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腳:法鼓山的「本來面目」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舉凡漢傳佛教寺廟,中心建築一般都叫「大雄寶殿」,但在臺灣法鼓山,所見卻是聖嚴法師自題的「本來面目」。大殿內,三尊佛像之外,餘者全無,真可謂殿徒四壁,空得氣勢浩蕩。這樣的遼闊無礙,讓人更容易放下種種痴心妄念,升起一種對本來面目的追問

  文/黃玉

  臺灣佛教界向有四大山頭之說:佛光山、中臺禪寺、法鼓山、慈濟基金會。孟春時節,因緣殊勝,我來到了位於臺北縣金山鄉的法鼓山。

  在臺北市區,很難有身在異地的感覺,總以為是在福建某地轉悠,親切得常有一把拉住某人的手問一聲「汝父可康健,阿娘都硬朗」的孟浪。但只要一出市區,光景便截然不同了。

  上午十時許,我們從臺北出發,出城不過十幾分鐘,景色大異。車在山與海之間穿行,右邊是山,一層層的綠濃得化不開;左邊是海,深深淺淺的藍無邊無際。打開車窗,鹹腥味並不很重的海風撲面而來,吹拂起我的頭髮,讓我想起此間藝人那首著名的歌「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約一個小時後,法鼓山出現在眼前,背靠蒼林,面朝大海。就像在色彩的選擇上專做減法,法鼓山入眼皆是黑、灰、褐三色,沒有雕梁畫棟,鬥拱飛簷,整座廟宇顯得淡定、低調,頗具唐風古韻。

  近得山邊,卻沒有看見一般寺院常見的山門,入口處只有一塊刻著法鼓山山徽的山徽石。「以無門為門,從無門入門」,正是「本來面目」之意。

  舉凡漢傳佛教寺廟,中心建築一般都叫大雄寶殿,但在法鼓山,所見卻是聖嚴法師自題的「本來面目」。大殿依牆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三尊佛像低眉含笑,慈容慧目,法相莊嚴。三尊佛像之外,餘者全無,真可謂殿徒四壁,空得氣勢浩蕩。這樣的遼闊無礙,沒有任何幹擾心境的雜塵俗物,無疑更容易讓人放下種種痴心妄念,升起一種對本來面目的追問。也許,心無所住,念無所系,自可明心見性,得大自在?

  在主樓三層的平臺,兀然見一處水景,清澈見底的山泉中,卵石清晰可辨。祈願觀音坐於池中海島蓮臺之上,手執倒瀉的淨瓶,內蓄普化眾生的甘露,右腳著地,就像是準備隨時接引眾生。在觀音像身後,是「觀世自在」四字。正自端詳間,山風徐來,波光粼粼。訪客到此,均有一念不起、周身通泰之感。

  這裡是全山祈願、許願、還願之地。殿外匾額書寫「大悲心起」四字,殿堂前面的供臺上放著法鼓山特製的「大悲水」,來山的參訪者都可免費結緣一瓶帶回去。

  陪我們轉山的是一位當天凌晨三時才從成都飛回臺灣的法師。汶川地震後,法鼓山的救援人員一直在災區做援助,有些項目已堅持了兩年多。時至今日,他們仍派法師和信眾輪番前往汶川繼續有關工作。

  面對我們這些大陸來的觀光客,法師滔滔不絕地說起了已於2009年初往生極樂的聖嚴法師。他說,法師從建山之初就提出,法鼓山的建設要環保優先,儘量不破壞自然;法鼓山的建築,要像是從大地生長出的有機體,與大自然融諧無礙,也不刻意替大自然化妝。此外,房子與房子之間要有呼吸的空間,建築物的裡外環境,不可有讓人心生歹念、意圖作惡的死角。建築物的構圖,應賞心悅目,不論從室內向外眺望,還是從室外向內觀看,都應像欣賞一幅幅風景畫,一窗一景,移步換景⋯⋯聽法師娓娓道來,吾輩不禁慨嘆,餘生也晚,不得親見大師慈顏。

  聖嚴法師生前立下遺囑: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按照他的意願,靈堂只懸掛了一幅書家寫的挽額:寂滅為樂。是啊,他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見禪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苦樂由心的歷程。他走了,卻在世間留下了著名的12字箴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帶著滿心的寧馨與禪悅,我們作別法鼓山,前往淡水,準備到著名的漁人碼頭晚餐。

  想起一道道生鮮美味,同行的友人是又饞又懼:下午剛剛拜完佛,轉過臉就大開葷腥,佛祖會不會怪罪啊?為解眾人憂懼,我順嘴賣弄起一段公案: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答:用功。問:如何用功?師答:飢來吃飯,困來即眠。問: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答:不同。問:如何不同?師答: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話音剛落,同行中即有智者接茬:就是!該吃齋時吃齋,該吃葷時吃葷,無須百種須索千般計較,這才是修行。此語一出,眾皆釋然。

