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彩卷繪 高原氣象新——新中國成立70年雲南發展巡禮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雲嶺彩卷繪 高原氣象新——新中國成立70年雲南發展巡禮

新華社昆明7月30日電 題:雲嶺彩卷繪 高原氣象新——新中國成立70年雲南發展巡禮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王長山、吉哲鵬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立下的民族團結誓詞碑到「直過民族」整族脫貧,雲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心謀發展。

從守護綠水青山到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雲南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跨越。

從「雲南十八怪」之「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到「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的快速推進,巨大反差映照著區域輻射中心的崛起。

新中國成立70來,雲嶺高原滄桑巨變,萬象更新,閉塞落後成為歷史,處處湧動勃勃生機。

圍繞「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大定位,雲南各族兒女正鬥志昂揚闊步在新徵程上,凝心聚力描繪著跨越發展的新畫卷。

血脈相連,團結奮鬥奔小康

看著人們戴著VR眼鏡、通過5G網絡看世界時,獨龍族漢子馬春海不禁想起多年前「放炮傳信」在峽谷裡的回聲。

獨龍族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這裡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曾是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在黨和政府關心下,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通車,大雪封山成為歷史。如今,獨龍江鄉開通5G通信,草果等產業興旺,電商等新業態湧現……這些變化,在縣移動公司工作的馬春海是見證者和參與者。

又一個兄弟民族趕了上來!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邊疆少數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動實踐。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黃雲波說,基諾、德昂、獨龍3個「直過民族」整族脫貧只是先行一步,2020年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將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除漢族外,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三分之一,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特有民族、跨境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1951年,普洱專區各族人民會盟立誓、刻石銘碑:「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

在雲南,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得以充分落實,團結進步融入各民族的血脈。

「我們家四代20多口人中有四個民族,大家和諧融洽。」90多歲的老人葉德祥家住香格裡拉市建塘鎮金龍社區,提到家庭和諧密碼,他說,國家倡導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是家裡和諧融洽的真正「密碼」。

葉德祥老人口中的「密碼」,也是雲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密碼」。

70年來,民族團結進步的法制保障趨於健全。今年5月1日,《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施行,標誌著示範區建設步入了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70年來,天塹變通途。雲南民族地區公路裡程由2012年的15萬公裡增加到2017年的20萬公裡,鄉鎮之間公路通暢率和鄉鎮到建制村通公路率都達100%。

70年來,高素質少數民族幹部隊伍茁壯成長,目前全省少數民族公務員及參公管理人員10.65萬人,佔總數的33.3%。

……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雲南推動示範區建設與扶貧開發雙融合雙促進,民族地區主要發展指標年均增幅多年來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萬人減少至86.5萬人。

綠色引領,高質量跨越

白族漢子李德昌家住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以前他未涉足旅遊,現在是知名「導遊」——為一波接一波到自家白族小院的遊人講解洱海,講解綠水青山。

背靠蒼山,面朝洱海。古生村位於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洱海之畔,靠湖吃湖成為大多數村民的不二選擇。隨著洱海流域人口聚集和生產生活方式變化,汙染防治警鈴響起,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兩次大面積暴發藍藻。

2016年11月,雲南開啟搶救式保護工作,全面打響洱海治理攻堅戰。2018年,洱海有7個月保持Ⅱ類水;今年1月至3月,全湖水質保持Ⅱ類。

現在,古生村大青樹依舊繁茂,湖濤聲依然不絕於耳。變化的是洱海邊新增了排汙管廊、生活汙水輸送到處理廠處理……綠色和生態的理念紮根到每個村民的心裡。

「入湖溪水真是清了,洱海也清了。」李德昌說,洱海如被汙染了,別說沒人來,就是家園都守不住了。

洱海的保護治理是雲南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縮影。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環境質量整體穩定,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整體保持穩定,納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100個斷面水質上半年優良比例為79%。

像汙染防治和環境保護一樣,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不僅要守護好綠水青山,還要探索綠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態新畫卷在雲嶺大地展開。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任治忠介紹,當前雲南生物多樣性相關指標居全國第1位,森林覆蓋率60.3%,居全國前列。

新中國成立至今,雲南產業門類從當初的礦業、捲菸、糖等緊缺性產品,發展成40餘門類工業系統,產業體系從落後走向繁榮興旺與「高精尖」,還在綠色能源等領域中屢創奇蹟——魯布革水電站在全國第一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率先實行國際招標;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下遊,正在崛起一個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建成或在建的水電站總裝機規模逾4600萬千瓦。

「十二五」,雲南共淘汰落後產能2398餘萬噸,累計單位GDP能耗下降20.7%。通過汙染物的大幅削減和強有力的環境監管,「十二五」全省河流水質優良率、達標率分別較「十一五」提高了14.5和15.5個百分點。

