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加行之有效地幫助同學們學會劃分結構層次,歸納段意、讀懂內容,我們將通過小學常見的幾種閱讀文體說明如何劃分層次、歸納段意、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一、寫景類文章
看到一篇寫景文章,我們從寫作的角度想想,是不是先解決「寫什麼」、再解決「怎麼寫」、最後解決「為何寫」的問題。一般開頭先交代什麼景色,再從幾個角度描寫這裡風景的特點,最後寫出對這片景色的喜愛與讚美之情。有的則是通過景物讚揚某類人的品質,也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還有的是借物言志的文章。這樣的文章通常前面交代景物,後面引出景物中暗含的品質或志向,在結尾時交代或者抒發出來。
按照這樣的寫作邏輯,同學們就會對寫景文章劃分段落層次有了清晰的框架。即寫景文章=交代景物+介紹景物特點+抒發對景物的情感,這就是一目了然法,這樣的寫景文章直接分三大段落即可。
劃分公式=總敘+分敘+結敘。
也有的寫景文章開頭沒有單獨交代寫作對象,而是直接將寫作對象和寫作內容放在一起,這樣的文章就是兩大段落,劃分公式=分敘+總敘;還有的寫景文章將寫作目的或意義隱藏於景物描寫中,也就是說把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合併,這樣的文章只需分兩大段即可,劃分公式=總敘+分敘。掌握了寫作規律後,劃分段落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二、寫事類文章
寫事文章的段落劃分離不開寫作的總體規劃和布局。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發生、發展和結局。記事的文章,只要仔細分析它是怎麼發生的,怎麼發展的,結局怎樣,摸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後正確劃分段落即可。常規寫事文章一般劃分為三部分,也就是寫事文章=概括事件由來+詳寫事件內容+點名事件中心。
故事類文章一般直接進入故事,可以劃分為兩大段落:故事內容+感悟;也可以劃分為四大段落:故事起因+經過+結果+感悟。
三、寫人類文章
單純以外貌描寫出現的寫人類文章不多,大多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質的。
一般的寫人作文,先交代寫誰、寫這個人哪方面特點,然後再通過具體事例進一步來凸顯這個人的品質或精神。
人的精神品質是是隱形的,或者說是虛的,既看不到又摸不到,因此只好通過實的事例來體現。事例有的是一件,有的則是兩三件。
所以,寫人文章更好劃分。一般開頭交代誰,有時也會在開頭概括這個人的性格或品質,此為一個層次。
接下來選取幾件事例來進一步體現此人的性格或品質,這是中間層次。
最後結尾總結,用品質或精神點題,這是最後一個層次。
所以,寫人文章一般劃分為三大段:
交代寫作對象+事例陳述+點名人物
也就是:
總敘+分敘+結敘
四、狀物類文章
狀物不僅言之有物,還要言之有序。有的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順序寫,有的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也有的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寫。
寫靜物一般採用樣子、結構、用途的寫作順序;寫動物一般採用外形、動態、習性的寫作順序;寫植物一般採用形狀、顏色、滋味的寫作順序。
劃分公式=交代寫作物體+介紹物體詳情+總結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