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團圓莫忘賞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來源《周易》

2020-12-25 千年歷史一葉舟

中秋佳節馬上到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代表團圓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中秋月圓夜,人們總會不自己的抬起頭,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和孩子們聊聊月宮中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

說起團圓,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之人,對於家,對於家人的團聚都是異常的看重的,中秋為什麼說團圓,因為后羿和嫦娥也要是團圓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學生都知道,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古代時候,天上突然十個太陽一起出現,把大地曬得乾裂,河水也都幹了。神箭手后羿為了借鑑人們,就射下九個太陽。

自此名揚天下,很多人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叫做逢蒙混進來。后羿射下太陽後,西王母給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后羿把他交給嫦娥保管。

后羿射日

有一天這個逢蒙趁后羿外出,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危急之時便把不死藥吃下了肚,一會兒便飄離地面,飛向了月亮。后羿回家尋妻不得,於是仰望月亮呼喚嫦娥。後來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一道月圓之夜,月亮上就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於是每到月圓之夜便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而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事情後,也紛紛在月下擺香案祭嫦娥。月母被打動,允許嫦娥在月圓之日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

玉兔

嫦娥奔月的來源,嫦娥故事最初出現在《歸藏》。《歸藏》就是《易經》的三經之一。《易經》包含《歸藏》、《連山》和《周易》三本書,其中現存的只有《周易》,其他兩本已經失傳。

劉勰在《文心雕龍》曾經寫到:「《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 《易佔》之《歸妹》也描述了嫦娥偷吃長生藥、卜奔月的故事。秦簡寫到:『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此見於傳本《歸藏》之辭。」「恆我」,就是「嫦娥」。

易經之周易

嫦娥其實一開始也不是叫嫦娥,最初叫常娥姮娥,一直到了漢文帝時代,為了避諱漢文帝的名字,後來改名嫦娥。而且嫦娥奔月故事的也有很多的版本,

比如屈原在《天問》中說: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後,對嫦娥有在一心一意,居然和河伯的妻子曖昧起來,因而嫦娥極為生氣,一氣之下服了仙藥跑到天上去了。而西漢《淮南子》中記載說,因為她背叛丈夫,偷吃了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珍貴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結果居然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影視劇中嫦娥