「十三五」以來,雲南持續推動「粗、黑、重」的產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兩型三化」轉型,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上頻出大招。

爭當排頭兵,雲南還立下「軍令狀」:到2020年,省級生態文明縣(市、區)創建比例將逾50%,省級生態文明鄉鎮(街道)創建比例逾80%,爭創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雲南正用心抒寫綠色發展答卷,奮力追趕。

雙向開放,從「末梢」到「前沿」

「遇到爬坡時,人們跳下火車到路邊去一下廁所,回身仍可跳上火車繼續旅途。」這個「趣事」深深地烙在雲南鐵路博物館講解員腦海中。

在上世紀20年代到90年代運營的雲南箇舊至雞街的寸軌鐵路上,火車很慢。現在這列由蒸汽機車牽引的行李車、郵車、客車、罐車組成的列車正停在博物館裡,成為雲南鐵路發展的一個記憶。

山嶽橫亙,江流湍急。五尺道、蜀身毒道、茶馬古道……千百年來,雲南人對路的渴望從未停止。

「火車沒有汽車快,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這是民謠中調侃雲南閉塞和落後的語句。新中國成立時,全省只有一條滇越鐵路。

1966年,貴昆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雲南「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的歷史;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雲貴川三省的鐵路交通網全面形成……

目前,雲南已從「米軌」邁入「高鐵時代」,「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正快速推進,「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幹線主骨架基本建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日益讓雲南從「末梢」變為樞紐。

穿越高黎貢!不久前,我國鐵路第一長隧——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掘進至井深702.7米,打破國內鐵路豎井最深紀錄,這意味著中緬大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

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通車。「中老鐵路開通必將為中老旅遊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寮國新聞文化旅遊部門一位負責人說。

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通過多年來的努力,雲南以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設施建設為基礎,奮力打開山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落後閉塞的邊陲,正變成開放、發展的前沿。

現在,一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新格局正在構築。去年雲南與大湄公河次區域五國的貿易總額同比增長5.6%、雙向投資佔雲南對東協十國投資額的95%,通關速度提升60%、費用降低40%。昆明海關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雲南實現外貿進出口額達104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6%,進出口額創歷史同期新高。

濃墨重彩,雲南再繪開放之筆——全面構建「1+15」的開放政策體系,圍繞新時代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一舉推出100條政策措施。隨著中緬、中老、中越經濟走廊和中國—東協自貿區、瀾湄合作機制建設深入推進,雲南區位優勢正變為後發優勢,開放新高地正加速形成。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一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正在雲嶺高原崛起。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焦點

