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水謠,探尋客家人的遷徙奮鬥、四海為家

2020-12-11 海棠東風

雲水謠,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境內,這裡有靈山碧水、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承載著客家人的遷徙奮鬥、四海為家。今天我們走進雲水謠,觀賞奇樓美景,感受客家文化的深遠淵源。

雲水謠景區包括雲水謠古鎮、和貴樓和懷遠樓三個景點。我們由南向北,依次遊覽和貴樓、雲水謠古鎮,懷遠樓。

自唐宋起,由於天災和戰亂,客家人輾轉南遷。他們先在閩粵贛交界的廣袤山區中紮根,省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在一次次的遷徙過程中,客家人形成了自己極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土樓就是客家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在福建境內最為密集,建築大多為三到四層,牆厚一到兩米,外土木內磚木,族群聚落。

和貴樓

我們首先到達建在沼澤地上堪稱「天下第一奇」的和貴樓,該樓佔地2000平米,高21.5米,相當於7層樓高。據了解,和貴樓於清朝雍正10年(1732年)開始動工修建,由於地處沼澤,聰明的客家人用上千根松木,交叉擺放,形成木筏式的地基,地表牆基以大塊鵝卵石鋪設,起到防洪排瀉的功能,以「水浸萬年松」和溼地懸浮原理,打造了這天人合一且獨一無二的完美之作!歷經300年風雨,巋然不動,固若金湯。如今我們站在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軟綿綿的,竹竿插進泥土還會出水,不由得感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進入和貴樓,懸掛於天井正中學堂大門上的進士牌匾非常引人注目,從牌匾上所刻文字得知這塊進士牌匾由時任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閩浙總督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魏元烺所贈,表達對簡逢泰的敬仰。簡逢泰何許人也?簡逢泰是和貴樓建樓者簡次屏的孫子,從和貴樓自家學堂走出來的優秀客家人,12歲中秀才,18歲考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兩廣分巡道。站在學堂前,想像著客家人遠離故土,舉家千裡遷徙聚居至此,仍然堅持崇文尚學,興學育才、耕讀傳家蔚為風氣,不由得心生敬意。

據了解,和貴樓在鼎盛時期,裡面最多曾經住過300多人。客家人在這種獨特的建築裡使用共同的樓梯、圍廊、且房間大小一致,同進出一個大門,血脈相連,親密無間。遇到山裡面的土匪襲擾,客家人把土樓當作碉堡,關上大門,男女老少同仇敵愾,抵禦外敵。和貴樓大門上「和親既康祿,貴子共賢孫」的楹聯,體現了客家人「以和為貴」的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族訓。

從和貴樓出來,沿著古道前行不久就來到雲水謠古鎮。雲水謠古鎮原名長教村,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2005年底,一部以《尋找》為原本改編的電影《雲水謠》在此拍攝取景,小鎮因此聲名大噪,此後便更名為「雲水謠」。

漫步雲水謠古鎮,溪水岸邊擁有上百年歷史、富有靈性的12棵參天古榕樹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榕樹下一條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鵝卵石古道伸向遠方。

穿過一座石板橋,一條蜿蜒的小溪清澈見底、悠悠地,穿鎮而過。一側目,一回首都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畫。當年拍攝《雲水謠》時建造的道具——水車至今還保存完好。駐足岸邊,腦海裡浮現古老茂密的榕樹下,晨光熹微,於年久古樸的木屋旁,圓碩光滑的鵝卵石路上,陳秋水和王碧雲相遇了……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一生難以釋懷的心結。讓人唏噓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穿越雲水謠古鎮,我們來到懷遠樓。懷遠樓始建於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樓門上有楹聯「懷以德敦以上藉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是客家人在告誡子孫,要胸懷遠大志向,福祿壽全只有靠努力才能獲得。

懷遠樓堪稱傳統民宅建築藝術的佳作,是一座精巧秀氣「四架三間」上下堂建築。時至今日,裡面依然住著當地居民,建議到樓上看看。站在樓道上,透過三層的優美的弧形樓簷,可以看到樓外的遠山與藍天,讓人覺得人與自然竟是如此融洽和諧。

時光荏苒,今天我們徜徉雲水謠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百年老榕,輕輕撫摸歷經歲月滄桑的牆壁,朱漆漸退的大門。輕靠在門邊,閉目畫面張騰,感受當年客家人從中原跋涉而來、顛沛流離、飽經風霜;感受黃泥夯塊,碎石為基,春來而耕,秋至而收。又是多少的鬥爭來回,才換來如今眼前的怡然景象。歡迎您來到雲水謠,欣賞世界文化遺產,探尋客家人的遷徙奮鬥,四海為家。

