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月,《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這條消息並沒有引起太多網友的注意,但是卻實實在在網際網路圈子中炸出一聲「驚雷」。在徵求意見稿發布後的兩天內,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四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直接蒸發1.8萬億。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不過是這場「反壟斷」大戲中的「前戲」。
12月11日,國家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指導意見。三天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出公告,表示將對阿里旗下的阿里巴巴投資、騰訊控股的閱文集團、順豐旗下的豐巢網絡進行頂格處罰,每家公司處以50萬元罰金。
公告顯示,三家受到處罰的公司分別是: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份、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科技公司。
隨後阿里、豐巢、閱文先後回應反壟斷被罰。
阿里回應:我們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後,已按照政策指引和要求,積極整改。
豐巢回應:已經收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誠懇接受,積極落實。
閱文:已收到通知並高度重視,已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積極整改,將全面做好相關的合規申報工作。
咱們分別來介紹一下這三家為什麼被監管盯上:
一、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案。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阿里巴巴投資先後三次合計收購銀泰商業73.79%股權,成為銀泰商業控股股東。2018年2月,阿里巴巴投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阿里和銀泰分別是線上和線下的零售王者,兩者結合,阿里對線上的掌控力蔓延到線下。
二、閱文是騰訊控股子公司,2018年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一方面,閱文坐擁大量網文小說網站,掌控著大量IP版權。另一方面,收購新麗傳媒後,閱文可以直接將手中的IP改編成影視劇集,直接打通從IP到影視作品的生態。
三、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案。2020年5月,豐巢網絡以換股方式取得中郵智遞100%股權,並於當月完成交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阿里、豐巢、閱文因反壟斷被罰金額僅50萬元,不少網友稱,這個罰款金額太小了,不足以對這些掌握巨大資本的網際網路巨頭造成實質性的懲罰傷害。
其實,我們要注意到監管總局的公告,這三家企業被罰的原因並不是造成了實質性的市場壟斷,而是「未及時申報,且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罰款金額較低也是情有可原。
此外,這一次打出的「反壟斷」第一槍,可能僅僅是出於「殺雞儆猴」的目的。雖然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國家為什麼要打擊「壟斷企業」?
事實上,最近幾年,國外也加大了對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企業的「反壟斷」調查,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巨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割韭菜」。舉個例子:某外賣平臺不久前就傳出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強制商戶禁止入駐對家外賣平臺,否則平臺使用搜索降權、流量限制以及限制補貼、折扣等手段來限制交易。去年鬧得轟轟烈烈的「天貓VS格蘭仕」事件也是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電商平臺捆綁銷售、「殺熟」等現象,也是網際網路企業壟斷的結果。現在,國家出手反壟斷指南,相當於是站在廣大消費者這一邊,讓資本市場回歸合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