當然這都是神話故事,月亮上既沒有玉兔也沒有嫦娥,有的只是環形山而已,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是喜歡聽這些神話故事,因為神話故事帶給人們美好的期待和願望。那就是月圓即是團圓,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團聚才是中秋最大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是哪個節日 家喻戶曉的中秋佳節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了,這個節日和中秋節有著很大的關係,一般提起中秋大家就會想起嫦娥奔月的傳說,在中秋夜裡一起賞月聽故事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就是指的中秋節。
  • 今日中秋!賞月的同時,把這些知識和故事講給孩子吧!┃關注
    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又是一年中秋時,今年中秋節你準備帶著孩子做什麼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關於中秋的起源和習俗你都知道嗎?當孩子問為啥中秋的月亮會圓時,你怎麼回答?吃月餅的同時,把這些也講給孩子聽吧。
  • 今日中秋!賞月的同時,把這些知識和故事講給孩子吧!|特別關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又是一年中秋時,今年中秋節你準備帶著孩子做什麼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關於中秋的起源和習俗你都知道嗎?當孩子問為啥中秋的月亮會圓時,你怎麼回答?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從起源上看,中秋節的起源比較複雜,既與上古時期人們的月亮崇拜有關,同時也與祭祀月亮女神嫦娥有關,但中秋節作為民俗節日的直接起源是唐朝時期的賞月風尚。和現在吃月餅、慶團圓不同,唐代人更強調欣賞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唐代詩人張祜在《中秋月》中說「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像張祜這樣讚頌中秋月色之美的詩篇在唐詩中非常多,白居易說「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介紹 這個故事和中秋有著莫大淵源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這個故事也給中秋佳節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連小孩子都知道。   中秋佳節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緊密關聯,這一美麗的民間傳說,在中華大地上流傳千百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故事 臨沂人從小就知道嫦娥奔月
    中秋節不僅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中秋節的浪漫傳說,你知道哪些呢?   中秋節由來簡介: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⑤:賞月(一)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⑤:賞月(一)羅 瑾賞月(一)月色風情小鎮夜景(圖片來源:西昌發布) 賞月打卡地之二:詠月祈福光福寺瀘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名山。光福寺望海樓(圖片來自網絡)近年來,光福寺香火日盛,寺前照壁處新建了觀景平臺,視野開闊,於此環顧,西昌城和邛海一覽無餘,成為瀘山光福寺賞月的不二選地。今年國慶中秋同是一天,家國同慶,四川省2020「萬人賞月詠中秋」群眾文化活動西昌分會場設在這裡,9月30日,廣大市民和四方遊客共聚一堂,歡享這場文化盛宴。
  • 你不知道的,中秋賞月背後的深意……
    中秋神話和寓意 中秋節的三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看是故事,其實是先人為了教化我們,精心編制了這三個故事。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去掉女字旁,為常我,月宮上只有嫦娥一人,孤苦悽寒,又稱為廣寒宮。告訴我們,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是很孤獨的,寂寞的。所以我們心中要常常無我,這樣,你的世界就不孤獨了。
  • 傳說:嫦娥奔月 - 河北新聞網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中秋將至,說說嫦娥奔月故事中的十個不明白,與大家同樂
    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交予嫦娥保管。逢蒙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危急之時吞下不死藥,不多時便飄離地面,飛落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尋妻不得,捶胸頓足,仰望月亮千呼萬喚地呼喚嫦娥名字。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皎潔的月亮上,果然出現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 奶奶跟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時奶奶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因為嫦娥才有了中秋節。 中秋佳節,一個給予了人們無限美好祝願的節日;一個讓人魂牽夢灐的節日;一個凝聚中華民族魂的節日;一個想起來就讓人溫暖的節日。
  • 今日中秋,願花好月圓人團圓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月光皎皎,情意綿綿每個中秋都是我們的團圓約定中秋,寄託著情思嫦娥奔月、玉兔搗藥至今口耳相傳賞月拜月、燃燈觀潮把玩兔爺、分吃月餅好一派熱鬧景象中秋,滋潤著味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 都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那你知道嫦娥是在哪裡飛升成仙的嗎
    都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那你知道嫦娥是在哪裡飛升成仙的嗎馬上就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自從這樣的習俗形成之後,中秋就和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寄託對家鄉和團圓的期盼之外,各種傳說故事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
  • 中秋賞月去哪?推薦北京這8處賞月勝地!來登高、泛舟賞月
    「萬裡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佳節,花好月圓,正是一家人團聚,賞月觀景的最佳時節。而且今年中秋夜,大部分地區都是皓月當空,賞月條件非常不錯哦!如何賞月?登高望月,臨水觀月,繁花映月…山水花草樓臺亭榭,都是能夠襯託月色的所在。因此KingCamp也整理出了最適宜賞月的8處勝地,不如帶上家人邀上朋友,趕赴與月亮的約會吧!
  • 中秋賞月去哪?推薦北京這8處賞月勝地!來登高、泛舟賞月
    「萬裡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佳節,花好月圓,正是一家人團聚,賞月觀景的最佳時節。而且今年中秋夜,大部分地區都是皓月當空,賞月條件非常不錯哦!如何賞月?登高望月,臨水觀月,繁花映月…山水花草樓臺亭榭,都是能夠襯託月色的所在。
  • 8150枚彩色月餅打造巨無霸「嫦娥奔月」震撼亮相
    10月4日,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中秋佳節,河南洛陽老君山由8150枚彩色月餅打造的圓形巨無霸「嫦娥奔月」引民眾圍觀。據了解,8150枚月餅寓意著八月十五,圓形寓意團圓。展示結束後,這些月餅將免費送與遊客。
  • 中秋賞月舉國歡騰,天宮一號傳捷報「嫦娥驕傲」
    又到一年中秋舉國歡騰,同賞月。天宮一號傳喜報,嫦娥驕傲。真是鼓舞人心,又一個新紀元。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天上僅一枚無不感嘆,歲月如歌。何曾遠遊如夢,多少年來,文人墨客,無不是對月敲詩 星空客,嫦娥寂寞。藉此來抒發對中秋賞月,感嘆時光流轉,歲月有情又無情。又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到佳節倍思親。多麼悽美豪邁,多麼真實的寫照,遊子思鄉之痛,杯杯酒喝離愁。
  • 【假日讀史】中秋賞月源於上古祭月
    漢代畫像石「嫦娥奔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唐人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詠月的詩句紛紛出現。  「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中:「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 月圓月缺之中秋,不得不說的有關中秋小故事
    中秋代表了團員,在我們中國源遠流長,而有關中秋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但其實除了這個故事外還有很多民間故事,也是跟這個中秋有關。小編要說的這個故事跟我們中國古代美人有關,而且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哦,她就是貂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她現在是遊戲常出現的常客啦。中國四大美人,那就代表了貂蟬非常美麗,據說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那麼這位傾國傾城的美人和中秋又有什麼關係呢?
  • 西安新五方旅行社:中秋去哪裡賞月?國內最佳賞月地推薦
    馬上要迎來中秋「小長假」了,想好去哪裡旅行了嗎?中秋相比其他節日更溫情,更浪漫。中秋是個團圓的節日,也是個美好的節日。中秋最美的傳說應該是嫦娥奔月,嫦娥偷吃靈藥,飛上天宮,后羿看著月光思念著自己的妻子。后羿看的月亮,咱們依然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