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馬上到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代表團圓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中秋月圓夜,人們總會不自己的抬起頭,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和孩子們聊聊月宮中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
說起團圓,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之人,對於家,對於家人的團聚都是異常的看重的,中秋為什麼說團圓,因為后羿和嫦娥也要是團圓的。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學生都知道,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古代時候,天上突然十個太陽一起出現,把大地曬得乾裂,河水也都幹了。神箭手后羿為了借鑑人們,就射下九個太陽。
自此名揚天下,很多人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叫做逢蒙混進來。后羿射下太陽後,西王母給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后羿把他交給嫦娥保管。

有一天這個逢蒙趁后羿外出,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危急之時便把不死藥吃下了肚,一會兒便飄離地面,飛向了月亮。后羿回家尋妻不得,於是仰望月亮呼喚嫦娥。後來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一道月圓之夜,月亮上就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於是每到月圓之夜便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而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事情後,也紛紛在月下擺香案祭嫦娥。月母被打動,允許嫦娥在月圓之日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

嫦娥奔月的來源,嫦娥故事最初出現在《歸藏》。《歸藏》就是《易經》的三經之一。《易經》包含《歸藏》、《連山》和《周易》三本書,其中現存的只有《周易》,其他兩本已經失傳。
劉勰在《文心雕龍》曾經寫到:「《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 《易佔》之《歸妹》也描述了嫦娥偷吃長生藥、卜奔月的故事。秦簡寫到:『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此見於傳本《歸藏》之辭。」「恆我」,就是「嫦娥」。

嫦娥其實一開始也不是叫嫦娥,最初叫常娥或姮娥,一直到了漢文帝時代,為了避諱漢文帝的名字,後來改名嫦娥。而且嫦娥奔月故事的也有很多的版本,
比如屈原在《天問》中說: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後,對嫦娥有在一心一意,居然和河伯的妻子曖昧起來,因而嫦娥極為生氣,一氣之下服了仙藥跑到天上去了。而西漢《淮南子》中記載說,因為她背叛丈夫,偷吃了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珍貴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結果居然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當然這都是神話故事,月亮上既沒有玉兔也沒有嫦娥,有的只是環形山而已,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是喜歡聽這些神話故事,因為神話故事帶給人們美好的期待和願望。那就是月圓即是團圓,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團聚才是中秋最大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