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爭奪白熱化背後:券商派私募和公募派私募大比拼!平均業績透露...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臨近年末,私募年度業績冠軍爭奪賽進入了白熱化,其中有274隻私募產品今年以來(截至11月)收益翻倍。而在光鮮數據的背後透露出些許不一樣。

據統計,券商、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管理私募產品10624隻,是私募行業的中堅力量。不過從目前的平均業績來看,公募派私募基金產品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下同)的平均收益為34.16%;而券商派私募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為25.85%。不難發現,兩者相差近10%的收益,而這差距的背後有怎樣的原因呢?

券商派私募和公募派私募大比拼

私募行業中,主要是以券商、公募為主要中堅力量,截至11月底,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15287隻對衝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24.60%,其中274隻私募產品收益翻倍。不過,在這光鮮數據的背後卻透露出兩大私募派系不一樣光鮮。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在管理私募產品方面,具有券商、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管理私募產品10624隻。具體來看,具有公募基金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284名,合計管理私募產品4283隻,上述私募產品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的平均收益為34.16%。上述擁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為17年,其中平均收益在50%以上的基金經理合計46名、佔比為16.19%。

在公募派私募中,今年區間收益最高的是傳家堡資管旗下的陳新宇,其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區間收益超240%;其次是盈灃(上海)投資旗下的姚躍,其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區間收益為171.44%;位居第三的是駿偉資本旗下的徐煒哲管理的私募產品,區間收益為171%;第四名的是盈象資產的劉新勇,其管理的產品區間收益為110%。而在今年區間收益超50%的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中,出現了不少明星私募基金經理的身影。比如高毅資產的鄧曉峰,其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區間收益為64.82%;另外高毅資產旗下的孫慶瑞管理的產品區間平均收益為62.48%;值得注意的是,民森投資蔡明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的區間平均收益為61.6%,位居前列。

與此同時,具有券商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1070名,合計管理產品6341隻,其平均從業年限為16年,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的區間平均收益為25.85%。其中區間最高收益為建泓時代的陳志輝,其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區間平均收益為350.82%;其次是華霖合創的曾以剛,其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區間平均收益為294%;第三名的是大宇資本的盧山,其管理的私募產品區間平均收益為195%;第四名的是南方海慧的高海兵,其管理的私募產品區間收益為189%。

爭奪白熱化背後:業績透露風格決定業績?

記者注意到,具有公募基金背景的284名私募基金經理,其管理的4283隻私募產品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的平均收益為34.16%;而具有券商背景的1070名私募基金經理,其管理的6341隻產品同期平均收益為25.85%。兩者數據對比不難發現,公募派的私募基金經理容易出明星私募,而且管理規模居前的大多是公募派私募基金;從收益來看,平均業績也高於券商系私募。

對此,有私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私募圈兩大私募派系的業績差距,實際上跟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有很大關係。今年上半年是科技、醫藥、消費行情,下半年是周期行情,行業風格輪動還是比較明顯的。券商背景的基金經理選股能力較強,但風格和行業輪動判斷等中觀層面的研究相對比不上公募背景的基金經理,因此在這種輪動行情下表現並不佔優。

