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澳門這座城市,也許大多數人首先會想起賭場,賭王家族風雲等等耳熟能詳的八卦。曾經有多少的人生故事,起起落落都在這裡上演。那麼,除了賭場,還有其它地方可看嗎?抱著這樣的疑問,我踏上了去澳門的旅途。
出發的那天,因為要從珠海過關。我很早就起身。天微微亮,仍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中。路燈把樹影映成斑駁幽靜的畫面。婆娑的枝葉卻把自己的心事都藏起。還好,出發時心裡仍然有欣喜和期待。
選擇澳門,一是因為已有籤注。二是因為距離比較近,城市也不大,周末兩天便可以對這座城市有個大致的了解。出發之前,我曾以為澳門會是一個和香港很類似的城市。但來到這座城,才發現它們還是有著很多不同,澳門給了我超出意外的驚喜。而這份驚喜來自於這座城市的小小浪漫,人們的熱情友善,以及細節中透露出的生活的味道。
從珠海過關後,便有很多免費的接駁車帶你到達澳門的各大賭場。作為世界四大賭城之一的澳門,賭場絕對是澳門最為輝煌的一道風景線,博彩業也是澳門經濟的龍頭產業。於是,我也抱著好奇的心態去了永利。畢竟長這麼大,只從電影電視上看到過賭場風雲,而現實中的賭場究竟什麼樣並沒有親眼目睹過。然而,並不精於此道的我。即使來到了這些著名的賭場,也沒有去小賭體驗一把。只是作為一名旁觀者好奇地看著賭場內的繁華熱鬧,在一場又一場賭局下看到不同人的悲喜,或不甘,或平淡,或激進。在未知的結果和命運前,不同的人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和選擇。
賭場除了有人生百態,紙醉金迷,也有唯美浪漫。在永利,看到那棵樹,它從地下緩緩升起,升至蒼穹。漸漸從銀變綠,再慢慢變黃,一樹金燦燦,一樹璀璨光華,此時響起李玟的《月光愛人》,浪漫而動人。生如夏花,四季輪迴,驚鴻一瞥,卻是難忘。是否只要燦爛過便已足夠?而生命也是如此嗎?
離開永利,我去了大三巴牌坊,基本每個來澳門旅行的人都一定會來這裡。「三巴聖跡」是著名的澳門八景之一,也是澳門最熱鬧的地區之一。它位於炮臺山下,左鄰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是1580年竣工的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
這座牌坊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是澳門這片土地上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見證。牌坊高約27米,雖然已經失去教堂的功能,但它已成為澳門這座城市的象徵,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裡也會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遊客們也喜歡聚集在這裡,體會這座城市曾經的風情,牌坊下的68級石階成了遊人們的天然座位。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很有意思的是,大三巴牌坊的後面,還有一座建於1888年的哪吒廟。據說是因為當時聖保祿山一帶的居民相繼染上瘟疫而死亡,於是當地居民便在大三巴的後方,請來哪吒作為鎮壓,並在此建廟祭祀。所以,來到澳門,你會常常看到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生共存。而在全長50米的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則是著名的澳門戀愛巷。電影《伊莎貝拉》,《遊龍戲鳳》都曾在這裡取景。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我在這一段停留了很久。傍晚的大三巴下,一位抱著吉他的小夥子,青澀而用力地在街邊唱《恰似你的溫柔》,《小情歌》。也許他把心裡的故事也傾訴在了這樣的歌聲裡。晚上,我再度來到此地,夜晚的大三巴被燈光映照成了幽幽的藍色,多了幾分浪漫的氣息。靜靜地坐在臺階上,看這沉醉的夜色,遠遠的驀地燃起了煙花。所有坐在臺階上的人,忍不住驚呼。這澳門的夜,如此美妙,讓我如此心滿意足。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議事亭前地是澳門的市中心,周圍都是歐式風格建築。少了很多遊人的夜晚似乎總是比白天多了幾分獨屬於這座城市的風情。幾個在迴廊中隨性而坐的葡萄牙女人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什麼。廣場中央矗立著的小小的噴泉,是這一段區域的標誌。夜晚的噴水池不同於白天,少了白日的喧囂,顯得安靜而迷人。看著小小的水柱從綠色變幻成藍色,坐在水池邊,吹著夜風,靜靜地安住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卻有一位可愛而青春洋溢的葡萄牙女孩主動來招呼。她的快樂感染了我。和她的合影是此行最喜歡的一張。快樂有時真的很簡單,不需要太多的裝飾或鋪墊,自然而然由心而生。
