據說清代每有一代皇帝繼位,它就從根部長出一個新枝杆,新枝杆再慢慢與舊幹合為一體。西側稱為配王樹,是為東側的帝王樹配對使用。兩樹均為雄銀杏樹,不結果實。銀杏樹有活化石之稱,樹齡長,又稱「公孫樹」。

帝王樹

寺院煮粥鍋,這口鍋的直徑4米左右,深2.6米左右,壁厚20釐米。僧人刷鍋時需用梯子下到鍋裡刷鍋。可煮150斤米,七八個和尚燒火,數擔柴,十幾個小時,一鍋粥可供全寺院的和尚吃一天。京西地區諺語「潭柘寺的粥鍋,加水不加米」。

大銅鍋

灶坑3米多深,灶眼上方有塊漢白玉做成的匾,寫著潭柘寺三個字。當年方丈怕有火災,為了提醒燒火的僧人「小心用火,防止火災」。同時在北京城內的安門橋下有一塊小石碑刻著北京城三個字,泡在水中,據說可以避免水災。北京地區的俗語「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


潭柘寺

灶坑

潭柘寺的迎客松也比較有特點,由於疫情無法去黃山看奇松怪石,用這裡的迎客松彌補一下遺憾吧。

迎客松

巧遇,一直想帶樂樂去農村體驗什麼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山時遇到一位奶奶在鋤草,借用奶奶的鋤頭及地,讓樂樂體驗鋤草及種地,如果不好好努力連當農民的資格也沒有,說種地都是抬舉你,因為你沒有地可種。

鋤草

樂樂坐上931路感受到了山路崎嶇,什麼是盆地,山區與平原的不同。北京的地形很奇特,西邊、北邊是山區,東邊、南邊是平原,再往東邊是天津,天津沿海,有港口。海運貨物很方便。廣義上說北京有山、平原、海。

