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章建築變身文藝社區,誰說老城區只有拆遷一條路?

2020-12-16 睿途旅創

老城區傳統的街巷肌理、空間尺度、建築風貌和生活習俗,承載著城市發展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內涵,是城市不可分離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在城市時間的快速刻度裡,誰去在乎那些過時的儀式?

在臺北的鬧市區裡,一個聲稱擁有「寶藏」的村落寶藏巖,卻以違章建築而得名,還是臺北最成功的在地活化城市更新項目。面對建築年久失修、山地安全隱患、內部交通不暢、新店溪水汙染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大量集聚等現實問題,寶藏巖在維持原有社會鄰裡網絡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優化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營造豐富多樣的公共活動空間並且振興區域經濟發展完美的實現了城市更新。

我國城市在經歷了30餘年的大規模快速擴張後,土地資源日趨稀缺,城市中大量的老舊建築、工業廠房、棕地等都急需活化更新,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更新經驗或許能為我們指明方向。

違章風景

寶藏巖位於臺灣臺北市臨虎空山北麓(標高80米),又稱為寶藏巖聚落。寶藏巖是戰爭時期的重要軍事用地,留有不少軍事建物遺蹟,戰後則成為依山而建的眷村聚落,為臺灣少見的人文景觀。

寶藏巖原本是靠著虎空山北麓山坡建起的一座山寺。1960 年以後,因政府當局管制放鬆,原來駐守當地的軍人,退伍後由於在臺沒有住所,與本地弱勢族群紛紛入駐,便形成依山建起了大量違章建築。這些建築層疊不一,交錯密布,1980 年代竟達到4公頃、200 多戶的規模。儘管外觀上不整齊美觀,不過也因此形成另一種獨特的風格。

後因為老舊加上年久失修,整體居住環境也無法負荷突然激增的人口,在臺北城市不斷發展下,城市土地價值高漲,1980年代的都市計劃中,由原來的保護用地被改為公園用地,且市政府堅持所有住戶需搬離,要求於2007年年初完成遷村計劃。

寶藏巖由於社區居民主要為來臺老兵與弱勢族群,拆遷、安置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直到1999年,社會各方人士、團體推動了一連串的聚落保存運動,並提出未來的營運方向朝藝術園區發展,而時任臺北文化局局長的龍應臺不但做出了保存的承諾,還提出了「貧窮藝術村」的概念,確立了日後設立藝術村的走向。

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記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2006年,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進行聚落修繕的工程。

藝術駐村

經過四年的修繕,2010年10月2日,22戶寶藏巖居民遷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以「聚落共生」概念引入「寶藏家園」「駐村計劃」與「青年會所」等計劃,用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保存寶藏巖,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

位於山腳的「臺北國際藝術村」導覽地圖

這裡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平臺,更是許多青年們的創意基地,在這裡透過藝術與生活的各類創意結合,使空間不僅只是展示的平臺,人們在這裡可以體驗各式文化,感受在空間中流蕩的歷史痕跡與氛圍。在這裡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展演形式,而是各式各樣的呈現方式,如食堂、勞作教室、植物工坊等等有趣的方式。

如《尖蚪》以攝影、展演與餐食的一間探索食堂,在食堂中結合各類主題演出,如音樂、短劇、攝影展覽,創造一個主題性的文藝餐食空間,在臺灣文藝界也別有盛名。

再比如《露比的點心茶會》,雜貨教室通過優秀的技法創作,將紙粘土做成各種仿真甜點黏土、手作飾品,以假可亂真又別具創意,成為許多小朋友愛不釋手隨身飾品。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宣布寶藏巖聚落為該市的歷史藝術聚落。「寶藏家園,聚落共生」成為社區的口號,而旅行社則更多以「與臺北101齊名,被《紐約時報》納入臺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的標語進行宣傳。

藝術村村口即可領取寶藏巖的導覽手冊,沿路的導覽標識完善,「家庭電影院」、「腳踏車書店」、「寶村柑仔店」……觸手可及與可用的創作浸染在街角,甚至有眾多工作室敞開著大門,標好價格的小作品旁有自助的投幣箱。這種信任感讓人將寶藏巖始終看作一個友好的社區,而非售賣門票的觀光景區。

目前,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作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除此之外,也規劃了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此外,每到假日這裡還舉辦不同主題的市集活動,相當熱鬧。

微型群聚

有一些「村民」在計劃結束後捨不得走,成為「微型群聚」一員。「微型群聚」意味著在寶藏巖裡開門營業、「常駐」一年以上,這樣的單位,寶藏巖裡共計約30個。

2017年的「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創始於2002年,起源自法國巴黎的城市街道藝術盛典,迄今已有120個城市響應,臺北於2016年首度舉辦)以不眠的藝術派對為開端,植根於「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概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所。通過藝術力量去串聯起發聲的社區,試圖找回與城市的親密關係。日常川流不息的車道,與定時封閉的場所,都會在那一天夜晚打開另一種使用維度。城市的某些區域在夜晚會變得不安全,而白晝之夜是希望把城市還給人民。