另外,從「奔私」後的從業人數來看,公募基金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284名,管理著4283隻;而券商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合計1070名,管理產品6341隻。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兩者數據背後的差異主要是券商門檻相對較低,公募基金人才培養難度相對更大。另一方面,券商業務範圍廣,券商背景基金經理中,包含了很多非投研崗位的人員,比如券商經紀人背景的就特別多,早期轉做私募的基金經理基本上都是國內較早一批券商經紀人。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公募派私募新晉百億,還斬獲百億級業績冠軍,楊東、任澤松、劉明月...
    圖片來源:攝圖網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引發了公募基金人士的「奔私潮」,那麼,前公募人士「奔私」後的業績如何呢?數據顯示,整體上公募派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34.16%。
  • 「奔私」大佬斬獲百億私募業績冠軍
    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引發了公募基金人士的「奔私潮」,那麼,前公募人士「奔私」後的業績如何呢?數據顯現,整體上公募派管理的私募產品今年以來的均勻收益率為34.16%。而前公募大佬章秀奇旗下的私募公司,以均勻收益率80.61%奪取了今年前11個月的百億級私募業績冠軍。前期「奔私」的前公募大佬楊東、任澤松、劉明月今年的業績又如何呢?
  • 「公募派」私募業績曝光:雲程泰虧4成 王亞偉虧30%
    新浪財經訊 11月8日消息,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部分明星私募持股、業績等成為投資者關注重點。「公募派」私募是私募圈的重磅力量,其中嘉實、華夏、博時基金走出的私募基金公司和投資經理,持倉、業績等更值得關注。
  • 中國私募證券投資簡史-從歷史的發生看投資的真相
    排在第一的券商佔比是37%,出生民間的就是流散的是31%,公募12%,三類加在一起總佔比超過80%,可以這樣講中國的私募證券基金裡面的創立人基本上80%都來自於券商、公募和民間的流散。1. 武當派:券商派券商是天然距離證券市場最近的金融機構。
  • 5178點私募三年大考,有些私募業績已翻倍
    多年以來,基金淨值留下的痕跡有的成為了優秀投資人的證明,有的成為了埋葬私募的墓志銘,也有的成為了當前不少私募居安思危、警惕市場風險的前車之鑑。在這三年考驗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是哪一批私募?他們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以及未來能否延續戰績、創造輝煌?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在過去三年間,私募產品成立三年以上的業績表現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 基金周評:前三季業績QDII一枝獨秀 私募加速布局公募
    數年前,私募基金還是一片金融從業者的樂土,彼時私募基金監管相對寬鬆、操作更加靈活,且私募基金業績蒸蒸日上,遠遠凌駕於公募基金之上,從而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眾多公募基金高管和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創業,將私募基金推向了「第二春」。  今非昔比,一輪熊市將群雄無情得「挑落馬下」,昔日基金「一哥」王亞偉和「一姐」王茹遠「奔私」後同樣不復當年之勇。
  • 奔私4年,私募經理收入從400萬到1億,百億私募一年又能賺多少
    據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了解,私募員工收入通常分為兩塊:一塊為相對固定的部分,另一塊與績效掛鈎。不同崗位收入分配結構不同,市場和銷售會按照銷售業績參與管理費提成,投研則參與業績提成的分配,對於去年產品規模增長和管理業績雙豐收的明星私募來說,員工收入無疑將大幅提升。
  • 高門檻私募反不如公募?前五月數據「打臉」
    隨著5月份基金業績紛紛出爐,又到了「投資回報哪家強」的比拼階段。中投在線研究中心注意到,在股市總體放量上漲、但個股出現分化且震蕩加劇的5月份,私募基金產品的回報堪稱亮眼,儘管因尾數較大、平均收益率仍低於公募基金,但眾多私募股票型產品翻倍的收益率,已讓偏穩健的公募基金難望其項背。
  • 外資、私募、公募集體殺進宏發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 券商:還能漲
    高毅資產持有市值逾8億元宏發股份半年報顯示,百億私募高毅資產、挪威中央銀行、國泰金鷹增長混合基金均在二季度末新晉前十大流通股東。宏發股份近期走勢數據來源:Wind尚未突破券商最高目標價從5月以來的券商研報看,宏發股份尚未達到券商目標價的上沿,具體看,西部證券給予了53.2元的目標價,較今日上午44.81元的收盤價仍有逾18%的空間。
  • 私募基金警笛初鳴 清水源清盤海峽匯富割肉
    根據統計,在上周四和周五大反彈出現前,近一個月89%的私募產品出現虧損,而這與上半年整體的私募基金表現有著天壤之別,上半年部分私募基金業績達到了200%、甚至是400% 以上。所謂自主發行,即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後,便可以自己做基金管理人發行產品,舉例如股票策略型私募,登記後可以獲得一個「身份證號」,憑此去開證券帳戶;而以前,大家必須是要藉助信託、公募專戶、券商資管等渠道才能做。實際上,目前全行業大概有七千多家私募基金,差不多有70%選擇了自主發行。
