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間,後宮的宮女人數眾多,而身處行宮的大多數宮女,卻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相傳彼時無數的上陽宮女題詩紅葉,拋於宮中流水寄懷幽情。
上陽宮,南臨洛水,北連禁苑,風景優美,宮女無數,詩人王建曾寫詩讚曰:「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這個所謂的人間仙境宮苑,只不過是唐王朝千百宮女慘澹人生的囚牢,身處這種寂寞和悲慘的境遇的上陽宮女就用紅葉寄情,反映的是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後世多用紅葉題詩用來比喻男女之間奇特的姻緣。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美麗憂傷的傳說的來源吧!
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詩人顧況來到洛陽。春天裡杏花吹滿頭,暖風裡都是草木的清香,於是,顧況就沿著宮牆信步而行,欣賞這滿目的春光。
牆邊有一御溝,清澈的水流緩緩從宮內流出,水流裡倒映著藍天白雲的影子。
顧況忽然發現一-片顏色深重的紅葉,在潺器水流中浮泛而來,紅葉在藍天白雲中靜靜穿行,很是好看。他不由得奇怪,這個季節,怎麼可能有落葉呢?好奇之下,他俯身,輕輕地把那枚紅葉拾起,仔細一看,上面用娟秀的字跡寫有一首詩: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贈與有情人。
他本是無心,卻看到這麼一首詩,驚訝起來,奇怪了,葉子上居然有詩,這葉子是從宮牆這詩是誰寫的?內黑出來的,那麼寫詩的,就是而且只能是牆內的宮女。
捧著這片美麗的紅葉,顧況好像看到了一個窈究清秀的女子,可是,連她是誰他都不知道。怎麼辦?
看著那仍在漏遊流動的清澈水流,他跑到這條溪流的上遊,也在一片紅葉上寫了一首詩。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
帝域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寫好後,也放入溪流中,直至看著這片紅葉流入了官牆,他才急忙離開,又回到原地,等待回音。
有一份憧憬和期待,這等候的時光,寸寸都是美妙難言的。時間隨著流水緩緩而逝,天漸漸黑了。但詩人仍然堅持站在那裡等著。他相信那個靈慧的女子,肯定有著同樣敏銳的心思,能夠明白並回應他的心意。他忽然有一種感覺, 他會遇見,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
在夕陽徐徐湧起的餘暉中,忽然,他發現了,一片紅葉,在不流中緩緩漂來。 詩人大喜,趕緊輕俯身,像捧顆心似的, 把它捧了出來。葉上果然又題了一首詩: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顧況把這首詩讀了一-遍又-遍,禁不住醉了。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和另外顆心是相通的,茫茫人海,他遇到了她,能夠靈魂相契的愛人。
自此以後,顧況常常與宮女桐葉傳情,兩人已經互定終身。「安史之亂」爆發後,洛陽失守,顧況與心上人攜手外逃,隱居於山野之中。
那片在水流中輕輕漂動,承載著所有憧憬、甜蜜、幸福、等候的紅葉,以及顧況和他心上人的這三首詩,從此成為一段佳話。