寶藏巖作為其中一個響應地,在當天分別開展了「微型群聚串聯活動」與「歲月違章——寶藏巖歷史重述展」並延長開放時間至深夜。當晚的寶藏巖在山底的空地草坪舉辦拉美風情嘉年華,山間的工作室則悉數開放,人們在走家串戶的同時,可以上前傾談。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與一般的藝術村不同,本村不斷的引入藝術家入村創作,打開「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網站,可以看到已經持續了接近十屆的藝術家駐村招募計劃。除此之外,藝術家與村民共同生活的協作創作模式,帶給寶藏巖微妙且和諧的碰撞。村民會主動和藝術家交談,而藝術家也會在聊天中尋找創作靈感。

展演活動

寶藏巖還不斷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展覽活動,如環境藝術燈節、混種藝術季等等,吸引各樣人群來此,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其中,從 2012 年開始舉辦的寶藏巖燈光節,顛覆傳統,匯入新意,邀請來自各地的藝術家以寶藏巖獨特地形為創作舞臺,創造出無可取代的作品,因此每年都受到許多人的矚目與期待。

寶藏巖燈光節每年以響應不同社會主題的策展方向進行定調,今年寶藏巖燈光節是以「野景」為題,思考人類邁向看似通往文明的路上,其所遭遇到的野蠻困境,並反思其所抵達的當代生活光景。

藝術無垠,漫步好景

從步入村落開始,藝術團體衍椼通過作品「眾裡尋他千百度」,帶著人們在聚落的巷弄裡散步,細數座落的路燈和腳前的風景。

大自然的景色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逐漸被都市繁華所取代,在寶藏巖上光巷的房舍內投影了一輪滿月,以極低科技的手法,讓作品唱出鄉野田園的蟲鳴鳥叫。

虛實交錯,移動風景

寶藏巖的最深處座落著作品「虹光樹:果實星球」,這兩顆星球像是原始且充滿生命力的異野空間,與聚落入口搭建的巨型透明帳篷遙望著。

另外,2019臺北藝術進駐的臺灣籍駐村藝術家莊知恆,使用擅長的舞檯燈光設計結合寶藏巖的歷史脈絡,以雷射光束及蓄光材料刻抹一道道光痕,將進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後所感知到的一切,呈現看似無序卻也尋常的生命軌跡。

今年寶藏巖燈光節還與簡單生活節聯名合作,於3月30、31日和5月4、5日共同舉辦開閉幕派對、音樂演出和簡單市集,開幕當周也與Giloo紀實影音聯合放映,針對燈光節「野景」所延伸出的議題精選片單,於寶藏巖的防空洞播映。展期間的周末還有九場由漫才團體「魚蹦興業」為寶藏巖燈光節獨家創作的「野景-光之大笑漫才」表演。

由寶藏巖社區保護計劃到現在寶藏巖國藝術村的設立,給予我們一個新的視野。寶藏巖通過政府有意識引導文化保存,使原本面臨拆遷命運的聚落得以重生,這值得內地許多強調城市發展的地方深思。

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許多具有歷史意義與文化內涵的聚落與建築並非只是所謂的「都市毒瘤」,在某方面,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具有文化內涵的歷史空間,所承載是某些族群的共同歷史文化記憶。若失去歷史與回憶,就如同浮萍般隨波逐流,當回首過去意圖重新尋根之時,才發現過去都在自己手中摧毀了,重新所造的也不過是個有軀體而沒靈魂的仿古建築街區罷了。

