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楊清波
提起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的風味小吃,人們往往會對餄餎面豎起大拇指。但在我和我的愛人看來,遍布郟縣大街小巷的豆腐菜更勝一籌。
早些年,我與愛人利用周末,一起回平頂山看望父母,也準備順道遊玩一番。
車到禹州南,時近中午,愛人提出到郟縣去吃餄餎面。到了郟縣,一家名為「正宗郟縣豆腐菜」的店映入眼帘,我們被乾淨的店面所吸引,加上飢餓感驅使,於是停車進店嘗鮮。
店裡只有兩個人,灶臺後面站的那個,無疑是掌勺的廚師,另一個是女服務員,在外面招呼客人,看樣子應該是一個「夫妻店」。
愛人說就在這裡隨便吃一點。於是,我就向服務員點了兩大碗豆腐菜,女服務員問我們要多少油饃時,我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
愛人問道:「豆腐菜不配米飯嗎?」廚師看到吃飯的人不多,就對我們打開了話匣子:「老鄉,你們是第一次來吃豆腐菜吧?這可是郟縣的名吃,全名叫豆腐粉條菜,傳承上千年了。做菜用的高湯是羊骨頭熬製而成,加了自己秘制的作料後,用文火燉24小時,直到湯色泛黃……」
他還告訴我們,吃豆腐菜一定要配油饃,饅頭、米飯都不是最佳搭配。
只見他拿出兩個大碗,將一口小鍋放置在灶火上,用大勺舀高湯,稱好羊肉、羊血,湯沸後加入豆腐絲、粉條,上下翻動幾次,反覆舀起高湯,似乎要把高湯「砸」進豆腐絲和粉條中。
大約5分鐘,關掉爐灶,把小鍋裡的豆腐菜撈進兩個碗裡,澆入高湯,放入蔥花、香菜,挖一點辣椒油加進碗裡,一道正宗的豆腐菜就做成了。
我坐在距離操作臺幾米遠的桌子旁,已經聞到飯菜的香氣,吊起了我的胃口。看到端上來的豆腐菜,翠綠的蔥花、香菜在碗裡遊弋,漂起的辣椒油花一朵朵盛開。夾一筷子放入口中,頓時滿嘴留香,再吃一口油饃,味蕾立馬被「醉」倒了,我和愛人竟然不約而同地抬頭對視,異口同聲地說:「真好吃。」
不一會兒,這碗豆腐菜就被我風捲殘雲吃了個精光,愛人的吃飯速度雖慢,卻也吃得精光。我們還打包了油饃,心滿意足地繼續趕路。
初次品嘗豆腐菜,竟以誤打誤撞的方式實現,令人慶幸,飯後唇齒留香,一路上不住地回味,令人讚不絕口。我和愛人一起約定,再去郟縣還到那家小吃店去。但由於工作太忙,我們回去一趟並不容易,直到兩年後的國慶節,又一次來到郟縣,幾條公路已經變得寬敞,路上車水馬龍,但那個小街道,卻怎麼也找不到,愛人埋怨我當年沒有及時記下來,我也一肚子懊悔。
後來發現,鄭州市內開了幾家郟縣豆腐菜館,我就興衝衝地前去就餐,但美食雖有,卻再也品嘗不到原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