  行至淡水,已是夕陽西下時分。極目長空,水天交接處,玫紅色、淡青色與鉛灰色一層層鋪陳著,暈染著,讓我想起那誘人的、紙上浸著油膏的揚州脂粉。夕陽下,淡水河面一片影影綽綽的淡金色,起伏蕩漾,美得令人目眩。

  從紅樹林到漁人碼頭這一線的水岸,叫「金色水岸」,沿河建有一條深褐色的自行車木道,時有對對情侶,或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婦,或急馳,或悠然,從眼前掠過,笑聲和車鈴聲散落在晚風裡。

  車蜿蜒而行,海浪時卷時舒,凝神傾聽,遠處似有斷續的汽笛聲與近前的鷗鳥歡唱聲相伴追逐。斯情斯景,讓遊人頓起日暮鄉關之感。

  我不禁想起法鼓山雲來寺會客室的牆上,懸掛的聖嚴法師的親筆墨寶《夕照中》:「透過五色繽紛的晚霞,夕陽把漫谷滿崗,渲染得莊麗無比,裝飾得寶光萬丈。宿鳥破空歸巢忙,訪客登車返家鄉,山間的僧眾,正在準備黃昏時的梵唱;似見西方的彌陀,遙放眉間的毫光,把全山的建築,化成了浮空的宮殿,把全山的景物,化成了寶樹寶網。夕照的黃昏,為我們山中帶來光明和永恆的希望。」 ★