素材來源網絡,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臺北一個因違章建築眾多出名的「城中村」一一寶藏巖,怎麼會悄然轉身成為文藝社區了?
    在臺北的鬧市區裡,一個聲稱擁有「寶藏」的村落寶藏巖,卻以違章建築而得名,還是臺北最成功的在地活化城市更新項目。面對建築年久失修、山地安全隱患、內部交通不暢、新店溪水汙染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大量集聚等現實問題,寶藏巖在維持原有社會鄰裡網絡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優化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營造豐富多樣的公共活動空間並且振興區域經濟發展,完美的實現了城市更新。
  • 女子租違章建築做倉庫 33臺冰櫃拆遷被埋無人賠償
    這一塊全是我們的庫房,現在已經塌了百分之九十了,只有那個房梁,還有下面小二層在了,我們的貨都壓在這裡。孫女士說,總共在租來的倉庫裡放了96臺冰櫃,被推倒的那間房裡放了33臺,價值64000多塊錢。孫女士趕到現場時,這33臺冰櫃已經埋在房屋拆遷的廢墟之中。孫女士很納悶,不是說一樓不涉及拆遷問題嗎?
  • 保靖縣遷陵鎮大月坡社區兩處違章建築主動拆除
    拆遷現場 「兩違」執法人員給群眾做思想工作   紅網保靖縣分站11月7日訊(通訊員 謝小帆 張忠良)11月6日,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大月坡社區兩處違章建築主動拆除。拆除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恢復土地面積700餘平方米。   該兩處違章建築當事人系保靖縣遷陵鎮大月坡社區蔡某和林某。林某在沒有取得合法報建手續的情況下,佔用國有土地修建構築物4間。蔡某,在沒有取得合法報建手續的情況下,佔用國有土地修建平房5間。
  • 廣東譚村為高價拆遷補償搶建 村路僅剩半米(圖)
    「村裡原來的路比現在要寬,現在因為蓋了很多房子被佔用得僅剩下不到半米的小路。」小林在譚村居住了2年多,他指著譚村北街一條小巷說,原本小巷的寬度可以通行一輛人力車,現在僅有一人勉強通行的寬度。「很多房主在一樓向外擴建半米寬,硬生生擠出半間小房。」小林說,譚村裡的建築多是粵式騎樓風格,但是騎樓下面的空間也被房主充分利用,砌上牆裝個門就變成一間房。
  • 這裡曾是福州最文藝的一條路,堪稱福州的「鼓浪嶼」,或被拆遷了
    這俗語正是在說民國時期的福州,鴉片戰爭以後,福州被闢為通商口岸,與紛擾的工業世界正式接通。倉前,便是指倉前山。英美法德俄荷等17個國家的領事館、各個教士紛紛來到倉山,在這種情況下,一批風格多樣、造型美觀的近代西式建築在倉山拔地而起,成為倉山城區建築的一大特色。如今,倉山裡面還保留了很多老建築,尤其當年的外國領事館和一些教堂、洋房等等。
  • 一條社區巷 變身普法路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關萬學 春節期間,位於寶安區新安街道洪浪社區的一條「法治大道」,成為社區居民休閒遊玩的新去處。「從洪浪南路到洪浪社區公園150米長的洪合路,以前這段道路髒亂差,現在變身社區一條普法宣傳的『法治大道』。」洪浪社區黨委書記、工作站站長譚小華告訴記者。
  • 拆遷暴富已成歷史,房價有望下行,全國老舊小區4200萬戶只改不拆
    隨著我國「棚改」進入尾聲,新的「舊改」將接棒,此次老舊社區的改造,和以前的「棚改」不一樣,不拆遷,只是對老舊小區進行維修和新建公共設施,例如外立面修繕、加裝電梯及基礎的水電氣供應條件的改善。不是所有拆遷都能暴富的,過去就是這些處於城市中心的老舊小區拆遷,才創造了多個暴富神話,甚至有家庭一夜間從「低保戶」變身「土豪」。而拆遷的成本就攤在了新建的商品房中,這也是導致新建的商品房價格高昂的原因之一。
  • 溫嶺倒塌廠房原定8月拆遷 系違章建築已要求整改
    溫嶺倒塌廠房原定8月拆遷 系違章建築已要求整改 2015-07-08 07:58:57■時間:7月4日  ■地點:浙江溫嶺大溪鎮鞋廠  ■事故:4層廠房倒塌致14人死亡  ■調查:啟用多年,系違章建築待拆除  7月4日16
  • 「違章建築」英文怎麼說
    新規規定,在建成的居住建築區域內,不得擅自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存在私搭亂建現象的別墅、小區頂層、一層房屋等,將被禁止上市再交易。從4月1日起,政府將按照新規定對違章建築予以打擊,違章建設住房將甚至會被斷水斷電。官方數據顯示,北京90%的別墅業主都有非法擴建行為。在上面的報導中,unapproved construction project就是「違章建築」,指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違反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建築。
  • 誰說了算?漳州百年崇興造船廠被認定「違章建築」拆還是不拆?
    但作為再現月港造船文化歷史場景的百年老船廠崇興造船廠被當地界定為「違章建築」。1919年海澄鄭氏先人為船主溪仔造船時留下的船譜手繪稿。  百年船廠23日上午已被拆去了屋頂,拆除後的船廠廠址在改造計劃中將被風貌區中與配套景觀棧道的綠化工程所取代。