相關焦點

  • 千年古村雲水謠,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二十五萬臺灣客家人的故鄉
    雲水謠,你的記憶中她是電影還是地名?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先知道電影,之後才記住了雲水謠這個地方的。一部電影讓一個小鎮一夜成名,雖然這個鎮很浪漫,很詩意,但是還真的是「藏在深閨不被識」。雲水謠雖然只是一個不大的鎮,卻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兩座著名的土樓,和貴樓和懷遠樓。這裡屬於福建南靖縣,和永定縣相鄰,是福建客家土樓最集中的地區,和貴樓和懷遠樓是作為福建土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這座長方形土樓就是和貴樓,距今快三百年歷史了,建造它的主人是簡次屏公,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建。和貴,寓意弘揚「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叫山腳樓。
  • 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一部漂泊史
    他們從中原不遠萬裡而來,帶著華夏文明的火種,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拓荒墾殖、一路南下,被遷徙地的人稱之為客家人。如今,他們操著外人聽不懂的方言,以開拓進取、堅韌卓絕的精神,行走在全世界。清末廣東籍詩人黃遵憲有詩云:「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人。過江入八閩,展轉來海濱。」這首精悍的小詩,簡明扼要地敘述了客家人的歷史。
  • 客家人是遷徙到南方的漢人
    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
  • 探訪雲水謠土樓,感受客家人古樸的生活氣息,來漳州別忘了去
    南靖的雲水謠裡,就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過著群居的生活,有自己特色的建築物——土樓,裡面生活著數代人。因為自己是客家人的原由吧,遠遠地看到土樓群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車停在了景區門口,不是節假日的土樓人不算很多,買了票進去景區的大門。我們一路沿著雲水謠的鵝卵石棧道前進著,周邊都是田園植物,感覺就像回到小時候一樣,田野間,山林間就是我們玩鬧的樂園。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南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旱災和黃河泛濫成災,大批居民以村莊為單位往南遷徙。所以贛南各村,有的只隔著一條河,說的話,都有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是分兩批次,從不同的中原村落遷徙過來的。我是贛南寧都縣人,我們縣各個鄉鎮和各個村落,說的客家話,音調都有差別,一聽就聽得出來。
  • 金桔逸遊:花木蘭、大魚海棠、雲水謠取景地,這裡的美,足以徵服電影!
    01雲水謠 電影《雲水謠》,講述了男女主唯美而又浪漫的動人故事。 土樓,是客家人,從北方遷徙而來, 面對倭寇入侵,所採取的一種群居建築樣式。
  • 水車古榕古道古鎮,福建南靖雲水謠,一夜之間響徹全國的愛情聖地
    雲水謠古鎮,單是聽名字,都能讓人想像出,這個古鎮是怎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這裡有幽長的古道,百年的榕樹、神奇的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這裡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流連忘返。雲水謠的原名是「長教」,是閩南人與客家人的交融之地,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一個景區,位於福建漳州市南靖縣境內。
  • 從客家人的「釀菜」說起,一起探尋帶有濃濃中原味的客家菜發展史
    本期文章,我們就從客家人的「釀菜」說起,一起探討一下客家菜的發展史。客家人為什麼鍾情於「釀菜」?說起「釀菜」,不得不提到客家人的來源。根據史料記載,客家人的先民可以溯源自晉代的中原人,那個時代,由於飽受戰亂以及天災影響,客家先民迫不得已踏上南遷之路。
  • 醉美雲水謠
    內心由此也滿足快慰了許多…… 雲水謠古鎮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南靖雲水謠風景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和貴樓、懷遠樓。一條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邊,百年、千年老榕組成的榕樹群蔚為壯觀,榕樹下一條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鵝卵石古道伸向遠方,古道旁,有一排兩層老式磚木結構房屋,那就是雲水謠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老街市。