相關焦點

  • 潭柘寺:它被譽為皇家第一寺,這座千年古剎真的有千年嗎?
    今天我要跟大家來分享幾個景區故事,那麼這些故事都是關於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可能是中國最牛的寺廟,它在北京城,叫做潭柘寺。潭柘寺是一座千年古剎,可能很多朋友問了,千年古剎真的有千年嗎?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怎麼理解呢?
  • 北京潭柘寺大殿前的帝王樹
    北京潭柘寺的大殿前,有一棵銀杏樹。這棵樹植於唐貞觀年間,樹齡已過千年。高達40餘米,胸幹周長9米,遮陰面積達600平方米。當年的乾隆皇帝,看到這棵樹後,當即下旨,封其為「帝王樹」。這是迄今為止,皇帝對樹木御封的最高封號。其職位遠在著名的「五大夫松」和「遮蔭侯」之上。
  •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潭柘寺到底什麼來頭
    當屬位於北京門頭溝區的潭柘寺,民間素有:現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美譽。潭柘寺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也就習慣叫它「潭柘寺」。潭柘寺始建於公元316年,距今有將近1700年的歷史,歷盡滄桑。期間還有幾次大的毀壞甚至夷為平地,後經各朝代皇家出資擴建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規模,歷代很多帝王將相都不止一次特地來潭柘寺上香禮佛。
  • 北京門頭溝:1918年的潭柘寺
    1908年雪後的京西潭柘寺潭柘寺的「帝王樹」這是一棵至少1400年的樹齡的銀杏樹,其「帝王樹」之名為乾隆所御封。萬木叢中的潭柘寺從北方襲來的寒流被高大的山峰所屏蔽,使潭柘寺所處之地溫暖、溼潤,非常適宜植被生長。
  • 周末自駕兩百公裡,探訪京西第一古剎潭柘寺
    居北京多年,早聞京城古廟古寺眾多,如雍和宮、潭柘寺、紅螺寺等,其中尤以潭柘寺聲名遠揚。潭柘寺,位於京西門頭溝區潭柘山麓,始建於西晉時期,距今已1700餘年,難怪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之美譽,但順義之於門頭溝,相隔甚遠,前些年沒有車,想要去一趟單程算下來將近半天時間,實在跑不起,只能遠望而興嘆。
  • 京西晉唐古剎成雙 千年銀杏無獨有偶
    前幾天去了趟京西兩個古剎,戒臺寺和潭柘寺,兩個寺的歷史都很悠久,隔著G108兩座山裡,不過倆風格迥異,潭柘寺作為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始建於西晉,距今都1700多年了,所以有現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的說法,這也是北京郊野最為著名的寺廟之一了,香火很旺,加上秋天園內兩株1300多年的古銀杏算是明星樹種,所以遊人如織。
  • 最美不過潭柘寺,賞秋看葉的好去處
    賞銀杏樹的地方很多,今天和大家推薦位於京西門頭溝的潭柘寺。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 祈福千年古剎潭柘寺,徒步秋色絢麗天門山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不是一句沒有事實根據的民諺。現在都道看紅葉去香山,殊不知數百年前,京城的賞秋之地便是這潭柘寺,也經歷了秋風肅殺後的落寞,就這樣坐落在京西門頭溝連綿峰巒環抱之中靜靜的守候了千年,等候每一位有緣人的到來,可見其古老的文化底蘊之深厚。
  • 北京潭柘寺有不計其數的古樹,帝王樹有1300多年,石魚也是絕寶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他這是的寶貝之一大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潭柘寺最古老的樹,它就是這顆銀杏樹,又叫帝王樹,栽種於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
  •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寺廟你去過麼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裡。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來自百度百科)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來自百度百科)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 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
  • 北京4個寺廟銀杏最有禪意,深藏千年卻鮮為人知,適合周末賞秋
    於是便想著趁著秋季天高雲淡之際,在周末的北京尋一寂靜處,忘記工作的煩惱,生活的羈絆,看漫天黃葉飄落,秋風起,古剎鐘聲響,樓閣古樹,找回真正輕鬆的自我。北京潭柘寺的帝王樹,大覺寺千年的銀杏樹,西峰寺元代的白果王,紅螺寺的「夫妻」銀杏樹,每一處都是可以讓人忘記凡塵俗事,靜坐一下午的存在,或悠然散步,或偶爾拍照,留下秋天唯美詩意的一瞬間。
  • 京郊古剎--北京潭柘寺旅遊景點攻略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布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 潭柘寺:一個遠離北京喧譁的地方,一個存在了千年的古寺
    潭柘寺:一個遠離北京喧譁的地方,一個存在了千年的古寺老北京人都熟知的一個古寺院,潭柘寺。這個寺院據史料記載,距今差不多有1000多年歷史了,是在那個時期京城地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寺廟在建寺的初期並不是叫潭柘寺這個名字的。
  • 唐燕生:潭柘寺覓「柘」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句流傳久遠的民諺,說明了這座群山之中佛寺的古老。據考證,該寺創建於晉代,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稱龍泉寺,雖寺名歷代更換,然潭柘寺卻名傳遐邇,據說是因寺後有「龍潭」,山坡有「柘樹千嶂」而得名。「靈境無如潭柘杳」。汽車沿西山奔馳了兩個多小時,才在山門前停下。出車四顧,峰攢巒簇,長松繡天。
  • 京城第一古剎的秋色美到不容錯過
    趕緊把每年定點打卡的賞秋地先釋放一波~一波~古剎金秋第一站-潭柘寺剛來北京就聽到這句「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更讓人覺得,到了北京要去拜碼頭呀!說到潭柘寺的歷史,古剎始建於西晉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當時叫做嘉福寺,這比北京建城還早了800多年, 因此便說「先有潭柘, 後有北京城」。
  • 北京許願「最靈」寺廟:求姻緣者超多,還有顆被乾隆命名的帝王樹
    在北京還真有一座許願「最靈」的寺廟,尤其是求姻緣的遊客數量超多,寺廟內還有一棵乾隆命名的「帝王樹」。這座寺廟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名叫潭柘寺,之所以寺廟會取名為潭柘寺,原來在山上種植的拓樹很多。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潭柘寺自建成以來,共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可以稱得上是北京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寺廟,凡是來過潭柘寺的遊客,都認為這裡才是許願最靈的寺廟,潭柘寺除了是北京寺廟之一以外,還是北京最具年代感的古老建築群,寺內單是古代遺留的房屋數量就多達一千間左右,這一規模能夠跟北京故宮相對比了。
  • 千年古剎,禪意人生
    此次旅行的目的地是位於北京門頭溝的潭柘寺。每到一地,我總要去寺廟古剎,「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行,只為遇見」。我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做不到「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從不期望更不期望有哪位仙子人能保我一世平安,我只希望在紛繁的紅塵中獲得一時的安寧。所以我進寺廟從不跪拜,也不進香。佛是慈悲的,本是紅塵中人,形式上的虔誠只會讓我感到可笑。
  • 北京門頭溝一個鎮,擁有千年古剎潭柘寺,是全國旅遊名鎮
    在北京門頭溝區的東南部,北京市郊潭柘山簏,有一個名叫潭柘寺的鎮。潭柘寺鎮因轄區內的潭柘寺而得名,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為著名和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還有「先有十柘,後有幽州"這一古諺,充分說明了潭柘寺建制時間十分悠久,寺院坐落於鎮的西郊潭柘山半腰之上,以山中眾多的龍潭、柘樹得名於潭柘寺,近些年,還被遊客評為北京市18個最佳祈福地之一,院內建築非常雄偉壯觀,擁有十分優美的自然景色,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流傳至今。
  • 潭柘寺明日啟動千年慶典 古剎六懸疑正待破解
    中新網7月28日電據北京青年報今日報導,潭柘寺明天將啟動千年慶典。從去年6月15日從洛陽白馬寺來到這裡的傳興師,面對千年的潭柘,他的內心深處卻有著不盡的謎團。  ▲謎團一潭柘寺建於何年  「先有潭柘,後有幽州城」這種傳言,古已有之,然而,潭柘寺究竟是建於何年卻眾說紛紜,多年來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熱點。
  • 周末1日【潭柘寺】千年古剎-皇家寺院の天門山6公裡登高望遠1日休閒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