  • 這次要做私募 曾在公募2年多暴賺700%
    這次要做私募 曾在公募2年多暴賺700%】在最近一次券商組織的論壇活動中,作了嘉賓演講的任澤松,最新任職單位是上海集元資產,他在回覆中國基金報記者提問時也確認目前就職於集元資產,他還稱公司正在籌備中,仍在等待變更手續完成。   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下一站是公募還是私募,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 葉飛沉淪 一個「草根派」私募冠軍的覆滅記
    2017年,股災之後的股市漸漸回暖,彼時葉飛也逐漸出現在新浪直播,為投資者分析和講解行情。對此葉飛也表示,自己也比較喜歡做直播。從2萬到私募冠軍似乎許多大佬都比較喜歡用20000元作為自己職業的開始。於是就在2010年,葉飛順理成章的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淮北市倚天投資有限公司。倚天投資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也一度成為陽光私募行業的「黑馬」,也在2015年,被機構評為陽光私募基金股票策略組上半年度冠軍。
  • 創勢翔被罰 私募冠軍黃平光環褪盡
    現實卻是,3月時,業績平平的欣泰電氣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良久,在退市風險面前,3月1日至4月20日,創勢翔通過旗下22個信託帳戶先後購買了欣泰電氣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7月8日,IPO造假事實被公之於眾。9月,欣泰電氣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創勢翔也因此豪賭失利,損失近2億元。
  • 經觀·WIND「私募基金排行榜」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業績新三甲 私募基金也出現「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現象。截至目前的業績收益前三甲均是首次登上榜單前列。 今年以來,成立滿一年的非結構化陽光信託私募產品表現最好的產品為段焰偉管理的鼎輝1號,今年以來截至10月22日,其收益率達到57%。
  • 任澤松歸來:這次要做私募 曾在公募2年多暴賺700%
    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下一站是公募還是私募,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在最近一次券商組織的論壇活動中,作了嘉賓演講的任澤松,最新任職單位是上海集元資產,他在回覆中國基金報記者提問時也確認目前就職於集元資產,他還稱公司正在籌備中,仍在等待變更手續完成。
  • 競爭加劇小公司生存不易 私募人才頻頻轉戰券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趙婷 章子林今年以來,不少私募從業人員轉戰券商崗位趨勢明顯,人才流動的背後是行業和市場的變化。從券商「奔私」大多是受到激勵機制、發展前景等吸引,而「重返」券商的原因多是由於私募管理混亂、工作強度大、承諾的激勵無法落實等幾大因素。某券商上海分公司人士表示,2015年之前自己在券商負責對接私募業務,2015年上半年A股牛市,有業務往來的私募盛情邀請,並開出了頗有吸引力的業績激勵機制,便欣然跳槽。
  • 12萬億私募養成記:私募十年,盡顯芳華
    作為公轉私的代表人物,江暉在全新的私募領域再次證明自己。這一年不少人驚呼,2008真是個私募年。2009年私募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當年私募成績單驚豔無比,榜單一、二名均由廣東新價值公司包攬,私募冠軍產品收益高達192.57%,大幅跑贏公募冠軍王亞偉的華夏大盤精選116.19%的收益率。領跑的私募們讓這個行業沸騰,巨大的賺錢效應讓投資者開始追逐私募冠軍。
  • 私募基金「中考」戰績:新發超7700隻 友山旗下產品業績跌破50%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或公募基金高管「奔私」屢見不鮮,今年類似戲碼仍在繼續。7月13日,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的私募公司道禾投資在中基協成功備案,截至目前,已備案的資產配置類私募增至9家。不久前的5月份,東證資管繼陳光明後又失去「一員大將」林鵬。據了解,林鵬即將與「幾個朋友」一起創業,打造自己的私募基金。
  • 支付寶翻身「殺入」私募市場:「量販」明星私募,聯手旗下基金通道...
    再次「對槓」銀行券商渠道私募產品的傳統主力銷售渠道,一直是銀行、券商、信託公司的一線網點,此外還有些第三方銷售機構也佔有相當大的保有量。但現在,新的「鯊魚」入場了。今年2月份,頭部私募重陽投資在支付寶平臺的VIP服務專區登陸代銷。
  • 興業證券孔祥傑:擁抱財富管理大時代,券商在與私募合作中應有新作為
    孔祥傑表示,今年以來系列利好政策正在逐步落地並進一步發揮效應,包括股票發行註冊制、公募轉融通、兩融擴容、定增新規等,截至10月超過百億規模的證券類私募已達68家,整個行業處於生氣蓬勃的狀態。資本市場改革紅利釋放為私募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多元的交易策略,更豐富的投資邏輯,更全面的專業視角,在各細分賽道中競相綻放,推動整個行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