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學法語時,覺得法語單詞不難啊,有很多跟英語單詞長得一樣啊,十分便於背誦啊。學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too young too nave,法語和英語雖然有不少長得一樣且意思也一樣的單詞,但還存在大量長了同一張臉,意思卻南轅北轍的單詞。背起這些單詞來,可真叫人頭疼,因為潛意識裡就會受英語的影響,記住了法語意思,就忘了英語意思,記住了英語意思,又記不住法語意思了。
法語和英語,真的不能一起學嗎?真的必然會搞混嗎?
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camera,英語是「相機」,但法語caméra卻是「攝像機」,一個是拍照用的,一個是錄像用的,聽起來差不多,但實際上差很遠啊。如果你老闆安排給你一個拍攝任務,千萬搞清楚到底是要相機,還是攝像機。再如pain,英語是「痛苦」,法語卻是「麵包」。當你說no pains,no gains的時候,沒有麵包就沒有收穫,好像也說得過去哈?哈哈再如普京總統,英語putin的發音和法語putain是一樣的,然而putain在法語裡卻是罵人話,類似英語中的bitch。所以呢普京在法語裡也不能翻譯成putin了,不然就對別人家的總統大不敬了,而是翻譯成Poutine。
法國和英國幾千年來相愛相殺,語言也有不少互相借用的情況,要麼同詞不同義,要麼相似不同音,總讓人感覺傻傻分不清楚。
隨便再舉幾個慄子:
固定思維害死人
除了單詞相似之外,法語和英語還會因為習慣用法而鬧笑話。正如外國人學中文一樣,他們用習慣性的英語思維來學習中文的表達方法,自然是會出錯的,比如I am tired,初學中文的老外經常直譯成「我是累的」。
中國學生在學習法語的時候也類似,常常用中文思維或者半吊子的英語思維,來表達法語。
比如想表達「我吃飽了」,英文思維是I am full,如果你套用這個句式去說法語,Je suis pleine,那就要鬧笑話了,因為Je suis pleine是「我懷孕了」的意思。正確的法語說法應該是:j'ai trop mangé。再如,想表達「你很好」,英文思維是you are good,沒什麼問題吧,但是如果套用這個句式說法語,變成Tu es bon,就很奇怪了,因為法國人覺得這是在誇獎別人chuang上功夫很厲害。再再如,想表達「我很激動」,英文思維是I am excited, 如果你法語說成je suis exité,就又變成性暗示了。
太!南!了!
法語初學者在學習的時候,常常被這些單詞和用法搞混,於是貿然得出結論:法語和英語不能一起學,學了這個就會忘掉那個!
這套論調影響了很多學習者,生怕兩頭空,真的會這樣嗎?
其實在初學階段,特別是學語音的時候,英語的發音方式確實有一點阻礙學法語,但會混淆說明你還掌握得不夠紮實,把英語和法語的語音規則狠狠擼下來,你保證不會搞混的。再說一遍,會搞混是你自己的錯,不要甩鍋給語言哈。
其次,詞彙部分,同詞不同義、相似不同音的情況確實很多,但正是因為兩門語言的拼寫非常相似,如果你的英語詞彙量大,那麼學法語的時候能更快記得更多的單詞,多看幾遍確保不搞混就行了。
第三,語法方面,學法語的時候順便把英語語法拿出來擼一遍,兩個做對比,這會讓你兩門語言都受益匪淺的。
語言是相通的,尤其是歐洲的幾門語言,雖然各有各的體系和規則,但萬變不離其宗,英語好絕對是對學法語有很大的幫助的,初學者在學法語的時候,也別忘了時常刷一刷美劇鞏固英語語感,一定會讓你兩門語言都有驚喜的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