相關焦點

  • 【問禪】行腳臺灣「觀音道場」之法鼓山
    心歸於本來面目  緣結於觀世自在----行腳臺灣「觀音道場」
  • 聖嚴法師開示禪宗第一義:本來面目
    序:聖嚴法師: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時代周報記者 李瀛寰 發自北京  「一個風雪中的行腳僧,走完此期八十年的弘化歷程。」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研究所教授溫金玉以這句話來描述聖嚴法師之生命傳奇。  2月3日下午4時4分,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享年79歲。噩耗傳出,海內外梵眾驚愕,無不惋惜。聖嚴法師作為當代世界佛教界當代大德之一,在佛教學術、修行與弘法諸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曾獲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  大批民眾自發前往法鼓山弔唁。馬英九、林青霞等臺灣政界、演藝界人士親往奠拜。
  • 宗教|臺灣最環保的寺廟——法鼓山
    東初老人畢生致力於推動臺灣佛教文化。1977年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繼承東初老人的遺志,接掌佛門事務。並於1989年創建法鼓山,成為第一任方丈住持。從臺北出發,一路青山環繞,海濤拍岸,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到達新北市金山區的法鼓山。這裡沒有雕龍畫棟,飛簷鬥拱,整座廟宇都是磚牆結構,以黑、灰、褐三色為主。四方構造,樸實無華,無一雕琢。
  • 託水缽浴佛念四恩 法鼓山心靈環保Stop.Relax.Enjoy
    大眾行禪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於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當天11點,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心靈環保Stop.Relax.Enjoy」禪修活動,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民政局局長藍世聰、國父紀念館館長王福林、八式動禪推廣計劃總召集人陳武雄、SRE家庭代表林武雄……等各界嘉賓,與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以及數千位民眾,懷著飲水思源的心情託水缽浴佛,感謝親恩、佛恩
  • 感恩浴佛生活禪 法鼓山祈願母親節成心靈環保日
    感恩浴佛生活禪 法鼓山祈願母親節成心靈環保日 透過分享感恩的浴佛、簡單舒緩的禪法,讓母親節成為心靈環保日!法鼓山於5月10日11點起,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心靈環保Stop.Relax.Enjoy」禪修活動,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民政局局長藍世聰、國父紀念館館長王福林、八式動禪推廣計劃總召集人陳武雄、SRE家庭代表林武雄……等各界嘉賓,與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以及數千位民眾,懷著飲水思源的心情託水缽浴佛,感謝親恩、佛恩、眾生恩及大地恩,為臺灣祈福、為世界祈福。
  • 臺灣丨法鼓山農禪寺
  •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 臺灣法鼓山將舉辦除夕聞鐘聲祈福法會
    臺灣法鼓山的法華鍾(資料圖)臺灣法鼓山「除夕聞鐘聲祈福法會」將於2012年1月22日晚九時,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法華鐘樓舉行。據悉,「除夕聞鐘聲祈福法會」是法鼓山每年為大眾祈福除舊歲而舉辦的。法華鍾是法鼓山重要的鎮山法器之一,高度4.5公尺重達25公噸,內外鐫刻70,152字的法華經文,每撞響一次鐘聲,聽聞者可獲得聽聞一部法華經的福慧功德。
  • 法鼓山的建築
    項目名稱:法鼓山農禪寺項目地點:臺灣臺北市設計者:姚仁喜設計組員:張華倚、李國隆、劉文禮、郭貞瑩、李宜芳、戴小芹、周俊仁、林奕亨、張慶宗委託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梁文道:而且還有一些誤會呢,就是有些漢傳佛教的,有藏傳佛教的誤會,說為什麼他們的金剛老是張牙怒目,又拿刀又拿箭,像是要砍人,那個是叫憤怒像,但是這個憤怒不是說佛教叫你生氣,是叫你用這種憤怒心狠烈地斬斷自己的貪、私,就是一起貪心就把它狠狠的砍斷。
  • 臺灣佛教五山頭:法鼓山理性最足
    其中以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圓寂最值一談。一、同屬臺灣佛教四大宗派(或者再加上靈鷲山系統,號稱臺灣佛教五座山頭),共性何在?聖嚴法師的特異又是什麼?二、近二十年來,五大宗派於傳教、社會服務方面頗有成績;但也因信眾太多,組織尤其龐大,且都以單一宗師為皈依中心,組織與理念如何薪火相傳?殊值信眾留意,如今聖嚴法師圓寂,這一切都不該忌諱不語了。
  • 臺灣行腳丨漠漠的海,悠悠的風
    【臺灣行腳】---感言今天是臺灣行腳的第五日,是計劃回大陸的日子,我入臺前就訂好了12:15從臺北飛往深圳的航班。兒子說要去伴手禮店買些手信(大陸稱禮物)帶回去送給媽媽和其他親朋好友。因此,我們從臺中---臺北---桃園機場,一路購物一路趕路,僅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桃園機場。登機前我同兒子合影話別。
  • 連續12年:中國臺灣法鼓山啟建大悲心水陸法會
    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中國臺灣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灑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2018年11月25日,中國臺灣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及各壇主法法師分別為11處壇場進行灑淨、安位後,邁入第十二年的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正式啟建。
  • 法鼓山
    贊佛聲中的眼淚(二)——隨「佛指舍利迎歸團」赴臺灣側記三 法鼓山離臺北究竟有多遠?
  • 2018年2月3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8年2月3日,禪宗曹洞宗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此後,聖嚴法師便固定往返美國與臺灣兩地弘化,經常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不遺餘力。
  •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祈福皈依大典」活動(圖)
    聖嚴法師開示認真聆聽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8年1月27日上午九點,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2008年首場「祈福皈依大典」活動,約1400多位信眾到場接受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及方丈果東法師的祝福,共同宣示自當下起皈依三寶、遵守五戒,為社會家庭安詳和樂,奉獻一份心力。
  • 萬行書院:靈魂出體不是本來面目
    萬行書院:靈魂出體不是本來面目【東華禪】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知遲在行住坐臥中培養覺知,成為覺知,運用覺知那個(來去自由)是不是我們本來面目呢?不是。就身體來講,它是身體的本來面目。如果從究竟的本來面目來講,它又是一層身體。對一個平時安靜、細心的人來講,甚至還不信宗教,也沒有修煉,但只要他一放鬆、一睡覺,就有一種身體飛出去的感覺。
  • 法鼓山的厚度
    聖嚴法師用一座山去承載思想,讓所有的建築只為教育與文化服務,這便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追求與方向。——純道題記 法鼔山被世人所認識,是因為聖嚴法師開闢的道場,已經成為了臺灣佛教的四大山頭之一。要想在臺灣更多了解漢傳佛教的精髓,特別是有關禪宗的更多線索,這是繞不開的重要一站。
  • 舞動生命 擁抱幸福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
    向被關懷家庭發放白米、奶粉等生活物資發放結緣品「鳥與水舞集」舞團現場表演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2年12月16日上午,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向被關懷家庭發放年終慰問金以及白米農禪寺監院果燦法師在看完「鳥與水舞集」的精彩表演後,鼓勵現場民眾,天生我才必有用,並提到最近法鼓山積極倡導「微笑」的益處,希望大家都能時時懷著感恩的心,存善念做好事、少埋怨多微笑,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必有突破困境的一天。同時也邀請現場民眾,在元旦假期中可以到農禪寺參加新建水月道場落成系列活動。
  • 臺灣法鼓山今晚政治大咖雲集 馬英九蔡英文難得同框
    法鼓山今晚星光閃閃,雙英將難得同框。中國臺灣網2月1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過年了,大咖政治人物的行程都公開了,今晚除夕,最熱鬧的地方應該就屬法鼓山,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等都會到,蔡英文馬英九兩人難得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