  • 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社拉薩7月31日電 題: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新華社記者段芝璞、邊巴次仁、劉洪明  這裡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條件艱苦;  這裡是雪域高原,地球上最後一方淨土,亞洲水塔,生態脆弱;  這裡的人民,曾經在封建農奴制枷鎖下
  • 治蜀往事激越 興川今朝豪邁——新中國成立70年四川發展巡禮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治蜀往事激越 興川今朝豪邁——新中國成立70年四川發展巡禮  新華社成都7月28日電 題:治蜀往事激越 興川今朝豪邁——新中國成立70年四川發展巡禮新中國成立70年來,都江堰灌溉面積由1949年的280多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076萬畝;巴蜀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描繪出一幅幅猶如都江堰一般波瀾壯闊、激越豪邁的治蜀興川畫卷。  「蜀道」不再難 開放變前沿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
    綠色發展譜新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金昌側記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金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在古絲綢之路、祁連山腳下崛起的一座文明新城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建市38年的光輝歲月裡,金昌人矢志不渝致力打造高品位的「宜居宜業宜遊」綠色生態文明城市,在茫茫戈壁上精心描繪出了一幅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社會文明交相輝映的多彩畫卷,贏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一個個閃亮的國字號金字招牌。
  • 瑞麗航空參加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瑞麗航空參加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 報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持續舉行8月6日,德宏州在昆明舉行專場新聞發布,瑞麗航空作為代表參會並展示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意在集中展示德宏州70年來各方面發展成就。
  • 民族奮進壯麗70年 交通銀行禮讚祖國新風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載,這是充滿責任、充滿創新的路;一條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路;一條舉世矚目共襄盛世的路。這條路走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開始,更走出中華民族復興的開始。  高歌雲嶺,回望過去,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大地滄海桑田,我們偉大祖國的面貌、偉大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奮進,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啟篳路藍縷的創業徵程,掀起氣壯山河的建設浪潮,闖出波瀾壯闊的改革之路,張開擁抱世界的開放胸懷,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
  • 海南舉辦發展成就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27日電(記者 尹海明) 9月27日 ,「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發展成就展」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成就展通過「信仰傳承」「諄諄囑託」「親切關懷」「輝煌巨變」「區域發展」「美好未來」等六部分內容,回望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展現海南近70年來的滄桑巨變,展望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激勵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接力奮鬥中譜寫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光輝篇章。
  • 貴州「百名兒童繪百米長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歌唱祖國...
    9月29日,由貴州省婦聯主辦,貴州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貴陽市省府路小學共同承辦的「禮讚新中國花開新時代」2019貴州「百名兒童繪百米長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歌唱祖國"主題活動在貴陽市省府路小學舉辦,2000名小學生參加慶祝活動
  • 「2019奔跑雲南」關鍵字「耀」:「雲南元素」閃耀國慶慶典 每一個...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這一年裡——雲嶺各族兒女心潮澎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送上來自七彩雲南的祝福。「雲南元素」閃耀慶典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 國際合作篇:氣象合作繪彩卷 攜手世界謀共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郝靜  70年來,伴隨歷史性跨越,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深刻變化。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我國多位著名科學家當選為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前身)各組織機構的委員。到了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氣象部門的國際科技合作主要是學習和借鑑當時蘇聯的技術經驗。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WMO)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我國氣象部門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恢復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的部門。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交通發展成就綜述
    一聲驚雷,新中國成立,覺醒的中華大地爆發出強大的發展能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力更生、銳意進取,從快速搶修被戰爭破壞的鐵路開始,讓「鋼鐵巨龍」首通大西南、挺進青藏高原;高鐵更是從「零」起步,跨越成為規模和技術創新能力世界領先。70年來,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鐵路密織成網,高鐵貼地飛馳,3萬噸重載貨運列車橫空出世,中國鐵路實現了由「追趕」到「引領」的角色轉換。
  • 氣象局:新中國氣象事業60年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    60年前,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在百廢待興的繁忙國事中,就將籌建氣象工作列入重要議程,並於1949年12月8日批准成立了中國氣象局的前身——中央軍委氣象局,標誌著新中國氣象事業從此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60年,在我國氣象科學發展歷史長河中是非常短暫的,但這60年的發展卻是最輝煌、最耀眼的。我國氣象科學的發展源遠流長。
  • 新中國 70 年發展的三大啟示
    新中國70年歷史是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歷史,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考察新中國70年的發展,我們會得出「時間在社會主義這一邊」的重要結論,從中可以合乎邏輯地獲得三大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祝福語簡短 國慶70華誕賀詞說說精選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賀詞有哪些?1949年,新中國成立。革命先烈浴血奮戰、開天闢地創造新的開始,解救中國人民於水生火熱之中。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周年建設碩果纍纍,新世界創業道路前程錦繡。在新中國70周年慶典來臨之際,整理慶祝新中國70周年的祝福語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典啟示錄
    2019年國慶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共和國武裝力量改革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受閱裝備全部為中國製造,40%為首次亮相。南昌起義總指揮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動情地說:「看到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威武雄壯,想起共和國70年的非凡歷程,就忍不住熱淚盈眶。」
  • 「壯麗70年·粵來粵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主題採訪...
    「壯麗70年·粵來粵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新華網  作者:王厚啟 鄧瑞璇 李俊豪  2019-09-16 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
  • 雲南萬興隆生物科技集團開展系列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0月1日上午,雲南萬興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系列活動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午8時30分,該公司舉行了升國旗儀式,公司200餘名職工參加升旗儀式。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音樂響起,公司全體人員肅穆而立,一起高唱國歌,行注目禮,向祖國母親表達最美好的祝願。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鐵龍飛馳強國脈——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
    一聲驚雷,新中國成立,覺醒的中華大地爆發出強大的發展能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力更生、銳意進取,從快速搶修被戰爭破壞的鐵路開始,讓「鋼鐵巨龍」首通大西南、挺進青藏高原;高鐵更是從「零」起步,跨越成為規模和技術創新能力世界領先。
  • 70人美術作品見證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
    「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12月29日在國博開幕。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2月9日。展廳一角 餘寇辰攝  展覽主辦方國家博物館,特別邀請了70位活躍在創作一線且成就突出的美術家,共襄「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
  • 「輝煌70年」雲南成就展保山專場活動在昆明舉行
    10月17日,「輝煌70年——雲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保山專場活動在雲南文學藝術館舉行。活動通過保山市70年發展變化介紹會、「我與我的祖國」主題故事匯和講述保山專題展板內容背後的故事三個專題,全面立體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保山市的滄桑巨變及取得的輝煌成就。介紹會上,一張張圖片回顧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保山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曆程;一組組數據清晰地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保山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雲南:專題研討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工作
    雲南:專題研討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工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9月22日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