在那個晚上,我走過了大三巴,走過噴水池,還走了許多長長的小巷。無論到哪個地方,總會遇到熱情的當地人,主動提供幫助和關心,甚至就那樣溫暖得對你笑著,弄的我自己卻不好意思起來,在一條橘黃色燈光映照下的巷子裡,一位大叔先是戒備地問我為何獨自到此,之後卻又熱情地告訴我一串號碼,讓我遇到危險的時候撥打。也是在這條巷子裡,包公廟前,看到一位手託著腮熟睡的老太太,自得安然。看她的穿著也不算潦倒,不知她為何獨自酣睡於此,就如同我不知為何會走到此一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除了路過的這些小廟宇,澳門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教堂。我也曾走進一兩個。在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教堂,見到一位神情哀傷的葡萄牙女人正在教堂內默思。想起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那個睡倒在包公廟前的老婦人。生而為人的我們,天性都嚮往幸福和快樂。但這個世界也從來都不會缺少苦難和不幸。然而生活總是要繼續。於是宗教也許便提供了這樣的途徑和歸宿給這些心靈迷失或荒蕪的人。
來到澳門,便繞不開對葡萄牙風情的體驗。1553年起,在澳門這片土地上便開始有葡萄牙人來此居住,之後更是被葡萄牙佔領了一百多年。在這方土地上,來自葡萄牙的影響比比皆是。例如之前提及的大三巴牌坊,議事亭前地的歐式建築,以及起源於澳門路環島的大名鼎鼎的葡式蛋撻。而「龍環葡韻」也是澳門八景之一。
龍環是氹仔島的舊名,這裡有五幢建於1921年的翠綠色的葡式小洋房,如今已被改為住宅博物館,館中陳列了中葡古舊家具及美術作品,從中可以窺見葡萄牙人的家庭生活風貌。這幾幢建築物保護修復得很好,淡綠色的小樓顯得非常的清雅,光看外觀,想像不到它們是始建於1921年的建築。這一處還是當地人登記結婚的地方,當天看到兩對新人在這裡拍婚紗照。雖然地方不大,喜愛綠色的我仍是在這裡消磨了不少時光。
說起澳門的老建築,崗頂劇院也佔有一席之地。建於1860年的崗頂劇院是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被認為是澳門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設計的代表作。同氹仔的葡式建築一樣,劇院的外牆也是淡雅的綠色,配以墨綠色的門窗。看來那個年代來澳門居住的葡萄牙人都很喜歡綠色。房屋,劇院皆是這種清雅的綠。
劇院至今仍然開放,我來這裡參觀的時候,還被熱情地要求留下姓名,於是在一長串拜訪名單後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此次旅行,發現澳門景點的工作人員態度都特別好,非常隨和友善。在氹仔的時候,還主動邀請我們進去參觀。
崗頂劇院的附近便是何東圖書館。這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圖書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所能利用的空間實在很少,但這個城市的規劃卻非常合理,所有的建築布局都緊湊而恰到好處,緊湊的卻又有時代感和設計感。何東圖書館則是其中翹楚,如下幾張照片都是圖書館內的一角。照片中的這條通道實在算得上狹窄,然而這樣的設計卻多了幾分新穎和時代感。有種lost in city 的感覺。
圖書館內環境清幽,是個可以讓心靜下來的好地方。除了可以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你還可以欣賞眼前的園林美景,庭院內栽種了很多植物花木,也有桌椅供遊人休息。花木之間還點綴著或深沉或閒逸的石雕人像,頗有藝術氣息。我獨自在院子裡的參天大樹下坐了很久,坐到不得不離開。若再有機會去澳門,也許我會選擇住到黑沙,然後可以每天到何東圖書館小坐一會,看看書,或者什麼都不幹,就只靜靜地體會一下寂靜而安閒的時光。
說起黑沙,路環黑沙海灘也是澳門八景之一。白沙灘常見,但這種黝黑,細滑的黑沙卻不多見。是以,雖然黑沙海灘遠離市區,還是有不少好奇的遊人來此一探。我在這處小小的海灘邊坐了一會,臨走時請別人幫我留了幾張影,在我對著鏡頭擺pose的時候那潮水突然洶湧起來,直淹過我的雙腳,我穿的是布鞋啊……!!!於是海灘上所有的遊客看著狼狽奔逃的我哈哈大笑。在眾人的注目中,我乾脆豁達起來,擺了個滿不在乎的pose繼續拍。反正已經溼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就隨他去吧。
黑沙青年旅社,很美很不錯,但是需要提前預約
這一次澳門之行的終點,是氣派莊嚴,富麗堂皇的威尼斯人。這是澳門最大型的酒店,集會展,酒店,表演,購物於一體。這裡同樣少不了澳門的特色——賭場。賭場大廳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商場中的人工河上漂浮著兩頭翹起的貢多拉。打扮成船夫的工作人員引吭高歌。
後來,在去過真正的威尼斯後,發現澳門的威尼斯人仿的威尼斯風情還是很相像。當天還在威尼斯人門口見著一場婚禮,新娘很美,一切看起來都這麼美輪美奐。而澳門就是在這樣細碎的時光裡,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片段的串聯中,留在了我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