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晚報就山東老年人旅遊市場展開問卷調查,內容涉及老年人外出旅行的費用、出行方式、目的地選擇等方面,共收回有效問卷1000餘份。調查顯示,老年消費群體對外出旅行有著較高的熱情,偏愛結伴出行,中長途線路更受歡迎,銀髮遊市場正從原先的「低價遊」向「品質遊」過渡。
60—70歲
為老年遊主力
數據顯示,有出行意願的老年人數比例達到77%,表明絕大多數老年人將出遊作為自己休閒度假的方式,在願意外出遊玩的受訪者中,女性佔比略高於男性,年齡60歲到70歲之間的佔55.65%。記者走訪各大旅遊市場發現,中老年等「銀髮客」群體目前已成為旅遊市場的一支生力軍,並且呈不斷增長趨勢。
調查發現,老年人結伴出遊的現象已愈發普遍,是否能結伴出行成為老年人外出時考慮因素之一。69.02%的受訪者表示願與熟人一同出遊,結伴出遊的對象一般由配偶、家人、關係較好的鄰居、老同學或老同事組成,一起外出旅行也成了老年人聯絡感情、定期聚會的活動形式。
66歲的李惠彥是本報的忠實讀者,曾參加過多次本報聯合組織的旅遊活動。在他看來,外出旅遊度假成為了自己晚年的一種生活方式。「能出來旅遊的老年人,一般身子骨都還可以,反過來講旅遊又能鍛鍊身體、調節心情、陶冶情操,旅途認識了新朋友,還能打發退休時光,何樂不為?」李惠彥說。
數據顯示,為了避免節假日尖峰時段與上班族和學生族等年輕遊客群體扎堆出行,79.03%的受訪者表示在時間的安排上會特意避開旅遊出行高峰期,出遊時間相對靈活自由,老年人也成為了錯峰出遊的主力軍。
在出行交通方式上,因老年人的出行受年齡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飛機、高鐵成為他們外出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住宿方面,比起農家樂和民宿,94.26%的受訪者表示還是願意選擇配套設施更為完善的酒店、賓館。
多選擇跟團
傾向「慢行程」
在眾多出行方式的選擇中,72.62%的受訪者選擇跟團遊,「出遠門的話一般都是選擇跟團。」在談及選擇跟團遊的原因時,剛剛退休不久的受訪者程娜告訴記者,「就是不願給子女帶來麻煩,又可省去自助、自駕遊的辛苦。」
而在出行地點的選擇上,近郊周邊遊已經滿足不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旅行需求。數據表明,受中老年人青睞的三大出行地點依次為:省外景點、出國旅行、省內景點,其中中長途旅行多以風景觀光、民俗體驗、文化休閒為主要訴求。
控制在6—8日的出行時間,更受老年人的歡迎。另外,老年人外出旅遊季節性較強,一般選擇在春秋兩季出遊。記者採訪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已經有了旅居意識。接近2成老年人每年出行在3次以上,且大部分人會選擇在旅遊目的地停留7至15天。「我們在時間上很充裕,一般一年起碼固定要出去旅遊三次,一次短途2—3天,兩次長途,半個月也無妨。但是就是要慢,慢下來去遊覽,我們可以早起,但千萬不要晚歸,最好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一位老年受訪者表示。
超6成受訪者
關注「車接車送」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休閒時間的增多,老年人每年在旅遊方面的花費也逐漸增多。有45.9%的受訪者年花費在5000元以上,佔比44.26%的受訪者每次花費平均在3000元以上,而這些資金主要來源於自有退休金和養老金。
「光圖便宜沒用,出門旅遊一趟不容易,得品質好,行程安排合理、交通方便、吃的放心、住得舒服,才對得起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人生。」李彥惠告訴記者,相較於價格,自己和身邊的「驢友」們更為關心的是旅遊產品的品質。
老年人最希望旅遊行程提供哪些服務?有63.93%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景區或者旅行社可以提供車接車送的服務項目。「現在上歲數了,出門玩就希望解決出遊過程中的最後的一公裡。出門有無人接、回來有無人送,中途是否需要拖著行李到處折騰,都是我們做出選擇的關鍵因素。」
採訪過程中,也有老年遊客的子女發表了觀點。「導遊特別重要。帶老人的要的是細心周到有耐心,如果再具備緊急救護技能,了解一般醫療常識,掌握老年健康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導遊,那絕對是我們的首選。」
出遊在外,通常愁於人生地不熟,不少老年人期望出遊後的一切都有人帶領或代勞。這也對旅遊企業的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從事老年遊的笑夕陽旅行社總經理魏晨表示,對老年遊客群體的出行,需加強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服務,旅遊行進節奏應舒緩,避免太急太快或超大運動量,還要保障安全舒適的食宿條件,如供應熱水、易消化的飯菜,居所保持相對安靜等,照顧和保障的程度越高越細,老年人出遊的安全感就越強烈,成為「鐵桿粉絲」的可能性就越大。
記者採訪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老年遊客逐漸在摒棄拒絕「低價遊」、「零團費遊」等不合理低價遊,更注重旅遊安全及品質。強迫購物、乘車時間過長、團餐吃不好、住宿簡陋不便等問題讓老年遊客不能接受。而像包含保健品贈送、項目考察團、購物團等低價遊產品,大多數受訪者則明確表示不會參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逸涵 張琪
來源: 齊魯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