  • 海口「美食一條街」被下拆遷通牒引關注
    本報海口10月7日訊(記者 嚴朝晨 報導)記者從海口市金龍路「美食一條街」商戶了解到,在9月7日,海口龍華區政府向金龍路南側10多戶商家下發了一份通告,稱將於近期對該路段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要求各承租戶儘快選址搬遷。此通告一石激起千層浪!商家迷惑不解,限時一月時間,多家店面,近2000多人的員工,商戶如何安置?
  • 聚焦江城舊城改造:臺北路或變身新興商業核心
    臺北路片區破舊立新 多處拆遷改造 臺北路片區地處解放大道、建設大道、臺北路、香港路合圍的區域,處於漢口內環核心地帶。據史料記載,臺北路建於1978年,原名安定路,這條路原是漢口鐵路外的湖淌,一些省內進城務工者築墩群居於此,故一些地名叫鄂城墩、天門墩。高雄路則是與臺北路南北平行的一條較新的街道,原本稱「西馬明渠」。
  • 邳州:千畝老城區即將拆遷,將新建……
    昨天小編推送了   火車站附近兩地塊將拆遷,   新聞連結:(   邳州老火車站附近2地塊將拆遷,約934畝,你家在範圍內嗎?
  • 今日上午,老城區一地標性建築被拆除!
    今日上午,老城區一地標性建築被拆除!今天,一條抖音短頻在海門人的朋友圈廣為流傳。位於靜海路人民路路口的電動工具廣場隨著一聲巨響,轟然倒塌。視頻中,在電動工具廣場前的警戒線外,不少市民駐足,有人拿出手機拍照,有人默默錄著視頻,記錄這座大樓最後的時刻。
  • 海豐縣出動百餘人拆除五處違法違章建築
    網友爆料,2018年5月17日上午,在324國道汕尾市海豐縣城東鎮大嶂路段突然出現百餘名執法人員,沿路多處建築物被拆除。如此勞師動眾拆除建築物,實屬罕見,現場引發不少市民駐足圍觀。據悉,為堅決打擊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有效遏制和查處違法用地建築物,海豐縣國土資源局、縣住建局、縣公安局、城東鎮政府以及縣拆遷公司等多個部門聯合組成一百多人的執法隊,對324國道大嶂路段等範圍開展拆除違法違章建築專項整治行動。行動由海豐縣副縣長羅恆同志親自指揮。
  • 湖裡鍾宅村將拆遷!東部舊村「拆遷」地圖曝光!
    據廈門日報權威公布——湖裡區鍾宅傳來最新拆遷動態,範圍涉及40萬平!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已上報國土局備案。這個片區要發達了!鍾宅拆遷公告鍾宅舊村區位圖重磅大消息不間斷!華麗變身的不止鍾宅。近日,湖裡區開展高林-金林片區深入調研,部署推進片區舊村整村改造工作,全面推動高林—金林片區舊村改造。
  • 南嶗社區、內蒙古路30號……青島這些片區是否拆遷有了最新答覆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芳王山口社區初步列入嶗山區舊村改造計劃、南嶗社區、內蒙古路30號……8月21日,這些片區是否拆遷有了最新答覆,涉及市北區、嶗山區、即墨區。經嶗山區王哥莊街道辦事處落實,王哥莊街道目前只有王山口社區初步列入嶗山區舊村改造計劃,對於街道整體控規,青島市城市規劃局還未審批,所以目前沒有其他社區拆遷改造計劃。經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了解,南嶗社區目前尚未列入拆遷改造計劃。
  • 通化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深入港務區依法拆除多處違章建築
    9月6日上午,通化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組織市規劃監察支隊、市城管監察支隊出動執法人員70名,執法車輛15臺,挖掘機2臺,深入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對北甸子村10處違法違章建築進行依法拆除,拆除面積1160平方米。
  • 廣西合浦否認暴力強拆 稱合法拆除違章建築
    4月28日,本網報導了《廣西合浦縣暴力強拆視頻調查:當地政府稱拆遷合法》一文,受到數十家媒體關注。當日晚間,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有關方面在合浦新聞網對此事做出回應。    暴力拆遷視頻躥紅網絡當地政府稱拆遷合法    近日有一段題為《廣西合浦縣石康政府非法強拆民房廝打年過八十高齡老人及婦女》的視頻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流傳。    視頻中可以看到,在一處民房前,有一些身穿城管制服和迷彩服的人,他們中還有幾個人手持長棍。這些人和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以及一位婦女不斷產生肢體衝突與廝打。周圍有許多圍觀的群眾,現場秩序較混亂。
  • 內江高新區高橋街道松柏社區:關停無證經營 拆除違建建築
    「無證攤販取締了,違章建築拆除了,這裡的衛生面貌煥然一新,我們都很滿意。」11月18日上午,談及內江高新區高橋街道松柏社區4組環境秩序整治成效,當地居民劉立明如是說。確如劉立明所言。當天,記者來到松柏社區4組看到,該區域地面乾淨,環境整潔,看不到堆砌的雜物、垃圾,以前私自搭建的違章建築也已拆除完畢,高橋街道創衛辦工作人員正在該區域開展日常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