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丨法鼓山農禪寺

2021-02-17 水格設計工作室

項目名稱:法鼓山農禪寺

項目地點:中國臺灣臺北市

建築師:姚仁喜

設計團隊:張華倚、李國隆、劉文禮、郭貞瑩、李宜芳、戴小芹、周俊仁、林奕亨、張慶宗

委託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基地面積:27,936㎡

建築面積:3,386.41㎡

總建築面積:8,422.75㎡

設計時間:2006年

建造時間:2010年-2012年

建成時間:2012年

聖嚴法師:「建道場需如『空中花,水中月』。」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營造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

訪客一開始先穿越兩面高度不同的牆,作為與外頭高速公路之間的緩衝;一進入道場,即能看到遠方的主講堂,靜靜佇立於 80 公尺長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隨著飛揚其間的金色簾幔,自成一虛幻雅致風光。主材料利用建築混凝土,設計上儘量屏除華麗色彩與裝飾,企圖傳達簡樸的禪佛況味。大廳的下半部刻意運用透明設計,為上半部的木頭「盒子」帶來空懸於上的縹緲靈幻印象。

大廳西面厚實的木牆上用中文刻著著名的「心經」,當陽光透過鏤刻的經文灑進來時,空間瞬間充滿修養靈性氛圍。長廊外的金剛經則是在 GRC 預製裝配板上用混凝土灌鏤空的字,充當遮陽簾使用時更增添宗教意義。陽光灑落時,穿透經文,銘刻到內部表面,彷彿為眾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誨,無聲勝有聲。

--

複製以下連結可在電腦上查看圖文:

http://860867128.qzone.qq.com

原文及圖片:contemporist

http://mrshuige.taobao.com/

相關焦點

  •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隆重舉行祈福皈依大典(圖)
    佛教在線8月28日消息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報導:皈依佛、法、僧三寶,即皈依自己本身具有的佛性,也是成為佛教徒的第一步驟。因此,法鼓山為弘揚正信佛法,普化大眾,接引信眾皈依三寶,修行學佛,讓身心得以安頓,特於8月27日上午十點,在臺北北投農禪寺舉行祈福皈依大典暨會團迎新博覽會。
  •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再邀民眾做元旦早課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再邀民眾做元旦早課民眾享用寺院的元氣早齋佛教在線臺灣訊  迎著破曉的曙光,元旦還不到6點,清晨一大早法鼓山北投農禪寺便邀請民眾闔家共修新年早課,用專注、虔誠的身心誦經祈福,開啟福慧傳家的大好年。
  •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祈福皈依大典」活動(圖)
    聖嚴法師開示認真聆聽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8年1月27日上午九點,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2008年首場「祈福皈依大典」活動,約1400多位信眾到場接受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及方丈果東法師的祝福,共同宣示自當下起皈依三寶、遵守五戒,為社會家庭安詳和樂,奉獻一份心力。
  • 皈依法會—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千人祈福皈依法會
    聖嚴法師開示果東法師開示虔誠求授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8年4月20日上午9點,臺灣法鼓山祈福皈依大典在臺北農禪寺舉行。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及方丈果東法師赴農禪寺親授皈依,接引在場近一千五百位信眾皈依成為佛門弟子。
  • 舞動生命 擁抱幸福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
    向被關懷家庭發放白米、奶粉等生活物資發放結緣品「鳥與水舞集」舞團現場表演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2年12月16日上午,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向被關懷家庭發放年終慰問金以及白米農禪寺監院果燦法師在看完「鳥與水舞集」的精彩表演後,鼓勵現場民眾,天生我才必有用,並提到最近法鼓山積極倡導「微笑」的益處,希望大家都能時時懷著感恩的心,存善念做好事、少埋怨多微笑,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必有突破困境的一天。同時也邀請現場民眾,在元旦假期中可以到農禪寺參加新建水月道場落成系列活動。
  •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大典隆重舉行(圖)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大典隆重舉行諸山長老為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佛像開光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致辭與會嘉賓、法師合影留念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除莊嚴殊勝的佛堂與禪堂,一旁還有典雅的水池造景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2012年12月29日上午舉辦落成大典,共有來自全臺各地約一萬五千位民眾參與。
  • 法鼓山農禪寺「彌陀佛七」開始報名
    往屆佛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文宣處)2018年12月23,適逢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聖誕日,中國臺灣法鼓山農禪寺將舉辦「彌陀佛七」。此外,農禪寺常年在12月31日晚間10點、1月1日清晨6點,分別舉行的「跨年法會」與「元旦早課」,鼓山農禪寺歡迎社會大眾參與。
  • 法鼓山北投農禪寺動土改建儀式暨浴佛法會舉行
    浴佛法會 十方信眾 佛教在線臺灣訊  創建已逾35年的法鼓山北投農禪寺,於2010年5月22日舉行了「動土大典」、「浴佛法會」及「感恩園遊會」等活動。當日上午9點,動土改建儀式在農禪寺原址進行。邀請今能長老、監心長老尼等蒞臨觀禮並參加動土儀式,整個典禮儀式由法鼓山副住持果暉法師主持,與會大眾共同祈福新的農禪寺興建工程可以順利如期完工,繼續接引更多的民眾親近佛法寶山。果暉法師致詞時表示,法鼓山所建立的道場,是為了推廣提升人的質量,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 禮佛感恩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首辦浴佛法會
    誦經浴佛法鼓山北投農禪寺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北投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2012年底落成啟用後,禪風建築的景觀道場特色,已成為臺北市近郊兼具「觀光」與「弘化」的佛教新地標。現場並播放了當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浴佛節開示的影片,片中聖嚴法師提到,浴佛節的由來是源自於2600多年前釋迦摩尼佛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淨化其身,因此後人特別選在佛陀誕生日以浴佛的儀式表示感謝,紀念自己能夠很幸運的接觸到佛法、修行佛法。並因為佛陀的生日農曆四月初八,常常都是在母親節前後,因此浴佛除了感謝佛陀,也同時是在感恩父母對我們的愛。
  • 聚焦臺灣,除了金馬獎還有農禪寺丨絕美寺院巡禮
    (微信後臺回復「聖嚴法師」,下載《學佛的群疑》)在以溫泉著名的臺灣北投,背倚大屯山、面朝基隆河的地方,有一座名為農禪寺的佛教寺院
  • 法鼓山農禪寺將再度舉辦「水月禪跑」
    往期「水月禪跑」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往期「水月禪跑」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廣獲路跑愛好者肯定,法鼓山農禪寺將於2019年11月9日再度舉辦「水月禪跑」,並同時進行「禪坐」、「禪走」等體驗項目。
  • 法喜代代相傳 法鼓山農禪寺隆重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法鼓山農禪寺於2013年8月10啟建「2013年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慈悲開示居士虔誠誦經參加法會的居士信眾合影佛教在線臺灣訊 以正信的佛法、共修的力量,帶給世間安心且恆久的歡喜,法鼓山農禪寺於2013年8月10啟建「2013年護國息災梁皇寶懺」。
  • 【臺北 |法鼓山農禪寺】如今,連寺廟都要看顏值了?
    by 張小兌廣告商今天沒打錢~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山叫法鼓山;廟叫農禪寺
  • 臺灣農禪寺 相看兩不厭
    如今,大陸佛教再興,有必要去禮拜一下這些讓根脈續存下來的佛寺與法師。——純道題記(了解更多關於臺灣佛教與寺院的信息,可免費訂閱微信公眾號《禪藝會》後輸入「15M」查詢。)臺灣農禪寺成立於1975年,宗旨為從事佛教教育、文化與社會關懷工作,並推動佛法、漢傳佛教精神;以舉辦各種法會共修活動,如念佛、初級禪訓班、大悲懺法會、淨土懺法會,以及皈依典禮、周日講經等活動為主。
  • 法鼓山農禪寺舉行「2018梁皇寶懺法會」
    農禪寺於2018年8月11日下午3點起,由法鼓山僧團領眾進行灑淨、結界及安位等儀程,8月12日首日就有近8千位民眾不畏風雨參與「2018梁皇寶懺法會」。 「慚愧懺悔是修行,懊悔是煩惱行」,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梁皇寶懺法會就是慈悲道場法會,勉勵大眾「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處處以諸佛的道場來照顧。
  • 法鼓山農禪寺舉行108分鐘「水月禪跑」 600多人體驗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11月4日,臺灣法鼓山農禪寺首次舉辦農禪寺舉辦此項活動,就是希望將禪法的觀念,導入在運動風氣當中,讓熱愛運動的民眾,也能藉由禪修學習保持專注,放鬆,安定。喜歡農禪寺的禪修氛圍,決定再從日本衝繩來參加禪坐的長井輝美說,八式動禪,經行都是值得推薦的新奇體驗。
  • 緬懷效法聖嚴法師 法鼓山農禪寺各道場同步舉行傳燈儀式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2月20日晚間7點,法鼓山農禪寺以及各分支道場,同步以「傳燈」的莊嚴儀式,緬懷並發願效法聖嚴法師為弘法利生,以生命實踐、體驗佛陀教法,所開展出的慈悲與智慧。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說:「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追隨聖嚴師父修學佛法、實踐佛法。感恩今生與聖嚴師父有約,相信這份法緣,不僅是今生有約,而是生生世世與師父有約。 果東法師強調要緬懷聖嚴法師的教澤,讓佛法永遠不斷,便是要傳承、傳持、分享法鼓山的理念、精神,以及具體實踐的方針、方法。
  • 宗教|臺灣最環保的寺廟——法鼓山
    法鼓山,由東初老人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發展而來。農禪寺籌建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 禪宗祠臺灣現代寺廟-農禪寺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猶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於是坐落於廣大官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應在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