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連6月1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張倩文)「應在黃嘴白鷺離島的時間段內,對島上受損的灌木進行人工維護和人工補栽,在極端乾旱的季節,考慮對灌木採取人工澆水等措施,最大限度的維持島上目前灌木叢的演替過程。」「大耗島生態正向演替,植物長勢良好。」「小水口公園內野葛很多,要及時從根部清理,保證樹木正常生長。」 大連十佳環保人物、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恆慶教授同身邊的人娓娓道來……日前,張教授同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林忠偉等一行五人走進大連市長海縣廣鹿島鎮礬坨子、獐子島鎮大耗村、小長山島鎮小水口森林公園圍繞海島生物多樣性內容進行調查回訪。
大連長海縣樹木豐茂鳥語花香 國際生態島建設高質量推進(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近年來,長海縣加強同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與遼寧師範大學合作多個項目。張恆慶教授長期從事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為大連市生態保護和生態城市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入選遼寧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專家。他同自己的學生們歷時四年,於2019年全部完成的《長海縣大耗島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礬坨子鳥類物種多樣性調查及監測》《長海縣小長山鄉小水口森林公園植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從長海縣各地自然地理概況、生物多樣性的特徵等方面進行科學分析論證,列明海島鳥類、植物名錄和分布區域,成為長海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寶貴資料。
大連長海縣樹木豐茂鳥語花香 國際生態島建設高質量推進(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礬坨子上每年有黃嘴白鷺、黑尾鷗、海鸕鷀等十多種3000多隻鳥類在此繁殖,其中黃嘴白鷺繁殖種群為1100多隻,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黃嘴白鷺繁殖群。長海縣成立護鳥隊並在礬坨子安裝大量攝像頭,保證鳥兒不受人類幹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數量有所增加;調查中,共記錄大耗島維管植物種220種,隸屬67科、178屬,其中蕨類植物4種、裸子植物1種、被子植物215種。調查表明,大耗島的植物以單種科、單種屬為主,植物種類具有一定獨特性;小水口森林公園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植被覆蓋率在85%左右。刺槐、牛奶子、栓皮櫟等代表性植物上均掛有標識牌,掃尾二維碼就可以知曉植物詳情,提高人們保護意識。
大連長海縣樹木豐茂鳥語花香 國際生態島建設高質量推進(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長海縣厚植生態優勢,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陸域海域兩手抓、齊發力,通過植樹造林、增殖放流等方式積極修復受損生態系統,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所轄島嶼及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為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如今,長海國際生態島建設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加速前進。
【來源:央廣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