  • 駛向第三極:土樓與雲水謠,客家剛柔並濟的文化
    路程雖短,但感受頗多,駕著東南DX7星躍行駛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處處讓我們感受到客家人堅韌的性格。打開車門,眼前錯落的土樓則是映襯出客家人的不屈的精神。,作為一個水鄉,水就是雲水謠的靈魂所在,這裡的所有景色都是以水為基礎的,可以說沒有水沒有雲水謠。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卻語言不變人才輩出,其向心力為何這麼強?
    當年客家人從贛南開始擴張,往西湖南有羅霄山脈天險阻隔,就只能往東向福建閩西遷徙,可是到現今閩南地區都沒有客家人聚居地,而閩西的客家建築都是如碉堡般的土樓,就知道當年雙方械鬥不少
  • 山清水秀雲水謠,一處因電影《雲水謠》而得名的美景
    電影《雲水謠》你看過嗎?這部由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段跨越海峽、歷經60年大時代動蕩背景下,一段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而這部影片就曾在雲水謠取景拍攝。
  • 帶你走進梅州客家文化!
    客家人很喜歡遷徙,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以獨特的文化傳承,講述著一個個悠久的遷徙歷史。如今,想要了解客家文化只有前往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才能一探究竟。第一站:訪百年圍龍屋,品客家建築文化始建於唐朝的圍龍屋,雖然歷史久遠,但其堅固且結構精巧,依然屹立在這片大地之上,講述著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
  • 旅途篇——福建漳州·椿去湫來,在雲水謠,尋《大魚海棠》
    一座小鎮 一條古道,兩座遺樓,四面青山古榕,僅僅這樣的結構,形成了獨特的雲水謠印象。雲水謠,你的記憶中她是電影,歌名還是地名?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先知道電影之後才記住了雲水謠這個地方的。雲水謠原名長教,位於福建漳州南靖縣,是閩南人和客家人的交融之地。因為張克輝在此取景拍攝電影《雲水謠》,讓觀眾記住了這座小鎮的土樓,古道和榕樹,這座千年古鎮也被借勢改名為「雲水謠」。
  • 客家人的家國夢(張姚齡)
    客家人的家國夢(張姚齡)作者:張姚齡福建學習平臺我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小時候在老家時,下圩(集市)、吃粄都是家常便飯;而今,多年在外求學,所掛念的也只是家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也更感受到了浸潤在客家人血脈裡的家國情懷。
  • 客家人敢闖敢幹的精神永不過時
    客家人 「敢為『客』」的內在品質和開拓精神對當今社會建設有著一定的啟示。在地域文化研究熱的大背景下,發掘嶺南客家優良文化傳統,弘揚其開拓精神,可助推美麗中國的建設。  敢為「客」的內在品質  世界上各民系的遷徙與發展很多,而只有客家民系以「客」為稱。「客家」稱謂由他稱到自稱,其間存在一個轉化期。
  • 福建漳州雲水謠和土樓一日遊
    福建漳州雲水謠和土樓一日遊在每天上進行的團購135一個人,包來迴路費和午飯,從廈門出發到目的地大概3個小時左右。然後我們去參觀了雲水謠,這是我一開始最期待的景點,但見到了實景,有點失望。沒有想像中的美。這個景點的名字是根據電影「雲水謠」而來,原來的名字是長教村。當地的客家人很熱情,好客。以茶待人,特產土煙。或許我們是夏天去的,太陽太曬,心情不是那麼美麗,沒有好好欣賞美景。手機拍不出實景的美,就沒有上傳。
  • 南靖土樓之行,探尋雲水謠的拍攝地(下)
    南靖雲水謠古鎮就是電影《雲水謠》的主要取景地,踏在百年古鎮的石頭路上,雖然商業開發的氣息有點濃厚,但還是能夠感受到電影中動人的愛情故事。古鎮上遊客人來人往的走著,商鋪裡面的小店賣著許多精美的小紀念品,不過看著感覺價格稍貴,喜歡的話可以和老闆砍砍價,一般都能夠成交。
  • 客家人—客家人的由來!你知道嗎?
    客家源流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由於戰亂等原因,他們逐步往江南、再往閩、粵、贛邊,與畲峒民族融合,最遲在宋明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 ,清代初年客家人從以梅州為中心的閩粵邊區,又往南方各省乃至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遷徙,並最終成為漢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異的重要民系族群。 據有關學者估計,全世界約有幾千萬客家人。
  • 一文看懂全球客家人的歷史
    四海為家,走到哪裡那裡就是家。等到了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時期,史書上第一次出現了「客」字來稱呼,舊時從北方逃往南方的「新民」。客字看似簡單,卻有深層意義。「客人」是對主人而言的。從北方來新移民,在南方沒有歸屬感。南方的原住民和當地的少數民族對這些從北方而來的「新民」也時有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