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春運的返家機票,大明和女朋友在手機上刷了兩天了,但兩個人都覺得:機票越搜越貴!越搜越貴!
「哼!肯定是商家看出我們要買票,漲價了!」
女朋友十分生氣,大明在網上一查,也很吃驚:遇到「越搜越貴」的人特別多!
兩人對視一眼,火冒三丈,「肯定是旅行網站用大數據殺熟,這也太坑爹了!」
「機票越搜越貴」的事情,你遇到過嗎?
春節臨近,「返家票」開始牽動消費者的心。南方+關注到,近期以來,關於「機票價格」的討論十分火熱,不少讀者也來問詢:春節的機票越搜越貴,是不是旅行網站的大數據在殺熟?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記者走訪後發現:機票價格的影響因素非常多,「越搜越貴」背後其實是看不見的「時間差」在作怪。
買機票:路徑其實很複雜
和消費者的感知相反,一張機票從誕生到被買下,路徑其實非常複雜。
首先,機票價格由航空公司制定,然後通過官方網站、代理公司、OTA(在線旅遊服務提供商)平臺等向外售賣。
售賣之前,機票信息會先存儲在「GDS(全球分銷系統)」當中。
也就是說:
1.航空公司制定機票的數量、價格,上傳到GDS系統當中;
2.OTA等渠道從GDS系統中查詢機票的數量、價格等信息,展示給消費者。
形象比喻的話:航空公司類似生產廠家、GDS類似倉庫、OTA等渠道類似賣貨的小商鋪。
從航空公司到消費者的整條路上,就藏著機票「越搜越貴」的世紀謎題。
蝴蝶效應:價格變動從源頭開始
航空公司是機票價格的制定方,在全球航空公司裡,都有名為「航線收益管理」的部門,部門的核心任務就是保證每個航班的收益最大化。
為了實現目標,航線收益管理通常會在賣出所有的座位的基礎上,爭取把每個座位賣到最好的價格。
因此,機票價格並非定下就不改,而是根據各種因素,時刻變動,其中,供需關係是核心因素。其他突然事件、熱點新聞等也會蔓延到機票價格上。
根據旅遊網站的數據顯示:《長安十二時辰》讓西安機票搜索暴漲130%;周杰倫發一首新歌,直接帶動了飛東京的機票價格。
當市場變化被系統納入時時考量,航空公司會不斷調整機票的價格,再上傳到「GDS」系統中。
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看,全民參與的春運無疑是旺季中的旺季,受此影響,機票價格的變動趨勢只會是越來越貴。
「越搜越貴」的感受源於看不見的「時間差」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機票的路徑和變動源頭已經很難察覺,但更難察覺的還有貫穿整條售賣路徑的「時間差」。
時間差作用在哪幾個地方?
1.作用在航空公司與GDS之間。
航空公司制定、修改機票價格後,傳到GDS系統中,再由系統刷新,這個過程需要一點時間。
2.作用在OTA和GDS之間。
以前,消費者每次在APP上搜索機票時,OTA才會去GDS上去「搬」最新的價格。
後來,為了跟上機票價格變動的速度,OTA會定期去GDS上更新價格,同時在接到搜索指令後,再確認一次。不同平臺的獲取頻率並不相同,如果假設頻率是1分鐘,「時間差」已經十分複雜。
比如:
10點10分:OTA通過GDS獲取了機票價格:500元;
10點10分20秒:用戶進行搜索,他看到的是500元;
10點11分:OTA通過定期查詢,發現價格變成了600元,於是將價格更新為600元;
10點13分:用戶又進行了一次搜索時,就會發現價格漲了100元。
這就是許多人感受到的「越刷越貴」。
3.作用在下單後的整個過程
在實際購買中,價格變動往往在毫秒間。用戶搜索下單後,OTA要和GDS再次核對實時價格,有時,GDS也需要和航空公司核對實時價格。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存在兩個「時間差」——OTA獲取的價格不是最新價格,或GDS存儲的價格不是最新價格。
對用戶來說,「明明前一秒還是500塊,刷新一下就變成了600」,或者「明明下單時還是500,付款時就變成了600」……這種情況被稱為「瞬時變價」,也就是俗稱的「價格秒變」。
隨著技術的發展,「瞬時變價」概率正在不斷降低,但結合數以億計的飛機乘坐人數來看,它依然是消費者無法理解的「痛」。
你還可以點擊這個小視頻,2分鐘讀懂乾貨!
專家解讀「越搜越貴」
針對消費者的疑問,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表示:「隨著航空公司產品供給的增加,收益管理日益成為一項複雜的商業藝術,機票的實時變動也已經廣為消費者所接受。
OTA和代理商也遇到航空公司票價變動更快更頻繁的問題,一般是由於B端查詢票價大多有一定時間的緩存間隔,以及消費者下單流程時間花費,導致的價格變化。隨著航空公司產品的增加,消費者遇到票價變動的情況也相應增加,特別是在國際機票預定情形之下。
如果多個分銷渠道和OTA在同一查詢時間沒有大的票價出入,消費者遇到的票價變動情況就屬於正常,而非遇到了傳說的『大數據殺熟』。」
正是「時間差」讓不少消費者相信「越搜越貴」就是「大數據殺熟」,記者調查後也發現,許多人如此堅信,是覺得機票價格貴一點,OTA就能賺差價。
但情況並不如此。
根據民航總局的規定,OTA代理航空公司機票,只能收取固定的代理費。也就是說,不管機票價格是多少,OTA收到的代理費都是一樣的。相關訂票平臺的負責人也表示:作為出行的第一步,機票對OTA的導流作用比盈利作用要大得多。
春運團圓、出去旅遊,到底要怎麼購買機票呢?
楊彥鋒建議:「機票的價格變動是上下浮動的,並非一味越來越貴;越搜越貴是基於收益管理和時間差導致的。相反大型OTA從GDS獲取價格的頻率更高,價格秒變的比例更小;旺季出行,機票價格的大趨勢就是漲價,一般來說越早買票越好。」
記者還發現,航空公司會和大型OTA平臺一起,通過優惠券、折扣等措施,對部分航線進行補貼,消費者也能買到更便宜的機票。
【記者】蔡華鋒
【作者】 蔡華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