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1833.HK)董事長兼CEO王濤上周五突遭免職,職位由平安高管、平安租賃董事長方蔚豪接替。大摩財經獲悉,同時被「拿下」的包括數位平安好醫生核心高管,目前相關問題正在調查之中。
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平安好醫生首席產品官吳宗遜、首席技術官王齊、營運長白雪在內,平安好醫生現核心管理層幾乎全部換下。上述三位高管均為王濤昔日在阿里巴巴的下屬、同事,2014年追隨王濤加入平安好醫生。此外,平安好醫生聯席公司秘書林源也和王濤同日被免,林源從王濤2014年加入平安起即長期負責其辦公室工作。
王濤曾任阿里巴巴高級副總裁、阿里軟體總裁。他在上周五被免職之際稱,離職系「本人提出、董事會批准」,但未說明突然提出離職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醫生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管理層「涇渭分明」。平安牢牢掌控董事會:過去除王濤擔任董事長外,董事會的核心成員幾乎是一水的「平安系」人馬;王濤團隊負責經營:核心管理層幾乎全部由王濤為核心的前阿里團隊出任,平安此前未過多幹預。
平安好醫生的核心團隊是否存在問題,存在何種問題,仍待調查結果。
爭議「好醫生」
平安好醫生全稱為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辦於2014年,由平安集團孵化,王濤參與創辦,是平安集團旗下金融科技板塊四大「獨角獸」之一。
平安好醫生2016年4月獲得IDG、平安創新投資基金等機構的5億美元投資,2017年底獲得軟銀4億美元投資,2018年5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2019年報顯示,平安集團直接持有平安好醫生41.31%股權,平安高層利益平臺幫騏鍵、樂錦煊合計控制18.33%股權(含樂安炘間接持股3.2%),平安好醫生員工持股平臺樂安炘直接持股2.34%。此外,軟銀持有平安好醫生6.3%股權。
王濤僅持有平安好醫生492萬股,佔比0.46%,目前市值約5億港元。過去兩年,王濤從平安好醫生獲得總計接近3000萬的薪酬、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除面向用戶端的平安好醫生外,平安集團旗下還有一家醫療健康獨角獸「平安醫保科技」,主要面向醫療機構開發醫保信息系統。剛剛接替王濤的方蔚豪不僅是平安租賃董事長兼CEO,同時還擔任平安醫保科技的聯席董事長兼CEO。
平安好醫生成立四年即上市,號稱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頗受資本市場熱捧。平安好醫生IPO發行市值約580億港元,2019年起特別是近幾個月受疫情推動,平安好醫生股價一路拉升,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漲幅超過四倍,上個月創下接近1300億港元的市值高點。
儘管最新市值高達千億,但平安好醫生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從上市至今一直存在爭議。
2019年5月,曾經有神秘機構拋出一份針對平安好醫生的做空報告,認為平安好醫生的商業模式充滿疑點,涉嫌從運營數據、財務數據到發展願景進行不同層面的「注水」。做空報告認為大股東平安通過關聯交易向平安好醫生輸送巨額收入,並質疑平安好醫生在線診療服務的真實價值、用戶活躍度的「水份」等。
當時,平安好醫生並未直接回應,而是強硬報案處理。
好醫生的底牌
「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的成色究竟幾何?
按照收入類型,平安好醫生將業務分為在線醫療、消費醫療、健康商城(電商業務)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動(廣告業務)。
平安好醫生的廣告業務收入規模有限,但毛利最高。過去三年貢獻收入分別為0.74億、1.57億、1.92億。
消費醫療業務是平安好醫生初期的主要收入來源。所謂消費醫療,其實主要是銷售體檢為主的健康卡,並在體檢之外逐漸豐富了基因檢測、醫美、口腔等內容,具體的服務提供者是與平安好醫生合作的體檢中心、各類診所。該項業務在2015-2017年貢獻收入佔比分別達55.4%、64.5%、35%。
上述健康卡主要通過平安保險業務員向個人客戶銷售,平安好醫生獲取的毛利率超過40%,這也意味著合作的體檢中心幾乎是成本價提供服務。平安好醫生自身負責面向企業客戶(主要是平安集團)銷售,但毛利率較低:2019年財報顯示,企業客戶的團體體檢業務收入佔比上升,導致毛利率下降了10.2%。
由此觀之,平安好醫生消費醫療業務的核心是依託平安的百萬保險業務員大軍,為體檢等醫療服務機構「拉客」,銷售和服務環節均在線下。不過,這一業務至今仍是平安好醫生毛利第一大、收入第二大的業務。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平安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